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眼内异物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132例(132只眼)眼内异物的临床资料。根据异物位置、性质等因素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 所有患者入院后立即静脉应用抗生素, 眼内炎患者均给予玻璃体内注射万古霉素。术后随访6个月~1年。对眼内异物患者治疗效果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年龄2~84(44.53±13.99)岁。男124例, 女8例。异物性质以金属为主。最终视力(BCVA, logMAR)为0.91±0.48显著优于术前的1.87±0.62 (t=8.36, P<0.001), 其中7例无光感, 12例光感/手动, 7例0.005~0.095, 62例0.1~0.4, 44例≥0.5。最终视力与术前视力正相关(r=0.53, P<0.001)。低等级眼外伤评分(P<0.001)、眼后段异物(P=0.002)、4 d后异物摘出(P=0.036)、一期修复(P=0.035)及眼内炎(P=0.003)患者最终视力较差。术前视力较佳(OR=1.78, 95%CI:1.17~2.69, P=0....  相似文献   

2.
感染性眼内炎指病原微生物经过多种致病途径进入眼内引起的眼内炎症。感染性眼内炎从病因上分为两种类型:外源性及内源性。外源性眼内炎发生于眼外伤、内眼手术或角膜溃疡穿孔;内源性眼内炎通常是由于血行播散引起的, 常伴有菌血症或者全身其他器官的感染。感染性眼内炎可导致不同程度的视力丧失甚至永久性失明, 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也造成了一定的社会经济压力。所以, 了解不同类型感染性眼内炎的流行病学特点、治疗方法及其预后对此病的防治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就此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万古霉素注射液联合头孢他啶注射液眼内注射防治外伤性眼内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南阳市眼科医院2017至2019年开放性眼外伤172例(172眼)患者作为观察组, 急诊行清创缝合联合头孢他啶注射液及万古霉素注射液眼内注射;另纳入2015年至2016年的开放性眼外伤患者78例(78眼)作为对照组, 急诊行清创缝合手术;观察两组患者术后7 d内眼内炎发生率及手术前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视力、眼压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有2例(2眼)术后7 d内发生眼内炎, 发生率为1.16%(2/172), 对照组有19例(19眼), 发生率为24.36%(19/78);两组眼内炎发生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57, P<0.001)。观察组手术前后视力、眼压和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眼内炎患者眼内液经微生物培养, 微生物培养检出率52.38%(11/21)。经万古霉素联合头孢他啶眼内注射治疗后有7例症状消失, 5例经再次眼内注射万古霉素联合头孢他啶后症状消失, 9例因药物治疗无效最后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眼内注射的...  相似文献   

4.
痤疮角质杆菌性慢性眼内炎是内眼手术及穿孔性眼外伤后迟发性感染性眼内炎最常见的病因, 具有迟发、慢性沉闷性、反复及嗜晶状体的特征。痤疮角质杆菌是一种厌氧的革兰氏阳性杆菌, 常规细菌培养检测时间长、阳性率低, 现代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显著提高了病原体的检出率。治疗目前尚无统一方案, 主要包括眼内注射抗生素, 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囊袋部分或全部切除, 及人工晶状体取出/置换术, 大部分病例视力预后良好。痤疮角质杆菌性眼内炎早期易被误诊为非感染性虹膜睫状体炎、后发性白内障等, 长时间误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或钕:钇-铝-石榴石激光(Nd:YAG)后囊切开会导致眼内炎症进行性恶化, 因此本文就其致病原因、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案及预后进行简要综述, 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儿童开放性眼外伤致眼内炎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6年9月至2022年12月期间18岁以下儿童开放性眼外伤132例(132眼)临床资料。根据是否有眼内炎的临床特征分为病例组44眼(眼内炎组)和对照组88眼(非眼内炎组)。分析儿童开放性眼外伤致眼内炎的发生率, 眼内炎的发生与损伤区域、创口处虹膜和(或)玻璃体嵌顿、外伤性白内障、晶状体前囊或后囊破裂等的相关性。术后随访6个月, 观察术眼手术前后BCVA(logMAR)。结果儿童开放性眼外伤致眼内炎44眼, 占本院同期开放性眼外伤住院的患儿的10.68%(44/132), 其中男28眼, 女16眼, 男、女比例为1.75∶1。在单因素及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模型中发现:创口处虹膜和(或)玻璃体嵌顿(OR=8.36, 95%CI: 2.832~24.702, P<0.001)、外伤性白内障(OR=4.09, 95%CI:1.334~12.536, P=0.014)、晶状体前囊或后囊破裂(OR=10.39, 95%CI 3.261~33.133, P<0.001)是眼内炎...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角膜缝线相关感染性眼内炎患眼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病例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检查确诊的角膜缝线相关感染性眼内炎患者5例5只眼纳入研究。其中, 男性3例, 女性2例;均为单眼发病;年龄(30.80±21.98)岁。晶状体相关手术角膜切口缝线4只眼;穿透性角膜移植缝线1只眼。角膜缝线眼表存留时间(20.00±7.41)个月。5只眼中, 因眼红、眼痛于外院给予角膜缝线拆除1只眼;其余4只眼中, 缝线松动3只眼。给予患眼感染性眼内炎标准治疗, 包括全身及局部抗感染治疗;角膜缝线拆除、眼内注药、玻璃体切割手术(PPV)治疗。PPV中根据情况决定是否给予硅油填充。治疗后随访时间(11.00±7.38)个月。观察分析手术前后患眼最佳矫正视力(BCVA)、B型超声及微生物培养结果等资料。结果患眼角膜可见围绕缝线的浸润、溃疡灶或脓肿。B型超声检查可见患眼全段玻璃体混浊、视网膜前机化条索、球壁水肿。玻璃体液培养结果阳性3只眼, 分别为草绿色链球菌、人葡萄球菌人亚种、表皮葡萄球菌。治疗后所有患眼眼内感染均成功控制, 无眼内容物剜除或眼球摘除者...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 34岁。因左眼视力下降2年于2020年7月到北京协和医院眼科就诊。2018年7月, 患者曾因左眼红、痛、视力下降在当地医院诊断为左眼葡萄膜炎, 测得房水巨细胞病毒(CMV)-免疫球蛋白G(IgG)、单纯疱疹病毒(HSV)-IgG、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IgG、风疹-IgG均为阳性;白细胞介素(IL)-6、IL-8、IL-10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升高, 给予眼局部及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不佳。2019年3月接受左眼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 最佳矫正视力(BCVA)由0.08提高至0.5。5个月后患者左眼视力再次下降至眼前数指, 于外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及玻璃体腔灌洗手术, 玻璃体液病毒、细菌、结核杆菌和真菌检测均为阴性。第二次手术后患者BCVA提高至0.3, 但其后视力逐渐下降, 并反复出现眼痛。患者既往史:17岁时曾患左眼葡萄膜炎, 治疗后好转。本次就诊眼部检查:右眼、左眼BCVA分别为1.5、光感;右眼、左眼眼压分别为17、25 mm Hg(1 mm Hg=0.133 kPa)。右眼眼前后节均未见异常。左眼结膜混合充血, 角膜轻度水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白内障术后非感染性眼内炎发生时间、临床表现、危险因素、治疗过程及预后情况。方法: 回顾性研究。收集2020年10月13日至2020年11月19日期间在陆军特色医学中心眼科纳入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1004例(1420眼), 将发生非感染性炎症与未发生炎症者分为炎症组与非炎症组, 分析术后发生非感染性眼内炎的患者的围手术期所用药物、器械使用及手术操作等环节, 并查找其发病时间、症状、体征、治疗方式以及治疗前后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评分等。采用t检验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进行数据处理。结果: 发生非感染性眼内炎16例(21眼), 其中男5例(7眼), 女11例(14眼), 年龄54~83(68.6±9.5)岁。围手术期所有药品、器械无违规, 所有消毒用品消毒指标均合格, 手术操作过程规范, 无并发症发生。术中均使用同一品牌型号的疏水性丙烯酸酯人工晶状体。发病时间为术后(23.3±9.7)d。结膜呈现混合性充血, 角膜透明, 前房闪辉(+~+++), 前房细胞(++~+++)。部分患者前房内有纤维素性渗出, B超显示玻璃体不同程度的混浊。所有患者前房水及玻璃体病原微...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兔眼跨巩膜持续给药、静脉给药与结膜下注射治疗实验性表皮葡萄球菌性眼内炎的效果。方法纳入研究30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 雌雄不限, 体质量2.0~2.5 kg, 随机分成3组:静脉给药组、结膜下注药组及跨巩膜持续给药组, 每组各10只。均在兔右眼接种0.1 mL 100 CFU表皮葡萄球菌后24 h开始进行治疗。静脉给药组每天静脉滴注20 mg去甲万古霉素, 平均滴注持续时间1 h以上;结膜下注药组隔天一次结膜下注射浓度为20 mg/mL的去甲万古霉素0.3 mL;跨巩膜持续给药组每天以流速0.1 mL/h, 浓度20 mg/mL在眼球筋膜囊下持续给药7 h。接种后每天行裂隙灯显微镜眼前段检查及眼底镜检查, 并记录炎症评分。第8天处死动物摘除眼球, 做石蜡包埋及组织切片观察。结果三组症状炎症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93.53, P<0.001;F组别=4.07, P=0.028), 跨巩膜持续给药组症状炎症峰值为(19.8±4.3)分与静脉给药组(24.3±4.08)分, 结膜下注射组(24.3±6.77)分相比, 炎症评分明显降低(t=4.81, 5.00;P=0...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建筑工人角膜异物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长垣郭氏眼科医院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建筑工人角膜异物280例(298眼)的临床资料。根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246例(260眼)和预后不良组34例(38眼), 分析其临床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280例中, 男性270例占96.43%。年龄30~50岁160例占57.14%。工龄10~25年109例占38.93%。切割工73例占26.07%、磨削工76例占27.14%。初中学历177例占63.21%。右眼受伤者141例占50.36%。298患眼中, 异物位于B区者123眼占41.28%。损伤程度为浅II度93眼占比较大(31.21%)。38眼治疗后视力下降, 发生率为12.7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伤后就诊时间≥2 d、未佩戴防护镜、金属异物、异物位于B区和C区、损伤为深Ⅱ度及Ⅲ度、合并角膜感染及合并角膜瘢痕是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伤后就诊时间、未佩戴防护镜、金属异物、异物区域、伤及角膜程度、合并角膜感染或角膜瘢痕均是建筑工人角膜异物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前房注射抗生素是在白内障摘除术毕将少量抗生素注入到前房以预防白内障术后感染性眼内炎, 最常用的药物是头孢呋辛、莫西沙星和万古霉素。头孢呋辛和万古霉素主要通过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发挥抗菌作用, 莫西沙星的作用机制为抑制Ⅱ、Ⅳ拓扑异构酶, 干扰细菌的DNA复制、修复和转录。前房注射头孢呋辛和万古霉素的常规推荐剂量为1.0 mg/0.1 mL;莫西沙星迄今尚无标准剂量, 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同时避免产生耐药性, 建议应用剂量为0.5 mg/0.1 mL。前房注射抗生素预防白内障术后眼内炎的有效性已有大量临床研究证明, 但并发症有待进一步研究。(国际眼科纵览, 2023,47:115-120)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性, 59岁。主诉右眼视物模糊22 d, 右眼单眼眼压升高, 眼球创口不明显, 经眼眶CT发现存在眼内异物, 外伤史追溯至4年前, 眼部无明显铁锈样斑块, 临床诊断为亚临床型铁质沉着症继发青光眼。经玻璃体切除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 摘出眼内铁质异物术后眼压控制。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 22岁。因右眼反复眼红、视力下降伴前房积脓7个月于2021年5月26日到深圳大学总医院眼科就诊。患者既往健康, 否认手术史。患者曾于外院诊断为右眼全葡萄膜炎, 并给予局部和全身糖皮质激素(以下简称为激素)治疗后好转, 但反复发作, 间隔时间逐渐缩短。眼部检查:患者右眼视力手动, 矫正不能提高;左眼视力0.25, 最佳矫正视力(BCVA)1.0。右眼、左眼眼压分别为11、14 mm Hg(1 mm Hg=0.133 kPa)。左眼眼前节及眼底未见异常。右眼结膜混合性充血(++), 角膜后尘状沉着物(++), 房水闪辉(++~+++), 细胞(++~+++), 前房2 mm积脓, 晶状体后灰白色颗粒状混浊;玻璃体颗粒状、絮状混浊(图1A), 细胞(+++);眼底窥不清(图1B)。B型超声检查, 右眼玻璃体混浊(图1C)。光相干断层扫描检查, 右眼黄斑区神经上皮层增厚, 表面强信号条带(图1D)。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检查, 前房大量点状中回声, 玻璃体混浊(图1E, 1F)。抽血送检人类白细胞抗原(HLA)-B51(+)。诊断:右眼全葡萄膜炎?右眼眼内炎?双眼屈光不正。  相似文献   

14.
老视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生理现象, 是身体开始衰老的信号之一。随着年龄的增长, 晶状体逐渐硬化, 调节的能力减弱, 出现视近困难, 即老视, 也就是俗称的"老花眼"。目前角膜和晶状体手术是临床老视矫正的主要热门方法, 药物及动态调节眼镜、电子人工晶状体等新技术也在不断开发研究中。本文就老视的发生机制、治疗方法及其进展等相关文献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隐匿性眼表异物致眼部损伤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收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眼科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接诊的隐匿性眼表异物致眼部损伤的24例(24眼)临床资料, 分析其临床表现、体征及诊断方法中的共同特点。结果本研究中, 男性11例(11眼), 女性13例(13眼), 年龄4~71(42.29±19.37)岁, 病程7~245(53.21±62.03)d。所有患者在就诊时均未述外伤史, 且均有≥2次就诊经历。患者主诉主要包括异物感(16例)、眼痛(5例)、流泪(4例)、视力下降(4例)、分泌物增多(1例)。体征主要包括结膜充血(13例)、眼睑痉挛(3例)、角膜溃疡(5例)、结膜肉芽肿(2例)。行角膜荧光素染色后, 20例(83.33%, 20/24)患者角膜荧光素染色阳性, 3例(12.50%, 3/24)患者结膜荧光素染色阳性。在溃疡或角膜荧光素染色阳性对应部位发现异物。睫毛(45.83%, 11/24)是发现最多的隐匿性眼表异物, 而上睑结膜/上穹隆(45.83%, 11/24)是隐匿性异物最常见的位置。5例角膜溃疡, 结膜囊内取出谷壳的患者结膜...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糖皮质激素治疗外伤性视神经病变(TON)的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以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2020年5月至2021年11月TON 86例(86眼)作为研究对象, 患者分为糖皮质激素脱水治疗组(46例)和甘露醇脱水治疗组(40例)。比较两组疗效及影响因素。结果糖皮质激素治疗组疗效良好率为95.65%(44/46), 高于甘露醇治疗组的60.00%(24/40)(χ2=8.23, P<0.05)。以疗效进行亚分组, 单因素分析中, 疗效良好与疗效不佳在治疗方式(OR=9.20, 95%CI:1.26~67.34, P<0.05)、视神经管骨折(OR=8.08, 95%CI:1.93~33.76, P<0.001)、F-VEP(OR=0.70, 95%CI:0.55~0.89, P=0.026)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有序回归中得到疗效的影响因素是治疗方式。结论糖皮质激素治疗TON效果显著, 但是其疗效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临床需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17.
眼科手术后感染性眼内炎是指眼科内眼手术后发生的与病原体感染相关的眼内炎。尽管经过努力, 眼科手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发生率有所降低, 但在其诊疗和防治方面仍存在诸多争议问题。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底病学组联合国内白内障、眼外伤和青光眼等专业学组专家, 综合国内外研究证据, 经过认真讨论, 达成共识性意见, 以期为临床安全有效防治眼科手术后感染性眼内炎及提高其治愈率和患者视功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伤及眼后节的开放性眼外伤玻璃体切除术的效果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周口市中心医院2018年4月至2021年6月行玻璃体切除术治疗伤及眼后节的开放性眼外伤者82例(82眼)的临床资料, 根据治疗效果分为两组:12例效果不佳组, 70例效果良好组, 分析影响手术效果的因素。结果 82例中总治愈率为85.36%(70/82), 并发症发生率7.32%(6/82)。术后3 d、7 d的最佳矫正视力优于术前(P<0.05)。而视力、手术时机、年龄、钝器伤、眼内异物、出血累及黄斑中心凹情况是影响手术效果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伤及眼后节的开放性眼外伤实施玻璃体切除术时需考虑视力、年龄、时机、眼内异物等情况。  相似文献   

19.
近视在我国青少年间十分普遍, 流行率80%~90%, 而高度近视流行率为10%~20%。这意味着我国青少年的视力健康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值得受到更多的关注。尤其近视的预防和控制领域备受瞩目, 当下取得的全新成就或进展也随之成为行业焦点。本研究着重回顾了2017至2022年关于近视防控的文献资料, 对当前最前沿的青少年近视防控途径及思路进行了整理归纳, 包括角膜塑形(OK)镜、多焦点眼镜、阿托品及重复低强度红光照射等, 并对以上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  相似文献   

20.
眼内异物合并眼内炎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玻璃体手术治疗眼内异物合并眼内炎的效果。方法:眼内异物合并眼内炎18例(18例)。行玻璃体切除术和眼内异物摘出术,联合角巩膜缝合,晶状体切除,视网膜切开,眼内激光、巩膜外冷凝,C2F6或硅油填充术,术后给予足量的抗生素,随访3-6月。结果:术中眼内异物均摘出成功。16例感染控制,1例真菌性眼内炎和1例铜绿假单胞菌眼内炎因感染术后未能控制而摘除眼球,术后视力光感-0.5,手术并发症主要有医源性视网膜裂孔、出血,视网膜脱离,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和黄斑前膜形成。结论:采用玻璃体手术摘出眼内异物结合术后足量抗生素的应用,可有效地控制眼内炎,但视功能恢复不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