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观察早期肠内营养对重症颅脑损伤术后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在24~48h以瑞素行肠内营养,对照组按传统方法鼻饲流质,其余治疗2组相同。观察2组患者的营养指标、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组血清总蛋白、血红蛋白(Hb)在术后第7、14天高于对照组(P〈0.05),Hb术后第28天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消化道出血和便秘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早期应用肠内营养可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改善机体营养状况,增强免疫,减少感染,降低并发症,是重症颅脑损伤术后患者较好的营养方法。  相似文献   

2.
陈玉军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6):4057-4058
重度颅脑损伤过渡期合理应用营养支持治疗,对患者的愈后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发生重型颅脑损伤后,由于创伤和应激反应,致使机体出现严重的代谢障碍,在创伤早期对患者实施合理的营养支持治疗,可以增加患者的抗病能力,减少肠源性的感染,还可为机体创造一个稳定的内环境,提供机体恢复所需的能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致残和致死率〔1〕。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颅脑损伤并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颅脑损伤伴糖尿病患者25例,均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及护理,观察并记录临床疗效。结果肠内营养2周后,患者血红蛋白水平为(21.22±3.32)g/L,血糖水平为(7.32±3.12)mmol/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组病例共4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0%。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在颅脑损伤并糖尿病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颅脑损伤是因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头部引起颅脑组织的损伤.根据GCS评分,将伤后昏迷6 h以上或再次昏迷定为重型颅脑损伤(severe craniocerebral trauma,SCT).由于患者病情严重、危及生命,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成为收治SCT患者的重要"战场".经过紧急抢...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颅脑损伤合并糖尿病昏迷患者早期肠内营养及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10年10月—2013年10月于该院就诊的颅脑损伤合并糖尿病昏迷患者5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进行早期肠内营养+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再对照组患者基础上使用干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营养指标均有所改善,其中血红蛋白和血糖这两个指标治疗前存在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并无明显差异;两组患者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颅脑损伤合并糖尿病昏迷患者应用早期肠内营养能够有效改善其体内的营养紊乱状态,同时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2004年3月至2005年1月,我们对4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与同期采用传统延迟肠内营养的48例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周峡  孙玉英 《山东医药》2005,45(26):90-90
重度颅脑损伤昏迷患者伤后呈高代谢、高分解状态,能量消耗急增.处于负氮平衡,病死率和伤残率高。目前对此类患者多采用鼻胃管插管行胃肠内营养(EN)。现将并发症的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实施肠内营养支持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对6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8分),采用十二指肠置管早期实施肠内营养支持作为治疗,6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8分)采用传统的延迟性胃肠内营养的同类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有关的营养指标、并发症、预后的临床观察及统计学处理,并进行比较。结果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能从早期的肠内营养途径中获得比较充分的能量和蛋白质合成所必需的成分,治疗组营养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早、晚期并发症均少于对照组,预后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十二指肠置管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实施肠内营养支持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对6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8分),采用十二指肠置管早期实施肠内营养支持作为治疗,6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8分)采用传统的延迟性胃肠内营养的同类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有关的营养指标、并发症、预后的临床观察及统计学处理,并进行比较。结果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能从早期的肠内营养途径中获得比较充分的能量和蛋白质合成所必需的成分,治疗组营养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早、晚期并发症均少于对照组,预后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十二指肠置管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孙明  杜立新  张利勇 《山东医药》2007,47(36):94-95
回顾性分析57例颅脑损伤患者损伤后血浆生长激素水平.结果 重型组患者第1、3天血浆生长激素水平分别为(3.46±2.74)、(2.89±2.32)ng/ml,与轻中型组患者(2.38±1.92)、(1.86±0.36)ng/ml相比,P均<0.05.重型组良好12例,中残4例,重残4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4例;轻中型组分别为6、3、1、1例,两组相比P<0.05.认为颅脑损伤患者血浆生长激素水平与损伤轻重程度及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超早期行肠内营养支持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患者按住院单双号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支持治疗,治疗组于超早期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疗效、血生化指标、并发症和预后等情况。结果治疗3周后对患者进行检查,治疗组的体重(BW)、肱三头肌皮皱厚度(TSF)、上臂肌围(AMC)、平衡NB(g/d)的减少值均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血清前白蛋白及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O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或〈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超早期行肠内营养支持可以改善氮平衡,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有利于神经功能缺损的康复和骨骼肌的合成,提高机体的免疫力,从而降低消化道出血率和病死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早期胃肠内营养支持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邢涛  赵青菊 《山东医药》2010,50(51):18-19
目的探讨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早期胃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价值。方法将同期收治的10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2例,两组入院后均根据病情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于伤后24h内经十二指肠置管行早期胃肠内营养支持,24 h内予米汤或鸡蛋糊,48 h后予能全力;对照组入院至伤后1周行完全胃肠外营养,伤后约1周肠鸣音出现时鼻饲能全力。治疗后28 d观察两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抽取空腹静脉血检测血生化指标包括血清总蛋白、白蛋白、Hb及总淋巴细胞计数、空腹血糖、氮平衡。结果观察组APACHEⅡ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P、Alb、Hb、氮平衡等血生化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早期胃肠内营养支持可通过改善全身营养及免疫状况等改善预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且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方便、费用相对低廉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分析益生菌结合早期肠内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营养状况、肠黏膜屏障功能及肠内营养耐受性的影响。 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采取早期肠内营养进行治疗,试验组施行益生菌结合早期肠内营养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营养状况、肠黏膜屏障功能及肠内营养耐受性等主要指标。 结果治疗后,试验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上臂肌围及肱三头肌皮褶厚度等营养指标的增加程度高于对照组,试验组乳杆菌、肠球菌及双歧杆菌等有益菌的总量高于对照组,试验组肠道黏膜屏障中的D-乳酸、二胺氧化酶含量及血浆内毒素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肠道菌群和肠道黏膜屏障等指标的改进状况比对照组患者更理想。 结论益生菌结合早期肠内营养应用于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可以达到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重症急性胰腺炎有较高的病死率,营养支持是重要的治疗措施。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各有其优缺点。肠内营养在维护肠道屏障功能、减少细菌移位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肠内和肠外联合阶段性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50例分为完全胃肠外营养组(TPN组,n=25)和肠内营养加肠外阶段性营养组(PN+EN组,n=25),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临床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淀粉酶均有下降,但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营养支持后PN+EN组在APACHE1I评分和CT评分较TPN组明显降低(P〈0.01),两组血清白蛋白及血钙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1),血糖明显降低(P〈0.01),但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TPN组相比,PN+EN组患者住院天数、腹胀缓解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均明显缩短,感染发生率显著降低(P〈0.01)。结论肠内和肠外联合阶段性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效果优于完全胃肠外营养。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脑损伤指数(craniocerebral injury idex,CCII,即GCS评分/CT计分比值)对重型颅脑损伤(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SCCI)昏迷患者的应用及其对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SCCI昏迷患者的临床资料,获取GCS评分及对患者头颅CT图像进行Rotterdam CT计分,并分析CCII与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结果预后良好组患者的CCII较预后不良组高,GCS评分6~8分组较3~5分组的CCII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CCII与患者GOS预后评分呈正相关(r_p=0.932,P=0.000)。GOS预后评分各组患者之间的CCII从好到差的不同预后呈逐渐递减的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CII有助于评估患者病情、预后及指导临床诊治,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联合肠内营养对围手术期肝硬化大鼠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2只肝硬化肝部分切除术后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肠内营养组(EN组)、生长激素组(GH组)、肠内营养联合生长激素组(EN+GH组),每组8只,5天后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白蛋白(ALB)。结果 EN+GH组血清ALB水平均高于GH组、EN组及对照组,P均0.05,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GH组、EN组血清ALB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EN+GH组血清AST、ALT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EN组血清AST、ALT水平均低于GH组,P均0.05,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但EN+GH组血清AST、ALT水平与EN组比较,P均0.05,差异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肠内营养联合重组人生长激素有改善肝硬化大鼠肝功能的作用,且在改善低蛋白血症的作用优于各药单独使用,但在降酶方面的作用与肠内营养药物单独使用无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18.
王建忠 《临床肺科杂志》2012,17(8):1366-1367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联合益生菌对呼吸内科ICU患者营养状况改善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肠内营养支持,经鼻饲泵入瑞素,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每日于患者肠内营养支持前半小时,经鼻饲给予合生元益生菌。结果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达到肠内营养目标供给量所需的平均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结论联合益生菌的治疗方法可加强患者胃肠道对营养的接受程度和吸收速度,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肠内营养支持干预在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对营养状态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9年11月至2021年12月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消化科治疗的83例急性胰腺炎(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二组,对照组41例、观察组4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肠外营养支持干预,观察组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 Ⅱ)评分,比较两组患者血细胞因子水平和营养指标水平。 结果干预2周后,观察组APACHE Ⅱ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2周后,观察组患者血清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F)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肠内营养支持干预能提高急性胰腺炎患者健康水平,降低血细胞炎症因子水平,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结合高压氧对重度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以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76例重度颅脑损伤昏迷患者分为对照组38例与观察组38例.对照组予以高压氧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4周后觉醒意识、脑血流动力学及神经电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