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125I粒子联合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北部战区总医院4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资料(男26例、女14例, 年龄41~82岁), 其中治疗组21例, 行125I粒子联合TACE治疗;对照组19例, 行TACE治疗。比较2组患者甲胎蛋白(AFP)水平, 分析2组患者的有效率、疾病控制率(DCR), 观察患者的总生存期(OS)、无进展生存期(PFS)。采用Mann-WhitneyU检验、χ2检验、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分析数据。结果 125I粒子植入后2个月, 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76.19%(16/21)和8/1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3, P=0.028);DCR分别为90.48%(19/21)和11/19(χ2=4.21, P=0.040)。2组患者AFP均明显下降, 治疗组下降率大于对照组[0.87(0.84, 0.90)与0.66(0.65, 0.67);z=5.42, P<0.001]。2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治疗组与对照组中位OS分别为1...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清甲治疗后诊断性131I SPECT/CT全身显像中, 患者服131I后对周围的辐射剂量及其变化规律, 为辐射安全评价和职业防护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6至12月在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〇医院行诊断性131I SPECT/CT全身显像的20例患者[男性5例、女性15例, 年龄(45.7±11.7)岁, 范围24.0~65.0岁]。采用X、γ剂量率仪分别测量患者服131I后胸前体表不同时间(2、24、48、72、96 h)、距离胸前体表不同距离(1.0、2.0、3.0 m)的辐射剂量率, 采用热释光探测器分别测量患者服131I后第1~4天的辐射当量剂量。结果患者服131I后2 h, 胸前体表的辐射剂量率最高[186.12(135.52~201.01)μSv/h], 且随着服131I后时间的延长和距胸前体表距离的增加, 辐射剂量率均明显下降;服131I后96 h以上胸前体表的辐射剂量率, 以及任何时间距离胸前体表3.0 m处的辐射剂量率均可达到本底辐射水平。患者服131I后, 第1天对周围的辐射当量剂量为(1.19± 0.28)... 相似文献
3.
4.
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20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部交织状血管瘤(AH)患者的临床及CT影像资料。男4例、女4例, 年龄21~80(53±22)岁。7例患者为偶然发现, 1例患者肾癌术后随访中发现。8例均为单发病灶, 5例发生于泌尿生殖器官, 其余3例分别位于输尿管旁、肾周间隙及胰腺旁。6例形态规则呈类圆形, 7例边界清楚, 8例CT图像上均未见包膜, 6例呈囊实性。病灶最大径1.7~10.8(3.5±3.0)cm。实性部分平扫CT值27~56(41±10)HU, 增强表现为边缘向中央缓慢填充强化, 5例病灶内可见类似于血管样的条状强化结构。8例患者随访8~30(19±8)个月均未见复发和转移。腹部AH病灶内类似于血管样结构的强化可能为相对特征性的CT影像学表现。 相似文献
5.
6.
创伤性急重症在临床上较为常见, 快速安全的检查和及时的诊断至关重要, CT检查对提升创伤救治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本创伤性急重症CT检查技术共识总结了创伤性急重症CT检查的基本原则、急重症患者身体各部位的检查技术以及图像质量控制标准等内容, 旨在规范创伤性急重症患者的CT检查方案, 更好地服务于影像诊断和临床治疗决策。 相似文献
7.
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FAP)在恶性肿瘤间质中高表达。近年来, 68Ga标记的FAP抑制剂(FAPI)广泛应用于临床研究, 特别是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诊断、远处转移的评估、辅助勾画肿瘤放疗靶区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笔者就68Ga-FAPI PET/CT在常见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以期为临床医师对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 国家对医疗机构建设和医疗行业发展的不断投入, 对医疗资源配置的优化以及对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使得国产医疗设备得到创新发展及推广应用。同时核医学普及率及临床需求的逐渐提高, 使国产核医学设备数量大幅增加, 在PET/CT、PET/MR及SPECT/CT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创新及发展。笔者就目前国产核医学影像设备的发展情况及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CT是临床常用的检查手段, 儿童生长速度快, 细胞分裂旺盛, X线会对儿童造成更严重的电离辐射损伤, 如何在保证CT诊断的同时减少辐射剂量是儿童影像学的重点问题之一, 但是目前国内尚无统一的儿童CT辐射剂量标准。为进一步规范儿童CT检查辐射剂量使用方法, 在满足临床诊断的同时减少儿童所受的电离辐射损伤,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影像学组、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儿科学组牵头组织国内相关专家, 结合国内外专家共识和参考文献, 经多次讨论, 对儿童头颅平扫、鼻窦平扫、颞部平扫、颈部平扫、胸部平扫、腹部平扫、头颅增强、胸部增强、腹部增强的辐射剂量标准达成共识, 旨在规范儿童CT检查的辐射剂量, 更好地为儿童的健康安全服务。 相似文献
10.
PET在恶性肿瘤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人工智能是利用计算机和先进技术模拟人类智能行为和批判性思维的科学领域, 其中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在医学中的应用最为广泛。大量可用数据及算法和计算能力的进步使人工智能在图像分析领域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该文综述了目前人工智能在PET/CT恶性肿瘤预测和预后中的应用研究, 并提出了该领域目前面临的挑战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相似文献
11.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4月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经病理证实的6例原发性鼻腔鼻窦平滑肌肉瘤(LMS)的临床资料及CT、MRI图像特征。女4例、男2例, 年龄范围8~74岁。3例鼻腔LMS均位于鼻腔中后部或后鼻孔区, 病灶边缘光滑, 膨胀性生长, 向后突入鼻咽腔并堵塞对侧后鼻孔区。3例鼻窦LMS病灶中位于上颌窦1例、筛窦1例、后组鼻窦1例, 均伴鼻外结构的侵犯。CT示鼻窦LMS骨质吸收破坏更显著。MRI T2WI示鼻腔LMS呈稍高或高信号, 鼻窦LMS呈等信号, 增强后鼻腔LMS较明显强化, 鼻窦LMS显著强化。5例患者行扩散加权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为(0.91±0.25)×10-3 mm2/s。1例动态增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呈平台型。鼻腔LMS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 而鼻窦LMS易与其他恶性肿瘤混淆, 确诊需依靠病理。 相似文献
12.
中国医师协会放射医师分会 《中华放射学杂志》2024,(2)
冠状动脉疾病患病率和病死率高, 是严重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以CT为代表的无创影像学检查是冠心病"防诊治康"的重要手段。由中国医师协会放射医师分会组织相关领域的专家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 对冠心病CT检查的临床适应证、禁忌证、限度、检查前准备、CT扫描方案、图像后处理技术、CT诊断及标准化报告等内容达成共识, 旨在推动我国各层级医院规范和高质量地应用冠状动脉CT技术, 更好地服务于我国冠心病的诊疗实践。 相似文献
13.
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心胸学组 《中华放射学杂志》2024,(3)
主动脉夹层是严重威胁生命的心血管急症之一, CT血管成像(CTA)是诊断主动脉夹层的首选检查方法。将基于CTA图像的人工智能应用于主动脉夹层, 有助于快速辅助诊断、评估疗效和预测术后风险等。影像人工智能最核心的部分是数据的标注, 为了规范主动脉夹层CTA影像数据的标注, 促进人工智能更好地落地临床, 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心胸学组及国内心血管影像专家编写了主动脉夹层CTA标注专家共识, 从主动脉夹层的定义和分型, 标注数据来源和储存要求, 标注平台、工具和方式的选择, 标注人员资质、培训和考核, 标注后数据的质控, 标注方法和内容, 标注流程等各个方面达成共识, 为建设规范化的主动脉夹层CTA影像标注数据库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指导和质量保障, 为主动脉夹层人工智能影像模型的构建、验证、优化及推广等提供研究基础, 从而推动主动脉夹层人工智能影像真正落地临床应用, 最终使患者受益。 相似文献
14.
胃癌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 预后较差, 准确地诊断及分期对胃癌临床治疗决策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放射性核素显像如PET/CT或PET/MR可以在分子或细胞水平对肿瘤进行显像, 在胃癌的诊断、分期、再分期和疗效评估方面提供重要的信息。由于传统的正电子核素示踪剂18F-FDG在胃癌的应用中存在一些局限性, 多种新型分子探针逐渐被开发并应用于胃癌诊断中。笔者就PET/CT分子影像探针在胃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现状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基线CT对晚期转移性胃癌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上海瑞金医院85例伴有腹膜或肝脏转移的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收集患者临床因素, 包括体力状况(PS)评分、病灶部位、肿瘤指标;收集影像学因素, 包括原发灶最长径、最大截面积及CT值、病灶强化是否均匀、CT血管壁外侵犯评分(ctEMVI)、转移淋巴结最大短径、胃周淋巴结是否融合及坏死、有无融合的大块淋巴结、肝脏转移灶最大截面积及CT值、腹膜转移CT评分、腹膜转移结节最大直径。以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log-rank检验分析指标的组间预后差异。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用于确定PFS和OS的独立风险因素。结果原发灶最大截面积、平扫CT值、延迟期CT值和延迟期CT比值高、低风险组患者的PFS生存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原发灶最大截面积高、低风险组患者的PFS和OS生存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中, 原发灶最大截面积、平扫CT值、延迟期CT值、延迟期CT比值及转移淋巴结最大短径是PF... 相似文献
16.
甲状腺癌是最常见的内分泌恶性肿瘤之一。131I治疗是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术后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 其在降低患者复发率、改善生活质量等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131I治疗属于电离辐射, 而生殖系统对辐射敏感性较高, 其受到来自血液、膀胱尿液和肠道的131I照射, 可能会造成卵巢或睾丸一过性损伤, 表现为血清卵泡刺激素水平升高、卵巢早衰、精子数量减少和活力减弱、抗缪勒管激素水平下降。现有的临床研究对131I治疗DTC时, 是否会增加生殖系统次生肿瘤的发生风险仍存在争议。因此, 131I治疗DTC对生殖系统的辐射影响引起了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道1例Erdheim-Chester病中枢神经系统受累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患者男性, 66岁。因额面部多发包块10余年, 伴癫痫发作4年, 近期加重入院。头颅CT示额部皮下多发软组织密度结节, 右侧额叶片状低密度影。MRI示右侧额叶病灶呈长T1长T2信号, 增强后较明显强化, 同时双侧硬脑膜、大脑镰不规则增厚、明显强化。额面部软组织肿块呈长T1长T2信号, 增强扫描呈较明显强化。行额部包块切除术和脑膜、额叶病变切除术后, 病理证实为Erdheim-Chester病侵犯中枢。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基于胃癌病灶和淋巴结的光谱CT碘浓度(IC)值相关定量参数评估胃腺癌患者区域淋巴结转移的效能。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经病理证实的55例胃腺癌的临床资料及术前光谱CT图像。依据病理结果中所有送检淋巴结中是否有转移淋巴结将患者分为淋巴结转移病灶组(32例)和淋巴结未转移病灶组(23例)。再以淋巴结为研究对象, 根据病理报告上记录的淋巴结的性质将纳入研究的淋巴结分为转移淋巴结组(25枚)和未转移淋巴结组(27枚)。获取动静脉期胃癌病灶及淋巴结的IC值(ICa和ICp)、标准化IC(nIC)值(nICa和nICp), 计算病灶和淋巴结的动静脉期IC和nIC值的差值?IC和?nIC, 计算淋巴结ICa与ICp的比值动脉增强分数(AEF)。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U检验比较2组间定量参数的差异, 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进行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分析, 获得各参数评估胃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 并采用Z检验比较各参数的曲线下面积(AUC)。结果淋巴结转移病灶组的ICp、nICp、?IC、?nIC均高于淋巴结未转移病灶组(P均&l...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能谱CT碘基值(IC)参数术前预测胃癌脉管侵犯的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2021年1月至11月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经胃镜证实为胃腺癌并行手术切除的266例患者, 根据术后病理分为有脉管侵犯组(150例)和无脉管侵犯组(116例)。于术前1周内行能谱CT增强动脉期(AP)、静脉期(VP)和延迟期(DP)扫描。基于能谱CT碘图测量增强各期胃癌病灶的IC, 并计算标化IC(nIC)。测量肿瘤厚度。收集患者临床病理信息, 包括有无溃疡、病理T分期、病理N分期、分化程度、Lauren分型、神经侵犯、阳性淋巴结数目和阳性淋巴结比例。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U检验比较两组间计量资料的差异, 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分类资料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脉管侵犯的独立危险因素, 并建立联合参数。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评估IC参数和联合参数预测脉管侵犯的效能, 曲线下面积(AUC)的比较采用DeLong检验。结果有脉管侵犯组与无脉管侵犯组间肿瘤厚度、有无溃疡、病理T分期、病理N分期、分化程度、阳性淋巴结数目、阳性淋巴结比例、Lauren分型和神经侵...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