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布-加综合征肝脏病理学改变与肝静脉、下腔静脉病变的关系。方法:27例布-加综合征患者术前行彩超检查,术中常规行下腔静脉造影和选择性肝静脉造影或经皮肝穿刺肝静脉造影了解肝静脉、下腔静脉阻塞情况;影像引导下经皮肝穿刺组织活检了解肝脏病理学变化。根据病变累及血管分为肝静脉型、下腔静脉型、肝静脉和下腔静脉混合型;根据血管阻塞程度将其分为狭窄型和完全闭塞型。将肝脏病理学改变与肝静脉、下腔静脉阻塞情况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25例穿刺组织达满意组织学诊断要求,其中肝静脉阻塞型11例,下腔静脉阻塞型4例,肝静脉和下腔静脉混合阻塞型10例;狭窄型7例,完全闭塞型18例。肝纤维化程度与血管阻塞程度密切相关;肝血窦扩张和肝细胞变性与血管阻塞程度无关,肝脏病变与阻塞部位无相关性。结论:肝静脉和下腔静脉阻塞对肝脏的损害程度是一致的,血管阻塞程度较阻塞部位对肝脏损害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2.
Budd Chiari综合征 (BCS)是由肝静脉和常伴肝段下腔静脉梗阻所引起 ,其外科治疗方法可分为间接 (姑息减压或转流 )和直接 (病因根治或病灶根治性清除 )疗法两种。近年来 ,尽管直接手术在国内外一些医院已经开展 ,但由于患者病变部位及程度的不同 ,有不少患者仍需采用间接手术治疗。常用的间接手术方式介绍如下。1 下腔静脉 -右心房人工血管转流术适应用于肝后下腔静脉近右房处闭塞式狭窄 ,其病变长度超过 1cm ,至少有一支肝静脉 (包括增粗的肝右后静脉 )开口于阻塞段下方的下腔静脉并血流通畅。所有人工血管内径为 16~ 2 2…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B超在肝移植手术中的应用技巧。方法:行肝移植16例,经典式11例,背驮式4例,活体肝移植1例。均进行B超检查。依B超结果帮助决定手术方式。结果:B超准确测出肝上下腔静脉长度,帮助决定肝内还是肝外断离肝上下腔静脉;准确测出癌肿与下腔静脉距离,决定是否行背驮式肝移植;勾画出活体肝移植中供体肝切除线,使切除右半肝包含右肝静脉及中肝静脉右侧支。结论:B超在各种肝移植术中应用重点各不相同。有针对性的应用B超,有助于手术方式的正确选择及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4.
作者对7例半肝以上肝切除术及2例ⅦⅧ肝段切除应用止血带在腹腔内围绕肝下肾上及膈下肝上之下腔静脉,同时用橡皮管控制肝门血管,而暂不阻断,以预防术中可能发生的肝静脉或/和下腔静脉损伤大出血,其中2例还同时控制膈下腹腔动脉以上的腹主动脉。9例中7例无意外,2例术中发生肝中静脉损伤大出血,经止血带迅速控制,修补裂口,抢救成功。本文对肝叶切除术中误伤肝静脉或/和下腔静脉的原因和预防处理方法进行了讨论,认为在病变接近或累及第二肝门或下腔静脉的肝叶肝段切除,以及在半肝或三叶切除术中常规控制下腔静脉和肝门是一个简而有效的防治肝静脉或/和下腔静脉损伤大出血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Budd-Chiari综合征的超声造影特征及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BCS患者的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资料,重点观察下腔静脉、肝静脉血流显影的特点,全部患者经血管造影、介入或手术治疗证实.结果 BCS超声造影特征性表现为:下腔静脉和(或)肝静脉狭窄处局部血流形态变窄,阻塞处局部无增强;肝后段下腔静脉显影延迟或不显影,当狭窄或阻塞经治疗改善或解除后,肝后段下腔静脉显影时间明显缩短;三支肝静脉主支之间狭窄支与正常支显影时间无明显区别;能良好显示血管内血流边缘,有利于显示狭窄段管腔内形及腔内血流束的走行;能较好显示血管支架内血流信息;不存在角度依赖性,可提高低流量、低流速血流信号的检出率;不能提供血流方向的信息.结论 超声造影能良好显示下腔静脉、肝静脉狭窄或阻塞的部位、范围和程度,尤其适用于下腔静脉或肝静脉阻塞与重度狭窄的鉴别,这对手术方式的选择、治疗效果的判断和术后随访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肝移植术后下腔静脉和肝静脉并发症的特点以及如何早期诊治以减少移植物功能失缺。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4月—2013年9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1185例肝移植患者(共1210例次肝移植术)的临床资料,分析移植术后下腔静脉和肝静脉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治疗后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共发生16例次肝移植术后流出道并发症,发生率为1.3%,其中下腔静脉狭窄7例次,下腔静脉合并肝静脉狭窄6例次,肝静脉流出道梗阻3例次。7例次下腔静脉狭窄中有6例次通过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球囊扩张与支架留置)治疗后完全治愈,随访至今除1例次因肝癌复发病死,其余患者未出现移植物功能失缺。6例次下腔静脉合并肝静脉狭窄患者中有5例次留置支架,其中1例次因生长发育造成下腔静脉内支架脱落及肝左静脉内腔再次狭窄,导致肝功能衰竭、上消化道出血而病死;其余4例次恢复良好。3例次肝静脉流出道梗阻患者中有2例次经肝右静脉内留置支架后恢复正常。结论:患者在肝移植术后如出现布加氏综合征的临床表现,需行彩色多普勒B超、增强CT及CT血管成像、介入下血管造影,以判断有无流出道并发症。在介入下置入金属支架是目前治疗肝移植术后流出道并发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布加综合征是肝静脉或下腔静脉阻塞性病变引起的一种肝后性门脉高压症。在我国及世界上均为少见疾病,且病死率高,手术难度大,对肝静脉阻塞,下腔静脉也有不同程度狭窄的病人,实施肠一腔分流术为常见且有效的治疗手段。2003~2005年,我科共行肠一腔分流术14例,术后效果满意,通过对该组病例进行回顾行分析,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多层螺旋CT对评价肝静脉流出道梗阻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增强扫描及血管成像技术在诊断肝静脉流出道梗阻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MSCT扫描诊断为肝静脉流出道梗阻患者12例,其中肝移植术后流出道梗阻患者9例,布加综合征患者3例。其中5例患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5例患者接受剖腹探查手术或二次肝移植手术,均得到证实。结果:9例肝移植术后肝静脉流出道梗阻患者中,共发现6支肝右静脉闭塞,3支肝左静脉闭塞,3支肝中静脉闭塞,1支肝右后上静脉闭塞,4支肝后下腔静脉狭窄,2支肝后下腔静脉血栓形成。3例布加综合征患者均为混合型,肝静脉和下腔静脉同时受累。结论:MSCT血管成像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方法,在诊断肝脏流出道梗阻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肝移植术后肝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早期诊断术后肝静脉及下腔静脉并发症和评价肝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 67例原位肝移植术后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肝移植患者肝实质、血管、胆管声像图改变和肝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时。对54例无肝静脉及下腔静脉并发症患者,记录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血清总胆红素(Tbil)、白蛋等相关指标,观察有无腹水、肝性脑病,按Child—Pugh评分分级,并且与肝静脉血流改变对照。结果 67例原位肝移植术后,下腔静脉栓塞5例,肿瘤复发伴下腔静脉、肝静脉狭窄8例。54例无肝静脉及下腔静脉并发症患者肝静脉血流改变随着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变化改变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对肝移植术后肝静脉、下腔静脉并发症诊断和肝功能评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布—加氏综合征主要病变是肝段或近心段下腔静脉和 (或 )肝静脉阻塞 ,引起门、腔静脉高压。临床上易被误诊为门脉性肝硬化、肝癌。PTA(经皮血管腔内形成术 )治疗创伤性、危险性少 ,预后好。现将我院自 1993年 12月~ 2 0 0 0年 12月收治 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1 临床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实时超声造影检查在背驼式肝移植术后肝静脉及下腔静脉并发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5例背驼式肝移植术后CDFI疑诊肝静脉及下腔静脉并发症的患者进行实时超声造影检查。采用造影剂声诺维(SonoVue)2.4ml肘部浅静脉团注,反向脉冲谐波低机械指数(MI0.15-0.19)实时超声造影。将超声造影结果与增强CT对照分析。结果超声造影诊断下腔静脉血栓3例;肝静脉血栓5例,其中2例继发肝组织淤血、坏死;超声造影诊断肝静脉狭窄6例,下腔静脉狭窄4例,其中最严重的1例肝上下腔静脉内径3.8mm。CDFI与增强CT的符合率为72%(18/25),实时超声造影与增强CT的符合率为100%(18/18)。结论实时超声造影对背驼式肝移植术后肝静脉及下腔静脉并发症的诊断能力与增强CT相当,实时超声造影更加方便灵活,为背驼式肝移植术后静脉并发症的诊断提供了一种可靠的影像学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布加综合征(Budd-Chiai syndrome,B-CS)系肝静脉和(或)下腔静脉肝段血流受阻引起的常伴有下腔静脉高压症的肝后型门静脉高压症.医学界将发生在下腔静脉肝段的膜性阻塞或节段狭窄、血栓或肿瘤引起的综合征均归入广义的B-CS范围之内.广义的B-CS系指肝小叶下静脉以上,右心房入口部以下,肝静脉主干和(或)肝段下静脉任何性质的狭窄或闭塞导致的窦后性门静脉高压和(或)下腔静脉高压的临床综合征.为了消除或减轻肝脏和下腔静脉的淤血以及门静脉高压症,人工血管移植术已经成为目前治疗该病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1].我院于2005年9月为1例布加综合征患者成功实施了肠-房人工血管移植术,经过精心的护理,患者已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13.
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又称巴德-吉亚里综合征,由血液高凝状态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妊娠、口服避孕药、分娩、癌栓塞及血管外压迫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所致,是由肝静脉或其开口以上的下腔静脉阻塞引起的,以门静脉高压或门静脉和下腔静脉高压为特征的一组疾病。最常见者为肝静脉开口以上的下腔静脉隔膜和肝内静脉血栓形成[1,2]。我科2011年8月成功救治了1例布加综合征术后并  相似文献   

14.
1例肠-房人工血管移植术治疗布加综合征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邓欣欣 《现代护理》2006,12(13):1226-1226
布加综合征(Budd—Chiai syndrome,B—CS)系肝静脉和(或)下腔静脉肝段血流受阻引起的常伴有下腔静脉高压症的肝后型门静脉高压症。医学界将发生在下腔静脉肝段的膜性阻塞或节段狭窄、血栓或肿瘤引起的综合征均归入广义的B—CS范围之内。广义的B—CS系指肝小叶下静脉以上,右心房入口部以下,肝静脉主干和(或)肝段下静脉任何性质的狭窄或闭塞导致的窦后性门静脉高压和(或)下腔静脉高压的临床综合征。为了消除或减轻肝脏和下腔静脉的淤血以及门静脉高压症,人工血管移植术已经成为目前治疗该病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我院于2005年9月为1例布加综合征患者成功实施了肠-房人工血管移植术,经过精心的护理,患者已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B-TFE与3D DCE-MRA联合应用在布加综合征(BCS)诊断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搜集经DSA证实的布加综合征患者32例,其中8例为单纯下腔静脉阻塞,2例为单纯肝静脉阻塞,22例为下腔静脉阻塞伴肝静脉阻塞。32例患者均行B-TFE和3D DCE-MRA检查,分析两种方法及联合应用时对BCS及其侧支循环的显示情况。结果 B-TFE正确诊断8例下腔静脉阻塞、18例下腔静脉阻塞伴肝静脉阻塞和2例肝静脉阻塞,总检出率为87.5%(28/32);3D DCE-MRA正确诊断8例下腔静脉阻塞、19例下腔静脉阻塞伴肝静脉阻塞和1例肝静脉阻塞,总检出率为93.8%(30/32)。B-TFE共显示个193侧支循环,3DDCE-MRA则显示248个侧支循环。两者结合准确诊断全部BCS及其肝内外侧支循环。结论联合应用B-TFE和3DDCE-MRA是诊断BCS的理想方法。I  相似文献   

16.
目的:准确测量活体三条肝静脉与下腔静脉的夹角。方法:在工作站上对100例受检者分别测量三条肝静脉与下腔静脉的夹角。结果:在100例受检者中肝左静脉与下腔静脉的夹角为74°;肝中静脉与下腔静脉的夹角为69°;肝右静脉与下腔静脉的夹角为55°。结论:多层螺旋CT的MPR及3D-MIP成像可清晰显示活体下腔静脉与三条肝静脉的解剖关系,并可以准确测量三条肝静脉与下腔静脉的夹角,为临床解剖学提供基础参考。  相似文献   

17.
Budd- Chiari's综合征 ,又称为下腔静脉阻塞综合征 ,是由于肝静脉和 (或 )其开口及肝段下腔静脉阻塞病变所引起的门静脉高压征 ,伴或不伴有下腔静脉高压。临床上较少见 ,且极易误诊 ,我院自 1999- 0 7~ 2 0 0 1- 0 7共收治 9例 ,均为误诊患者 ,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7例  相似文献   

18.
郎堡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15):3746-3747
布加氏综合征(Budd—Chiarisyndrome,BCS)是肝静脉或(和)下腔静脉肝段血流受阻而引起门静脉及下腔静脉高压为特点的一种肝后性门脉高压征。我院近年来共施行BCS经腹下腔静脉人工血管架桥术16例,效果满意,现将麻醉处理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孙敏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10):2006-2006
布-加综合征系肝静脉和(或)下静脉肝血管受阻引起的常伴有下腔静脉高压症的肝后型门静脉高压症.在我国和世界上均为少见疾病,且病死率高.采用下腔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右心房人工血管转流术治疗布-加综合征,其目的是解除肝下段下腔静脉和肝静脉的阻塞,减轻肝脏和门静脉的淤血以及门静脉高压,避免发生肝功能衰竭的良好方法.我院自2003-03开展该项手术以来,共做手术23例,效果良好,无围手术期死亡,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布加综合征是由于肝静脉肝段下腔静脉回流受阻引起的综合征。其临床主要表现为肝脾肿大、腹水和下肢浮肿等。我科1993年9月设计了在据低温体外循环下实施布加综合征根治术,既在无血状态直视下切除下腔静脉及肝静脉的病灶。至1995年8月已行手术8例。虽然本术式只开胸不开腹,创伤小;无血直视下手术,操作方便,手术安全;但由于布加综合征患术前病情较重,加之体外循环深低温的影响,术后血液动力学明显改变。所以术前术后的护理较其他布加征手术尤为重要。现将我们的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