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0 毫秒
1.
去表皮双菱形组织瓣矫正先天性乳头内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孙洋  姚远  周瑜 《安徽医学》2011,32(11):1847-1849
目的 探讨去表皮双菱形组织瓣矫正先天性乳头内陷的效果.方法 设计皮下蒂去表皮双菱形乳头乳晕真皮与乳腺腺体复合组织瓣,松解短缩的乳腺导管及纤维束,将组织瓣推进由乳头下方的隧道内穿出作为支撑组织治疗乳头内陷.结果 治疗先天性双侧乳头内陷21例,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乳头血运均良好,术后随访2~18个月,切口瘢痕不明显,乳头感...  相似文献   

2.
目的:介绍一种矫治乳头内陷的手术方法。方法:设计双三角去表皮皮下蒂皮瓣转移矫治乳头内陷,术后持续牵引2—3周。结果:治疗15例,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无乳头血运障碍。随访6~12个月,切口瘢痕不明显,外形满意无复发。结论:本法是矫正乳头内陷的一种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乳头内陷的治疗方法。方法应用去表皮双菱形乳晕真皮瓣与乳腺腺体组织瓣内翻充填治疗先天性乳头内陷,松解短缩的乳腺导管及纤维束,将组织瓣由乳头下方的隧道内穿出作为支撑组织。结果8例患者随访半年至2年,形态均良好,其中1例术后正常哺乳。结论该术式是矫正乳头内陷的较好方法之一,效果确切,不易复发。  相似文献   

4.
保留哺乳功能的乳头内陷整形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理想的矫正乳头内陷的最佳方法,同时兼顾保留哺乳功能。方法松解主乳管周围挛缩,应用去表皮对偶三角乳晕瓣充填乳头凹陷下方的组织缺损,同时收紧乳头颈部,使乳头成形外观良好。结果 12例乳头内陷得到矫正,切口一期愈合,未发生主乳管损伤,随访哺乳功能正常。结论该方法手术操作简便,乳头牵出后下方缺损填充可靠,效果良好,不易复发,术后保留哺乳功能,是较为理想的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乳晕乳头去表皮双菱形皮瓣填充支撑治疗乳头内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一种去表皮皮瓣填充乳头组织及乳头下基底支撑组织治疗乳头内陷的手术方法。方法乳头内陷14例,采用乳晕乳头去表皮双菱形皮瓣,翻转一侧皮瓣填充乳头组织,翻转另一侧皮瓣填充乳头下基底支撑组织,同时收紧乳头根部去表皮的创缘以缩小乳头基底的周径。结果14例乳头内陷患者术后均未发生乳头血运障碍。随访2个月-2年,乳头内陷无复发,乳头外形医患双方均满意,乳头感觉无障碍。结论采用乳晕乳头双菱形去表皮皮瓣填充支撑治疗乳头内陷操作简单,乳头形态自然,血运无障碍,感觉功能正常,切口瘢痕不明显,哺乳功能得以保留,符合理想的乳头内陷矫治术的5个方面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目的:介绍一种乳晕去表皮纺锤型皮瓣结合人工真皮填充矫治乳头内陷的手术方法。方法:采用乳晕去表皮纺锤型皮瓣缝合支撑乳头基底,并结合人工真皮填充乳头基底,使乳头隆起,重塑乳头外凸形态。结果:2010年3月-2013年10月采用此方法治疗42例,40例效果满意,术后随访3个月到2年,乳头内陷无复发,乳头感觉良好,外形满意。结论:乳晕去表皮纺锤型皮瓣结合人工真皮填充矫治乳头内陷的手术方法,操作简便,效果持久,不易复发,是矫正乳头内陷的一种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为提高乳头内陷的治疗效果而进行手术方法改良。方法 自 1993年以来 ,采用一种新的乳头内陷整复方法—乳腺组织瓣乳头内陷矫正术治疗乳头内陷 12例 (11例双侧 ,1例单侧 )。结果 术后切口均 1期愈合 ,无乳头血运障碍发生。随访 1~ 3a ,无 1例复发 ,乳头感觉良好 ,形态满意。结论 该法具有操作简便 ,效果可靠 ,乳头形态好 ,无血运和感觉障碍等优点 ,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介绍一种唇裂整复术后继发红唇部畸形的综合修复方法。方法:采用三角瓣+红唇组织瓣修复红唇凹陷、口哨畸形,M形去表皮唇弓重建,V-Y推进法修复唇高不等等。结果:本组76例患者,术后随访4个月~2年,效果满意。结论:利用三角瓣+红唇组织瓣、V-Y推进法修复红唇部畸形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提高乳头内陷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乳晕翼状真皮瓣修复乳 头内陷8例(15只乳头)。结果:术后切口愈合良好,无乳头血运障碍,随访3个月-2年,疗效满意。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效果可靠,充分保持了乳头乳晕的形态,亦可以为部分患者保留乳腺管,为一种治疗乳头内陷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真皮脂肪瓣联合"+"字缝线支撑矫正重度乳头内陷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4月于安徽省立医院整形外科就诊的15例(29侧)重度乳头内陷患者,采用真皮脂肪瓣交叉支撑乳头基底,同时瓣下以缝线做"+"字交叉支撑外接牵引器悬吊4周,术后随访6个月~1年,计算乳头矫正高度(术前术后高度差),评估乳头形态.结果 14例患者术后均无乳头血运障碍或感觉障碍,1例患者左侧乳头感觉稍麻木,3个月后恢复正常.其中乳头形态良好者12例,形态一般者3例,形态差者0例.平均矫正高度为0.35 cm.结论 采用真皮脂肪瓣联合"+"字缝线矫正重度乳头内陷,手术效果良好,术后复发率低,是较为理想的乳头内陷矫正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乳晕切口切除乳腺良性病变的美容效果。方法:对经乳晕切口切除乳腺良性肿瘤227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访美容效果。结果:切口均甲级愈合,乳头无坏死,3~6月后瘢痕软化,乳房无变形,外观无明显改变。随访3~36月,乳头、乳晕敏感度无减弱,也未出现其他并发症。结论:经乳晕切口切除乳腺良性肿瘤后瘢痕具有隐蔽性,可适合于符合指征的病人。  相似文献   

12.
谢忠民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0,16(12):1650-1652
目的:探讨乳晕区脓肿的合适切口,以减轻切口疤痕。方法:55例乳房脓肿患者分为两组A组30例32侧乳房脓肿靠近乳晕区,在切开引流术中采用了柄状环乳晕切口;B组25例26侧乳房脓肿位于乳房周边,行放射状切口。通过术中排脓、适当冲洗、纱布充填引流和术后换药,10 d左右Ⅱ期缝合切口。结果:两组乳房脓肿术中排脓彻底,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乳头乳晕血运、清除脓腔间隔从切开引流到Ⅱ期缝合的时间间隔以及冲洗脓腔操作的难易程度方面无明显差异;柄状环乳晕切口疤痕不明显。结论:柄状环乳晕切口可应用于约20%的乳房脓肿患者,合理应用柄状环乳晕切口进行乳房脓肿的切开引流,不仅引流效果好,而且乳房切口疤痕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乳晕小切口治疗男性乳腺发育症的治疗效果及对术后美容效果的分析,寻找治疗男性乳腺发育症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18例男性乳腺发育症的患者乳晕小切口行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并且对术后局部外形、切口瘢痕及乳头乳晕等情况进行术后效果的综合评价。18例采用传统手术组的患者作为对照。结果:18例男性乳腺发育症的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手术切口瘢痕不明显,乳头、乳晕无内陷,乳头感觉无异常可正常勃起,乳头及乳晕均显示正常,术后所有患者伤口均为甲级愈合,未出现感染、皮下气肿、血肿、乳头乳晕坏死等术后并发症,手术均获得成功所有患者对手术效果表示满意。相比较于传统手术组,环乳晕手术组在术后伤口愈合时间、瘢痕宽度以及乳房外观满意度等方面均显著优于传统手术组(P〈0.05)。结论:经乳晕小切口治疗男性乳腺发育症的手术疗效较好,术后胸部外观及功能恢复良好,患者满意率高,适合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体外构建人表皮黑素细胞与角质形成细胞直接接触的共培养模型。方法:胰酶消化包皮的表皮,分别获取纯化的角质形成细胞和黑素细胞,将第3代角质形成细胞接种于培养瓶中,48 h后以1∶10(表皮黑素细胞∶角质形成细胞)的比例接种黑素细胞。结果:黑素细胞与角质形成细胞混合培养5 d后,培养瓶瓶底培养物逐渐变为浅灰色,继续培养,颜色逐渐加深;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到黑素细胞与角质形成细胞共同存活,细胞生长良好,并通过树突发生联系。结论:成功构建了黑素细胞与角质形成细胞直接接触的混合培养模型,为进一步研究色素问题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盛虹明 《黑龙江医学》2006,30(5):355-356
乳头内陷不仅是形态上的畸形,而且在哺乳等重要机能方面也存在障碍,并对病人心理上也造成一定压力。乳头内陷整形术的方法有许多种,主要以切不切断乳腺导管而分为2大类。我们参照已报道的各种手术方法,首先以保存哺乳等重要机能为前提,通过对酒井法做技术性改良。并对临床症状进行5级分类,使之更方便手术适应证的选择。新的手术方法最大限度控制手术损伤程度,简化手术操作。彻底切除乳腺导管间纤维束,切断乳头肌,保存乳腺导管及血管。通过2个Z形皮瓣的构成,制造乳头颈部,并保持乳头形态。防止术后复发,在临床取得了良好效果。本手术方法与其他手术不同之处在于乳头顶部皮肤不切断,保证乳腺导管的连续性,保留正常的哺乳功能,及皮瓣血流畅通,防止皮瓣坏死。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乳头溢液(nipple discharge)的临床特点和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9月至2010年1月四川省中医院收治的200例乳头溢液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乳头溢液患者中位年龄41岁(22~56岁),其中77例因发现乳腺肿物前来就诊。200例患者中有21%(42/200)为乳腺导管扩张,76%(152/200)为乳腺导管内瘤,3%(6/200)为乳腺癌。160例患者行超声检查,46例患者行X线检查,40例行溢液涂片细胞学检查,导管内瘤和乳腺癌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冰冻病理诊断符合率为100%,术后随访6个月。结论:乳头溢液多为乳腺导管扩张和乳管内乳头状瘤,乳腺癌可能性较低,手术切除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测采用乳晕内切口切除乳房良性肿块的效果。方法 38例(44侧)乳房肿块的患者采用弧形乳晕内侧切口,通过皮下隧道向肿块方向分离,放射状切开乳腺将肿块完整切除,皮肤表面用医用胶水粘贴,术后1周行局部按摩。结果随访6~22个月,所有病例切口全部Ⅰ期愈合,切口瘢痕不明显,隐蔽性好,乳头、乳晕感觉良好。结论该术式切除乳房良性肿块手术操作方便,术后具有乳房形态保留好、瘢痕更加隐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reliability of the infra-nipple broken line incision for breast augmentation.
Methods From January 2012 to January 2013, 15 patients underwent primary bilateral retromuscular breast augmentation with round textured silicone-gel implants and a novel infra-nipple broken line incision. Preoperatively, a semicircular incision was marked along the inferior base of the nipple. It was then extended bilaterally using two transverse right-angled geometric broken lines within the pigmented areolar skin. Follow-up was performed to evaluate the sensation of nipple-areolar complex, the scar, and the shape and texture of the breasts.
Results The average follow-up was 6.7 months. Most of the patients complained of paresthesia of the nipple or breast skin, but transient decreased sensation improved within 3 months. No patients showed permanent sensory changes of the nipple areolar complex at a minimum follow-up of 4 months. The scars were imperceptible in all patients.
Conclusion We believe that for selected patients, the infra-nipple broken line incision is a practical and reliable method to achieve aesthetic resul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