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改良左房折叠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房纤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房纤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27例与对照组26例,研究组采用瓣膜置换术+改良左房折叠术,对照组采用瓣膜置换术+常规左房折叠术。观察两组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左房内径、转复窦性心律成功率及心功能分级的变化情况。结果:(1)术后1、3个月,研究组左房内径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1、3个月,研究组窦性心率转复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1、3个月,研究组心功能Ⅰ级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Ⅱ级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1个月Ⅲ级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Ⅲ级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左房折叠术联合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房纤颤患者效果显著,可获得较好的近期转复率,且能明显改善患者心功能,减小左房内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先天性左房憩室的病理机制、临床特征及诊治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因巨大左房憩室在体外循环下行憩室切除术的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儿童组4例,成人组6例.儿童组采用右腋下小切口,在全身麻醉体外循环下行憩室切除加左房折叠术;成人组选择胸部正中切口,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憩室切除手术加左房折叠术.比较术前及术后左房收缩功能变化.结果 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左房功能明显提高,4例患儿行右腋下小切口均取得较好的效果,成人患者4例同时行瓣膜置换术,6例行房颤消融术,未增加围术期并发症,且随访期内房颤未再发.两组术后1个月左房射血分数均明显大于术前(P<0.05).结论 左房憩室及时行手术治疗,对术后左房功能的改善有明显的效果,对于儿童患者,在全身麻醉低温体外循环下经右腋下小切口可取得较好的手术效果;对于成人合并房颤和瓣膜病的患者同时行房颤消融或瓣膜置换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刘瑶  周柳晓  徐欢 《中华全科医学》2021,19(7):1202-1205
  目的  探讨膝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术后应用推拿手法联合早期康复训练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19年4月—2020年5月在浙江大学丽水医院行膝关节镜下关节半月板成形术的患者9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术后行早期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患者术后行推拿手法联合早期康复训练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1 d、术后3 d、术后1周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均P < 0.05),观察组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均P < 0.01)。治疗前,2组患者Lysholm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1 d、术后3 d和术后1周与治疗前相比较,Lysholm评分均明显升高(均P <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 d和术后1周的Lysholm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均P < 0.05)。在膝关节功能疗效方面,观察组患者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89.68%,对照组为64.58%,观察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χ2=8.491,P=0.004)。  结论  膝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术后对患者采用推拿手法联合早期康复训练能有效降低患者疼痛,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提高膝关节功能的优良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规范化营养管理对鼻咽癌放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选取某三级甲等肿瘤医院接受放射治疗的鼻咽癌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规范化营养管理。对比两组患者营养学指标Hb、PA、ALB及生存质量(FACT-H&N量表)。  结果  规范化营养管理的观察组各营养指标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患者使用FACT-H&N量表进行评估,观察组总分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鼻咽癌患者放疗期间行规范化营养管理能有效维持患者的正常营养指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理念在膝关节镜手术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合肥京东方医院于2019年4月—2020年8月收治的行膝关节镜手术患者6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3例,常规护理+快速康复理念)和对照组(33例,常规护理),对比2组患者术前的基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疼痛情况及膝关节活动情况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疼痛评分(VAS评分),活动度评分(膝关节功能HSS评分),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情况,探讨快速康复理念在膝关节镜围手术期护理中应用的效果。  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0.00% vs. 18.18%, P < 0.05),术后膝关节疼痛明显减轻[(0.67±0.65)分vs. (2.67±0.48)分, P < 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5.84±0.71)d vs. (11.90±1.42)d, P < 0.05],膝关节术后活动度较对照组高[(92.48±2.42)分vs. (79.27±2.85)分, P < 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满意度明显较高,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快速康复护理的应用能够减少膝关节镜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缩短住院时间的同时,提高患者膝关节活动度及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对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近期疗效。  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1年1月于衢州市人民医院拟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84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输液,观察组采取目标导向液体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  结果  观察组术中尿量、晶体液用量、胶体液用量及液体总入量[(367.19±113.80)mL、(1 307.14±332.68)mL、(869.48±245.13)mL、(2 368.50±515.34)mL]较对照组[(489.80±145.28)mL、(1 535.62±408.69)mL、(1 060.54±276.39)mL、(2 876.80±664.16)mL]减少(t=4.306、2.810、3.352、3.919,均P < 0.05)。2组间平均动脉压、心率、局部脑氧饱和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观察组术后CD4+、CD4+/CD8+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均P < 0.05)。观察组术后拔管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进半流食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均P < 0.05)。  结论  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术中液体出入量,维持血流动力学指标稳定,且对免疫功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康复训练对腹腔镜筋膜外子宫切除术患者盆底功能的影响,为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康复方案的制定提供理论参考。  方法  选择2020年5月—2022年5月在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行腹腔镜筋膜外子宫切除术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术后接受常规盆底肌康复训练,观察组术后接受盆底肌康复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观察2组临床疗效,并比较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盆底肌张力、盆底功能、性功能及生活质量评分。  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58/60),高于对照组的81.67%(49/60,χ2=6.988, P=0.008);观察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盆底肌张力康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 < 0.001);治疗后3个月,2组患者盆底功能影响问卷(PFIQ-7)、盆底功能障碍问卷(PFDI-20)评分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 < 0.05);观察组患者性欲望、性心理、性高潮等性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 < 0.05);治疗3个月后,2组患者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GQOLI-74)评分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P < 0.05)。  结论  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康复训练能够改善腹腔镜筋膜外子宫切除术患者的盆底肌张力,促进盆底功能康复进程,提高患者性生活质量,值得临床积极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8.
施杰  胡寅田  成伟 《中华全科医学》2021,19(7):1175-1178
  目的  探讨酒依赖复饮的风险因素,并对酒依赖复饮患者认知功能进行评估,探讨认知功能损害与复饮的关系。  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在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行戒酒治疗的酒依赖患者8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戒酒后1年内是否再次出现酒依赖分为复饮组(52例)和非复饮组(33例),对2组患者执行功能、记忆功能和注意力进行比较,以分析酒依赖复饮的危险因素。  结果  复饮组和非复饮组患者治疗前日饮酒量、婚姻状况、伴情感症状等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复饮组患者在情感表达、亲密度、独立性、组织性、控制性和娱乐性方面明显低于非复饮组患者(均P < 0.05);复饮组患者戒断期间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试(WCST)应答总数、完成分类数、正确应答数明显低于非复饮组患者(均P < 0.05);复饮组患者言语记忆测验(S/VM)、空间广度测验(SS)和数字序列测验(DS)评分明显低于非复饮组患者(均P < 0.01),而视觉记忆测验(VM)评分与非复饮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饮组患者在注意力数字广度测验(DST)、持续操作能力测验(CPT-IP)评分方面明显低于非复饮组患者(均P < 0.01);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饮酒量越多、伴情感症状、独立性和亲密度越低、控制性和组织性越差、注意力和执行能力越弱是造成酒依赖复饮的危险因素。  结论  既往日饮酒量大、伴随情感症状、家庭环境缺乏组织性、独立性和亲密度及缺乏执行力和注意力是影响患者复饮的危险因素,临床需加以关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能量器械马蹄铁形段间平面处理方法应用于肺部结节胸腔镜精准肺段切除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1年6月因肺部结节在铜陵市人民医院行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手术的10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能量器械马蹄铁形段间平面切开组(观察组)和切缝器段间平面切开组(对照组),各50例,对比分析手术前后相关临床资料。主要观察指标为术后3 d内引流量、术后肺漏气时间、动脉血气和肺功能等。  结果  2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3 d内引流量、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肺漏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P < 0.001);术后1个月观察组动脉血气和肺功能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 < 0.05),观察组术后PaO2大于对照组,术后PaCO2小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用力肺活量为(2.58±0.43)L,高于对照组的(2.21±0.34)L,观察组术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为(2.32±0.39)L,高于对照组的(1.96±0.32)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  结论  能量器械马蹄铁形段间平面处理方法应用于肺部结节精准肺段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肺膨胀更加良好并能节约高值耗材的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急性脑梗死(ACI)具有较高致残率和致死率,为了提高ACI患者护理质量,本研究应用基于循证的临床护理路径,分析其护理效果。  方法  选取2018年5月—2020年4月嵊州市中医院急诊收治的12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患者均行急诊溶栓治疗,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63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辅助治疗干预,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应用基于循证理论的临床护理路径。比较2组患者溶栓护理时效指标(院前救治时间、入院-医嘱下达用时、检查用时、入院至开始静脉溶栓的用时及总用时)、护理前后神经功能[脑卒中量表(NIHSS)]及日常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统计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溶栓时效各项指标均短于对照组(均P < 0.05);护理后,观察组神经功能及日常活动能力均优于对照组(均P < 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8.4%(62/63),高于对照组的76.2%(48/63),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构建基于循证理论的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模式可缩短急性脑梗死患者救治时间,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能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护理模式对手术患者心理状态、术后恢复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方法  随机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于浙江绿城心血管病医院行择期手术治疗的患者12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例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照常实施手术室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则采用快速康复护理模式,分析比较2组患者抑郁焦虑症状(抑郁焦虑自评量表SAS、SDS)、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患者恢复情况(术后清醒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总时长)以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  患者干预前抑郁焦虑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结束后,干预组患者负性情绪评分为(22.11±1.21)分、(19.47±4.01)分,对照组为(37.12±4.01)分、(35.25±3.35)分,干预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结束后,干预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5.00%,对照组为20.00%,干预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6.6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8.33%(P<0.05)。  结论  快速康复护理模式可以有效改善手术患者心理状态、术后恢复情况,同时可以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交互式医学图像控制系统(MIMICS)软件行三维重建联合胸腔镜在肺腺癌复杂肺段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以2016年1月—2017年6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进行单纯胸腔镜肺段切除术的42例患者为对照组,以2017年7月—2018年7月期间行MIMICS软件三维重建联合胸腔镜肺段切除术的48例患者为观察组。比较2组围手术期临床指标、手术并发症;比较术前和拔除胸腔引流管后2组肺功能指标,包括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  结果  2组患者病灶数量、结节性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0.42%,5/48)显著低于对照组(28.57%,12/42,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5)。2组术前FEV1、FVC、MV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拔除胸腔引流管后,2组患者肺功能均显著低于术前,但观察组FEV1、FVC、MVV显著高于对照组[(1.67±0.52) L vs. (1.38±0.69) L, (1.73±0.64) L vs. (1.48±0.51) L, (54.27±7.14) L/min vs. (50.36±6.08) L/min, 均P < 0.05]。  结论  对于行复杂肺段切除术的肺腺癌患者,采用MIMICS软件在术前进行三维重建有利于在术中分辨肺部解剖结构,确定结节位置,有利于提高手术准确性,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并发症,减轻手术对肺功能的损伤,利于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康复治疗与护理干预在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患者术后恢复中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19年11月广西医科大学第十附属医院收治的78例HICH血肿清除术后的患者。对照组为28例接受常规治疗及护理的患者,康复训练组为27例在接受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康复训练的患者,护理干预组23例为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康复训练和护理干预的患者。在术后(T1)、治疗后4周(T2)和治疗后12周(T3)分别比较收缩压、舒张压和Fugl-Meyer评分,比较3组患者T3时的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  结果  3组患者T3时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低于T2、T1,T2时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T1(均P < 0.05)。3组患者在T3时Fugl-Meyer评分明显高于T2和T1,T2时Fugl-Meyer评分高于T1(均P < 0.05)。康复训练组和护理干预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康复训练组和护理干预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肩手综合征、褥疮、抑郁发生率高于康复训练组和护理干预组(均P < 0.05),康复训练组中抑郁症发生率显著高于护理干预组(P < 0.05)。  结论  康复治疗及护理干预较常规治疗及护理干预更有利于HICH患者术后恢复,且术后不良反应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淮安医院2018年2月—2019年6月收治的120例乳腺癌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60例)与对照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干预组给予知信行健康教育护理模式;比较2组乳腺癌患者的健康行为、生存质量、负性情绪及性心理负担改善的情况。  结果  经护理干预,对照组认知功能、躯体功能、总体健康状况积分高于干预前,症状总积分和SAS评分低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干预组功能性项目各指标积分高于干预前,症状总积分和SAS、SDS评分低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护理干预后,干预组健康行为各个维度、生存质量功能性项目(除社会功能)的积极(或认知)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干预组症候总积分[(41.62±17.27)分]低于对照组[(48.46±19.04)分],干预组SAS、SDS评分及第二性征消失、女性魅力减退、性生活不适应和性生活交流障碍等性心理负担指标的担心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  结论  知信行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可降低乳腺癌患者负面情绪及性心理负担,增加健康行为,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预存式自体血回输技术(PABD)在择期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 CPB)心脏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探讨PABD的安全性及可行性。  方法  纳入2015年1月—2021年7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外科使用预存式自体血回输技术行择期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81例患者为观察组,按性别相同、基础血红蛋白(hemoglobin, Hb)±1.5g/dL、术式相同或相近且由同一治疗组完成的原则,从同期使用异体输血行择期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患者中按1 :1的比例进行匹配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在血制品输注量、输血相关费用、术后恢复指标、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总库存红细胞(red blood cell, RBC)输注量[2.00(0.00, 4.00)U vs. 5.50(4.00, 8.00)U]、总血浆输注量[600.00(400.00, 800.00)mL vs. 800.00(600.00, 1 325.00)mL]、术后24 h引流量[445.00(310.00, 567.50)mL vs. 575.00(433.50, 860.00)mL]、机械通气时间[16.00(8.00, 18.00)h vs. 18.00(11.00, 26.00)h]、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 ICU)停留时间[43.00(36.00, 65.00)h vs. 58.00(41.00, 94.00)h]均显著降低(均P<0.05)。观察组术后急性肾衰竭、血红蛋白尿、机械通气时间延长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2组患者输血相关费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预存式自体血回输技术可显著减少患者异体红细胞及血浆输注量,且有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重症脑卒中合并肺不张或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实施不同的肺复张处理的临床疗效与预后指标。  方法  前瞻性分析法将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96例重症脑卒中合并呼吸窘迫综合征或肺不张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层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8例。2组均行积极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实施呼吸末正压递增性肺复张,实验组实施最佳动脉顺应性肺复张。对2组患者经不同肺复张处理后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指标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2组患者肺复张治疗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PaO2/FiO2较治疗前有一定程度改变,实验组治疗后0.5 h的PaO2指标,治疗后1 h的PaO2、PaO2/FiO2指标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 < 0.05)。对照组肺复张治疗后的颅内压、脑灌注压指标较治疗前变化显著,而实验组治疗前后各指标更趋于稳定,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明显差异(P < 0.05);治疗后实验组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低于对照组(P < 0.05)。实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79.17%)高于对照组(60.42%),组间差异显著(χ2 = 4.002,P = 0.045)。2组28 d病死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 > 0.05)。  结论  对于重症脑卒中合并肺不张或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予以最佳动脉顺应性肺复张干预,对促进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稳定,改善脑组织损伤,降低预后不良事件发生有确切疗效,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行肝癌联合脾切除手术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的患者118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肝脾联合切除术组(观察组,66例)和单纯肝切除术组(对照组,52例)。比较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手术前后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血小板(PLT)及CD4+、CD8+、CD4+/CD8+等T细胞亚型,对比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对患者随访3年比较2组患者的生存情况。  结果  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患者在手术前1周RBC、WBC、PLT、CD4+、CD8+、CD4+/CD8+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2周观察组WBC、PLT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 < 0.01),术后2个月观察组CD4+、CD4+/CD8+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 < 0.01);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胸腔积液、胆漏、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为15.15%(10/66),对照组上述并发症发生率为11.54%(6/52),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24,P=0.569);术后随访3年,观察组无瘤生存率为40.91%(27/66),对照组为21.15%(11/52),观察组术后3年无瘤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5.199,P=0.023)。  结论  肝癌切除联合脾切除治疗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能有效促进WBC和PLT升高、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提高远期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程序化护理实施健康教育对改善肺癌患者围术期焦虑并提高治疗依从性的作用。  方法  将86例拟手术的肺癌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3例。实验组运用护理程序实施健康教育,而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教育。通过焦虑自评表(SAS)评估围术期肺癌患者焦虑情况;通过治疗依从性优良率比较评估依从性水平。  结果  健康教育前,2组患者焦虑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健康教育后,无论在术前1d还是术后3d,实验组患者焦虑情况均低于对照组(P < 0.05)。实验组患者治疗依从性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  结论  程序化护理实施健康教育不仅能有效缓解肺癌患者围术期焦虑,还能有效提高其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辅助(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心脏术后发生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患者使用局部枸橼酸抗凝对NLRP3及下游炎性通路表达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在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收治并接受体外循环辅助的开放性心脏手术的急性肾损伤患者共37例,其中心脏术后需行CRRT的AKI组患者31例;并随机选取心脏术后无AKI对照组32例。分别测定各组心脏超声、体外循环辅助时间、肝肾功能、心肌酶学等基线资料,采用qRT-PCR法测定NLRP-3及凋亡通路Caspase-1 mRNA相对表达量,采用ELISA法测定下游细胞因子(IL-1β、IL-6、IL-18)的表达水平,并将NLRP-3与上述各项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AKI组的体外循环辅助时间(转流时间、阻断时间、停跳时间、并行循环时间)显著延长(P < 0.05)。qRT-PCR结果显示:在AKI组中,CVVH治疗24 h、48 h后较治疗前NLRP-3和Caspase-1的mRNA表达下降(P < 0.05),且随治疗时间延长其表达进一步下降(P < 0.05)。在对照组中,术后各时间点NLRP-3和Caspase-1的mRNA表达均较术前升高(P < 0.05),在术后48 h表达开始下降(P < 0.05)。ELISA结果显示:在AKI组中,CVVH治疗24 h、48 h后较治疗前下游细胞因子IL-1β、IL-6与IL-18表达下降(P < 0.05)。在对照组中,术后各时间点下游细胞因子IL-1β、IL-6与IL-18表达均较术前升高(P < 0.05),在术后48 h表达开始下降(P < 0.05)。根据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提示:经局部枸橼酸抗凝CVVH治疗后的NLRP-3表达与阻断时间、停跳时间呈正相关(r = 0.514,P = 0.003;r = 0.401,P = 0.025)。  结论  体外循环心脏术后AKI患者NLRP-3及下游炎性因子表达升高;局部枸橼酸抗凝方式可有效降低NLRP-3及下游炎性因子的表达;CVVH治疗后的NLRP-3表达与阻断时间、停跳时间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以目标导向方式输注胶体液对行结直肠癌切除术患者近期恢复和改善免疫功能的临床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9年1月—2020年8月在衢州市人民医院行结直肠癌切除术的164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全麻诱导后目标导向液体治疗是否输注胶体液进行分组,观察组(86例)外周静脉输注胶体液,对照组(78例)外周静脉输注晶体液;比较2组围术期各项信息、不同时间点的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乳酸(Lac)和血糖(Glu)浓度、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体液免疫指标水平。  结果  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补液量、尿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半流饮食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 < 0.05);2组手术结束时ScvO2、Lac和Glu浓度均较术前增大,手术结束时,2组间ScvO2、Lac和Glu浓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为8.14%,低于对照组的20.51%(P < 0.05)。2组术后体液免疫指标均较术前降低,术后3 d,观察组血清IgG水平高于对照组(P < 0.05)。  结论  结直肠癌切除术中以目标导向方式输注胶体液较输注晶体液,能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恶心呕吐发生,保护免疫功能,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