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 使用三维高分辨率CT(HRCT)重建的方法,观察经鼻内镜至翼腭窝(PPF)的手术入路中的重要解剖结构,探讨翼管(VC)、圆孔(FR)和蝶腭孔(SPF)这些重要解剖标志的三维立体空间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患者及1例尸体标本的HRCT扫描数据。在CT三维重建的影像中,观察 SPF、VC和FR的形态以及SPF和VC之间的三维立体空间关系。 结果 三维测量SPF,VC,和FR的平均直径分别为(6.26±1.59)mm,(2.35±0.77)mm和(2.75±0.77)mm。VC和SPF后下缘之间的平均距离为(4.03±1.15)mm。三维立体CT重建影像中VC和FR之间的平均垂直和水平距离分别为(4.94±1.35)mm和(9.22±3.07)mm。VC的全部或部分边缘92%(33/36)位于SPF的下缘以上,97%(35/36)位于SPF内缘外侧。结论 深入理解SPF、VC和FR之间的三维空间立体关系,有助于安全实行内镜下经鼻至翼腭窝的手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分辨力CT(HRCT)三维重建技术在翼腭窝区的应用价值,为临床该区疾病诊断及手术方案设计提供影像解剖学资料。方法:对10例健康志愿者行HRCT扫描后,利用多平面重组(MPR)和遮盖表面显示法(SSD)三维重建技术显示翼腭窝区骨性结构。结果:HRCT扫描及MPR重建图像清晰显示翼腭窝及其通道在横断面、冠状面及矢状面上的形态特征,SSD重建图像能满意显示翼腭窝区骨性结构的立体解剖及与周围结构的空间位置关系。结论:HRCT轴位扫描与MPR、SSD相结合可直观、立体、清晰地显示翼腭窝区结构。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翼腭窝病变的影像诊断及手术入路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选取志愿者40名,在螺旋CT机上以眦耳线(CML)为基线对翼腭窝结构进行层厚1mm连续扫描.选取成人尸体头颈部标本20例,以CML为基线制成厚5 mm的连续断层标本.在经蝶骨体层面和翼突层面的CT影像及断层标本上,观察翼腭窝及其周围结构的解剖学关系,测量其长径、宽径和面积.结果:在经蝶骨体的CT影像及断层标本上的翼腭窝形态较固定.在CT影像和断层标本上,经蝶骨体层面和翼突层面的翼腭窝面积分别为(113.40±3.33)mm2和(115.86±2.58)mm2、(92.24±2.73)mm2和(93.60±3.17)mm2.CT影像及断层标本可清晰显示翼腭窝前、后、内侧壁上的结构和翼上颌裂、眶下裂、翼管、蝶腭孔等相关通道.结论:翼腭窝的CT影像与解剖对照研究对翼腭窝病变的影像诊断及指导手术入路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经鼻内镜翼腭窝区手术相关的显微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为经鼻内镜翼腭窝区手术提供显微解剖学基础。方法:选用30例(60侧)成人头颅湿标本,对翼腭窝区进行显微解剖观测,并模拟鼻内镜手术入路,观测翼腭窝区穿行结构及毗邻关系。结果:①翼腭窝内有上颌动脉、上颌神经及其分支,以及翼腭神经节等重要结构;②由蝶腭孔至前鼻棘的距离为(52.99±4.95)mm;③上颌神经出圆孔处至前鼻棘的距离为(62.90±3.81)mm;④翼管神经至前鼻棘的距离为(58.83±3.91)mm。结论:熟悉翼腭窝区穿行结构位置及毗邻关系,对经鼻内镜翼腭窝区手术的开展具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翼腭窝及其毗邻结构的显微外科解剖关系,为临床开展相关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成人干性颅骨标本20个(40侧),在手术显微镜及鼻内镜下观测蝶腭孔、筛骨嵴、圆孔、翼腭管、翼管的形态、大小及相关解剖学参数。结果 翼上颌裂高度为(15.30±0.43)mm,蝶腭孔的前后径和上下径分别为(5.10±1.84)mm和(5.09±1.53)mm,蝶腭孔到中线的距离为(12.49±1.51)mm,前鼻棘至蝶腭孔前缘的距离为(51.32±3.28)mm,圆孔的直径为(3.14±1.26)mm,圆孔至中线的距离为(19.95±2.79) mm,前鼻棘至圆孔的距离为(61.86±3.67)mm,翼管至中线的距离为(10.82±2.98)mm,前鼻棘至翼管的距离为(59.47±3.42)mm。结论 熟悉翼腭窝、蝶腭孔、圆孔和翼管等解剖关系,有助于有效安全地开展鼻内镜下翼腭窝手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多层螺旋CT测量翼腭窝解剖相关标志与实体解剖的关系,为临床手术治疗翼腭窝区病变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 成人头部标本5例(10侧),采用MSCT及三维重建技术,观察翼腭窝结构,分别测量一些内镜下重要解剖结构的影像数据,然后对头颅标本行翼腭窝区内镜解剖,并测量得到相应解剖学数据,比较两者解剖测量数据。 结果 影像学方法与解剖学方法测量的解剖数据都可反映实体情况,两者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结论 翼腭窝影像解剖数据可靠,具有鼻内镜手术临床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7.
鼻内镜手术相关的骨性翼腭窝临床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鼻内镜颅底外科提供翼腭窝解剖学基础。方法:15例30侧成人干颅骨标本,观察翼腭窝的形态、组成以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测量翼上颌裂缘翼突根部至颧弓下缘中点的距离;翼上颌裂宽度与长度,蝶腭孔形态、其前缘到前鼻棘的距离,在鼻内镜下观察蝶腭孔与翼管前口形态。结果:翼腭窝通过7个孔道与周围相通。翼上颌裂翼突根部至颧弓下缘中点的距离为(33.6±6.0)mm。蝶腭孔70.0%(21侧)位于中鼻甲后端的上方,30.0%(9侧)被中鼻甲分为上下两部分,未见蝶腭孔在中鼻甲水平以下者。经鼻内镜下咬除上颌窦骨性开口后份腭骨垂直部以及上颌窦后壁内侧骨质,可窥见翼腭窝全貌。结论:翼腭窝解剖结构复杂,鼻内镜下可以显露完整翼腭窝,有助于对翼腭窝立体结构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CT影像和断层标本上对翼腭窝及其通道的解剖学特点,为翼腭窝病变的影像诊断及手术入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3年1月翼腭窝及其通道区域未见异常的40名成人检查者的CT影像,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技术进行重建图像。选用成人尸体头颈部标本30例,分别制成连续横、矢、冠状断层(各10例)。分别在CT影像及断层标本上,观察并测量翼腭窝及其通道的长度和宽度等径线。结果CT影像和断层标本横断层面可清晰显示翼腭窝前、后壁和翼管、蝶腭孔、翼上颌裂等通道,矢状层面能较好显示圆孔和翼腭管及腭大、小管的连续性,冠状层面利于观察翼腭窝内侧、上壁和眶下裂、翼管及其与蝶窦的关系;在经蝶骨体横断层面上的翼腭窝形态较固定,前后径分别为(6.16±0.65)mm和(6.22±0.44)mm,内外侧径分别为(23.10±1.16)mm和(23.34±0.67)mm。翼腭窝及其通道呈对称性,CT影像和断层标本的径线除眶下裂前后径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不同方位的CT影像和断层标本能清楚显示翼腭窝及其通道的解剖学关系,对翼腭窝病变的影像诊断及手术入路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翼腭间隙通道及其邻近结构病变的影像诊断和内镜手术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选取志愿者40名,在螺旋CT机上沿眦耳线(CML)连续扫描,将原始图像数据输入CT三维重建工作站,采用多平面重组技术(MPR),沿翼腭间隙各通道长轴和垂直于各通道长轴分别进行CT图像重建.观察翼腭间隙通道的位置、形态及毗邻结构,测量其径线.结果:MPR重建影像可清楚显示翼腭间隙通道的翼管、圆孔、蝶腭孔、眶下裂、翼上颌裂、翼腭管、腭大管、腭小管、腭鞘管和犁鞘管的位置、形态及其毗邻结构,左、右侧翼腭间隙通道呈对称性分布,各径线均无差异.翼管、圆孔、腭鞘管和犁鞘管位于蝶窦周围,可轻度或明显凸入蝶窦腔内.翼管前口横径(3.56±0.74)mm,后口横径(1.64±0.63)mm;圆孔前口横径(3.41±0.72) mm,后口横径(3.18±0.60)mm,翼管前、后口横径之间和圆孔前、后口横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翼腭间隙通道的MPR重建对翼腭间隙通道及其邻近结构病变的影像诊断和内镜手术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翼腭间隙疾病的影像诊断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选取成年尸体头颈部20例和40名志愿者,分别沿眶耳线(OML)制成连续横断层面和CT影像,观察翼腭间隙及其周围结构的解剖学关系,利用游标卡尺和求积仪分别测量其长径、宽径、面积。结果翼腭间隙的形态变化大,在经蝶骨体横断层面及CT影像上较固定,与翼突的形态密切相关。在标本和CT影像上经蝶骨体、翼突、翼窝的面积分别为:(113.40±3.33)mm2和(115.86±2.58)mm2,(92.24±2.73)mm2和(93.60±3.17)mm2,(5.36±3.04)mm2和(5.40±2.93)mm2。横断层面及CT影像可清晰显示翼腭间隙前、后、内侧、外侧壁上的结构和翼管、蝶腭孔、翼上颌裂、眶下裂等自然通道。结论翼腭间隙的断层影像解剖对翼腭间隙疾病的影像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内镜经鼻、上颌窦、翼突入路至Meckel囊区的解剖特点和方法,为手术入路寻找标志点,测定相关解剖数据,提供可靠的解剖学依据。方法 5例(10侧)的新鲜颅骨标本,内镜经鼻、上颌窦、翼突入路至Meckel囊区,测定相关骨性解剖数据,寻找手术入路的解剖标志点。结果鼻小柱下缘到蝶窦口下缘是(61.2±1.6)mm,蝶窦开口下缘到鼻口上缘为(22.3±2.8)mm,鼻小柱下缘到蝶腭孔下缘为(62.8±2.3)mm,鼻小柱下缘到翼管前口下缘为(75.4±3.3)mm,鼻小柱下缘到腭蝶管前口下缘为(64.6±2.4)mm,鼻小柱下缘到后鼻孔上缘为(66.5±3.3)mm,翼管前口下缘腭蝶管前口上缘为(2.14±0.7)mm,圆孔下缘到翼管前口上缘为(7.57±0.7)mm,腭蝶管长度为(6.43±0.5)mm,翼管长度为(13.3±1.2)mm。结论用内镜经鼻、上颌窦、翼突入路至Meckel囊区是可行的,Meckel囊前方区域为四边形,它的内侧为斜坡旁段颈内动脉,下方为岩骨段颈内动脉,上方为外展神经,外侧方为上下颌神经。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解剖学研究,探讨内镜经鼻、上颌窦、翼突入路至Meckel囊区的解剖特点和方法,寻找手术入路中的重要解剖标志点,测量相关解剖数据,为内镜经鼻入路处理Meckel囊区病变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5例共10侧新鲜成人头颅标本,采用内镜经鼻、上颌窦、翼突入路解剖和暴露Meckel囊区,寻找该手术入路中重要的解剖标志,研究具体的解剖方法,测量相关的解剖数据,解剖过程中使用导航。结果鼻小柱下缘至后鼻孔上缘为(66.5±3.3)mm,至蝶窦口下缘为(61.2±1.6)mm,至腭蝶管前口下缘为(64.6±1.4)mm,至蝶腭孔下缘为(62.8±2.3)mm,至翼管前口下缘的距离为(75.4±3.3)mm,翼管前口下缘与腭蝶管前口上缘距离为(2.1±0.7)mm,与圆孔下缘距离为(7.5±0.7)mm,腭蝶管长度为(6.4±0.5)mm,翼管长度为(13.3±1.2)mm。以腭蝶管为解剖标志可以寻找到翼管前口;以翼管为解剖标志可以寻找到岩骨段颈内动脉前膝部,以斜坡旁颈内动脉隆突可以寻找到斜坡旁颈内动脉,以圆孔可以寻找到上颌神经。导航能够准确定位上述解剖标志。结论运用内镜经鼻、上颌窦、翼突入路可以解剖和暴露Meckel囊区。此入路是由Meckel囊前方四边形区域暴露该区域,此四边形内侧为斜坡旁段颈内动脉,下方为岩骨段颈内动脉,上方为展神经,外侧方为上、下颌神经;实验数据和导航可以辅助定位重要的解剖结构和标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模拟内镜下经双鼻孔至Meckel腔手术入路,对Meckel腔及入路的相关结构进行解剖学研究,为临床内镜下Meckel腔手术提供解剖学及形态学资料。
方法 对10具(20侧)动静脉灌注乳胶的成人尸头标本,完全模拟经双鼻孔至Meckel腔的手术入路逐层显微解剖,对入路相关解剖标志进行观察、分析、拍摄和测量。 结果 该入路可分4步,即寻找上颌窦口,进入上颌窦,进入翼腭窝和进入Meckel腔。鼻小柱距上颌窦口的距离为(45.07±2.01)mm,与蝶腭孔的距离为(64.84±3.00)mm,距翼管前孔距离为(71.34±2.99)mm。以鼻小柱至鼻后棘的连线为底边,其与鼻小柱与上颌窦口连线的夹角为(38.81±1.72)。其与鼻小柱与蝶腭孔连线的夹角为(25.92±2.05) °。蝶腭动脉及翼管动脉平均外径分别为(2.21±0.24)mm和(1.07±0.27)mm。翼腭窝区结构复杂,其内上颌动脉及其终支蝶腭动脉和腭降动脉变异较大,沿蝶腭动脉逆行解剖有助于寻找上颌动脉及其分支结构。解剖分离翼腭窝内神经、血管等结构,追踪翼管神经血管束,依据翼管后端正对颈内动脉破裂孔段的特点,解剖分离四方形空间可较直接进入Meckel腔。结论 侵犯Meckel腔肿瘤的入路选择应该个体化,应依据肿瘤主体在Meckel腔的位置及范围等决定选1种或联合入路;内镜下经双鼻孔至Meckel腔入路可较直接地暴露Meckel腔的前下内面及翼腭窝区域的解剖结构;手术中重要的解剖标志为蝶腭孔、翼管神经、翼管和上颌神经;翼腭窝中浅部血管结构的解剖有助于深部神经结构的保护,深部神经结构(如翼管神经和上颌神经)和其穿行的骨孔有助于在颅底辨别和控制颈内动脉。  相似文献   

14.
经鼻内窥镜翼腭窝手术的应用解剖学基础   总被引:25,自引:5,他引:20  
目的通过对翼腭窝骨性标志的测量和尸体解剖为经鼻内窥镜翼腭窝手术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对40例干性颅骨进行了骨性标志的观察,同时对10例20侧成人尸头标本按中线锯开后进行解剖,观察翼腭窝周围组织结构及毗邻关系,并测量了有关的数据。结果蝶腭孔、圆孔、翼腭裂距离前鼻嵴的距离分别为(62.3±2.7)、(64.2±4.8)、(51.5±0.6)mm,翼腭窝内的结构可以分为在后内的神经层和在前外的血管层,颈内动脉与蝶腭孔之间的距离为(16.4±3.3)mm。结论经鼻内窥镜翼腭窝手术可以获得相对安全的范围,圆孔可以作为手术中重要的标志结构。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三种鼻内镜手术径路暴露翼腭窝的解剖方法。方法:通过解剖成人尸体头部标本15例(30侧),采用手术显微镜及鼻内镜观察暴露翼腭窝的三种径路。结果:①中鼻道经腭术式可以暴露翼腭窝内侧的蝶腭动脉、腭神经、翼管神经,沿腭神经可确认翼腭神经节;②中鼻道经上颌窦术式能很好地暴露翼腭窝内、外侧壁,眶下神经是手术的重要标志;③下鼻甲切除经上颌窦术式比鼻内镜下中鼻道经上颌窦术式更广泛地暴露翼腭窝的内、外侧,提供宽阔的视野和较大的手术操作空间。结论:三种手术径路均能暴露翼腭窝的结构,具体术式需根据病变范围及手术要求而决定。  相似文献   

16.
翼腭窝CT三维重建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翼腭窝CT三维重建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4层MSCT机对5个成人头颅标本进行螺旋扫描,由工作站(SG102),进行容积显示及多平面重建(MPR)。MPR图像上测量的数值与头颅标本解剖测量的数值进行配对检验。结果:翼腭窝各部分结构均能在不同三维重建图像中直观、清楚地显示。配对t检验得出MPR图像上测量值与头颅标本解剖所得的测量值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三维CT能立体而直观地显示翼腭窝及其毗邻骨性结构,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而客观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为翼腭间隙通道及其邻近结构病变的影像诊断和内镜手术提供解剖学资料。 方法 选取志愿者40名,在螺旋CT机上沿眦耳线(CML)连续扫描,将原始图像数据输入CT三维重建工作站,采用多平面重组技术(MPR),沿翼腭间隙各通道长轴和垂直于各通道长轴分别进行CT图像重建。观察翼腭间隙通道的位置、形态及毗邻结构,测量其径线。 结果 MPR重建CT影像可清楚显示翼腭间隙通道的圆孔、翼管、蝶腭孔、眶下裂、翼上颌裂、翼腭管、腭大管、腭小管、腭鞘管和犁鞘管的位置、形态及其毗邻结构,左、右侧翼腭间隙通道呈对称性分布,各径线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圆孔、翼管、腭鞘管和犁鞘管位于蝶窦周围,可轻度或明显凸入蝶窦腔内。圆孔和翼管分别位于蝶窦腔的上、下方,长度(4.05± 0.81)mm和(14.49±1.60)mm,冠状重建影像可较清晰显示其位置关系。 结论 翼腭间隙通道的CT三维重建对翼腭间隙通道及其邻近结构病变的影像诊断和内镜手术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血管造影下上颌动脉翼腭部栓塞手术及鼻内窥镜翼腭窝区域手术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对固定的成人尸体上颌动脉翼腭部进行显微外科解剖,观察上颌动脉翼腭部的走行,上颌动脉、腭降动脉及蝶腭动脉的毗邻关系变化。结果:上颌动脉翼腭部总长为(14.23±2.11)mm,外径为(2.64±0.52)mm,上颌动脉翼腭部分为4种类型“:Y”型23.3%、中间型33.3%“、T”型26.7%“、M”型16.7%。结论:新分型法对临床开展血管造影下上颌动脉翼腭部栓塞手术,鼻内窥镜翼腭窝区域手术及预防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翼腭窝神经阻滞相关解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翼腭窝神经阻滞相关解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在33个干性颅骨标本上对翼腭窝相关孔道和穿刺路径进行解剖观测.应用SPSS17.0分析并比较相关解剖数据.结果:不同穿刺测量法测量翼腭窝的长度,分别为:颧弓下法之侧入法,左侧为(54.87±3.44)mm、右侧为(54.79±2.81)mm;颧弓下法之侧前入法,左侧为(52.90±3.39)mm、右侧为(52.98±2.76)mm;颧骨上法,左侧为(47.59±2.93)mm、右侧为(47.34±3.05)mm.穿刺针与颅骨正中矢状面的角度上述3种方法依次为:左侧(75.5±6.4)°、右侧为(73.4±4.7)°,左侧(83.0±7.1)°、右侧(82.7±5.2)°,左侧(101.4±7.4)°、右侧(101.9±6.6 )°.结论:翼腭窝神经阻滞术以颧骨上法、颧骨下法应用较多.以颧骨上法风险较小,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翼管神经的应用解剖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明  江凯  王新东  张彬  何勇 《解剖学报》2015,46(2):227-231
目的 探讨翼管神经血管束的解剖结构及其作为内镜经鼻颅底手术中解剖标志的临床意义。方法 观察256例慢性鼻炎患者的蝶窦冠状位CT中翼管与蝶窦底壁的位置关系,三维重建26例患者蝶窦CT片,测量翼管相关解剖数据;解剖6具湿性成人尸头,观察翼管神经血管束周围解剖结构关系,评价翼管神经血管束等作为解剖标志的临床意义。 结果 翼管完全突入蝶窦内为18.8%(48/256),半突入蝶窦腔内为32.8%(84/256),完全走行蝶窦底壁骨质内为48.4%(124/256)。翼管前口及圆孔内径分别是(4.6±0.5)mm、(2.7±0.7)mm,翼管前口边缘至圆孔边缘、蝶腭孔边缘和破裂孔间距分别为(6.0±2.4)mm、(3.6±0.9)mm和(16.9±1.9)mm。翼管神经是翼腭窝内寻找蝶腭神经节、上颌神经的重要标志;翼管位于蝶窦底壁及外侧壁交界处,翼管神经血管束指向颈内动脉膝状部,也是海绵窦前部和Meckel腔的标志。 结论 翼管神经血管束作为解剖标志对于内镜经鼻颅底手术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正确认识这些解剖标志有助于提高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