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项骨代谢指标与老年男性骨质疏松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与老年男性骨质疏松发生有关的骨代谢指标变化特点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58例老年男性骨质疏松和37例骨量减少患者进行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IGF-II),甲状旁腺素中段(PTH-M)和25-羟基维生素D(25-OH-D)的含量和骨密度检测,同时与青中年和老年健康人进行比较。结果:老年男性骨质疏松和骨量减少患者IL-1β和PTH-M水平不同程度高于对照组(P<0.01),IGF-II和25-OH-D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随着年龄增长的病情加重,两组患者骨密度均明显低于青中年对照组(P<0.01),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组骨密度明显低于骨量减少组(P<0.05),结论:细胞因子等骨代谢指标紊乱是造成老年男性以骨吸收大于骨形成为特点的骨质疏松症的重要。  相似文献   

2.
随机选定30例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和30例女性正常对照组,均测定瘦素(LEP)、空腹胰岛素(FINS)、雌二醇(E2)、睾酮(T)、黄体生成素(LH)、卯泡刺激素(FSH),骨密度(BMD)。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女性糖尿病组LEP、T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E2、BMD明显下降(P〈0.01);绝经后E2水平、BMD较绝经前明显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绝经后T水平升高(P〈0.01)。(2)多元线形回归分析发现,T、LEP、E2与BMD相关。结论: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瘦素、性激素与骨密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与钙调节激素水平的关系。方法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测定90例老年男性Ward三角区骨密度(BMD)。用放免法测定睾酮、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骨钙素,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1)随年龄增加,骨质疏松及骨量减少患者逐渐增加;(2)睾酮、降钙索随年龄增加而逐步减少,甲状旁腺激索逐渐增加,而骨钙索无明显变化;(3)骨质疏松及骨量减少组睾酮、降钙素均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甲状旁腺激素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骨钙索在骨质疏松组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而骨量减少组则与正常组无差异(P〉0.05)。结论增龄、钙调节激素异常是引致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李颖  何学兵  沈凯  曾伶 《中国老年学杂志》2008,28(21):2133-2135
目的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细胞介素6(IL-6)、雌二醇(E2)及睾酮(T)与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超声骨密度仪、酶联免疫吸附法和放射免疫法测量150例老年男性(≥60岁)和50例正常中青年男性(<60岁)超声振幅衰减(BUA),以及血清IGF-1、TGF-β1、IL-6、E2、T等指标.结果随着增龄,男性老年BUA、IGF-1、TGF-β1、E2、T呈下降趋势, IL-6呈上升趋势,与中青年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P<0.01).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组及骨量减少组BUA及IGF-1、TGF-β1、E2 血清水平明显低于老年男性正常骨量组,而血清IL-6水平高于正常骨量组(P<0.01,P<0.05).老年男性血清IGF-1、TGF-β1和E2 与BUA呈正相关(P<0.05),血清IL-6与BUA和E2 呈负相关(P<0.05).结论老年男性骨密度降低与性激素、IGF-1和TGF-β1水平降低及IL-6增加等多种因素共同参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Zhang XZ  Song LG  Li H  Han JF  Qian GF  He M  Li Y  Gu L 《中华内科杂志》2006,45(7):565-568
目的观察阿伦膦酸钠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患者,其骨密度(BMD)、IL-6、TNFα、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及骨代谢指标的变化。方法选择年龄55—60岁的PMO患者共185例,随机分为:阿伦膦酸钠组69例,替勃龙组66例,钙剂组50例和年龄相匹配的正常妇女20例作为对照组。各组均于用药前和用药后24、48周测定BMD(采用DEXA骨密度仪)、雌二醇(E2)、碱性磷酸酶(ALP,放免法)、骨钙素(BGP)、Ⅰ型胶原N末端肽(NTX)、IL-6、TNFα、IGF-Ⅰ(ELISA)。结果阿伦膦酸钠组和替勃龙组BMD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腰椎BMD增幅分别为2.53%、3.65%(P〈0.05),非优势侧股骨近端增幅分别为7.17%、3.01%(P〈0.001)。替勃龙组E2水平明显上升(P〈0.01),IL-6、TNFα、NTX下降(P〈0.01);阿伦膦酸钠组E2水平无变化(P〉0.05),ALP、BGP水平上升(P〈0.05),NTX水平下降(P〈0.05),IGF-Ⅰ、IL-6、TNFα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钙剂组和对照组各部位BMD、E2、IGF-Ⅰ、ALP、BGP继续下降(P〈0.05),而IL-6、TNFα、NTX升高(P〈0.05)。结论阿伦膦酸钠组治疗PMO疗效显著,与替勃龙相仿。单纯服用钙剂不能治疗PMO.且继续骨量丢失。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定量CT(QCT)测量昆明地区成年人骨密度,探讨昆明地区成年人骨密度的正常值范围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昆明地区20~85岁560例成年人为研究对象,采用Marcom Mx 8000多层螺旋CT测定腰椎松质骨骨密度,按每5岁为1个年龄组分析QCT骨密度与年龄、牛奶饮用、运动、日照、体质指数(BMI)、腰臀比(WHR)、绝经年限和性激素的关系。结果 (1)昆明地区男性及女性峰值骨密度均出现在20~24岁年龄段,男性为(132.44±3.56)mg/cm^3,女性为(138.92±6.04)mg/cm^3,女性高于男性(P〈0.05)。随着增龄,骨密度逐渐下降,骨丢失率增加,年丢失骨量女性为2.08mg/cm^3,男性为1.37mg/cm^3;(2)骨密度与年龄、腰臀比(WHR)、促卯泡素(FSH)、黄体生成素(LH)及绝经年限呈负相关(r分别为-0.74、-0.25、-0.32、-0.34、-0.65,P〈0.01或P〈0.05),与日照时间、运动量、雌激素(E2)呈正相关(r分别为0.18、0.28、0.23,P〈0.01或P〈0.05),除外年龄的影响,骨密度与WHR呈负相关(r=-0.11,P〈0.05),与每日牛奶摄入量呈正相关(r=0.15,P〈0.05);(3)以T≤-2.5为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骨质疏松的检出率为26.1%,当-3.06≤T≥-3.04时,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的检出率为30.0%。结论 建议以T≤-3.05作为昆明地区QCT诊断骨质疏松症的阈值。  相似文献   

7.
IL-4、IL-6、IL-10及骨代谢指标与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细胞因子与骨代谢生化指标在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发病机制中的重要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和生化速率法检测 90例老年男性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 4(IL- 4 )、白细胞介素 6(IL- 6)、白细胞介素 1 0 (IL - 1 0 )、骨钙素 (BGP)、睾酮(T)、血清碱性磷酸酶 (BALP)、血清钙 (Ca)的水平和骨密度 ,同时与青中年和老年健康人比较。结果 老年男性患者骨吸收指标 IL- 4、IL- 6水平随病情加重而增高 ,与不同年龄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P<0 .0 1 )。骨形成指标 IL- 1 0、BGP、BALP、T表达则不同程度降低 ,与青中年对照组有明显差异 (均 P<0 .0 5)。两组患者骨密度值均明显低于青中年对照组 (P<0 .0 1 ) ,而老年骨质疏松组骨密度明显低于骨量减少组 (P<0 .0 5)。结论 老年男性从骨量减少到骨质疏松的病理过程中 ,骨转化呈现骨吸收增加而骨形成减少的变化规律。 IL- 4、IL- 6、IL - 1 0与其他骨代谢生化指标可作为骨质疏松症的观察指标和辅助诊断的项目。  相似文献   

8.
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与血清雌二醇及睾酮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OP)与血清雌二醇及睾酮的关系。方法采用双能X线法检测189例老年男性骨密度,分别检测雌二醇(E2)、睾酮(T)、降钙素(CT)、25羟维生素D(25-OH—VitD)、甲状旁腺素(PTH)、钙(Ca)、磷(P)及碱性磷酸酶(ALP)的指标。结果OP组的血清E2、CT及25-OH—VitD水平均低于骨量正常组(P〈0.05),PTH高于骨量正常组(P〈0.05),两组的血清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P组70~90岁及≥80岁两组的血清E2水平均低于60~69岁组(P〈0.05),三组的血清T水平呈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P组血清E2水平与骨密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E2水平与老年男性OP密切相关,应重视E2对老年男性OP的预警作用。  相似文献   

9.
测定88例2型糖尿病患者(DM组)及30例年龄、体重指数(BMI)与其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腰椎和髋部骨密度(BMD)及骨代谢、免疫、内分泌相关指标,并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DM组骨钙素(BGP)明显降低,尿Ⅰ型胶原交联氨基末端肽(NTX)明显升高(P〈0.05);BMD与年龄、病程、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位)、尿钙、尿磷、NTX呈负相关(P〈0.05),与BGP、BMI、睾酮(T)、雌激素(E2)水平呈正相关(P〈0.05);绝经后合并骨质疏松者较非骨质疏松者CD4、CD8降低,CD4/CD8升高,且CD4/CD8与BMD呈负相关(P〈0.05)。认为DM性骨质疏松以骨形成降低、骨吸收增加为特点,且与年龄、代谢控制不良、全身和局部的细胞因子和激素等有关;骨代谢、免疫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之间存在复杂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对小鼠前成骨样MC3T3-E1细胞凋亡基因相关蛋白Bax/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 MC3T3-E1细胞分组培养,应用4个浓度的IGF-1(1ng/mL、10ng/mL、30ng/mL、50ng/mL)干预24h。观察MC3T3-E1细胞动态生长状况: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凋亡蛋白Pax/Bcl-2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血清对照组相比,无血清对照组MC3T3-E1细胞凋亡率增加(P〈0.05);与无血清组相比,IGF-1组MC3T3-E1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Bax表达减弱(P〈0.05),Bcl-2表达增强(P〈0.05);各浓度组间比较,(1~50)ng/mL浓度范围内MC3T3-E1细胞凋亡率随IGF-1浓度加大而逐渐降低(P〈0.05),Bax表达逐渐减弱(P〈0.05),50ng/mL浓度组Bcl-2表达明显增强(P〈0.01),Bcl-2/Bax灰度比与细胞凋亡率呈显著正相关(r=0.917,P〈0.01)。结论 一定浓度的IGF-1同时调节Bax和Bcl-2表达,抑制无血清培养诱导的细胞凋亡。并存在剂量依赖性效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女性60岁前后骨质疏松发生率,观察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情况。方法将5429名体检女性分为:年龄〈60岁组(老年前期组)和≥60岁组(老年组)。检测骨密度,比较两组间骨质疏松发生率。结果老年前期组骨量减少发生率2.5%,骨质疏松发生率9.9%,老年组骨量减少发生率37.7%,骨质疏松发生率65.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老年女性应定期监测骨密度,预防并及时治疗骨质疏松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和健康女性护骨素(OPG)、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子配体(RANKL)、以及骨量之间的关系。方法504名健康女性参加本研究,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腰椎和股骨颈骨密度,同时测定血清IGF—Ⅰ、OPG、RANKL水平。结果在健康妇女中,血清IGF-Ⅰ水平与年龄呈明显的负相关(r=-0.702,P〈0.01),血清IGF—Ⅰ与OPG(r=-0.24,P〈0.01)、OPG/RANKL比值(r=-0.15,P〈0.01)呈明显的负相关,而与RANKL呈正相关(r=0.12,P〈0.05)。校正年龄因素的影响后,IGF-Ⅰ与健康妇女骨密度之间不存在相关性。在绝经后妇女中,骨质疏松组的IGF-Ⅰ水平低于正常组(P=0.056),但OPG、RANKL和OPG/RANKL比值两组间无明显差异。在IGF-Ⅰ五分位组比较中,最高IGF-Ⅰ组的OPG明显低于最低IGF-Ⅰ组,RANKL则无明显差异,多元回归结果显示停经和血清IGF-Ⅰ水平是影响健康女性骨量变化的主要因素。结论血清IGF-Ⅰ水平与健康妇女骨密度之间的关系受年龄的影响,IGF-Ⅰ作为偶联因子在骨重建中的作用(骨吸收)可能是由OPG-RANKL系统介导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功能与骨密度的关系。方法应用骨密度仪测定了56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和55例对照组L2-4及双侧股骨Ward区骨密度(BMD),根据BMD将T2DM患者分为无骨质疏松(0P)组(DM-A组)和并发OP组(DM-B组),并做比较。结果(1)T2DM患者的L2-4及左侧股骨Ward区骨密度(BMD)较健康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或P〈0.05)。(2)DM-B组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C肽(FCP)与DM-A组低,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3)DM-B组较DM-A病程长,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较正常人低,骨密度降低与胰岛素缺乏及糖尿病病程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患者血清骨代谢指标及细胞因子变化及意义。方法对280例老年男性体检者进行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测量,检测血清Ⅰ型原胶原N-端前肽(procollagen type 1 N-terminal propeptide,P1NP)、β-胶原降解产物(β-crosslaps,β-CTX)、骨钙素(osteocalcin,OC)和白细胞介素-6 (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水平。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男性OP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OP组血清P1NP、β-CTX、IL-6、TNF-α及IGF-1水平均明显高于骨量减少组和正常组(P0. 05),血清OC水平明显低于骨量减少组和正常组(P0. 05)。相关分析显示,OP组BMD与OC呈正相关(r=0. 370,P0. 05),与P1NP、β-CTX、IGF-1、、IL-6、TNF-α呈负相关(r=-0. 475、-0. 420、-0. 386、-0. 414、-0. 281,P0. 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 702)、P1NP (OR=2. 437)、β-CTX (OR=1. 853)、IGF-1 (OR=2. 106)、IL-6 (OR=1. 614)及TNF-α(OR=1. 428)是老年男性OP的危险因素,OC是老年男性OP的保护因素(OR=0. 815)。结论骨代谢指标及细胞因子水平与老年男性OP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基因型的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患者体内辅助性T细胞(Th)和树突状细胞(DCs)功能差别。方法检测29例不同基因型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Th细胞因子(IL-12、IL-2、IL-4)的表达,并对其中20例不同基因型患者进行外周血DC的分离和体外诱导培养,观测其形态和数量变化,检测DC分泌的IL-12含量,对数据应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慢性乙肝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外周血IL-12、IL-2、IL-4表达明显升高(t=2.9272,P〈0.01;P〈0.01;P〈0.05)。C型患者组与D型患者组比较,丙氨酸转氨酶(ALT)、IL-12、IL-2、Th1/Th2明显升高(t=2.4626,P〈0.05;P〈0.05;P〈0.05;P〈0.01),IL-4明显降低(P〈0.05)。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的单核细胞经培养和细胞因子诱导后,可获得成熟的具有典型形态的DC。慢性乙肝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DC数量明显减少(t=5.4186,P〈0.01)。DC分泌的IL-12水平明显降低(t=3.265,P〈0.01)。不同基因型患者之间DC的数量与DC分泌IL-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乙肝患者体内存在Th分化的不平衡;C型慢性乙肝患者体内Th1优势应答,肝脏炎症较重,治疗效果及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6.
张伟  林珊 《山东医药》2006,46(10):44-45
对20例狼疮性肾炎患者于强的松治疗前后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相关部位的骨密度,同时测定血钙、磷、碱性磷酸酶(AKP)、甲状旁腺激素(PTH)、骨钙索(BGP)及24h尿钙及尿肌酐。结果强的松治疗后患者骨密度、BGF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0.01),血PTH较治疗前增高(P〈0.01),患者骨量减少发生率随强的松应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卡维地络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促炎细胞因子浓度的影响。方法:选择66例CHF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卡维地络治疗组,32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和IL-1β的浓度,分析其与CHF程度的关系。结果:(1)CHF患者三种细胞因子浓度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0.01),CHF程度越重细胞因子浓度越高(P〈0.01);(2)治疗后卡维地络组心功能分级左室收缩末内径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5),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每搏量(SV)、左室射血分数(LVEF)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0.01);常规治疗组仅LVEF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卡维地络组LVEF、LVFS较常规治疗组显著升高(P〈0.05);(3)治疗后卡维地络组三种细胞因子浓度显著降低(P〈0.01或〈0.05);常规治疗组TNF—α、IL-6降低(P〈0.05),而IL-1β水平降低不显著。结论:CHF患者促炎细胞因子浓度升高,可作为判断心衰严重程度的指标。卡维地络能有效抑制促炎细胞因子的产生,改善心功能和心室重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大血管病变患者血清总同型半胱氨酸(they)水平与炎症相关细胞因子间的关系。方法135例老年T2DM患者分为2组:无大血管并发症组(71例)和T2DM合并大血管病变组(64例);32例体检正常老人作为正常对照组(CTR)。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assay,ELISA)法检测受试者血清中tHey、白细胞介素2(IL-2)、IL-4、IL-6、IL-8、IL—10、IL-18和γ-干扰素(INF-7)水平。对各指标的组间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T2DM患者血清tHey、IL-2、IL-6、IL-8、IL-18和INF-γ显著升高,IL—10显著降低(P〈0.05);T2DM合并大血管病变组tHcy、IL-6、IL-8、IL-18和INF-γ显著高于无大血管病变组(P〈0.05);IL-6、IL-8、IL-18与tHey呈正相关(r=0.33、0.49、0.27,P〈0.01、0.01、0.05)。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tHey、IL.2、IL-6、IL-8、IL—18、和INF-γ显著高于正常老年人;测定这些指标可能对T2DM患者的血管病变起辅助诊断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异丙酚和异氟醚对颅脑手术病人同术期细胞因子IL-10、IL-6及TNF-α的影响及异丙酚用于颅脑手术麻醉的优越性。方法30例择期行颅内肿瘤切除术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异氟醚组(Ⅰ组),异丙酚组(P组),每组15例。两组患者分别在麻醉前(T1)、手术开始切皮后2h(T2)、术后2h(T3)、术后48h(T4)四个时间点采取静脉血测血清中细胞因子1L-6、IL-10及TNF-α浓度。结果①两组血清IL-10浓度切皮后2h明显上升,与术前水平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组间比较,P组切皮后IL-10浓度明显高于Ⅰ组(P〈0.01)。术后2h两组间的差异减小,但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血清IL-6浓度切皮后2h明显上升,与术前水平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1)。至术后48h仍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与术前相比仍右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组间比较,P组切皮后2h IL-6浓度低于Ⅰ组(P〈0.05)。③两组血清TNF-α浓度在组内及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颅脑手术中,手术麻醉可引起血清细胞因子IL-10及IL-6的显著升高,但对TNF-α无明显影响;异丙酚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IL-6的产生并促进IL—10的产生,从而有利于围术期细胞因子平衡的维持。可作为颅脑手术麻醉的首选用药。  相似文献   

20.
老年男性骨代谢相关性激素与年龄和骨密度的相关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的性激素水平,包括血清睾酮(TTT)、雌二醇(E2)、脱氢表雄酮硫酸酯(DHEAS)随年龄的变化及与多部位骨密度(BMD)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108例55~92岁男性血清TTT、E2,ELISA法测定血清DHEAS、DEXA测定腰椎正位、股骨颈、大转子、大转子内侧、髋部和Ward's三角(Ward's)的BMD。根据年龄和BMD诊断标准技血清E2水平的四分位间距分组,年龄分组按每10岁年龄段分为5组,按BMI分为正常组、超重组和肥胖组3组,按T值>-1.0 s、-2.5 s~-1.0s及≤-2.5 s分为正常骨量组、低骨量组及骨质疏松组,比较各组性激素的差异和BMD的关系。结果(1)各年龄组血清DHEAS水平随增龄而降低(P<0.05),与年龄呈负相关(r=-0.596,P<0.01),血清E2!、TTT水平与增龄无相关性。(2)正常骨量组、低骨量组、骨质疏松组血清E_1水平逐渐降低(P<0.05);股骨上端和腰椎BMD与E2呈正相关(r分别为0.247~0.366,P<0.05),与血清TTT和DHEAS水平无相关性,经校正年龄。体质量和BMI后,偏相关分析仍示与血清E1水平相关(r=0.256~0.322,P<20.05)。各部位的BMD在E2的第1和第2分位间距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3和第4分位间距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老年男性血清DHEAS水平与年龄呈负相关,随增龄而降低;(2)血清E2水平是影响老年男性骨量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动态监测可用于预测老年男性的骨量丢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