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研究早期肠内营养对胃癌根治术后病人康复的价值。方法 45例胃癌根治术病人被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n=22)和普通输液(对照组,n=23)两组,观察两组病人不同治疗前后营养指标的变化和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两组无死亡病例。EN组肠内营养8 d后,淋巴细胞总数、血清转铁蛋白较营养前有明显提高。术后排气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天数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可有效地改善胃癌根治术后病人营养状况,减少手术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促进病人顺利康复。  相似文献   

2.
总结65例胃肠道术后早期半量肠内营养的护理。认为护理的重点是置入空肠液囊营养管后保持营养管的通畅,并密切观察早期自营养管实施肠内营养的不良反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并发症。经过治疗和护理,65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并发症明显减少,并且住院费用也明显降低,缩短住院时间,均治愈出院。  相似文献   

3.
张玉兰  殷涛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4,46(11):1387-1389
目的 探讨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支持对胃癌术后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46例胃癌术的病人临床资料,观察患者术后营养状况,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天数,费用以及并发症情况等.结果 胃癌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支持,可以维持肠道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改善患者术后营养状态,促进肠道功能的恢复,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进而减少了患者的住院天数及费用.结论 胃癌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支持并施行严密的护理可增加患者的临床疗效,减少术后并发症,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4.
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前多已存在一定程度的营养不良。近十多年来随着人们对肠道在机体免疫、营养代谢调  相似文献   

5.
袁超 《吉林医学》2011,(35):7468-7469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实施办法。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6年以来的52例进展期胃癌行胃癌根治术(D2)的病例,术后全肠内营养(TEN)的28例,肠内营养(EN)加肠外营养(PN)24例,分别于术后24 h后予营养支持,回顾分析营养支持期间胃肠功能恢复情况,观察有无腹胀、腹泻、呕吐等并发症。结果:观察肛门恢复排气时间TEN组较EN加PN组略短(P>0.05),胃肠道相关并发症(腹胀、恶心等)TEN较EN加PN患者多(P<0.05)。结论:胃癌患者术后EN应联合应用PN,逐渐过渡TEN,既能促进患者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又可减少胃肠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肠内营养(EN)对胃癌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胃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EN组和肠外营养(PN)组,每组30例,2组均于术后第1天和第2天给予1/3、2/3目标量,第3—8天维持目标量。于手术前1天和术后第3天、7天检测患者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淋巴细胞计数(TLC)、白细胞介素6(IL-6)并观察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结果2组T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N组术后PA高于PN组,术后第7天TP、ALB高于PN组,术后第7天IL-6低于PN组(P〈0.05);EN组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早于PN组(P〈0.05)。结论胃癌术后EN能明显改善患者术后的营养状况,缩短胃肠功能恢复时间,降低IL-6的表达,对疾病恢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243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湘辉  李涛  吴伟强 《医学争鸣》2006,27(13):1198-1198
1 临床资料 2001-01/2004-12胃癌择期手术患者243(男162,女81)例,年龄24~81(平均58.2)岁,术前肝肾功能正常. 术后分为肠内营养(EN)组(104例)和肠外营养(PN)组(139例),每天非蛋白热能30 kJ/kg,蛋白质1.25 g/kg (0.2 g氮/kg),热氮比150∶ 1,术后1 d给半量,7~10 d. PN组选用葡萄糖液、复方氨基酸、脂肪乳剂、维生素及微量元素.  相似文献   

8.
张萍 《中外医疗》2011,30(26):19-19
目的探讨胃肿瘤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EN)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临床效果,并与肠外营养(PN)进行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2月至2010年12月间收治的42例胃肿瘤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将行随机分为EN组与PN组各21例,分别于术后24h开始进行EN与PN,比较2组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术后10d体重与术前1d体重下降差值及营养支持费用。结果 2组患者在观察期间均无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EN组肠蠕动恢复时间较PN组显著缩短,术后体重较PN组有明显改善,且营养支持费用显著低于PN组(P〈0.05,P〈0.01)。结论胃肿瘤患者术后早期应用EN支持安全、可行,不仅有助于肠道功能恢复,改善机体营养状态,降低并发症,而且能减少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临床研究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胃肠肿瘤术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2年3月吉林省磐石市博仁医院收治的72例胃肠道肿瘤手术患者,采用不同营养支持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通过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第8d的血清蛋白和血红蛋白的浓度及体重变化情况,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2例患者未出现死亡病例.在术后两组患者中有9例出现术后并发症,其中观察组2例(5.56%),对照组7例(19.44%).结论在胃肠道肿瘤术后,对患者行早期的肠内营养支持,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同时还能极大的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因而对于巩固临床治疗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胃肿瘤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8月~2012年8月收治的54例胃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27例,两组患者均行胃肿瘤术,观察组患者采用肠内护理,参考组患者采用肠外营养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营养支持费用。结果:2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肠蠕动正常时间明显短于参考组,术后10天与术前1天体重下降差值明显大于参考组,患者营养支持费用明显低于参考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胃肿瘤患者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护理,有助于促进患者肠道功能的尽早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康复,且治疗成本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1.
对75例胃癌病人术中放置营养管,手术后24h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12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腹胀,5例出现腹泻,经处理后恢复;同时观察了氮、体重、血浆白蛋白、转铁蛋白、纤维连接蛋白的变化,表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有效改善机体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肠内营养(EN)支持和肠外营养(PN)支持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早期临床恢复的影响。方法:将40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PN组和EN组各20例。PN采用全PN;EN组术后第2天即采用EN,并逐渐过渡至全EN支持。比较2组患者的早期临床恢复效果。结果:EN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早于PN组(P<0.01);EN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PN组(P<0.05)。结论:胃癌根治术后患者早期联合EN支持治疗,可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促进肠蠕动恢复,并且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临床效果较好,是胃癌根治术后理想的营养支持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术后给予个体化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入院时间先后选取胃癌术后患者共90例,对照组44例给予常规肠内营养支持护理,试验组46例在此基础上采用个体化肠内营养支持方案,包括术前NRS-2002营养风险筛查、成立营养支持小组、监测体重计算热量、个体化配方及浓度的调整。评价两组患者肠内营养支持两周后血清营养学指标及术后恢复时间。结果:试验组营养支持后血清营养学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术后恢复时间均早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术后早期给予个体化肠内营养支持方案有利于改善患者营养状态,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4.
彭德伟  汪雪  周礼  李锋  王梦桥  葛海龙 《西部医学》2018,30(10):1520-1523
【摘要】目的 探讨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5月~2017年5月在我院行全胃切除术胃癌患者124例,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和肠外营养组,每组各62例。两组均采用全胃切除和食管空肠Roux en Y吻合术,术后均预防感染。肠内营养组在食管空肠吻合口下40cm置入鼻肠管,采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肠内营养剂1000ml含蛋白质40g、碳水化合物123g、脂肪389g、维生素026g、微量元素424g。肠外营养组使用三升袋(葡萄糖、复方氨基酸、脂肪乳、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静脉滴注。观察体质量、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 经1周营养支持治疗后,肠内营养组和肠外营养组的体质量、血清白蛋白和血红蛋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肠内营养组的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肠外营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内营养组的不良反应率低于肠外营养组(P<005)。结论 胃癌手术后早期采用肠内营养能促进肠道功能及早恢复,可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王凌峰  陶木生 《安徽医学》2010,31(5):473-474
目的探讨食管癌、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EN)对患者机体恢复的影响。方法将56例手术治疗的食管癌、胃癌患者随机分为EEN组和全肠外营养(TPN)组,EEN组于术中将肠内营养管置入空肠内,术后第1d予以肠内营养(EN),维持7~10d,患者能较正常地口服营养液或进食半流饮食后停止;TPN组于术后进行常规输液治疗,肠蠕动完全恢复,肛门排气后开始进食。分别于术前1d和术后7d测量患者体重,检测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记录肛门排气时间,观察术后有无吻合口漏、切口感染、腹胀、腹痛等并发症。结果肛门排气时间EEN组为(48±6)h,TPN组为(72±8)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58,P〈0.05);EEN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体质量维持等方面明显优于TPN组。结论术后EEN较TPN有利于食管癌、胃癌术后胃肠功能的尽早恢复和患者营养状况的改善。  相似文献   

16.
余春  毛兴龙  曾雪云  钱军  王李华 《浙江医学》2015,37(13):1147-1149
目的 探讨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在胃癌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将78 例接受胃癌根治术的患者 随机分为两组,其中EN 组40 例,全肠外营养(TPN)组38例。比较两组患者营养状况变化、肠功能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营养费用和住院时间等。结果 术后第7天,EN 组患者总淋巴细胞计数(TLC)为(1.74±0.25)×109/L,明显高于TPN 组的TLC(1.59±0.28)×109/L(P<0.05),其他营养指标两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EN 组患者肠功能恢复较TPN 组快,营养费用和住院时间较TPN 组少,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EN 组与TPN 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12.50%和18.42%,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术后早期EN 可促进肠道功能的恢复,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态,降低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肠内营养对胃癌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胃癌患者76例,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和肠外营养组(PN),每组38例。术后均给予营养支持7 d。观察两组腹胀、腹泻、恶心、呕吐、排便等情况,以及血清的白蛋白、血红蛋白、前白蛋白、AST、ALT、肌酐水平变化。【结果】PN组的平均肛门排气时间为5.8 d,EN组的平均肛门排气时间为4.1 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N组平均排便时间为4.6 d,EN组平均排便时间为3.2 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4天时,两组的白蛋白、血红蛋白、前白蛋白较术前1 d明显下降,PN组和EZ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N组术后第4~8天白蛋白、血红蛋白、前白蛋白上升幅度明显高于PN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8天,两组ALT和肌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S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安全可行,能够早期恢复肠道功能,优于肠外营养。  相似文献   

18.
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立生  刘俊  江弢 《上海医学》2006,29(8):544-546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68例胃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EN组和肠外营养组(PN组),分别经鼻肠管、经颈内静脉进行营养支持,观察两组患者消化道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继发感染情况以及术后白蛋白、前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等。结果EN组术后腹胀、腹泻的发生率较PN组,但患者均能耐受。EN组1例患者因吻合口水肿、输入襻不完全性梗阻而发生恶心、呕吐,余患者无恶心、呕吐;PN组发生肺部感染和导管感染各1例。EN组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早于PN组(P=0.01)。与PN组比较,EN组术后白蛋白略有下降,前白蛋白升高。结论早期EN可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生率,有利于胃癌患者术后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胃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方法和疗效。方法对15例胃手术病人,术后12~24小时进行肠内营养,整个过程持续7天。观察临床表现和排气时间及测定营养支持前后的相关营养状况指标。结果本组病例无死亡,吻合口瘘、腹泻及腹腔感染等并发症。排气时间较非EN提前平均约16小时。相关检测指标在营养支持后第七天均有不同程度增高。结论胃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是安全,有效的,起到了营养支持和药理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