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冬花冰糖汤白冰糖款冬花各10克。水煎30分钟,煎成药液150毫升,每剂煎2次。1~5岁每日服50毫升,6~10岁服100毫升,11~15岁服150毫升,分2次服。适应于哮喘、咳嗽寒邪束肺者。 (二)沙糖散北沙参黑糖各250克。沙参研细过筛,炒黄,与黑糖拌匀。1~5岁每次服5克,6~10岁服10克,11~15岁服15克。早晚2次。温开水冲服。适应于哮喘、咳嗽热邪犯肺者。  相似文献   

2.
一、产后无乳:催乳汤。 1,方药:砂仁3克肉苁蓉10克当归12克王不留行10克通草10克炙甘草3克炙黄芪12克穿山甲10克天花粉6克台党参10克熟地6克。 2、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连服S剂,如乳仍不足时,再服5剂。但必须加强产妇哺乳期的营养和消化功能。 3、适应证:产后气血虚弱而致无乳或少乳者。  相似文献   

3.
<正> 自拟葛根全蝎散由葛根、全蝎、僵蚕各30克,茯神20克(朱砂拌红),生甘草10克组成。用法为共研极细末,去筋杂,拌匀曝干,贮瓶备用。2~5岁患者每次服2克;6~10岁每次服4克;11~15岁每次服6克,每日3次。每日用生铁落50克,代赭石  相似文献   

4.
处方;当归10克川芎6克白芍10克生黄芪15克菟丝子10克甘草6克川贝母5克厚朴4克枳壳4克艾叶6克荆芥穗5克羌活4克生姜3克水煎服,日服一剂。三年来,我以本方治疗10例胎异位孕妇,均服3~6剂而胎位正常。例如:张某,25岁,  相似文献   

5.
笔者从修水民间以米饭烧焦煎汤口服治疗婴幼儿腹泻得到启示.自拟“烧米汤”治疗婴幼儿虚寒证腹泻屡试屡验。拟党参9克、焦白术5克、干姜3克、白茯苓6克、炙甘草3克、生苡米10克、粳米10克置铁锅内同炒,炒至粳米、苡米呈焦黄色同煎。取汁温服,日1剂,1岁以内婴幼儿服以上半量,1~2岁服2/3量,2岁以上服全量,服药期间停服其它药物,禁食生冷油腻。兹统计100例,服2剂泻止19例,服3剂泻止58例,服4剂泻止12例,服5剂泻止10例,无效1例。治愈率99%。  相似文献   

6.
古方选载     
<正> 咳嗽日久处方及用法:炒凤凰衣(鸡子白皮)9克,焙黄麻6克,研为细末。每服1.5克,每日2次。来源:《孟诜》外感风寒处方及用法:柴胡9克,防风6克,陈皮6克,白芍10克,甘草6克。生姜三片,水煎,分2次温服。来源:《景岳全书》胁痛(肝郁气滞) 处方及用法:柴胡、陈皮各6克,赤芍、枳壳、醋炒香附各4克,草3克。水煎,分2次服。来源:《医医偶录》胁痛(肝郁化火) 处方及用法:柴胡6克,黄芩10克,栀子10克,青皮6克,白芍10克,积壳5克。水煎,分2次服。来源:《症因脉治》水肿处方及用法:白术6克,茯苓9克,郁李仁4克,生姜三片。水煎,分2次温服。  相似文献   

7.
药物组成:生大黄10克(后下),芒硝10~20克(冲服),钩藤30克(后下),陈胆星10克,郁金10克,石菖蒲6克。用法及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大便秘结者,芒硝用20克,无便秘者用10克,保持每天大便2次左右。服本方后如大便达6次/日以上者,则去芒硝。效果:治疗26例,基本痊愈10例,显效9例,有效5例,效无2例,无恶化。  相似文献   

8.
1979年以来,笔者以神解散(《伤寒温疫条辨》方)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60例,取得较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组方与服法:白僵蚕15克,蝉蜕5克,金银花15克,黄芩6克,黄连6克,黄柏6克,桔梗6克,车前子10克,木通5克,生地6克,神曲10克. 以上为7~12岁儿童剂量,学龄前期的病儿用上量的3/4~2/3,幼儿期的病儿用上量的1/2~1/3。每日1剂,水煎,分4~5次服。服药时可兑入白糖调味。体温降至正常后,需继服1  相似文献   

9.
<正> 笔者用中西药治疗蜈蚣螫伤6例,收到较好疗效。一、药物及用法:(1) 中药:银花10克,连翘10克,白芷10克,威灵仙10克,细辛3克,没药3克,五灵脂10克,吴茱萸6克,大黄10克,木通10克,甘草6克。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儿童酌减。(2) 西药:胰蛋白酶注射针剂2000单位1支,2%普鲁卡因(皮试)2毫升2支,加注射用水5毫升,混合后于伤口周围局部封闭。  相似文献   

10.
一、针刺百会穴3~5分,留针一小时,并徐徐推无明指120次(从指尖至本节后)、小指7次(从指尖至大陵内),再从大陵穴向中指尖推7次即可。起针后点刺四缝穴挤出黄色粘液。二、服中药方;生柏叶15克,百部10克,胆南星6克,天竺黄6克,麦冬10克,元参10克,米壳10克,冰糖5克。以水500毫升煎取200毫升,每岁服1毫升,依次类推,日服4~6次。  相似文献   

11.
<正> 一般资料本组50例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5岁以下36例,5~10岁8例,10岁以上6例,病程:最短4月,最长8年。材料与方法茯苓、白术各6克,桂枝4克,灯芯草6克,朱砂0.5克(冲服),生甘草2克。(为2岁小儿量。可据年龄酌情增减).水煎服。  相似文献   

12.
方药组成:生怀山10克,生苡米10克,酥龟板10克,酥鳖甲10克,鸡内金10克,乌梅肉5克,北五味子4克,白莲肉10克。汤剂即取上药每日1剂,水煎2次,分2~4次口服,连服5~7天为1个疗程;糊剂即取上药分别用文火炒熟后,共研细粉,每次用茶匙(约10克)1匙,加冰糖(或白糖)少许,用淡盐汤调成糊状食用,每日服3~3次;丸剂即取上药研成极细粉末,炼蜜为丸,每日3次,每次约4克,淡盐开水送服。兼风寒者加香薷草、厚朴各6克,兼风热者加金银花、连翘、青蒿草各6克,兼咳嗽者加桑白皮、杏仁各6克,兼腹泻者加炒山楂、麦芽、神曲茶各6克  相似文献   

13.
笔者用治胆汤治疗胆囊炎14例,均获满意效果。现简介如下: 方药:金钱草30克、滑石18克、生地15克、炒黄连6克、炒黄芩6克、郁金10克、炙乳、没各6克、当归12克、木香6克、佛手6克、炙甘草10克、大枣10克。疗效:服4剂而愈8例,6剂而愈2例,8剂而愈3例,服2剂症状控制1例。  相似文献   

14.
药物组成白头翁6~10克香附4~8克砂仁1~2克茯苓5~8克苍术炭5~8克山查炭6~12克焦神曲3~12克炙甘草1~4克煎浓汁为200毫升,于一天内少量多次服完。加减法兼有外感,加藿香5克;吐呕加半夏4克、苏梗5克;湿热交阻,便脓不爽加葛根6克、秦皮6克、黄芩5克;脾虚失运,水泻未消化物加  相似文献   

15.
<正> 近年来,笔者应用加味温脾汤治疗胆道蛔虫症63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方药组成:人参10克,附子10克,干姜10克,甘草10克,当归15克,朴硝10克,大黄15克,乌梅25克,槟榔15克。每剂煎取200ml,装瓶封固,放入冰箱内备用。用前加温,遵医嘱口服。5岁每服50ml,6~10岁每服70ml,11~14岁每服100ml。每日服3次。  相似文献   

16.
理中汤新用     
周某,女,52岁,教师。1982年10月8日初诊。诉间发心悸、气促,伴呕吐5年,曾在某医院经心电图等检查,西医诊断为“冠心病”,服西药效果不佳。近5月来因受凉后复发心悸,气促,神疲乏力,纳差,呕吐较剧,大使稀,1日2次,小便正常。查舌淡、苔薄白,脉沉细,证属脾胃虚寒,心阳不足。治以健脾益气,温中助阳止呕。方投理中汤加桂枝:人参15克白术10克干姜6克桂枝6克炙甘草3克,服5剂后呕吐减轻,心悸气促好转。守方再服10剂,心悸、气促、呕吐消失,食欲增加。嘱继服原方5  相似文献   

17.
孙某某,男,48岁,教师,1988年8月10日诊。自诉右颞颥部突发性掣痛,痛时牵引口、眼角向右侧轻度斜,发无定时,为时数分钟,察其舌红无苔,脉正常,亦无它征。处方:生地(酒洗)9克,归尾6克,川芎5克,白芍10克,鸡血藤10克,僵蚕5克,全蝎(冲服)2克,蜈蚣3克,菖蒲6克,甘草3克。服方  相似文献   

18.
羊痫风治验     
加味定痫丸药物和服法: 胆星10克、浙贝15克、天麻15克、钩藤12克、茯神10克、九节菖蒲6克、远志8克、朱砂8克、广陈皮10克、麦冬12克、琥珀15克、半夏10克、蜈蚣6条、僵蚕10克、全蝎10克、竹茹10克、白矾15克、郁金12克、香附15克、广香10克、甘草8克、蝉蜕10克。上药共研为极细末,每服6克,一日三服,竹沥、姜汁各20毫升兑白开水送下。赵×,男,4岁,1976年6月5日就诊。  相似文献   

19.
方药:柴胡、香附、党参各12克,砂仁10克,柿蒂、粟壳、干姜各9克,木香6克,苹果、神曲各15克。(不同症状,略有加减) 用法:轻者服5~10剂,每日1剂或2日1剂,水煎分次温服,药后痛止。重者服15~25剂。也可将药共研为末,瓶贮备用。  相似文献   

20.
<正> 硬皮病是一种病因不明,治疗较困难的结缔组织性疾病。笔者应用中药治疗2例,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一、方药及用法1、内服方:桂枝、麻黄各5~10克,细辛3~5克,威灵仙、当归尾各10克,红花6~10克,羌活、独活、生川乌各5克,黄芪、熟地黄各15~20克。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若肾阳不足加肉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