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Caspar型颈椎撑开器在颈椎间减压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使用Caspar型颈椎撑开器在颈前路椎间减压手术中对颈椎椎间角度、椎间孔大小的影响。方法:取10具C2~C7成人颈椎标本,将Caspar型颈椎撑开器的2枚固定螺钉分别在C4、C5椎体正中相互平行置入,按照Smith-Robinson手术方法进行C4/5间隙减压,用颈椎撑开器加压2mm和撑开2mm、4mm,分别在CR机上摄颈椎侧、斜位片,Pacsout程序软件测量C4/5椎间孔面积和椎间角度,SAS6.12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颈椎撑开器压缩2mm,椎间孔面积无明显改变,椎间角度减小39.7%;撑开2mm时,椎间孔面积增加28.3%,椎间角度增加67.6%;撑开4mm时,椎间孔面积增加33.3%,椎间角度增加136.8%。结论:颈椎撑开器撑开椎间隙时扩大了椎间孔面积,同时也增加了椎间角度;提示不应强求使用颈椎撑开器过度撑开椎间隙的方法来增加椎间孔面积。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治疗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的疗效及对责任椎间盘和临近椎间孔的影响。方法纳入2015年1月~2017年10月于本院治疗的50例单节段CSM患者,均经ACDF治疗,随访1年,评估其临床疗效及融合节段前凸角、椎间高度,并经CT三维重建计算治疗术前、术后1周的责任椎间盘及临近椎间孔面积与高度。结果所有患者术后1个月、1年的JOA评分、融合节段前凸角及椎间高度较术前显著增加,NDI指数评分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责任椎间盘椎间孔面积与高度均显著增加,临近椎间孔面积与高度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DF治疗单节段CSM患者的疗效确切,能增大责任椎间盘椎间孔面积与高度,但临近椎间孔面积与高度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3.
下颈椎屈伸运动对椎间孔面积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定量描述下颈椎屈伸运动时椎间孔面积变化。方法:对5具正常成人男性新鲜颈椎标本行动态X线45°斜位摄片,图象分析计算椎间孔面积。结果:屈曲时颈椎间孔面积增大,伸展时缩小。其中C3~4,C4~5变化最大。C3~4节段椎间孔面积与椎间角度呈直线关系,也可拟合为Logistic曲线。结论:屈曲时椎间孔面积增大对颈椎病变神经根刺激症状的诊断和治疗具有相应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老年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技术并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 对明确诊断为老年椎间盘突出症的 36例患者进行后正中入路下的椎间盘切除 ,椎管狭窄减压 ,椎弓根螺钉植入并行椎间隙撑开 ,保留侧方以及前方的纤维环 ,刮除终板的软骨层 ,植入足量的松质骨以及椎板关节突切除物 ,最后植入双条三面皮质骨的髂骨块 ,椎弓根螺钉系统加压固定。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为 110 m in,平均失血量较常规手术多 10 0 m L。33例获得手术后的 3个月随访 ,原有的神经压迫症状大部分恢复 ,行走距离增加明显 ,下腰痛缓解最为明显。椎间高度术前 2 .6~ 6 .8m m,平均高度 4 .1mm,术后椎间高度 11.6~ 14 .2 m m,平均 12 .6 mm。在 3个月随访时平均高度为 10 .9~ 13.3mm,平均为 11.8mm。椎间孔 3个月后较术前增加 6 mm。 31例显示椎间隙的活动度小于 2°,椎体与植骨块交界处无透亮区。 2例植骨块有部分吸收 ,但症状改善。最常见的并发症为脑脊液漏和神经根牵拉刺激 ,最终缓解。结论 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结合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满足充分减压 ,椎间隙高度恢复和稳定性重建以及长期可靠融合治疗的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5.
颈椎椎间隙不同程度变窄与椎间孔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颈椎椎间隙不同程度变窄与椎间孔大小变化的关系。方法计算机辅助模拟测量15具国人颈椎解剖标本的C_(4、5),C_(5、6),C_(6、7)椎间孔的面积及在椎间隙狭窄1、2、3 mm时椎间孔面积的变化。结果在椎间隙变窄1、2、3 mm时,椎间孔的面积分别减少20%~30%、30%~40%、35%~45%。结论不同程度的椎间隙变窄导致的椎间孔面积的减少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椎间孔的大小直接与椎间隙的高度有关,椎间盘退变狭窄所致的椎间孔内神经根的压迫不应被忽视。  相似文献   

6.
在颈前路手术中颈椎椎间撑开器的应用有利于植骨块和其它内置物的置入,使折叠的黄韧带和小关节囊紧张,椎间孔扩大,对恢复颈椎生理前凸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作者在颈椎防腐标本的实验中,发现颈椎牵间撑工器的固定钉有穿透颈椎体后壁侵及椎管的现象,为了避免在临床手术中出现类似严重情况,对此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内窥镜下(X-Tube)行颈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颈椎内固定手术治疗颈椎疾患的疗效。方法选择5例颈椎疾患行内窥镜下(X-Tube)颈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颈椎内固定手术,包括脊髓型颈椎病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3例。结果5例患者均获良好固定及融合,手术时间1.5~2h,手术出血约100~200ml,脊髓及神经根压迫症状改善明显,未见并发症。结论内窥镜下(X-Tube)行颈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颈椎内固定手术创伤小,切口微创美观,适于单节段或双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及部份颈椎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8.
由于颈椎椎节活动度大,稳定性差,颈椎病行颈椎前路减压,椎间盘切除术后都面临着植骨及固定问题。传统的椎间自体髂骨块植骨以及颈椎前路钢板固定都存在许多并发症。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应用各种颈椎椎间融合器进行椎间融合固定,取得了一定疗效,自2002年6月到2003年12月,我们对22例颈椎病患者共44个椎间隙采用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加颈椎椎间融合器置入手术治疗,随访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下颈椎前路单椎间隙减压后不同高度植骨对颈椎即刻运动稳定性的影响,为临床上选择适宜的植骨高度提供依据。方法:采用6例新鲜成人尸体颈椎标本,取三面皮质骨髂脊植骨块,对完整状态、C5/6节段椎间隙减压术后应用不同高度骨块(基准高度的100%、120%、140%、160%)行椎间植骨5种状态下进行生物力学测试。在生物材料测试机上加载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轴向旋转的三维运动;计算机图像处理软件测量C5/6节段在各状态下的三维运动范围;进行各状态间的多重比较分析。结果:6例标本C5/6椎间隙植骨的基准高度平均为6.86mm。所有骨块植骨成功,但160%基准高度植骨时骨块置入较困难,且1例标本出现了椎间隙前方残余软组织的撕裂。1例标本在基准高度植骨状态测定屈伸过程中出现了植骨块移位,但在测试过程中均无植骨块脱出。统计分析表明,140%和160%基准高度植骨时较基准高度植骨时C5/6节段前屈后伸、左右侧屈活动度明显减小(P<0.05),但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160%基准高度植骨时C5/6节段的左右侧屈活动度较完整状态及120%基准高度植骨时明显减少(P<0.05);其余各状态间两两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下颈椎单椎间隙减压后,撑开植骨可增加手术节段的即刻运动稳定性,理想的植骨高度为140%基准高度。  相似文献   

10.
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下腰椎不稳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3  
目的探讨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下腰椎不稳的手术技术并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对明确诊断为下腰椎不稳的32例患者进行后正中入路下的椎管狭窄减压手术,椎弓根螺钉植入并行椎间隙撑开,双侧切除椎间盘保留侧方以及前方的纤维环,刮除终板的软骨层,植入足量的松质骨以及椎板切除物,最后植入双条三面皮质骨的髂骨块,椎弓根螺钉系统加压固定.结果平均手术时间,平均失血量较常规手术无显著差别.28例获得手术后的3个月随访,原有的神经压迫症状大部恢复,行走距离增加最为明显.椎间高度术前2.8~6.7mm,平均高度4.2mm,术后椎间高度11.8~14.3mm,平均12.6mm.在3个月随访时平均高度为10.8~13.2mm,平均11.6mm.椎间孔3个月后较术前增加6mm.27例显示椎间隙的活动度小于2°,椎体与植骨块交界处无透亮区.1例植骨块吸收,但症状改善.最常见的并发症为脑脊液漏和神经根牵拉刺激,最终缓解.结论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术结合椎弓螺钉系统固定治疗下腰椎不稳满足充分减压,即刻的腰椎稳定性的重建以及长期可靠骨性融合治疗的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观察脓毒症小鼠的治疗过程,研究抗生素和血清制剂对血中内毒素脂多糖(LPS)和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脓毒症模型采用NH1小鼠,腹腔大肠杆菌。治疗分3组,先锋霉素5(CEF),新生小牛血清(NBS),生理盐水(NS)。结果NBS组的72小时生存率明显高于NS组(P<0.05)。CEF组3小时白细胞计数低于NS组(P<0.05)。NBS组的1、3小时LPS水平低于NS对照组(P<0.05),血IL1和TNF低于NS组(P<0.05)。结论抗生素对抑制白细胞升高起主导作用,对LPS和细胞因子活性无明显抑制作用。血清制剂可能同时具有抗休克和抗炎症的双重作用,对提高早期生存率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大鼠胰岛移植物制备与异种移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增加胰岛收获量,提高胰岛纯度一直是胰岛移植中面临的重要问题,本实验经胰管注射胶原酶,胰静止消化分离成年大鼠胰岛纯度一直是胰岛葡聚糖离心纯化。纯化后胰岛收获量为610-820个/胰纯度达92%;胰岛形态结构完整,内分泌细胞超微结构保持良好,对葡萄糖刺激反应胰岛素释放量是基本分泌水平的8倍;异种移植可逆转实验性糖尿病小鼠的高血糖达一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从血流动力学、心肌力学及代谢等方面探讨高张氯化钠右旋糖酐液(7.5%氯化钠+6%右旋糖酐70,HSD)在烧伤休克延迟复苏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犬35%TBSAⅢ度烧伤模型,伤后6h分别用乳酸林格液及HSD进行复苏,并以每h尿量为10ml/kg及心输出量为伤前值的70%~80%来调整输液速度及输液量,观察HSD在复苏中容量负荷、左心室等容收缩期最大压力变化速率及左心室舒张期压力下降最大变化速率(±dp/dtmax)、心脏指数(CI)、氧供给(DO2)及氧消耗(VO2)等的变化。结果HSD在烧伤休克延迟复苏伤后第一个24h输液量比乳酸林格液复苏少3056%,其中复苏后4h的输液量比乳酸林格液少5950%,在复苏后05~2h,+dp/dtmax、CI、DO2及VO2的增加幅度明显高于乳酸林格液复苏。结论HSD在烧伤休克延迟复苏中具有容量负荷小、改善心肌功能及促进组织代谢等作用。  相似文献   

14.
应用胶原酶消化分离大鼠胰岛细胞,以Ficoll密度梯度离心纯化,同时分离大鼠肝细胞。以链脲霉素制备小鼠糖尿病模型24只。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小鼠预先输入供体大鼠肝细胞,6在后再经门静脉植入同供体经培养的胰2岛细胞。对照1组为空白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置,对照2组单纯植入胰岛细胞。  相似文献   

15.
Endostatin抑制高转移性人肝癌皮下移植瘤的生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Endostatin 对高转移潜能肝癌LCID20 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 LCID20 组织植入裸鼠皮下,分别采用不同剂量的Endostatin、顺铂以及二者联合治疗。每5 天测量肿瘤的长短径。结果 2 mg·kg- 1·d- 1 的Endostatin 对肿瘤生长无作用,4 mg·kg-1·d- 1 的Endostatin 和1 mg·kg- 1·d- 1的顺铂对肿瘤生长有抑制作用,而联合用药组对肿瘤生长的抑制更强。结论 足量血管形成抑制剂可抑制肝癌生长;与细胞毒性药物联合应用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丹参提取物Rxa 对正常肝细胞(L02 细胞) 增殖速率的影响。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FCM)分别测定L02 细胞Rxa 处理组(La 组) 和未处理组(L组)0、2、4、8、12 小时G0G1 、S、G2M 期细胞指数,同步进行Ki67、Cyclin D1 、PCNA 蛋白表达的免疫组化分析。结果 La 组细胞增殖速率较快,Ki67 抗原表达相对较强,CyclinD1、PCNA 表达相对提前。结论 Rxa 可能促进L02 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NO在烧伤休克发病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大鼠40%体表面积深Ⅱ度烫伤模型,观察NO合成酶抑制剂L-NAME和NO合成前体L-Arg对动物平均动脉压、肌肉微循环、血浆中NO-2/NO-3浓度和存活时间的影响。结果烧伤后NO合成增多,同时平均动脉压下降,肌肉微循环紊乱;抑制NO生成可提升血压,但却加重微循环紊乱,加速动物死亡;促进NO合成则明显改善微循环,延长动物存活时间。结论NO大量合成是机体在烧伤早期的一种保护性反应  相似文献   

18.
丹参对大鼠缺血后残肝有效血流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丹参对大鼠缺血后残肝有效血流量的影响。方法 应用SPECT测定鼠残肝有效血流量变化。结果 肝部分切除术后残肝有效血流量下降( P< 0 .001) ;缺血组残肝有效血流量明显低于对照组( P<0 .001),术后第7 天仍低于术前水平(P< 0.05);丹参组残肝有效血流量明显高于缺血组( P< 0.001),术后第7 天达正常水平。结论 缺血残肝有效血流量下降,丹参能增加缺血残肝有效血流量,对残肝再生产生有益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作者分析了294例乳腺癌手术中8例粘液癌的临床病理特点。粘液癌是临床上少见的特殊组织类型,以粘液产生为特征,分单纯型和混合型,与通常型乳腺癌相比,其淋巴结转移低(25%),预后良好。分析其原因①粘液对癌浸润形成防御屏障;②癌细胞自身产生的粘液阻碍其代谢。一般对混合型以根治术为原则,单纯型可以考虑缩小手术。  相似文献   

20.
Ki-67抗原在胆囊良恶性肿瘤中的表达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目的 观察Ki-67抗原在胆囊良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强度与肿瘤的分级分期、治疗效果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PAAP)方法,用抗人Ki-67抗原的等8效抗体MIB-1比较研究Ki67蛋白在良恶性胆囊肿瘤和正常胆囊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对比较不同胆囊组织中细胞增殖的情况。结果 Ki-67蛋白在胆囊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指数率显著高于胆囊良性肿瘤及正常胆囊组织(P〈0.05)。但Ki-67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