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比较锁定加压钢板(LCP)与非LCP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桡骨远端骨折患者62例,随机分为LCP组32例、非LCP组30例,比较两组住院时间、术后返回工作时间,以及术后3、12个月的腕关节活动范围、Cooney腕关节功能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LCP组术后返回工作时间明显早于非LCP组,3、12个月的VAS评分明显低于非LCP组(P均〈0.01);两组住院时间、腕关节活动范围、Cooney腕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O.05)。结论LCP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可减轻患者术后早期疼痛,有助于其早期康复及尽早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对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163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复位前与复位后6个月,患者掌倾角、尺偏角、桡骨缩短高度变化情况,分析影响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疗效的因素.结果 复位后6个月,患者掌倾角、尺偏角明显大于复位前,桡骨缩短高度明显低于复位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Batra影像学评分显示,163例患者中优良149例,中差14例;优良组年龄、性别、受伤侧别、合并损伤及AO分型与中差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优良组非锁定钢板应用率明显低于中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非锁定钢板为Batra评分为中差的独立影响因素(OR>1,P<0.05);经Lidstrom腕关节功能评分显示,优良140例,中差23例;优良组与中差组性别、受伤侧别、合并损伤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优良组年龄(≥75岁)、AO分型(C型)、非锁定钢板应用率明显低于中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75岁)、AO分型(C型)、应用非锁定钢板为导致Lidstrom腕关节功能评分为中差的独立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 临床对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通过合理选择钢板类型、积极协助功能锻炼等方式,保证其术后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C1、C2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C1、C2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120例,采取分层随机法分成两组,观察组(n=60)采取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n=60)采取保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患侧腕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794,P=0.005)。两组患者术前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C1、C2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显著,较保守治疗更好,可获得优秀的恢复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锁定接骨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确诊桡骨远端骨折34例患者(左侧14例,右侧20例),手术切开复位后,利用锁定加压接骨板对桡骨远端骨折行内固定治疗。术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术后腕关节功能位石膏外固定1周,配合肢体静脉泵消肿治疗,术后1~2周逐渐适度行患肢腕关节功能锻炼。结果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9个月(6~18个月)。根据Gartland Werley评分标准,优22例,良10例,可2例,优良率达94.12%。结论锁定接骨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外固定架和锁定钢板两种方式治疗老年桡骨远端AO-C型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4月新鲜闭合性桡骨远端AO-C型骨折60例,其中行外固定支架固定术28例(外固定架组),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32例(钢板内固定组)。对比两组一般临床资料、腕关节的活动范围、腕关节功能Mc Bride评分及术后并发症,评价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60例均获有效随访,外固定架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均优于钢板内固定组(P<0.05)。外固定架组腕关节的活动范围中掌屈、旋后优于钢板内固定组(P<0.05);钢板内固定组背伸优于外固定架组(P<0.05)。腕关节功能Mc Bride评分方面,两组优良率、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固定架治疗AO-C型桡骨远端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创伤较小等优势,而外固定架和锁定钢板二者治疗效果均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合并桡腕关节半脱位的疗效。方法采用外固定支架结合克氏针固定治疗26例桡骨远端骨折脱位患者,测定腕关节的活动范围和影像学指标,对腕关节功能进行Gartland-Werley评分。结果术后3、12个月腕关节的活动范围、桡骨高度和桡偏角较对侧正常腕关节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掌倾角分别恢复51%和49%,显著小于对侧正常腕关节(P〈0.05)。术后3、12个月Gartland-Werley功能评分优良率分别达80.8%、84.6%。结论外固定支架结合克氏针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脱位疗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入路方式对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掌侧钢板内固定术后预后及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转归的影响。方法桡骨远端骨折患者77例按照入选患者病历号单双号顺序,随机分为不切开旋前方肌(不切开组)36例,传统L形切开旋前方肌(切开组)41例。术后通过影像学检查分析骨折愈合、内固定物放置情况;术后6 w、3个月分别进行一次门诊随访,观察预后指标;检测术前、手术日、术后1、6 w、3个月的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转归情况。结果两组术后均获得6~12个月的随访,术后3个月门诊随访影像学检查显示,两组骨折部位均愈合良好,钢板内固定牢固且位置较佳,但不切开组有1例、切开组有2例手术植入的螺钉从背侧骨皮质穿出。术后6 w时不切开组腕关节屈伸范围、前臂旋转范围明显大于切开组,握力明显强于切开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上肢功能评定表(DASH)评分明显高于切开组(P<0.05);两组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水平均在术后1 w降至最低点,术后3个月恢复至术前水平。不切开组术后1、6 w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水平明显高于切开组(P<0.05)。结论旋前方肌的保留能够明显缩短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术后腕关节功能、血红蛋白水平、血细胞比容的恢复时间,提升预后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腕关节镜辅助下手术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4例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分别采用腕关节镜辅助下手术治疗(关节镜组)及传统直视下手术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腕关节疼痛、Gartland和Werley腕关节功能评分、腕关节主动活动度和影像学表现。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2.6个月,关节镜组和对照组的疼痛评分、Gartland和Werley腕关节功能评分、腕关节主动活动度、关节面不平整、关节炎发生情况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两组术后尺偏角、掌倾角、桡骨高度、下尺桡关节半脱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腕关节镜辅助下手术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能很好地恢复患者关节面的光滑性,最大限度地恢复其腕关节的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锁定钢板内固定与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法分为锁定钢板内固定组、关节置换组.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分别随访患者髋关节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非内置物相关并发症、内置物相关并发症及总并发症的发生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置换组患者在术后1 个月、3个月、6个月、12 个月时髋关节Har-ris评分均高于锁定钢板内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置换组患者在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时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锁定钢板内固定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然而在术后12个月时关节置换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稍高于锁定钢板内固定组,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人工关节置换在术后早期能够获得更好的髋关节功能及更好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比手术方案和非手术方案在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纳入桡骨远端骨折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行闭合复位夹板外固定方案,观察组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方案,治疗后均进行为期3个月的随访,两组随访后对比疗效、功能、角度和并发症。结果 对照组优良率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两组腕关节功能各项指标和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桡骨掌倾角、尺偏角、手腕掌屈度、背伸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效果更为理想,对腕关节功能改善功能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也利于生理解剖的恢复,术后并发症风险稍高,可根据病情需要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卒中患者的体质量指数(BMI)对康复进程以及其卒中后康复结局的影响。 方法选择从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因卒中于广东燕岭医院住院的患者共95例,本根据患者的体质量指数(BMI)分为三组,其中18.5 kg/m2≤BMI<25 kg/m2为正常组(n=40),25 kg/m2≤BMI<30 kg/m2为超重组(n=37),BMI≥30 kg/m2为肥胖组(n=18),记录三组患者康复干预前、干预后及3个月后的Barthel指数评分、Ashworth量表评分、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和Brunel平衡评分。 结果三组患者干预前的Barthel指数评分、Ashworth量表评分、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和Brunel平衡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和干预3个月肥胖组的Barthel评分、Fugl-Meyer评分和Brunel平衡评分显著低于超重组和正常组(P<0.05),而肥胖组的手、前臂和下肢Ashworth评分均显著高于正常组和超重组(P<0.05)。 结论超重及肥胖的BMI降低了卒中患者的康复进程,影响了生活能力、四肢功能及平衡力的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体质量指数(BMI)患者其内脏脂肪(VAT)含量的差异。 方法应用计算机断层扫描(CT)测量符合纳排标准的1094例于2017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或住院患者的VAT含量、皮下脂肪(SAT)含量和腰围(WC)。根据上述患者的BMI水平将所有患者分为四组:体重过低组(BMI<18.5 kg/m2,n=56),体重正常组(18.5 kg/m2≤BMI<24 kg/m2,n=444),超重组(24 kg/m2≤BMI<28 kg/m2,n=253)和肥胖组(BMI≥28.0 kg/m2,n=81)。采用秩和检验方法探讨四组患者VAT、SAT和WC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方法了解BMI分别和VAT、SAT、WC等指标间的相关关系。 结果1094例患者中数据齐全的共834例,其中患有心血管系统疾病有71例,呼吸系统疾病114例,消化系统疾病349例,泌尿系统疾病210例,生殖系统疾病19例,内分泌系统疾病29例。不同疾病种类患者在各BMI水平的VAT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间的VAT、SAT和WC均存在显著的差异(P<0.01)。组间比较结果显示:SAT含量在肥胖组>超重组>体重正常组>体重过轻组(P<0.01)。VAT含量及WC两个指标的组间比较则显示,超重及肥胖组>体重正常组>体重过轻组(P<0.01),在肥胖与超重两个组别间的比较则未发现差异的显著性(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在正常体重组和超重组,BMI与VAT呈正相关关系(r分别为0.402、0.195,P<0.05);在体重过轻组和肥胖组未发现两者的相关性(P>0.05)。BMI与SAT在正常体重组呈正相关关系(r=0.296,P<0.05),而在其余三组则未发现(P>0.05)。BMI与WC的正相关关系体现在正常体重组和超重组(r分别为0.199、0.144,P<0.05),而在体重过轻组和肥胖组未发现两者的相关关系(P>0.05)。 结论BMI作为肥胖程度判断的临床常用指标,与影像学肥胖的判断指标存在有限的相关关系。一定范围内的BMI水平有助于推测内脏脂肪含量,当体重过轻或肥胖达到某种程度时,BMI水平可能难以用于推测内脏脂肪的严重程度及其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利用心肺运动试验研究2型糖尿病(T2DM)合并肥胖患者运动心肺功能的特点。 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1年3月就诊于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的T2DM患者124例,按照体质量指数(BMI)分组:非肥胖A组(n=60,BMI<28 kg/m2),肥胖B组(n=64,BMI≥28 kg/m2)。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卡方检验比较两组基线指标及运动心肺功能指标的差异,采用分层分析校正年龄对峰千克体重摄氧量(VO2peak/kg)的影响。 结果基线:B组年龄低于A组(P<0.01);代谢/心血管:校正年龄后,肥胖和非肥胖患者的VO2peak/kg无显著差异,B组VO2peak占预计值百分比低于A组(P<0.01),无氧域(AT)时的摄氧量高于A组(P<0.01),但AT时的千克体重摄氧量低于A组(P<0.05),氧脉占预计值百分比高于A组(P<0.05);两组气体交换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通气功能:B组最大分钟通气量(VEmax)、VEmax占预计值百分比均高于A组(P<0.01),呼吸储备、静息生理无效腔与肺总量比值VD/VT、静息VD/VT占预计值百分比、峰运动VD/VT、峰运动VD/VT占预计值百分比均低于A组(P<0.01)。 结论T2DM患者在心肺适能绝对下降前将出现与自身相比心肺适能的相对下降,与非肥胖个体相比,肥胖个体的这种相对下降更加明显。运动过程中,肥胖个体需首先动用呼吸储备,降低无效腔通气以增加通气量,从而增加摄氧量以维持心肺适能的正常。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清脂联素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体内的变化。方法 选择伴有肥胖的OSAHS患者71例(肥胖OSAHS组)、不伴肥胖的OSAHS患者21例(非肥胖OSAHS组)、单纯性肥胖者26例(单纯性肥胖组)和健康成人22例(正常对照组)。其中肥胖OSAHS组和单纯性肥胖组的体重指数(BMI)均大于25,两组间BMI差异无显著性。肥胖OSAHS组又进一步分为轻度(26例)、中度(22例)和重度(23例)。均接受多导睡眠仪监测和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脂联素水平。结果 正常对照组血清脂联素水平[(8.9±0.6)mg/L]显著高于单纯性肥胖组[(7.1±1.3)mg/L](P<0.05)、非肥胖OSAHS组[(5.4±0.6)mg/L,P<0.01]和肥胖OSAHS组[(5.0±1.0)mg/L,P<01]。与单纯性肥胖组的血清脂联素水平相比,无论肥胖OSAHS组或非肥胖OSAHS组均显著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肥胖OSAHS组与非肥胖OSAHS组的血清脂联素水平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肥胖OSAHS组与单纯性肥胖组的分析显示:血清脂联素水平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r=-0.78,P<0.01)、BMI(r=-0.21,P<0.05)、腰围(r=-O.36,P<0.01)和颈围呈负相关(r=-0.42,P<0.01),与最低脉搏血氧饱和度呈正相关(r=0.48,P<0.01)。结论 OSAHS患者中血清脂联素水平较正常对照和单纯肥胖者更低,除了腰围和颈围的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肥胖的急性胰腺炎(AP)患者在基础内科治疗过程中发展为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概率,探讨肥胖对AP病情发展的影响.方法 采用多中心、前瞻性研究,以APACHEⅡ评分评估AP严重程度,共纳入轻症急性胰腺炎(MAP)患者161例,以体重指数25 kg/m2为标准,分为肥胖组(79例)和非肥胖组(82例).在相同的基础内科治疗条件下观察两组患者血C-反应蛋白(CRP)和三酰甘油水平、并发症发生率、SAP的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 肥胖组的CRP水平为(117±109)mg/L,显著高于非肥胖组的(35±36)mg/L(P<0.01);肥胖组高三酰甘油血症患者的例数是非肥胖组的1倍,但无显著性差异.两组均无局部并发症,但肥胖组各系统并发症发生率(20.3%)显著高于非肥胖组(6.1%,P<0.01).肥胖组有16例(20.3%)发展为SAP,显著高于非肥胖组(5例,6.1%,P<0.01).肥胖组有1例(1.3%)病死,非肥胖组无病死.在APACHEⅡ4-7分的MAP患者中,肥胖组的SAP发生率(43.3%)明显高于非肥胖组(18.5%,P<0.05).结论 肥胖且 APACHEⅡ评分为4-7分的MAP 患者更易进展为SAP,应给予更积极的临床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潜阳育阴颗粒能否改善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指标。方法选取江苏省中医院原发性2级或3级高血压病人102例。以钙通道阻滞剂(CCB)联合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为基础治疗,在血压达标的基础上,按照1∶1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给予潜阳育阴颗粒联合西药降压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西药降压治疗,选择35~75岁,肾小球滤过率(eGFR)在60 mL/(min·1.73 m2)以上的血压达标的102例受试者,给药时间为6个月,观察潜阳育阴颗粒改善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指标的作用。结果两组治疗前人口学资料、临床资料、生命体征、生化指标、尿微量白蛋白(U-mALB)、尿微量白蛋白与肌酐比值(ACR)、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肾损伤分子-1(KIM-1)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U-mALB、ACR、KIM-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GA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前后U-mALB、NGAL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前后ACR、KIM-1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尿U-mALB、ACR及血清NGAL、KIM-1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潜阳育阴颗粒可降低高血压早期肾脏损害指标NGAL的表达,有降低U-mALB的趋势,有望为优化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综合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老年骨质疏松椎体骨折(OVF)患者行椎体成形术(VP)围手术期服用阿司匹林的安全性及对手术疗效影响。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6年1月到2020年12月北京医院骨科136例行VP治疗OVF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服用阿司匹林组(接受PVP术前服用阿司匹林,100 mg/d,并排除服用其他抗凝药物的患者)71...  相似文献   

18.
纪群  王咏波 《临床内科杂志》2019,36(11):755-758
目的 探讨不同体重指数(BMI)及腰围(WC)2型糖尿病(T2DM)患者促甲状腺激素(TSH)和甲状腺激素(TH)水平的变化及肥胖对TSH、TH的影响。方法 收集住院T2DM患者275例,根据BMI不同将其分为正常组(18.5kg/m2≤BMI<24kg/m2,88例)、超重组(24kg/m2≤BMI<28kg/m2,90例)和肥胖组(BMI≥28kg/m2,97例),比较3组患者的血脂水平及甲状腺功能。再根据性别和WC不同将其分为M1组(男性WC<85cm)、M2组(男性WC≥85cm)、F1组(女性WC<80cm)、F2组(女性WC≥80cm),比较各组间上述指标。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超重组及肥胖组患者的TSH水平明显增加(P<0.05)。F2组TSH水平明显高于F1组和M2组,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低于M2组(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T2DM患者BMI与TSH呈正相关(r=0.25,P<0.05),TC与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呈负相关(r=-0.39,P<0.05),BMI、WC与FT4(r=-0.31,r=-0.29,P<0.05)呈负相关。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是TSH的独立相关因素,WC是FT4的独立相关因素(P<0.05)。结论 肥胖T2DM患者TSH水平升高,FT4下降,女性较男性腹型肥胖者变化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LSG)在治疗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17年4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接受LSG治疗的20例肥胖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7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为(39.0±10.2)岁,平均体质量指数(BMI)为(42.71±9.32) kg/m2;记录术前和术后3个月的患者体重、身高、BMI以及多导睡眠监测中紊乱指数(AHI)、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2)等指标。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手术前后的临床指标、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数据间的相关性。 结果术后3个月,患者体重由术前的(119.96±28.33)kg,降到了术后的(96.77±22.71)kg;BMI由术前的(42.71±9.32)kg/m2,降到了术后的(34.17±7.30)kg/m2;AHI由术前的(46.80±20.75),降到了术后的(26.89±15.31);LSaO2由术前的(63.15±11.74),提升到了术后的(76.17±10.21),所有患者的体重及睡眠呼吸相关指标均明显改善。 结论LSG对治疗肥胖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短期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0.
Decreased plasma adiponectin levels in young obese males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Plasma adiponectin levels are reduced in middle-aged obesity and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and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early-aged obesity on plasma adiponectin level. Twenty-six male college students (19.2 +/- 1.1 years, obese group: n = 15, [body mass index > 25, percent body fat > 25%], non-obese group: n = 11) participated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measured anthropometric parameters and plasma adiponectin and leptin level. Plasma adiponectin levels in the obese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non-obese group (obese: 4.7 +/- 2.0 micro g/ml, non-obese: 6.8 +/- 2.2 micro g/ml, p < 0.05). On the other hand, plasma leptin levels in the obese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non-obese group (obese: 8.4 +/- 3.2 ng/ml, non-obese: 2.6 +/- 2.1 ng/ml, p < 0.001). Plasma adiponectin levels we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body weight (r = -0.415, p < 0.05) and percent body fat (r = -0.412, p < 0.05). Stepwise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revealed that percent body fat was a significant independent predictor of plasma adiponectin level (r = 0.406, p < 0.05). These results show that obesity is associated with reduced plasma adiponectin even in young subjec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