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Tongue lesions resulting from mucositis are a frequent complication of high-dose chemotherapy and irradiation. They are very common in patients with hematopoief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and tongue lesions due to other causes have also been reported. Black hairy tongue (BHT) is a special tongue lesion, not rare in the population with tobacco abuse, but so far it has not been reported after allo peripheral blood hematopoietic stern cell transplantation (allo-PBHST). Here we presented a patient who developed BHT after allo-PBHST and discussed the factors that may cause this condition.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T和MRI对舌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7例舌癌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4例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3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景7例舌癌中3例位于舌体侧缘,2例位于舌腹部,病理结果均为鳞癌:2例位于舌根部,病理结果为1例腺癌,1倒基底细胞癌。在CT和MRI表现上均可见肿块状改变,其中鳞癌和腺癌增强后肿块呈不均匀中度异常强化并向周围直接浸润。而1例基底细胞癌增强后肿块呈明显异常强化,呈匍行性生长。7例舌癌均未见骨受侵及淋巴结转移征象。结论CT和MRl平扫及增强扫描均可对舌癌做出明确的诊断,但MRI不同序列扫描对于舌癌肿块向周围结构侵犯的情况可提供更多的影像信息。  相似文献   

3.
舌黏膜血管铸型扫描电镜观察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中医舌诊和外科舌瓣设计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6具新鲜的胎儿尸体经血管铸型后在扫描电镜下观察。结果 舌深动脉长支和舌背动脉终支在舌黏膜下形成一完整的致密动脉网,跨越舌中线,成为一整体。由动脉网发出微动脉支进入舌黏膜内,形成黏膜内的毛细血管网和各种乳头毛细血管丛。结论 舌黏膜两侧血管吻合丰富,可选用舌黏膜肌瓣修复创面,并为舌诊提供了形态学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体检人群中的子宫肌瘤患者的舌象特征,同时采用色度学的方法对子宫肌瘤患者的舌色色度值进行分析。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1∶1)的方法,对244例子宫肌瘤患者和对照组进行舌诊和数字舌图拍摄,比较两组的舌色、舌形、苔色、舌苔厚度构成以及舌色的色度值。结果:医生肉眼判断的结果为:子宫肌瘤组与非子宫肌瘤组的舌色、苔色与苔厚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子宫肌瘤组的正常舌形出现率显著降低,差异的产生与子宫肌瘤组中齿痕舌和瘀点舌的发生率增高有关。在LCH颜色空间中,子宫肌瘤组的色相偏于红橙色,非子宫肌瘤组的色相偏于红主色。齿痕舌与瘀点舌的舌色饱和度降低。结论:子宫肌瘤患者齿痕舌和瘀点舌的发生率增高。运用色度学的分析方法可提高舌色诊断的精确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支撑喉镜手术并发味觉异常的原因和防治方法。方法回顾近6年行支撑喉镜手术的112例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后并发味觉异常的5例的原因及处理方法。结果支撑喉镜对舌体和舌根的压迫可能是术后发生味觉异常的主要原因。支撑喉镜手术后并发味觉异常者经临床治疗,不合并伸舌偏斜、舌体麻木的4例均于术后2周内恢复正常,合并伸舌偏斜的1例于术后5周恢复正常。结论提高手术操作技巧,注意术中保护,避免过度损伤,可以减少味觉异常的发生,而一旦味觉异常,及时合理的治疗可以使味觉异常完全恢复而不留后遗症。  相似文献   

6.
张胜  肖亦明  王玉玲  朱介宾 《吉林医学》2011,(21):4395-4396
目的:评价舌动脉超选择性灌注栓塞化疗舌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对9例临床T2~T4病理诊断为舌鳞癌的患者进行舌动脉超选择性直接动脉灌注顺铂化疗,观察术中反应及术后疗效并随访,评价灌注栓塞化疗的疗效。结果:灌注栓塞化疗1周后肿瘤缩小,局部出现坏死、崩解或液化,无全身性不良反应,术后2年随访,未发现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对中晚期舌癌患者术前进行舌动脉超选择性灌注栓塞化疗疗效好、不良反应少,可以作为舌鳞癌综合序列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运动员运动性疲劳与自我感觉疲劳及舌象变化的关系。方法观察125名专业运动员在不同运动强度时运动员舌象的变化及调查运动员自我感觉疲劳情况,运动员填写《自我感觉表》;按训练分期记录观察变化情况,并由固定的主治中医师按中医方法在自然光线下观察舌象并及时填写《舌象登记表》。结果冬训后出现自我感觉疲劳为96例(76.8%),冬训疲劳后以舌苔薄黄76例(60.8%)为主,其次是舌苔薄白31例(24.8%),黄厚12例(9.6%);冬训疲劳后舌质以淡红舌68例(54.4%)为主,其次是红舌18例(14.4%);裂纹11例(8.8%);齿痕9例(7.2%),胖大6例(4.8%),瘦黄3例(2.4%)。结论运动员在大运动量训练后,出现疲劳时,舌象会发生规律性的变化,运动疲劳也能自我感觉出来,这对评价运动性疲劳提供了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磷酸化JAK和磷酸化ERK及CyclinD1蛋白在舌鳞状细胞癌(S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表达的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舌鳞状细胞癌30例,正常口腔舌黏膜组织20例,轻度上皮异常增生10例,中-重度上皮异常增生20例组织中磷酸化JAK和ERK及CyclinD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口腔舌黏膜相比,pJAK在舌鳞状细胞癌组织和上皮异常增生组织中阳性率明显增高(χ2=37.54,P<0.01),且舌SCC中pJAK的阳性率又明显高于上皮异常增生(χ2=12.28,P<0.05)。中-低分化鳞状细胞癌中pJAK的染色强度较高分化鳞状细胞癌显著升高(χ2=6.83,P<0.05)。pERK在正常口腔舌黏膜上皮、SCC组织和上皮异常增生组织中的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在SCC中,pJAK和CyclinD1的阳性强度呈正相关(rs=0.619,P<0.05)。pERK和CyclinD1的阳性强度无相关性(rs=0.231,P>0.05)。结论:SCC的发生与发展可能与pJAK信号传导途径诱导CyclinD1过度表达,从而促使该肿瘤细胞维持高增殖状态有关。ERK信号途径在舌鳞状细胞癌中可能不是主要的致瘤途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舌肌肌内神经入肌后的分支分布。方法采用改良的Sihler’s染色法染色肌内神经,通过浸解、脱钙、染色、脱色、中和、透明,进行舌内神经分布形态学观察。结果舌内神经染色观察到舌肌内舌神经细小分支分布舌前2/3区域和舌咽神经细小分支分布舌后1/3区域,都未越过舌中隔,而舌下神经细小分支几乎分布舌肌各个区域并越过舌中隔。结论舌前端来自舌神经和舌下神经的细小分支呈带(网)状分布,可能与舌前端较舌体其他部位接受刺激更为敏感和运动更灵活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大鼠实验性舌癌癌变过程中胎盘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P)的表达特点.方法:6周龄雄性SD大鼠42只,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动物(n=30)的饮水中加入体积分数为0.001%的4-硝基喹啉-1-氧化物(4NQO)水溶液7 mg/(kg·d).对照组(n=12)则仅给予饮用水.实验第2周、4周、8周、12周、16周和26周末,处死大鼠,其中实验组各5只,对照组各2只.处死动物后,从会厌部至口底前缘整体分离舌体,观察其大体形态,常规组织处理,免疫组化法检测舌黏膜组织内GST-P.结果:对照组大鼠未出现任何舌黏膜病变,舌体标本均呈GST-P阴性.实验第8周末,实验组大鼠舌黏膜开始出现上皮异常增殖,实验第16周末即有1只大鼠发生舌癌,26周实验组大鼠均出现舌癌.2周时实验组大鼠舌黏膜内开始出现GST-P阳性细胞,随着时间的推移,GST-P阳性灶数目和大小逐渐增加.结论:GST-P可能与舌癌的发生有关.GST-P阳性反应早于大鼠舌黏膜的形态学改变,可作为反映癌前细胞代谢特点的良好标记.  相似文献   

11.
舌活检在原发性系统性淀粉样变性病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原发性系统性淀粉样变性病的临床表现及舌组织活检对其诊断的价值。方法 总结分析1992年5月至2003年6月31例系统性淀粉样变性病患者舌的临床特征及病理组织学特点。结果 原发性系统性淀粉样变性病患者舌的临床表现有肿大、点状出血及口干,其中29例舌活检有淀粉样物质沉积。结论 原发性系统性淀粉样变性病中舌为好发部位之一,舌活检对其诊断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舌动脉的巨微解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56例舌动脉的构筑。舌动脉起始较集中,舌骨大角可作为寻找动脉的标志。由于舌动脉入舌的位置较恒定而浅,易于显露,并与舌下神经和舌静脉有稳定的关系,因而可作为受区动脉。舌动脉干各段的弯曲情况,与舌的不同部分的活动度相适应。舌深动脉有两种类型的分支;短支主要供应舌肌;长支形成粘膜下动脉网,供应粘膜。舌肌内的细微动脉沿肌纤维迂曲走行,吻合丰富,但不越舌正中隔;粘膜下动脉网跨越正中线成为一整体。粘膜的血液直接来自动脉干的分支,吻合很丰富。联系舌的结构、功能及临床应用,讨论了舌血管构筑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常见舌象对证素辨别的贡献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舌诊是中医诊察病情独具特色的诊法。舌象能较客观地反映疾病中机体的整体反应状态,是辨证的重要依据。各种舌象对各证素的判断具有不同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温病湿热证湿重于热动物模型舌的病理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温病湿热证湿重于热动物模型舌的病理改变。方法:复制温病湿热证湿重于热动物模型,观察大鼠舌的病理改变,并设湿热组、脾虚组、正常组进行比较。结果:湿重于热组、湿热组固有层乳头密度及核分裂相频数显著增多,与正常组及脾虚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湿重于热组和湿热组固有层均出现炎症、充血及水肿,前者水肿更甚,后者则充血明显。结论:舌的病理改变,可能是湿热证型中舌苔变化的病理基础,并可作为判定湿热轻重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人胎舌内NOS阳性神经元的发育规律。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果:第3~4个月龄时,在舌肌和舌粘膜固有层可见到胞体较小,淡染的NOS阳性神经元,分布稀疏。第6~8个月龄时,舌肌组织中NOS阳性神经元数目明显增多,胞体略大,核大,胞质极少。第9~10个月龄时,舌粘膜固有层和舌肌组织内NOS阳性神经元胞体明显增大,细胞质也相应增多,舌肌组织中可见小的NOS阳性神经节分布。结论:舌内NOS阳性神经元的发育与舌粘膜和舌肌的发育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基因-16071G/2G多态性与舌癌发生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以中国北方地区汉族人群为研究对象进行病例对照研究,选择98例舌癌患者为病例组,100例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者为对照组。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方法对MMP-1-16071G/2G单核苷酸多态性进行基因分型。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中MMP-1-16071G/2G基因型分布有显著差异(χ2=6.748,df=2,P=0.034),等位基因分布无显著差异(χ2=1.538,df=1,P=0.215)。各基因型发生舌癌风险无显著差异,各等位基因间发生舌癌风险也无显著差异。但携带基因型1G/2G和2G/2G的患者较基因型1G/1G舌癌复发风险显著升高(OR=4.762,95%CI=1.106-20.501,P=0.036:OR=6.667,95%CI=1.619-27.456,P=0.009);携带等位基因[2G]较等位基因[1G]舌癌复发风险增加2.397倍(OR=2.397,95%CI=1.290-4.457,P=0.006)。等位基因[2G]与MMP-1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MMP-1-16071G/2G多态性可能是舌癌复发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兔舌癌模型并观察颈淋巴结及其肺转移。方法:采用J-IN2肿瘤细胞株接种的方法。结果:2周后成功的建立了兔舌癌模型。成癌率100%(10/10),动物模型经历了肿瘤迅速增长、肿瘤中心坏死、表面破溃等阶段。舌癌晚期,舌癌模型出现恶病质状态,其中8只兔出现颈淋巴结转移(转移率80%),4只出现了肺转移(转移率40%),平均生存期72.5d,组织学表现为低度分化的鳞状细胞癌。结论:通过J-IN2肿瘤细胞株接种而建立的兔舌癌模型具有在短期内易建立、稳定、重复性好、成癌率高、生存期长等特点,晚期发生颈淋巴结转移和肺转移,临床表现同人舌癌相似,为舌癌的生物学、治疗学研究,提供了一个大型的良好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舌鳞状细胞癌和癌旁正常上皮组织中EphA7和MTDH表达水平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45例舌鳞状细胞癌和10例癌旁正常上皮组织中EphA7和MTDH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舌鳞状细胞癌EphA7和MTDH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5.6%和60%,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上皮组织(x2...  相似文献   

19.
舌瓣在喉咽部手术后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目的 探讨舌瓣在喉咽癌和晚期喉癌手术切除后喉咽缺损修复中的应用。②方法 对7例喉咽癌和2例侵犯喉咽的晚期喉癌病人行喉咽或全喉切除术,采用舌瓣进行一期重建。③结果 9例病人的舌瓣均存活;8例病人切口一期愈合,1例形成咽瘘经处理后愈合;所有病人吞咽功能均正常,其中4例行功能保全性手术者恢复发音功能。④结论 舌瓣可作为喉咽及喉切除术造成喉咽部中等大小缺损的便捷可靠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20.
Objective: To establish the diagnosis evidence of objective tongue inspection for liver cancer (LC) patients with damp-heat syndrome (DHS) by dynamically observing their tongue figures using modern tongue image analytic apparatus, and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intervention on the tongue figures. Methods: Tongue figures were collected from 142 LC patients with DHS by tongue image analytic apparatus. Red (R), green (G) and blue (B) values were analyzed. The r and g values were calculated requesting r=R/(R+G+B), g=G/(R+G+B), and b=1–r–g, and scored in combination with Chinese medical symptoms scale. The tongue figure and correlated scores were collected from 59 of them 3 days after 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intervention. Results: The range of objective tongue inspection of LC patients with DHS was as follows: as for tongue fur, 0.360Conclusion: The range of objective tongue inspection of LC patients with DHS could be known by collecting and analyzing objective indicator of tongue figures, thus laying foundation for further studies with analysis of correlation between intervention and Chinese medicine based on tongue figur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