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6 毫秒
1.
目的探讨就诊病人支原体感染现状及其药敏情况。方法对妇产科门诊病人257例及泌尿前列腺专科门诊病人89例分别取生殖道分泌物进行支原体培养及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257例妇产科病人支原体感染率为37.0%,89例泌尿前列腺专科病人感染率为14.60%,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显著(χ2=15.39,P<0.01),且Uu+Mh混合感染阳性率明显较高(χ2=8.17,P<0.05)。药物敏感性试验中敏感的前3位依次是交沙霉素(91.7%)、米诺环素(89.9%)、多西环素(85.2%);耐药的前3位依次是环丙沙星(74.1%)、司帕沙星(58.4%)、左氧氟沙星(53.7%);红霉素、罗红霉素和阿奇霉素的耐药性亦较高。结论支原体染患者宜用交沙霉素、米诺环素、多西环素治疗,不宜用氟喹诺酮类药物治疗,治疗前应根据支原体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制定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本地区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及药敏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利用支原体培养鉴定药敏试剂盒进行临床检测。结果?796例患者共检出支原体感染337例,阳性率42.34%,其中解脲脲原体(Uu)阳性263例(33.04%),人型支原体(Mh)阳性41例(5.15%),Uu+Mh混合感染阳性33例(4.15%)。药敏结果显示,单纯Uu感染药敏试验,敏感率最高的是3种抗生素:强力霉素(DOX)92.02%,美满霉素(MIN)91.63%,交沙霉素(JOS)73.00%,而敏感率最低的3种抗生素为氧氟沙星(OFL)10.27%,罗红霉素(ROX)19.77%,左旋氧氟沙星(LEV)21.29%。Mh及Uu+Mh混合感染率虽然不及Uu高,但它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Uu感染的耐药率。结论?泌尿生殖道支原体引起的感染日趋增多,它们对各种抗生素的耐药率也在缓缓上升,因此定期对本地区泌尿生殖道感染培养检测及耐药性监测,是十分必要的。其有利于指导临床用药、控制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3.
<正>支原体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迄今为止已分离到约150余种,寄生性支原体有90多种,其中的解脲脲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均与泌尿生殖道感染有关。据统计,约有20%~30%的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是由以上两种文原体感染引起的,是非淋菌性尿道炎和宫颈炎的第二大致病菌[1]。对于不同性别的人群,其感染阳性率不尽 相似文献
4.
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及耐药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本地区非淋病性尿道(宫颈)炎(NGU)患者支原体感染及药敏情况。方法对997例患者泌尿生殖道分泌物进行解脲支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培养、鉴定、计数、药敏检测。结果UU检出率38.1%,MH检出率8.4%,混合(MH+uU)9.8%。本地区解脲支原体对12种抗生索素敏感的前7种依次为交沙霉素、美满霉素、强力霉素、四环素、罗红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结论本地区NGU患者支原体感染以UU为主,治疗以交沙霉素为首选,合理应用抗生素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支原体(mycoplasma)在泌尿生殖系统感染中的致病作用及其药敏情况,指导本地治疗泌尿系感染的临床实践。方法对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2007年至2010年460例泌尿生殖道标本的支原体培养及药敏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ERY、TET、OFX对支原体(mycoplasma)效果比较明显,耐药性比较低,适合在本地临床治疗泌尿生殖道支原体(mycoplasma)感染时推广使用,以使感染得到有效控制。PRI、CLR、JOX敏感性较差。结论对有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症状的患者应尽快进行支原体培养并做药物敏感试验,以达到明确诊断、提高疗效、降低耐药菌株产生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支原体(mycoplasma)感染是一种性接触传播疾病。据报道,婴幼儿可由感染的母亲在宫内或通过产道感染,感染率可达40%[1]。成人男性的感染部位在尿道粘膜,女性感染部位在宫颈。男性引起非淋菌性尿道炎,女性引起非淋菌性宫颈炎。近年来我国此类病人不断增加,且由于抗生素的滥用,支原体感染后的抗生素耐药率也在提高,因此支原体检测及体外药敏试验能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7.
非淋菌性泌尿生殖道炎支原体检测及药敏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支原体在性病患者中的感染及耐药情况。方法应用支原体鉴定定量和药敏试条,对12528例怀疑性病患者,分成5个年龄组取材做支原体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在这些患者中,支原体阳性率为75.3%(9433/12528),其中解脲脲原体(Uu)58.3%(7305例),显著高于人型支原体(Mh)阳性率3.0%(379例)和Uu+Mh阳性率14.0%(1749例),阳性率比较P<0.01;药物不敏感情况依次为氧氟沙星50.5%、红霉素41.9%、四环素14.6%、强力霉素4.7%、交沙霉素2.9%和原始霉素2.0%。结论非淋菌性泌尿生殖道炎仍以Uu感染为主,集中于21~40岁;支原体感染药物不敏感情况严重;同时进行支原体培养和药敏实验对临床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某地区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患者感染情况分析药敏结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进行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检测的患者3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年龄进行分组,检测所有患者的人型支原体(Mycoplasma hominis,Mh)和解脲尿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以及混合感染情况,分析和对比不同类型支原体的药敏结果.结果:300例患者中支原体检测结果阳性123例,阳性率41%,其中Uu阳性58例,混合感染41例,Mh阳性24例.药敏结果显示,支原体对强力霉素和美满霉素最敏感,对红霉素、环丙沙星和罗红霉素的耐药性最高.结论:解脲尿原体是最常见的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在对支原体进行控制的时候应该选择合适的药物,推荐选择强力霉素或美满霉素等敏感性高的药物. 相似文献
9.
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114例药敏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解脲支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是常见的非淋性泌尿生殖道炎症的病原体。近年来由于滥用抗生素现象严重,产生Uu和Mh的耐药菌株越来越多,因此对支原体进行药敏试验是非常必要的。我们对我院2004年5月~2004年11月114例支原体培养阳性标本进行12种抗生素药敏试验,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引起非淋菌性尿道炎主要通过性途径传播,其主要病原体是解脲脲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另外尚可引起宫颈炎、附件炎和前列腺炎等泌尿生殖道疾病[1-2]。近年来,由于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Uu和Mh的耐药性不断上升,同时我国支原体感染的发生率有逐渐升高的趋势[3]。因此,对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进行支原体培养、 相似文献
11.
莫西沙星治疗泌尿生殖系支原体感染的疗效与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莫西沙星治疗泌尿生殖系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将150例支原体(解脲支原体、人型支原体)感染的患者随机分为3纽,莫西沙星组52例口服莫西沙星(400mg,1次/d),加替沙星组50例口服加替沙星(200mg,2次/d),环丙沙星组48例口服环丙沙星(200mg,2次/d),疗程均为14d。结果 3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2.31%(48/52),90.00%(45/50)和64.58%(31/48);病原体清除率分别为93,33%(56/60),88,52%(54/61)和57.89%(33/57)。莫西沙星组、加替沙星组与环丙沙星组比较两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且未见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 莫西沙星治疗泌尿生殖系支原体感染高效、安全、服用方便。 相似文献
12.
目的:回顾性分析小儿泌尿系感染的临床资料,以期对防治工作进行指导.方法:对104例泌尿系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小儿泌尿系感染以婴幼儿及女童为主,临床表现多不典型,可能合并泌尿系解剖异常,尿培养是诊断本病的重要依据.尿培养前未用过抗生素的患儿,其尿培养阳性率明显高于已用抗生素者.尿培养出的细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该菌的敏感药物主要为头孢西丁、亚胺培南、丁胺卡那霉素、阿莫西林加棒酸、环丙氟哌酸、哌拉西林加他唑巴坦、头孢他啶等.结论:小儿泌尿系感染症状往往不具特异性,儿科门诊医生要注意对不明原因的血尿、腹痛、腰痛、哭闹、遗尿、少尿、尿道口红肿、顽固性尿布皮炎等患儿行尿常规等相关检查. 相似文献
13.
198例泌尿系统感染真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医院近5年来泌尿系统感染真菌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临床标本中段尿真菌培养分离的菌株鉴定,用APIAUX20C真菌ID条板或Ryid Nicroscan真菌ID条板进行鉴定分型,纸片扩散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共分离到真菌198株,其中白色念珠菌129株(65.15%),热带念珠菌34株(17.17%);对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伊曲康唑、氟康唑的耐药率,白色念珠菌分别为8.53%,7.75%,41.86%,8.53%,热带念珠菌分别为5.88%,20.59%,61.76%,20.59%,克柔念珠菌分别为18.18%,18.18%,22.73%,18.18%,光滑珠念菌分别为0,0,42.86%,71.43%。结论泌尿系统感染真菌分离率高,以白色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为主;联合应用两性霉素B和5-氟胞嘧啶对于控制尿路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加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治疗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的成本-效果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评价应用加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注射剂治疗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的成本-效果,促进合理用药,降低医疗费用.方法:利用已有文献资料,运用药物经济学成本-效果分析方法,对加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治疗泌尿生殖系统感染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结果与结论:两组方案治疗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的临床有效率、治愈率无显著性差异,但加替沙星组的细菌清除率优于左氧氟沙星组,但左氧氟沙星组的成本-效果比优于加替沙星组. 相似文献
15.
导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患者感染生物被膜菌及药敏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了解柳州地区近2年来导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UTIc)患者生物被膜菌的形成情况、构成比及耐药性,促进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对92支(来自86位病人,平均插管56d(范围1-182d)拔除)导尿管进行生物被膜菌定量培养及耐药性检测。结果:92支导尿管有68支(占73.91%)分离出76株生物被膜菌;被膜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占36.84%;其次为肠球菌属、铜绿假单胞菌、表皮葡萄球菌。定量研究显示其密度可高达4×10^8cfu/mL;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除对亚胺培南保持100%敏感外,对其他抗生素耐药率均呈上升趋势;革兰阳性球菌耐药率也相当严重,仅万古霉素对革兰阳性球菌敏感率为100%。结论:导尿管内的细菌寄殖和生物被膜形成是导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发病机制中的1个重要因素及持续存在的1个病原来源。由于病原菌耐药性呈上升趋势,临床应根据尿培养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左氧氟沙星治疗泌尿系统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中、重度急性泌尿系统感染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分别给予左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治疗。结果 :两组患者用药 3天后比较尿和血中白细胞数、体温大于 37℃的病例数等方面有显著性差异 ,治疗组有效率为 1 0 0 % ,对照组为 85 %。结论 :左氧氟沙星治疗中、重度泌尿系统感染疗效较好 ,不良反应少 ,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女性生殖系支原体感染及其耐药性现状。方法采用法国梅里埃IST试剂盒对455倒女性生殖系炎症患者的阴道分泌物进行支原体培养。选取48例支原体阳性标本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34.95%的患者培养结果为阳性(159/455),其中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的有48例(30.19%),曾被诊断为淋菌感染的有40例(25.16%)。支原体对6种抗生素耐药率较低的是交沙霉素和普那霉素,耐药率较高的是红霉素。结论支原体是泌尿生殖系炎性疾患的重要病原体,应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并以此为基础选择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小剂量氧氟沙星联合三金片巩固治疗尿路感染5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小剂量氧氟沙星片联合三金片巩固治疗尿路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尿路感染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2例选用敏感抗生素治疗10~14 d后,口服小剂量氧氟沙星片治疗3个月,随访2年.治疗组5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三金片治疗3个月,随访2年.结果:治疗组2年内复发和重新感染率8.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8.09%(P<0.05).结论:口服小剂量氧氟沙星片联合三金片巩固治疗尿路感染方便、有效、价廉、副作用小,治疗尿路感染可显著降低复发和重新感染率. 相似文献
19.
胆汁中细菌药敏与抗菌药的选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胆汁中细菌分布及药敏情况,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对我院2003年1月-2004年12月177株细菌药敏试验进行分析和统计。结果:177株细菌,114株(64.4%)为G-,54株(30.5%)为G ,9株(5.1%)为真菌,细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均较高。结论:临床医生应了解细菌的耐药特点,针对性地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20.
加替沙星序贯治疗急性泌尿系统感染的经济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加替沙星序贯治疗急性泌尿系统感染的经济学效果。方法:76例急性泌尿系统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序贯组(39例),对照组给予加替沙星注射液200mg静脉滴注,bid,连用8d;序贯组先用加替沙星注射液200mg静脉滴注,bid,连用4d后改为口服加替沙星片200mg,bid,连用4d,观察疗效,并进行最小成本分析。结果:对照组与序贯组有效率分别为97.3%和94.9%,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4%和5.1%,细菌清除率分别为87.8%和86.5%,2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总成本为502.40元,序贯组总成本为266.96元,对照组明显高于序贯组(P<0.01)。结论:加替沙星序贯疗法与单纯静脉滴注相比更安全、更经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