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在冠心病猝死(SCD)和非SCD病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表达的差异及其与SCD的关系。方法从本教研室2001至2003年尸检档案中挑选病例及心脏标本共90例。分为SCD组(36例)、对照组Ⅰ(28例,冠心病但不是SCD)和对照组Ⅱ(26例,无明显动脉粥样硬化)。通过免疫组化SABC法及图像分析技术对不同组的MCP-1在斑块内的表达进行阳性细胞面积/扫描面积(R)、平均吸光度值(A)的半定量检测,并分析比较各组表达的差异性。结果SCD组的R值和A值与对照组Ⅰ、对照组Ⅱ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1264±0.0130比0.0269±0.0110和0.0267±0.0100,P=0.04),(0.4534±0.0830比0.2303±0.0400和0.2158±0.0400,P=0.00)]。而对照组Ⅰ的R值和A值与对照组Ⅱ相比无统计学意义(0.0269±0.0110比0.0267±0.0100,P>0.05),(0.2303±0.0400比0.2158±0.0400,P>0.05)。结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MCP-1的表达增加与SCD的发生密切相关,为SCD的诊断和临床对冠心病防治的研究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在系统性硬化症(SSc)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27例SSc患者血浆MCP-1水平,并与21名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血浆中浓度对照,同时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MCP-1mRNA和蛋白质在5例SSc患者和3名健康志愿者皮肤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结果 血浆MCP-1水平SSc组为(787±393)pg/ml,明显高于健康志愿者组的(426±266)pg/ml(P〈0.05)。对SSc组的进一步分析显示,11例弥漫型SSc患者血浆MCP-1水平为(896±347)pg/ml,高于16例局限型SSc患者的(714±332)pg/ml(P〈0.05);18例并发有肺间质纤维化的SSc患者血浆MCP-1水平(844±327)pg/ml,也高于9例无肺间质纤维化的SSc患者的(676±314)pg/ml(P〈0.05)。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结果显示,5例分离于SSc病变皮肤、在体外培养的成纤维细胞有MCP-1的mRNA和蛋白质分子表达,而3名取自健康志愿者皮肤的成纤维细胞则无表达。结论 SSc患者血浆MCP-1水平显著升高,而且与皮肤受累程度和肺间质纤维化有一定的关系。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表明,SSc患者病变皮肤组织表达MCP-1增高,提示MCP-1在SSc的病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冠心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胰岛素抵抗与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表达的关系。方法选择单纯代谢综合征患者37例(A组),单纯冠心病患者31例(B组),冠心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39例(C组)和正常对照组28例(D组)。对所有受试者测量其身高、体重、腰围、臀围;测血脂、空腹血糖、胰岛素、MCP-1;计算体重指数、腰臀比、胰岛素抵抗指数并进行比较。结果A、B、C 3组患者的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MCP-1均高于D组,C组的胰岛素抵抗指数、MCP-1分别高于A、B两组。直线相关分析显示,胰岛素抵抗指数与体重指数、腰围、甘油三酯、空腹血糖、胰岛素和MCP-1呈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呈负相关,差异有显著性意义;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胰岛素抵抗指数与空腹血糖、胰岛素、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MCP-1、体重指数相关。结论冠心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度和炎性因子MCP-1的表达异常升高,同时,胰岛素抵抗与MCP-1的异常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冠心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胰岛素抵抗与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表达的关系.方法 选择单纯代谢综合征患者37例(A组),单纯冠心病患者31例(B组),冠心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39例(C组)和正常对照组28例(D组).对所有受试者测量其身高、体重、腰围、臀围;测血脂、空腹血糖、胰岛素、MCP-1;计算体重指数、腰臀比、胰岛素抵抗指数并进行比较.结果 A、B、C 3组患者的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MCP-1均高于D组,C组的胰岛素抵抗指数、MCP-1分别高于A、B两组.直线相关分析显示,胰岛素抵抗指数与体重指数、腰围、甘油三酯、空腹血糖、胰岛素和MCP-1呈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呈负相关,差异有显著性意义;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胰岛素抵抗指数与空腹血糖、胰岛素、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MCP-1、体重指数相关.结论 冠心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度和炎性因子MCP-1的表达异常升高,同时,胰岛素抵抗与MCP-1的异常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JE)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SA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以5%牛磺胆酸钠逆行胆胰管注射制作大鼠SAP模型,检测胰腺湿/干重比和进行胰腺组织病理学评价,分别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胰腺组织中MCP-1/JE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造模各组胰腺湿/干重比在12 h内明显上升(P < 0.01),假手术组无MCP-1/JE蛋白的表达,SAP组胰腺腺泡细胞有阳性表达,胰腺组织内MCP-1/JE mRNA的表达显著上调(P < 0.05或P < 0.01),并且与胰腺湿/干重比及胰腺组织损害程度呈正相关.结论 MCP-1/JE在SAP早期发病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在BXSB狼疮小鼠肾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甲泼尼龙(MPS)是否可抑制MCP-1表达而缓解狼疮肾炎(LN)。方法应用双缩脲法、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免疫组织化学法及医学图像分析系统检测各组小鼠(BXSB狼疮小鼠MPS治疗组和对照组、BALB/C正常对照组小鼠)24h尿蛋白、肾组织MCP-1的表达,并分析其与24h尿蛋白之间的相关性。结果BXSB狼疮小鼠肾组织MCP-1表达较正常BALB/C小鼠增高,以肾小管更为明显,且肾小管MCP-1的表达与24h尿蛋白呈正相关(P<0.01);甲泼尼龙干预后,MCP-1表达明显减弱(P<0.01),且肾小管MCP-1表达的下降与24h尿蛋白降低呈正相关(P<0.01)。结论MCP-1可能参与介导BXSB狼疮小鼠LN的发生发展;甲泼尼龙可通过抑制肾组织MCP-1的表达,减轻蛋白尿,可能是缓解LN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初探ABCA1蛋白在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上表达是否有差异.方法 选取冠心病患者31例(急性心肌梗死1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10例、稳定型心绞痛10例)和非冠心病者10例,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ABCA1蛋白的表达.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BCA1蛋白表达(19±3)及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ABCA1蛋白表达(18±2)明显强于稳定型心绞痛(13±3)与非冠心病患者(12±2)(P=0.00).结论 ABCA1蛋白强表达可能是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病情加重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血管内皮细胞钙黏蛋白(VE-cadherin)水平与脑梗死进展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取11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脑梗死组,其中进展性脑梗死37例,非进展性脑梗死75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正常19例、IMT增厚17例及斑块76例,同时选择健康体检者49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MCP-1、VE-cadherin水平。结果脑梗死组血清MCP-1[(305.21±32.17)ng/L vs(217.70±23.33)ng/L]和VE-cadherin[(6.12±1.11)mg/L vs(3.95±0.40)mg/L]均高于对照组(P0.05)。与非进展性脑梗死比较,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清MCP-1[(317.23±29.64)ng/L vs(299.28±31.89)mg/L]、VE-cadherin[(6.53±1.06)mg/L vs(5.92±1.09)mg/L]水平升高,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升高(86.5%vs 58.7%),斑块以混合回声与低回声斑块为主;斑块患者血清MCP-1、VE-cadherin水平高于IMT正常与IMT增厚患者。结论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清MCP-1、VE-cadherin水平高,提示其与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及斑块稳定性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9.
巨噬细胞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和斑块破裂中发挥重要作用,新蝶呤是巨噬细胞激活的特定产物,对冠心病各表型的预后有独立预测作用,降低新蝶呤对冠心病的防治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中国汉族人群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基因-2518位点多态性与肺结核发病的关系.方法 2008年3-8月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设计,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LFP)检测167例肺结核患者和167例对照的MCP-1基因-2518位点的基因型分布.病例组年龄16~77岁,对照组年龄15~78岁,两组患者的中位年龄均为43岁,四分位间距均为30岁;两组均为男110例、女57例,汉族.对一般情况、现病史、既往病史及肺结核相关环境因素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AA、GA和GG基因型在病例组的分布频率分别为21/167(12.6%)、62/167(37.1%)和84/167(50.3%),在对照组的分布频率分别为42/167(25.2%)、83/167(49.7%)和42/167(25.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基因型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分布频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4.041,P<0.01);调整环境因素后,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GG基因型与肺结核发病仍有显著性相关性(OR=1.989,95%CI为1.154~3.428,x2=6.124,P<0.05).结论 MCP-1基因-2518位点GG基因型可能与中国汉族人群的肺结核易感性有关.  相似文献   

11.
冠状动脉微栓塞后MCP-1变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经导管建立急性冠状动脉微栓塞模型,检测微栓塞后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1,MCP-1)的变化情况。方法12只小型猪,通过导管方法建立急性冠脉微栓塞模型,观察急性期(微栓塞前、微栓塞后2h、6h)及慢性期(微栓塞前、微栓塞后1周)血清中MCP-1浓度变化,RT-PCR观察心肌组织中MCP-1及粒细胞变化。结果MCP-1随时间变化逐渐增加,MCP-1存2h有明显增加,与基础相比P〈0.05;6 h MCP-1与基础相比P〈0.01。1周时,而MCP-1与微栓塞前相比没有明艟变化(P〉0.05),心肌组织RT.PCR显示MCP-1 mRNA表达只在6h明显升高(P〈0.05),1周时不再升高(P〉0.05)。微栓塞1周后前壁心肌组织病理切片计数测得粒细胞为(103.0±49.4),后壁测得为(43.9±24.0),两者相比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冠脉微栓塞后m【清MCP一1呈现先升高后下降趋势,心肌组织MCP-1 mRNA只在微栓塞后6h升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冠心病患者血清趋化蛋白(MCP-1)水平并分析其与冠脉病变程度和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选择经冠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非高血压患者42例,健康人36名。根据病例冠脉造影结果,对患者冠脉病变程度进行记分,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冠心病患者和健康人血清MCP-1、血脂和C反应蛋白的水平,同时按常规方法测定血压。分析冠心病患者血清MCP-1水平冠脉病变程度和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关系,比较冠心病患者与健康人血清MCP-1水平和其他炎性指标的差异。结果与健康人比较,冠心病患者血清MCP-1水平均明显增高[(408±121)μg/L和(739±243)μg/L,P〈0.01],而C反应蛋白虽较健康人略有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时,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冠心病患者血清MCP-1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记分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r=0.58,P〈0.01)。相关分析还显示,冠心病血清可溶性黏附分子MCP-1水平与血浆总胆固醇(相关系数r=0.46,P〈0.05)和低密度脂蛋白(相关系数r=0.67,P〈0.01)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MCP-1水平明显增高,它们的水平与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相关,有可能作为评价冠心病发展的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与黏附分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表达的关系。方法检测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选白2007年2~7月在北京医院心内科心脏监护室住院的患者)及27例健康对照者血清生化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MCP-1水平,分析Hs-CRP与MCP-1的相关性。体外分离培养外周血单核细胞,以不同浓度CRP刺激单核细胞,用定量PCR测定MCP-1表达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清Hs-CRP及MCP-1水平明显升高。急性心肌梗死组与健康对照组Hs-CRP水平分别为:(82.84±43.79)nmol/L和(2.09±5.31)nmol/L(P<0.01);急性心肌梗死组与健康对照组MCP-1水平分别为:(19.61±10.59)nmol/L和(10.78±5.10)nmol/L(P<0.05),且两者呈正相关(r=0.451,P<0.05)。CRP浓度依赖性地增加外周血单核细胞中MCP-1的表达。在CRP水平为47.0~188.0 nmol/L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在47.0、94.0、188.0 nmol/L浓度刺激组中MCP-1相对表达量较未刺激组高44%、124%、142%。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黏附分子MCP-1表达水平升高可能是由于炎症因子CRP增加导致。  相似文献   

14.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与糖尿病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肾病(DN)是终末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主要的病理改变是肾小球肥大、细胞外基质积聚以及肾小球硬化.多种机制参与了DN的发生、发展,其中肾脏被炎性反应细胞如单核/巨噬细胞浸润是DN的标志之一.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是一种对单核细胞具有特异趋化功能的细胞因子,参与单核/巨噬细胞的浸润,在DN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早期并发急性肺损伤(ALI)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按数字表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ANP 3、6、12 h组,每组10只.采用15%左旋盐酸精氨酸2.0 mg/g体重腹腔注射方法制作大鼠ANP模型,观察胰腺及肺组织病理学改变,检测肺湿/干重比,RT-PCR检测肺组织MCP-1 mRNA的表达.结果 腹腔注射左旋盐酸精氨酸后大鼠胰腺发生出血、坏死,符合ANP病理改变.ANP组肺组织明显水肿,3、6、12 h的病理评分分别为3.75±0.58、5.50±0.63、5.86±0.54;肺湿/干重比为4.85±0.38、4.97±0.47、5.03±0.46;肺组织MCP-1 mRNA表达量为0.36±0.08、0.56±0.15、0.72±0.21.均较对照组的0.12±0.05、4.32±0.33、0.21±0.05显著升高(P<0.05或<0.01),且MCP-1 mRNA表达与肺湿/干重比及肺组织损害程度均呈正相关(r=0.75,r=0.89,P<0.05).结论 ANP早期肺组织MCP-1 mRNA表达上调,并在ANP并发的ALI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启动子区-2518A/G基因多态性与冠状动脉(冠脉)粥样硬化病变进程及经皮冠脉腔内成形术(PCI)后再狭窄的相关性.方法 对276例接受PCI并进行冠脉造影随访的患者,采用PCR-RFLP方法进行MCP-1 -2518A/G多态性检测;按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再狭窄组(113例)和无再狭窄组(163例),判定冠脉血管病变及再狭窄与MCP-1 -2518A/G多态性的相关性.结果 MCP-1 -2518A/G基因型频率为:AA纯合子21.0%,GG纯合子34.1%,AG杂合子44.9%,3种基因型血管病变支数和血管平均狭窄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狭窄组中AA、AG和GG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3.9%、40.7%和35.4%,无再狭窄组分别为19.0%、47.9%和3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46).再狭窄组中-2518A和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44.2%和55.8%,无再狭窄组分别为42.9%和5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61).结论 冠脉粥样硬化进程及PCI术后再狭窄可能与MCP-1 -2518A/G基因多态性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微粒子携反义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1(MCP 1)基因局部定位转染对大鼠腹主动脉瘤生长的影响及机制。 方法 将大鼠制成腹主动脉瘤模型后 ,分成微粒子 DNA组和空载粒子对照组、生理盐水对照组 ,分别进行腹主动脉局部定位转染 ,2周后观察腹主动脉直径的变化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观察微粒子作为基因转染载体的可行性 ,应用原位杂交、Western蛋白质印迹等方法观察反义基因转染后对内源性MCP 1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 结果 基因转染后 2周 ,微粒子 DNA组腹主动脉直径为 (1 79± 0 12 )mm ,明显小于 2个对照组 (P <0 0 1) ,PCR扩增见该组动脉组织提取的DNA中有特异性条带出现 ,动脉壁中MCP 1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 结论 微粒子可有效地用作基因转染的载体 ;反义MCP 1基因的转染可通过抑制内源性MCP 1基因的表达和动脉壁巨噬细胞的浸润而达到抑制腹主动脉瘤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结直肠癌趋化因子单核细胞超化蛋白-1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检测结直肠癌组织中单核细胞超化蛋白-1(MPC-1)的表达情况,研究MCP-1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方法,检测临床收集的新鲜结肠癌组织标本中MCP-1mRNA的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结直肠癌组织中MCP-1蛋白的表达,结果:12例结直肠癌组织均可出现MCP-1mRNA的表达,40例结直肠癌组织MCP-1蛋白表达的阳性率为90%,结直肠癌组织MCP-1蛋白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的转移及Dukes分期有关,表达强者,转移发生率低,Dukes分期早,结论:结直肠组织中MCP-1的表达能影响结直肠癌的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