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的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再现(VR)后处理技术在鉴别乙状结肠梗阻病因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收集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乙状结肠癌、乙状结肠扭转及乙状结肠粘连所致肠梗阻各1例,分析乙状结肠梗阻的多排螺旋CT表现。结果梗阻点肠壁增厚伴管腔狭窄是乙状结肠癌的特征性表现;梗阻点肠系膜血管漩窝状排列是乙状结肠扭转的特征性表现;乙状结肠牵拉、固定,梗阻点无明显肠壁增厚、无肠系膜血管扭转是乙状结肠粘连的特征性表现。结论 64排螺旋CT的MPR、MIP及VR后处理技术在鉴别诊断不同原因乙状结肠梗阻中有较高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的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再现(VR)后处理技术在鉴别乙状结肠梗阻病因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收集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乙状结肠癌、乙状结肠扭转及乙状结肠粘连所致肠梗阻各1例,分析乙状结肠梗阻的多排螺旋CT表现.结果 梗阻点肠壁增厚伴管腔狭窄是乙状结肠癌的特征性表现;梗阻点肠系膜血管漩窝状排列是乙状结肠扭转的特征性表现;乙状结肠牵拉、固定,梗阻点无明显肠壁增厚、无肠系膜血管扭转是乙状结肠粘连的特征性表现.结论 64排螺旋CT的MPR、MIP及VR后处理技术在鉴别诊断不同原因乙状结肠梗阻中有较高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肝脏兼容性血管造影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MSCT肝癌CT检查患者45例,于动脉期22s、门静脉期55s行肝脏双期增强扫描,采用MPVR、MIP、VR、SSD重建技术行肝动脉、门静脉兼容性血管成像。其中22例作了肝动脉DSA造影及介入治疗。结果 动脉期肝动脉血管造影(SCTA)显示肿瘤血管31例,肿瘤染色17例,动-门脉分流(APS)9例。门脉期门静脉造影(SCTP)检出肿瘤对门静脉的侵犯25例,门静脉癌栓16例。MSCT显示的肿瘤血管、肿瘤染色、供血动脉的来源分布、APS及门静脉癌栓与DSA图像基本一致。MPVR、VR有利于检出肝癌供血动脉、肿瘤血管、肿瘤染色、APS及门静脉癌栓。结论 MSCT肝脏兼容性SCTA、SCTP血管造影,可为临床及肝癌介入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更多信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血管成像在肺隔离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9例肺隔离症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检查采用GE公司的64排螺旋CT扫描机,先行CT平扫,再行双期增强扫描,将图像传输至工作站,进行MPR、MIP、SSD及VR重建。结果 9例肺隔离症均位于下叶后基底段,其中7例位于左下肺,2例位于右下肺。异常供血动脉8例来自于胸主动脉,1例来自于腹腔干。CT平扫主要表现为肺内囊肿、结节或肿块,局部可伴肺气肿征。增强扫描病变区血管影增多、增粗,呈条状或结节状血管强化影。CT血管成像显示病变由异常体动脉供血。采用MPR和MIP可显示供血动脉整体形态及肺实质的病灶。SSD及VR能显示供血动脉的起源与行程及引流静脉。结论多层螺旋CT增强及三维重建可以清晰显示肺部病变及异常供血和引流血管情况,是诊断肺隔离症最理想非创性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乳腺病变显示方面的优势及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对30例临床或钼靶检查怀疑有乳腺疾病的患者进行了64层螺旋CT扫描。30例中经病理证实为乳腺癌13例、纤维腺瘤5例、乳腺病或弥漫性囊性乳腺病7例、交界性叶状肿瘤和浆细胞性乳腺炎以及囊肿各1例;隆乳术后2例。应用多平面重组(MPR)、容积再现(VR)、计算容积重组(CV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等技术进行重组,观察乳腺病变本身表现及淋巴结、血管的显示情况,并与临床检查和手术结果进行对比。结果MPR能清楚显示病灶的大小、形态、边缘、密度以及邻近乳头、乳晕皮肤、皮下浅筋膜浅层、乳腺后间隙和胸肌侵犯情况等,也能清楚显示乳后假体、肺部及纵隔等情况;VR能够更直观地了解病灶的位置、形态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CVR能较好地显示淋巴结情况;MIP能较好地显示乳腺血管及肿瘤供血动脉。结论64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能够较好地显示乳腺病灶、淋巴结、血管、纵隔及肺内情况,具有全面、直观、准确的特点,是一种重要的辅助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对肝脏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的诊断.方法对5例经多层CT血管成像检查诊断为肝脏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所有病例行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薄层MIP以及多平面重组(MPR).结果 5例CT增强扫描轴位仅能显示肝周围及肝内血管结构的扭曲、扩张改变.血管成像可清晰显示供血动脉血管的迂曲扩张、扭曲;肝窦明显扩张、早显;肝静脉早显; 5例门静脉均未见早显,显示尚正常.不同的重组方法适合显示不同血管情况.结论 多层螺旋CTA较轴位图像可以清晰详细地显示肝脏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的血管改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门静脉成像(MSCTP)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1例肝病患者行64排螺旋CT门静脉扫描,CT图像原始数据传至工作站后均采用容积重建(VRT)、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3种后处理方法显示门静脉系统血管。结果门静脉CTP正常4例;门脉先天变异1例;门静脉高压53例,其中伴侧枝血管开放50例,门脉或肠系膜上静脉栓子13例,脾/胃肾分流21例。MSCTP检查确诊病例后:行肝硬化行TIPS术及胃左静脉断流术后2例:在X线透视下,经静脉逆行阻塞胃静脉曲张术(BRTO)治疗3例;经皮经肝胃冠状静脉栓塞术(PTVE)治疗12例;内镜食管胃静脉硬化或套扎32例。结论 64排螺旋CTP清晰直观显示门静脉系统及与之相关的侧枝血管,并可明确是否存在血栓及栓塞范围,图像清晰可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A技术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5例肝癌患者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前行肝脏动脉期和静脉期的增强扫描,采用三维VR、MIP、MPR技术重建血管三维图像,并与介入治疗术中DSA图像做对比研究。结果:本组55例患者,对肝动脉2级血管的显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肝动脉3级血管的显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TA能够显示腹腔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三维结构,观察与腹主动脉夹角较DSA更方便;CTA发现肝动脉变异13例(23.6%),与DSA完全符合。结论:64层螺旋CT三维血管成像技术可以很好显示肝癌供血血管的走行、分布、变异情况,提高TACE的准确性和成功率,对肝癌介入治疗有着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CC)肝外供血动脉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的显示能力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64层螺旋CT常规肝脏三期扫描,动脉期采用容积再现(V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三维重建技术,对89例原发性中晚期HCC肝内、外供虹动脉的起源及走行行三维重建,并与血管造影结果对比.结果 肿瘤巨块型59例,发生肿瘤肝外供血33例;弥漫型21例,发生肝外供血4例;结节型9例,发生肝外供血1例.肿瘤肝外供血动脉有8条途经,共发现肿瘤肝外供血动脉44支,肝动脉起源变异19支.结论 HCC肝外供血动脉较为常见和多变,并与肿瘤类型和部位有关,64层螺旋CT血管三维重建能达到血管造影效果,可减少血管造影次数,减少对比剂用量,减少医患辐射剂量,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对胰源性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的诊断及临床指导价值。方法:对胰源性区域性门静脉高压患者18例,使用16排多层螺旋CT机行上腹部CT平扫及增强扫描,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等图像后处理技术,显示胰源性区域性门静脉高压侧支循环血管。结果:显示胃网膜静脉曲张(84%)、胃短静脉曲张(90%)、胃冠状静脉曲张(78%)、胃结肠干曲张(50%)和食管静脉曲张(17%)。MPR、MIP、VR可以直观地显示各曲张血管的走行及曲张程度。结论:MSCT及图像后处理技术能很好地从不同方位显示胰源性区域性门静脉高压侧支循环血管,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在肝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64层螺旋CT三维成像检查对97例肝癌患者行肝脏增强后的动脉期及门静脉期扫描,重组方法为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容积再现技术(VR),并与术中探查结果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做对照观察。结果:97例中癌肿未侵犯邻近组织、血管者69例,肿瘤压迫邻近血管者19例,肝动脉变异38例(39%),肝动脉-门静脉瘘(HAPF)16例,门静脉癌栓11例,合并肝硬化者71例,门静脉海绵样变性2例,除30例患者行TACE治疗外,其余67例均行手术治疗,与术中探查结果相一致者63例,正确率95.5%。在30例同期行DSA检查的肝癌患者中,3级以下肝动脉分支与DSA无显著差异,对4级以上分支的显示不如DSA,在供血动脉、肿瘤血管及血管变异的显示上与DSA完全一致。结论:64层螺旋CT三维成像检查可以很好的显示肿瘤的大小、形态、累及范围,特别能精确判断肿瘤与肝脏血管的关系,充分了解肝脏血管变异情况,对指导外科及介入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及三维重建对原发性肝癌重复介入治疗的指导价值.方法:对4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再次进行介入治疗时先行MSCTA检查,并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成像(VR)、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对血管进行三维重建.结果:4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共进行MSCTA检查及三维重建76次,共发现肝动脉解剖变异8例,栓塞治疗后肿瘤侧支循环形成28例,肝动脉闭塞2例.MSCTA显示腹腔动脉及肝动脉分支的三维结构以及介入治疗后侧支循环形成、来源方面优于DSA.结论:MSCTA及三维重建能直观、清晰的显示肿瘤病灶的供血血管立体解剖图像,对再次介入治疗制定手术方案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64层螺旋CT肝血管成像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肝脏血管造影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28例患者行肝区3期血管成像扫描.重建方法为最大密度投影法(MIP)、容积再现技术(VR).结果 在228例病例中,正常肝动脉168例,肝总动脉(CHA)来源异常10例,肝左动脉(LHA)来源异常18例,肝右动脉(RHA)来源异常8例,原发性肝癌显示肿瘤供血血管18例,正常门静脉143例,门静脉变异11例,肝内门静脉栓塞28例,肝外门静脉主干栓塞38例,门静脉显影淡28 例,未显影2例,受压移位8例;正常肝静脉(HV)128例,肝静脉变异23例,右下副肝静脉2 例,肝静脉显影淡36例,未显影18例,受压移位5例.结论 64排螺旋CT肝脏3期血管成像是了解肝脏动脉及门、肝静脉系统正常、变异及病变情况的无创、安全、方便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利用16排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对胃癌进行T分期并与病理对照,确定多排螺旋CT(multi-detec-tor row CT,MDCT)在术前T分期中的作用。资料与方法经胃镜证实的62例患者(63个病灶),术前采用16排螺旋CT平扫和动脉期、门静脉期双期增强扫描,随后根据5 mm层厚横断面图像情况重组薄层动脉期和门静脉期多平面重组(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图像,由两名资深放射科医师共同完成T分期,术后与病理对照。结果 MDCT结合MPR技术后对胃癌的检出率为96.7%,其中对早期胃癌的检出率为66.7%,进展期胃癌的检出率为100%。胃癌的MDCT大体分型准确率为88.9%。63个胃癌MDCT术前T分期总体准确率为71.4%,其中早期胃癌准确率为33.3%,进展期胃癌准确率为75.4%。结论采用MPR后处理技术的MDCT配合动态增强扫描对进展期胃癌的检出、大体分型和T分期准确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5.
多层螺旋CT三维血管成像对肺隔离症诊断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血管成像在肺隔离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9例肺隔离症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检查采用GE lightspeed 16层CT扫描机,先行CT平扫,再行双期增强扫描,将图像传输至工作站,进行MPR、MIP、SSD及VR重建.结果:9例肺隔离症均位于下叶后基底段,其中8例位于左下肺,1例位于右下肺.异常供血动脉7例来自于胸降主动脉,2例来自于腹主动脉上段.CT平扫主要表现为肺内囊肿、结节或肿块,局部可伴肺气肿征.增强扫描病变区血管影增多、增粗,呈条状或结节状血管强化影.CT血管成像显示病变由异常体动脉供血.采用MPR和MIP可显示供血动脉整体形态及肺实质的病灶.SSD及VR能显示供血动脉的起源与行程及引流静脉.结论:多层螺旋CT增强及三维重建是诊断肺隔离症最理想非创性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肝移植术前MSCT血管造影检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评价肝移植术前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 (MSCTA)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5 7例拟行肝移植术患者行多层螺旋CT(MSCT)肝脏多期扫描。分别于肝动脉期和门脉期进行血管 3D成像 ,重建方法包括MPR、SSD、VR系列图像显示。统计肝动脉期和门脉期各主要相关血管及其分支的显示率 ,并比较各 3D重建方法的优劣。结果 :肝动脉期血管成像可清晰显示扫描范围内的腹主动脉、腹腔干及其分支 ,SSD和VR对胃十二指肠动脉 ,肝固有动脉 ,肝左、右动脉的显示率分别为 85 .9%和 64 .9%。门静脉期血管成像能清晰显示门静脉系统情况 ,VR优于SSD。利用MPR能准确测量有门脉高压影像表现患者与对照组患者门静脉系统管径 ,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肝脏MSCTA双期血管成像是了解肝脏供血动脉和门静脉系统情况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以VR血管成像最佳 ,MPR可提供必要的数据补充 ,联合应用可为临床提供更多的有关肝动脉和门静脉方面的信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增强扫描及血管造影在胃癌诊断及肿瘤血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近2年在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胃癌38例患者的64层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及血管造影图像,分析胃癌的CT征象及CT血管造影对胃癌供血的显示,与术中所见及术后病理进行对照。结果64层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诊断胃癌,显示胃壁厚度、胃壁外软组织肿块及胃壁溃疡大小与术后证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理诊断为低分化腺癌的胃壁厚度、胃壁外软组织肿块及胃壁溃疡大小、区域淋巴结转移率与中分化腺癌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管造影腹腔干、肝固有动脉,胃左动脉、胃右动脉及胃网膜右动脉在容积再现(VR)上能够很清晰地显示;最大密度投影(MIP)显示细小血管较好,但是它在表现三维空间关系上不如VR。结论 MSCT双期增强扫描对胃癌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血管造影在肿瘤血供显示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8.
多层螺旋CT对门静脉海绵样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分析门静脉海绵样变(CTPV)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和特征,探讨MSCT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16排MSCT对30例CTPV患者,行上腹部CT平扫、动态增强扫描,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 (VR)等图像后处理技术显示异常的门静脉及侧枝血管情况.结果:CTPV的MSCT平扫示门静脉结构不清,肝门区可见多发的结节状软组织影.增强扫描示动脉期10例有肝实质灌注异常;门静脉期18例患者门静脉主干和(或)左右分支增粗,内可见充盈缺损,4例门静脉显示不清;8例门静脉主干和(或)左右分支在正常范围内;1例门静脉主干变细.胆管周围静脉丛(100%)、胆囊静脉(60%)及胃左静脉(23.3%)呈点状、簇状扩张.MPR、MIP、VR可直观地显示各曲张血管的走行及曲张程度.结论:MSCT及图像后处理系统对CTPV诊断具有重要价值,门静脉栓塞及其周围纡曲扩张的侧枝静脉为其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19.
多层螺旋CT肝脏双期血管成像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肝脏多期扫描 ,肝动脉和门静脉双期血管成像的可能性及其临床应用。资料与方法  14例正常者及 15例肝硬化患者 (包括 6例肝癌 )行MSCT多期扫描 ,准直 2 .5mm ,pitch 5 ,每期扫描时间约为 6~ 9s。分别于肝动脉期和门静脉期进行血管三维成像 ,重建方式为容积再现技术 (VR) ,最大密度投影(MIP) ,表面遮盖法重建技术 (SSD)。统计 3种成像方法对胃十二指肠上动脉 ,肝固有动脉 ,肝左、右动脉的显示率 ,并对门静脉显示情况进行评分。结果 肝动脉期血管成像可清晰显示扫描范围内的腹主动脉 ,腹腔干血管及其分支 ,VR、MIP及SSD对胃十二指肠动脉 ,肝固有动脉 ,肝左、右动脉的总显示率分别为 85 .3% ,85 .3% ,6 6 .4 %。门静脉期血管成像能清晰显示门静脉系统情况 ,正常人门静脉可显示 6级以上 ,VR及MIP优于SSD(P <0 .0 5 ) ,VR立体感强于MIP。结论 MSCT肝脏多期扫描 ,双期血管成像是了解肝脏供血动脉和门静脉系统情况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以VR血管成像最佳 ,可为临床提供更多的有关肝动脉和门静脉方面的信息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64排螺旋CT技术探讨腹腔动脉(Celiac Artery简称CA)的主要分支血管的大小和位置的变异,了解其对供血器官疾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2月200例患者,应用Philips brilian64层螺旋CT行腹主动脉CTA扫描。经MIP、VR及MPR后等三维处理,所得图像显示经两名主治以上医师进行测量、统计。结果 200例患者中,腹腔动脉平均长度约1.96cm,其分支变异39例。变异血管中,胃左动脉变异3例,占7.6%,肝总动脉变异5例,占12.8%;脾动脉变异3例,占7.6%;肝左动脉变异23占63.9%。肝右动脉变异3例,占7.6%;胰背动脉变异2例,占5.1%。结论腹腔动脉分支开口大部分存在规律性,少数会发生变异,掌握正常规律及变异,术前可作肝-胃肠病变供血情况作出评估,简化血管介入科医师插管流程及清晰临床手术医生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