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分析腹主动脉球囊置入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于我院行剖宫产术的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50例,根据手术方法分为常规组(n=30)和球囊组(n=20),所有患者均行常规剖宫产术,球囊组患者在剖宫产术之前先行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术后一般情况,分娩后胎儿的一般情况,患者住院期间及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结果:球囊组患者的手术时间[(96.49±6.94)min vs.(101.49±10.09)min]、术中出血量[(932.93±81.97)ml vs.(2 010.49±288.39)ml]、术中输血量[(652.47±88.94)ml vs.(1 546.39±237.18)ml]及子宫切除率(5% vs. 30%)均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55、27.633、26.985,χ2=4.678,P<0.05);两组患者的术中膀胱损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 vs. 3.33%,χ2=0.680,P>0.05)。球囊组总住院时间[(4.69±0.34)d vs.(5.27±1.06)d]、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发生率(0% vs. 20%)、失血性休克发生率(0% vs. 23.3%)及肾功能异常率(5% vs. 33.3%)均显著低于常规组(t=2.064,χ2=5.613、4.454、5.425,P<0.05);两组患者术后感染率(10% vs. 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99,P>0.05);两组患者分娩后胎儿体质量[(2.65±0.62)kg vs.(2.57±0.37)kg]、1 min Apgar评分[(8.49±1.65)分vs.(8.86±2.07)分]及5 min Apgar评分[(9.53±0.97)分vs.(9.72±1.06)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17、-0.701、-0.653,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3.3% vs. 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79,P>0.05)。 结论: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在行剖宫产前先行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能改善患者术中及术后情况,同时降低其胎盘切除的可能性,且安全性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子宫动脉栓塞术(UAE)在前置胎盘孕妇引产前应用的疗效。 方法:选取2011年在我院实施引产且合并前置胎盘的患者40例,根据患者及其家属意愿分为两组,实验组20例引产前行双侧UAE治疗,然后行利凡诺羊膜腔注射+米非司酮药物引产;对照组20例单纯行利凡诺羊膜腔注射+米非司酮药物引产。比较两组引产过程中出血量、产后出血量、全子宫切除的发生率,两组患者随访1~2年,比较两组患者再次妊娠的成功率,评估UAE在前置胎盘孕妇引产前应用的疗效。 结果:实验组引产过程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ml:109.65±29.98 vs. 134.33±17.72,t=2.308,P<0.05),实验组引产后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ml:112.41±20.70 vs. 138.00±32.50,t=2.057,P<0.05),实验组引产后刮宫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ml:69.17±26.16 vs. 93.50±12.03,t=5.582,P<0.05),实验组子宫切除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 vs. 25%,χ2=0.156,P>0.05),再次妊娠的成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9.4% vs. 40.0%,χ2=0.396,P>0.05)。 结论:合并前置胎盘的孕妇引产前行UAE能减少引产过程中及引产后的出血量,减少引产后刮宫过程中的出血量,而且对患者的生育能力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经皮带膜支架腔内隔绝术(EVGE)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AD)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行EVGE治疗的Stanford B型AD患者30例,其中15例于DSA下经皮穿刺联合放置血管缝合器行EVGE治疗,为观察组;15例行传统(切开股动脉)行EVGE治疗,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成功率、术中出血量、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和局部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两组术后随访3个月的手术部位血管直径、生活质量评分及支架移位情况。 结果:两组的手术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3.3% vs. 100.0%,χ2=1.03,P>0.05),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43.57±14.30)ml vs.(69.82±25.18)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1,P<0.05)。观察组术后引流时间[(2.63±1.07)d vs.(3.87±1.25)d]和住院时间[(5.47±1.85)d vs.(7.65±2.24)d]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1、2.90,P均<0.05)。局部血管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6.67% vs. 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0,P<0.05)。经过3个月随访,观察组术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92.54±13.52)vs.(83.25±14.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4,P<0.05)。两组术后血管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支架未出现移位情况。 结论:在DSA下进行EVGE带膜支架治疗Stanford B型AD患者,可有效保证患者的成功率和预后,减少术中出血和术后局部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并加速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放射性125I粒子条支架联合靶动脉置管化疗药物灌注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MOJ)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8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120例,分为单纯胆道支架组(A组,40例)、放射性125I粒子条胆道支架组(B组,40例)以及放射性125I粒子条胆道支架+靶动脉置管化疗药物灌注组(C组,40例),比较3组患者术后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和白蛋白(ALB)的变化、再梗阻间隔时间及生存时间。 结果:3组患者术后1周、4周的TBIL、DBIL和ALB均较术前明显减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术后6个月内,3组患者的再梗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术后9个月,B、C组的再发梗阻率明显低于A组(25.0%、26.7% vs. 71.4%),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581,P<0.05);C组术后12个月的再梗阻率低于B组(45.8% vs. 7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008,P<0.05)。A组术后胆道通畅时间(4.3±0.4)个月2=47.211,P<0.05)。 结论:放射性125I粒子条胆道支架植入联合靶向动脉化疗药物灌注在促进黄疸消退,延长支架使用时间,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生理学和手术严重度(POSSUM)评分联合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指导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8年4月本院收治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96例,其中实施常规介入治疗的48例为A组,以POSSUM及APACHE Ⅱ测评结果为指导而实施介入治疗的48例为B组。比较2组的介入手术成功率,住院时间,治疗前后胫后动脉、足背动脉血流量及踝肱指数(ABI),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死亡情况。 结果:B组的手术成功率明显高于A组(95.83% vs. 83.33%),住院时间明显短于A组[(9.47±2.64)d vs.(14.56±3.2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19,t=8.375,P均<0.05);2组治疗后胫后动脉及足背动脉血流量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B组治疗后胫后动脉及足背动脉血流量均明显高于A组(P<0.05);2组治疗前ABI指数无明显差异(P>0.05),2组治疗后ABI指数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B组治疗后ABI指数明显高于A组,[(1.09±0.22)vs.(0.95±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85,P<0.05);B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12.50% vs. 29.17%),病死率也低于A组(0% vs. 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POSSUM评分联合APACHE Ⅱ评分指导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可明显提高介入手术成功率,缩短住院时间,并可明显改善下肢血流及提高ABI,减少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的发生,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导管溶栓联合压力治疗系统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形成的临床效果及其并发症。 方法:选取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急性LEDVT患者66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3例。对照组入院后给予抗凝、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导管溶栓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采用空气波压力治疗系统进行压力治疗。 结果:治疗前,两组的大腿周径[(55.90±4.51)cm vs.(54.10±5.04)cm]和小腿周径[(44.72±3.45)cm vs.(42.85±6.53)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大腿周径[(44.90±1.99)cm vs.(47.25±4.08)cm]和小腿周径[(34.25±1.51)cm vs.(37.45±1.84)cm]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观察组的患肢皮肤温度、皮肤色泽、疼痛和通畅度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出现了溶栓并发症,观察组总发生率为15.15%(5/33),对照组总发生率为12.12%(4/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9,P=0.720);两组均未出现便血、死亡等严重并发症。 结论:导管溶栓联合压力治疗LEDVT较单纯导管溶栓可以明显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减轻患者患肢症状。为LEDVT的治疗提供了全新、有效、可行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专病护理结合赋能宣教方法在主动脉夹层行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将我院介入血管外科2016年1—12月收治70例主动脉夹层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专病护理结合赋能宣教方法进行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率。 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00% vs. 82.9%,χ2=6.563,P<0.05)。 结论:专病护理结合赋能宣教方法运用于主动脉夹层行介入治疗患者中,可显著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MRI-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MRI-DWI)在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早期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择32例病理证实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于治疗前、1周期靶向治疗后行胸部常规MRI检查、DWI检查及CT增强检查,以第2周期靶向治疗后相对于治疗前的肿瘤最大径变化率为标准,将患者分为有效组(19例)和无效组(13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肿瘤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及最大径的差异。同时比较MRI-DWI与增强CT对肿瘤及阻塞性肺不张的显像效果。 结果肿瘤最大径在两组内不同时间及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周期靶向治疗后,有效组肿瘤平均ADC值明显升高(×10-3 mm2/s:1.48±0.23 vs. 1.23±0.21,t=-15.45,P<0.01),而无效组治疗后ADC值变化不大(×10-3 mm2/s:1.20±0.27 vs.1.15±0.32,t=-1.69,P>0.05),并且有效组ADC值的升高率明显高于无效组(%:17.7±5.7 vs. 4.6±2.1,t=6.72,P<0.01)。CT图像可显示清楚肿瘤与不张肺组织边界6例(37.5%),MRI-DWI图像可显示肿瘤与肺不张组织边界13例(81.3%),高于CT图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5,P<0.05)。 结论MRI-DWI较增强CT可更清晰地显示肺不张与肺肿瘤边界,便于肿瘤大小测量及疗效评估,ADC值可以对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疗效做出早期监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改良式病员裤在行股动脉穿刺置管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18年6-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介入血管外科行股动脉穿刺置管术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均50例。根据股动脉穿刺置管术后观察和护理的特殊需求,针对现有普通病员裤进行重新设计和改良制作成改良式病员裤。试验组穿改良式病员裤,对照组穿传统普通病员裤。比较患者与护士分别对两种病员裤在隐私保护、方便性、管路安全性、舒适性方面的满意度情况,比较护士在术后护理两组时所需的时间。 结果:试验组患者对改良式病员裤在隐私保护、方便性、管路安全性方面的使用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90% vs. 14%,78% vs. 30%,84% vs. 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试验组护士为观察患者穿刺点和管道所需时间[(12.16±1.68)vs.(18.31±2.15)]和从管道处接尿激酶持续泵入所需时间[(21.61±2.65)vs.(50.44±7.99)]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改良式病员裤是一种便捷、实用、安全的病员裤,可以提高股动脉穿刺置管术后患者满意度,缩短护理工作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由专病护士主导的恶性梗阻性黄疸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TBD)患者个案管理的应用和效果。 方法首次诊断为恶性梗阻性黄疸并行PTBD治疗的60例患者中,30例为个案管理组,由专病护士实施一对一管理,建立个案管理档案,全程参与住院诊疗护理计划的落实与协调,并保证出院后的管理监督。30例为对照组,由普通责任护士实施常规的整体护理和出院随访。6个月后,比较两组的疼痛评分(NRS)、远期生活质量评分(KPS)、总住院日、总住院费用、预约复诊率、非计划急诊入院率等指标的差异。 结果个案管理组低于对照组的指标有:NRS评分(1.90±1.24 vs. 2.83±1.91)、总住院日(17.4±3.5 vs. 19.9±5.7天)、总住院费用(2.10±0.81 vs. 2.53±0.85万元)、非计划性急诊入院率(6.67% vs. 26.67%);高于对照组的指标包括:KPS评分(75.33±10.74 vs. 67.33±11.4)、预约复诊率(100% vs. 9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由专病护士主导的恶性梗阻性黄疸PTBD患者个案管理,有利于节约医疗资源,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借鉴推广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医护成组责任制管理在介入专科病房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在介入专科病房实施医护成组责任制管理模式,采用自制的问卷调查表,对病人的满意度、护士的满意度和医生的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护理服务质量相关数据,与实施医护成组责任制管理模式前的调查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实施医护成组责任制管理模式后,病人对医疗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和护士对医生的满意度均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满意医生护士的人次数、病人感谢信中点名表扬护士的人次数明显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介入专科病房实施医护成组责任制管理模式,能有效地加强医、护、患关系,达到"病人满意、医生满意、护士满意"的目标,让医护与病人及家属的关系更加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陈新华  李姗姗  于虹  高兰 《武警医学》2015,26(4):360-363
 目的 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早期胃癌(early gastirc cancer,EGC)的个体化综合性护理模式。方法 在我院接受ESD术治疗的EGC及癌前病变64例,随机分为个体化综合护理组(研究组)和常规护理对照组。研究组采用护理问题清单个体化评估基础上的针对性综合护理模式。观察指标包括焦虑评分、疾病不确定感、治疗的依从性、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术后症状评分,出院时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 研究组护理干预后HADS评分与入院时相比显著降低[(14.32±4.38) vs (6.45±3.84), P<0.05)];与入院时相比手术前及出院时的疾病不确定感显著改善[(94.41±5.96) vs (82.55±7.83) vs ( 78.09±6.65) ,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的依从性显著提高(92.9% vs 52.3%, P<0.05)、下床活动[(1.5±0.2 ) vs (2.7±0.6), P<0.05)]及住院时间[(6.8±0.7) vs (10.4±2.4), P<0.05)]天数明显缩短,术后12 h 症状明显减轻[(4.5±0.8) vs(5.4±1.3),P<0.05)],总体护理满意率显著提高[(4.60±0.36) vs(4.03±0.44),P<0.05)]。结论 个体化综合护理模式可显著提高ESD治疗的护理质量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门诊抽血室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采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抽血室工作质量进行监控,查找问题,不断优化管理流程,加强护士技术操作培训,使抽血室工作质量持续改进。结果:常规模式对照组采集血液标本4 913份,其中不合格标本164份,占3.34%,患者出现护理并发症6例;引发投诉2起,满意度调查为65.55%。PDCA循环模式组采集血标本4 986份,不合格标本18份,占0.37%,无护理并发症,无护理纠纷及投诉,患者满意度95.19%。结论: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门诊抽血中规范了工作流程,增强护士质量意识,有效提高了血液标本合格率,预防并发症,提高了患者满意度,杜绝护理纠纷。促进了门诊优质护理服务工作的开展,是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视频二维码扫描技术在介入医学本科生临床见习中的作用。 方法研究对象为2021年在我院介入科参加见习轮转的本科生32人(其中影像系18人,临床系14人),实验组(采用传统带教模式+视频二维码扫描技术)16人,对照组16人采用传统带教模式。1个月后见习生出科时,采用笔试成绩和学生满意度调查评估见习效果。 结果实验组笔试成绩高于对照组[(82.2 ±7.8)分vs(73.9 ± 9.1)分,P < 0.05],满意度调查显示,实验组在带教方法、学习趣味性、知识拓展性、学习效率性等方面,较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值均< 0.05)。 结论视频二维码扫描技术可做为本科生介入科见习时的重要辅助带教工具。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在冠状动脉CT造影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及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于我院行冠状动脉CT造影的患者84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干预组,各42例。对照组检查期间行常规化护理,干预组在常规化护理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造影前后的血压、心率及检查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和评价。结果:冠状动脉造影前后20min时干预组的血压及心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组患者造影后心律失常、心绞痛及腰部不适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冠状动脉图像质量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行冠状动脉CT造影的患者行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是帮助其检查成功的重要保障,不仅有效降低病人血压及心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还可提高病人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