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病理高危因素与I期直肠癌预后的关系,从而为临床提供有益的指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结直肠肿瘤外科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且术后病理回报为I期的直肠癌患者178例,分为有高危因素组和无高危因素组,有高危因素的患者119例,男性60例,女性59例;无高危因素的患者59例,男性33例,女性26例。中位随访时间为33个月,并详细记录患者的无病生存期。 结果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大体类型、分化类型、淋巴结检出数目、浸润深度、肿瘤部位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80,t=2.023,χ2=2.244,χ2=5.614,t=2.387,χ2=1.590,χ2=3.099,P均>0.05),2组术后随访时间相同,无高危因素组患者预后良好无复发及远处转移,而有高危因素组中出现了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的病例。有和无高危因素的I期直肠癌患者的无病生存期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HR=0.86,95%CI 0.56~0.97)。淋巴管浸润、脉管瘤栓、神经侵犯及低分化是影响患者无病生存期的主要因素。 结论对于含有病理高危因素的I期直肠癌患者应进行密切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SATB1在直肠癌新辅助放疗中的作用。 方法选取142例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68例接受术前短程放疗,74例未接受术前放疗。采用组织芯片方法检测直肠癌组织(n=142)和正常黏膜组织(n=107)、术前活检癌组织(n=84)以及转移淋巴结(n=43)中SATB1表达情况,探讨SATB1表达对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并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SATB1表达与多个放疗相关因子的关系。 结果在未接受术前放疗的患者中,SATB1在正需组织中的表达低于肿瘤组织(χ2=5.396,P=0.032)而肿瘤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淋巴结转移组织(χ2=6.405,P=0.002)。在接受术前放疗的患者中,SATB1表达与不良的OS(HR,0.516;P=0.039;95% CI:0.274~0.969)和DFS(HR,0.558;P=0.025;95% CI:0.335~0.930)相关。放疗可以降低直肠癌组织中SATB1的表达。在放疗的直肠癌肿瘤组织中SATB1表达与ATM和pRb2/p130表达负相关(χ2=5.427,P=0.032;χ2=4.610, P=0.047),而与Ki-67和TEM1表达正相关(χ2=4.339,P=0.037;χ2=7.376,P=0.014)。网络和蛋白-蛋白相互作用分析证实了SATB1与这些蛋白的相互联系。 结论放疗能降低SATB1表达,后者可通过参与一些放疗反应相关的信号通路,赋予接受术前放疗的直肠癌患者生存获益。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胃肠道外间质瘤(EGIST)的临床特征及影响预后的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1月至2017年5月间辽宁省肿瘤医院收治的首次进行外科治疗且经病理证实的47例胃肠道外间质瘤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与本中心的254例胃肠间质瘤(GIST)患者资料进行对比。 结果EGIST与GIST患者在年龄(χ2=6.394,P<0.011),肿瘤大小(χ2=60.941,P<0.001),组织学类型(χ2=30.081,P<0.001),CD117表达(χ2=52.99,P<0.001),CD34表达(χ2=37.21,P<0.001)、Dog-1表达(χ2=24.57,P<0.001),是否坏死(χ2=10.38,P=0.006)、改良NIH危险度分级(χ2=56.12,P<0.001)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GIST患者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4.6%、78.3%、63.4%;接受R0切除的EGIST患者25例(53.2%)。R0切除患者的生存率明显高于非R0切除患者(χ2=5.104,P=0.024)。其中,25例R0切除的患者中显示不同核分裂像、不同肿瘤直径大小、是否伴坏死与EGIST患者的预后未体现统计学意义(χ2=2.067,P=0.151;χ2=1.355,P=0.244;χ2=0.912,P=0.34)。 结论EGIST患者症状隐匿,不易早诊断,首次就诊时肿瘤体积往往较大。是否R0切除关系到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研究将探讨乙肝表面抗原(HBsAg)等多项临床因素对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影响,为进一步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及方向。 方法回顾性分析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病理证明的结直肠癌患者892例。收集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包括乙肝表面抗原、年龄、术前相关实验室检查、术后病理结果等),研究是否会影响肝转移的发生。 结果结直肠癌是否发生肝转移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肿瘤发生部位、大小、病理组织类型、是否造口、血清白蛋白、总胆红素及谷草转氨酶等方面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359,Z=-1.631,χ2=0.003,χ2=1.223,χ2=0.619,χ2=0.516,Z=-3.235,Z=-0.106,Z=-0.328;均P>0.05)。HBsAg阳性较阴性患者发生肝转移几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09,P<0.05)。另外,肝转移与分化水平(χ2=14.165,P<0.01)、浸润程度(χ2=17.808,P<0.01)以及淋巴结转移数目(χ2=41.798,P<0.01)有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示乙肝病毒表面阳性患者肝转移发生低,而低分化、浸润程度高、淋巴结转移多者肝转移率高。 结论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会降低肝转移的发生几率。分化程度越低、浸润程度越高、淋巴结转移数多,越容易发生肝转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洛铂用于结直肠癌术中腹腔灌洗化疗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方法选取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在2016年11月1日至2017年11月1日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160例,采用随机数余数分组法前瞻性随机分为洛铂灌洗化疗组(研究组)80例和无腹腔化疗组(对照组)80例,研究组术中行洛铂腹腔灌洗化疗,对照组不行腹腔化疗。分析两组术后肠道功能恢复、血液和肝肾功能毒性以及术后并发症等近期疗效的差异。 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相似,分别为11.2%和12.5%(χ2=0.060,P=0.807)。两组患者术后肠道功能恢复状况、白细胞和血小板水平以及术后出现肝肾功能异常、消化道反应患者数量之间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洛铂术中腹腔灌洗化疗并不增加结直肠癌患者毒副反应及术后并发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乙状结肠及直肠癌NOSES手术困难的影响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7年1月至2021年3月期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河南大学淮河医院结直肠外科收治的315例乙状结肠和直肠癌试行NOSES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包括术前检查、手术过程以及手术结果。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对导致手术困难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纳入的315例患者中,男性200例,女性115例。年龄(61±13)岁,肿瘤最大径中位数为3.6(P25,P75:2.8,4.8)cm。其中223例(70.8%)经直肠残端取出标本困难。单因素分析显示,BMI>25.0 kg/m2(χ2=5.987,P=0.014)、肿瘤并肠腔狭窄(χ2=9.170,P=0.002)、肿瘤距肛缘距离>5.0 cm(χ2=5.275,P=0.022)、肿瘤最大径>5.0 cm(χ2=5.735,P=0.017)、直肠系膜前后径>6.0 cm(χ2=7.708,P=0.005)以及手术医师学习曲线≤50例(χ2=5.013,P=0.025)与标本经直肠残端取出困难有关(均P<0.05)。而年龄、性别、腹部手术史等与标本经直肠残端取出困难无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BMI>25.0 kg/m2、肿瘤并肠腔狭窄、肿瘤距肛缘距离>5.0 cm、肿瘤最大径>5.0 cm、直肠系膜前后径>6.0 cm以及手术医师学习曲线≤50例是造成NOSES手术困难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 结论手术前评估BMI、肿瘤距肛缘距离、是否肿瘤并肠腔狭窄、肿瘤最大径、直肠系膜前后径及手术医师的经验等临床因素,有利于筛选比较合适的乙状结肠及直肠癌患者进行经直肠残端取标本手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检测RhoGTP酶解离抑制因子2(RhoGTPase dissociation inhibitor 2,RhoGDI2)在结直肠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探讨RhoGDI2的蛋白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侵袭转移的关系及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方法选取山东省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2012年07月至2014年07月采取手术切除的153例结直肠癌病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153例肿瘤组织标本和癌旁标本中RhoGDI2蛋白的表达水平。 结果RhoGDI2蛋白在结肠癌组织中呈阳性表达,且主要在胞浆中表达;但在癌旁正常组织中无阳性表达(57.5% vs 0.00%)。结直肠癌组织中RhoGDI2蛋白的表达在低分化组显著高于高中分化组(χ2=2.090,P<0.05)。RhoGDI2的阳性表达与结直肠肿瘤的大小呈正相关,肿瘤越大阳性表达率越高(χ2=4.293,P<0.05),并随着肿瘤浸润深度阳性表达率增加(χ2=1.711,P<0.05),其在有淋巴结转移者表达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χ2=5.925,P<0.05)、有远处转移者显著高于无远处转移者(χ2=5.519,P<0.05),并且与临床分期密切相关,分期较晚的显著高于分期较早的(χ2=5.683,P<0.05)。RhoGDI2在结直肠癌中的阳性表达与年龄(<60 years vs ≥60 years)(χ2=0.054,P>0.05),性别(χ2=0.037,P>0.05)无相关性。 结论RhoGDI2在结直肠癌中高表达,并且与结直肠癌的局部侵袭和远处转移呈正相关。RhoGDI2可能在结直肠的发生发展和侵袭转移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药物转运体(ABCB1-3435C>T和ABCC2-24C>T)基因多态性与伊立替康治疗结直肠癌患者严重不良反应(主要指3~4级迟发型腹泻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关系。 方法选取郑州市中心医院结直肠癌患者91例,采集外周静脉血,通过PCR-直接测序法对ABCB1-3435C>T和ABCC2-24C>T多态性进行基因分型,记录化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比较不同基因型患者使用伊立替康后严重化疗毒性的发生情况。 结果在结直肠癌患者中,ABCC2-24C>T基因多态性对伊立替康所致严重的迟发性腹泻有影响(χ2=5.067,P=0.024),对中性粒细胞减少无影响(χ2=3.107,P=0.078),而ABCB1-3435C>T基因多态性对伊立替康所致严重的迟发性腹泻和中性粒细胞减少均无影响(分别χ2=0.237,χ2=2.139,P均>0.05)。 结论ABCC2-24C>T基因多态性可增加结直肠癌患者伊立替康所致严重不良反应的风险,使用伊立替康前,进行ABCC2-24C>T检测,可以减少伊立替康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术前血清热休克蛋白90α(HSP90α)水平对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的肝细胞癌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1日—2020年6月1日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肝胆外科接受单一TACE治疗的97例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患者血清HSP90α水平的中位数作为临界值,将入组病例分为高水平组(HSP90α>135 ng/L,n=48)和低水平组(HSP90α≤135 ng/L,n=49)。计数资料2组间的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中位生存时间,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通过log-rank单因素分析及Cox回归多因素分析探索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结果 血清HSP90α高水平组与低水平组患者的肝功能Child-Pugh分级(χ2=19.356,P<0.01)、肿瘤坏死(χ2=9.964,P=0.002)、BCLC分期(χ2=22.356,P<0.01)及ECOG评分(χ2=6.644,P...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铜绿假单胞菌胸腔注射治疗肺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 61例肺腺癌合并中到大量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成三组,以培美曲塞联合顺铂全身化疗作为基础治疗,分别接受胸腔内注射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香菇多糖及顺铂治疗。观察胸水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治疗组有效率85.7%。香菇多糖治疗组有效率59.1%,顺铂治疗组有效率47.1%。铜绿假单胞菌治疗组疗效好于其它两种药物(χ2=6.73,P0.05)。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反应轻微。结论铜绿假单胞菌胸腔注射治疗肺腺癌所致恶性胸腔积液疗效显著,副反应发生少且轻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预后特点。 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于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诊断为结肠癌且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的完整资料,进行生存分析和预后的多因素分析。共选取84例老年患者,其中男性48例,女性36例,平均年龄71.38岁,与同期75例中青年结肠癌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比较。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以P<0.05有统计学意义。各组间相关因素比较采用χ2检验,应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计算。 结果84例老年结直肠癌患者中,患者临床表现以血便为主。直肠是最常见出血部位。病理组织类型以腺癌为主(占86.90%)。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手术方式、病理分型、组织学分化程度、TNM分期、化疗是影响预后重要的独立因素。与中青年结肠癌患者(年龄<65岁)相比,肿瘤大体分型(χ2=10.652,P=0.005)、组织学类型(χ2=29.466,P<0.001)、分化程度(χ2=26.806,P=0.033)、淋巴结转移(χ2=6.963,P=0.031)、肿瘤浸润深度(χ2=7.983,P=0.018)、TNM分期(χ2=9.720,P=0.021)及远处转移方面(χ2=5.165,P=0.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老年直肠癌患者的病程发展缓慢、肿瘤分化程度较高,早期根治性手术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及预后,化疗是保护性因素,早期诊疗是提高结直肠癌患者总体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分泌型卷曲蛋白2(Secreted Frizzled-related proteins 2,sFRP2)与Wnt/β-catenin通路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方法首先对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和结直肠癌组织行免疫组化实验,检测sFRP2及β-catenin的表达水平和阳性率。其次通过质粒转染,使得sFRP2在HCT116细胞中的表达上调,通过Western blot实验验证,然后行CCK-8实验、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分析sFRP2表达上调后对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 结果正常结直肠黏膜组中sFRP2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结直肠癌组(χ2=35.902,P=0.000)。相反,结直肠癌组中β-catenin膜表达缺失率和异位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结直肠黏膜组(χ2=23.149,P=0.000;χ2=27.002,P=0.000)。sFRP2阳性表达、β-catenin膜表达缺失、异位表达与肿瘤组织分化明显相关(χ2=5.420,P=0.020;χ2=6.472,P=0.011;χ2=7.158,P=0.007),而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大小、肿瘤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sFRP2的阳性率与β-catenin的膜表达缺失率及异位表达率呈负相关,β-catenin的膜表达缺失率和异位表达率呈正相关。转染后sFRP2及β-catenin表达水平显著升高(t=25.430,P=0.001;t=15.000, P=0.001)。sFRP2转染组与对照组及空载质粒组相比,细胞增殖速度及迁移速度明显减慢(t=16.890, P=0.001;t=7.206,P=0.002)。与对照组相比,sFRP2转染组透膜细胞数明显少于对照组(t=25.459, P=0.001),细胞侵袭能力显著下降。 结论sFRP2与Wnt/β-catenin通路相互作用,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sFRP2的上调明显抑制了HCT116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术前行结肠镜检查提示因大肠癌致不全梗阻的病例进行汇总分析,从而更好地指导该类患者术后肠镜复查.方法 汇总2009年4月至2019年4月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胃肠内科·内镜中心行肠镜检查并提示因大肠癌致不全梗阻的208例病例,研究纳入患者的基本资料,并按肿瘤位置进行左(L组)右(R组)半结肠分组,对比分析术前肠镜结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果蝇Zeste基因增强子人类同源物(EZH2)在结肠癌的表达情况、评估对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意义,并分析预测与其相关的基因及细胞通路。 方法通过GEO数据库下载基因芯片GSE17538数据内包含232例结直肠癌病例;结合R2平台,筛选出与EZH2表达显著相关的基因并进行GO和KEGG通路分析;通过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研究EZH2与患者预后、生存之间的关系。 结果232例结肠癌标本中,EZH2的表达与年龄(χ2=4.426,P=0.035)、AJCC分期(χ2=8.259,P=0.041)和分化程度(χ2=7.301,P=0.026)有关,与性别(χ2=0.622,P=0.430)无关。全部检测出与EZH2表达显著相关基因共4 305个(其中正相关2 240个、负相关2 065个),对GO及KEGG通路分析后发现其中1 509个相关基因涉及细胞周期、RNA的转录、DNA复制等多个肿瘤发生、发展过程。Kaplan-Meier法分析,EZH2的表达与患者的无病生存期有相关性(P<0.05)。 结论推测EZH2可成为研究患者预后的分子标志物,为未来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电磁导航支气管镜(ENB)联合径向超声(EBUS)对肺外周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纳入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就诊唐都医院呼吸科的肺外周病变32例,筛除最终诊断不明确的和未探及活检的6例,对比入选26例诊断率及确诊病例临床特征分层关系和未确诊病例临床特征.结果 ENB+EBUS确诊17例,诊断率65.4%...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选择性痔上粘膜切除术(tissue-selecting therapy,TST)联合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山西省中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收治的中重度混合痔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选择性痔上粘膜切除术(TST)联合外剥内扎术,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单纯外剥内扎术。观察两种术式治疗混合痔的效果,比较两种术式术后并发症等情况。 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术后伤口疼痛(χ2=22.50,P<0.01)、伤口水肿(χ2=10.76,P=0.001)、尿潴留(χ2=4.32,P=0.038)及住院时间(t=73.50,P<0.01)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术后伤口出血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0,P>0.05)。 结论两组治疗效果相似,但治疗组在术后伤口疼痛、伤口水肿、尿潴留及住院时间方面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艾滋病合并周围型肺占位性病变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纳入2012年1月至2019年1月于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诊治的55例艾滋病合并周围型肺占位性病变患者。根据肺活组织病理检查结果分为分枝杆菌感染组、真菌感染组和肿瘤组,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特征、不同CD4 +T淋巴细胞计数所占比例和胸部计算机断层成像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