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通过分析IgA肾病患者临床及病理资料,探讨影响IgA肾病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提供参考,重视早期诊断及长期随访。  方法  分析2012年12月—2015年1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行肾活检确诊为IgA肾病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每3个月记录患者血肌酐、24小时蛋白尿等指标,血清肌酐水平比基础值升高50%及以上或进入终末期肾病为终点事件,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分析IgA肾病患者肾脏生存率;用Cox回归分析IgA肾病预后的危险因素。  结果  共有163例IgA肾病患者在仁济医院长期随访, 中位随访时间为29个月,活检中位年龄为33岁,男性82例(50.3%),7例(4.3%)患者进入随访终点,4年肾存活率为86.8%。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基线收缩压(HR=1.073,95%CI:1.018~1.132,P=0.009)、时间平均蛋白尿(HR=2.123,95%CI:1.367~3.329,P=0.001)是IgA肾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  多种因素和预后相关,而基线收缩压、时间平均蛋白尿是IgA肾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混合型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规律以及淋巴结转移对远期预后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4年1月到2016年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九龙医院收治的87例混合型早期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手术治疗。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总生存时间(OS),分析混合型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规律以及淋巴结转移对OS影响。  结果  87例混合型早期胃癌患者中,20例淋巴结转移,67例未转移,淋巴结转移率为22.99%。淋巴结转移患者肿瘤直径、淋巴管受累率、黏膜下层比例、溃疡型比例高于非淋巴结转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浸润深度、淋巴管受累、肿瘤大小是混合型组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P < 0.05)。随访时间48~72个月,平均随访时间(62.8±4.8)个月,失访6例,患者3 a生存率为90.1%,5 a生存率为86.4%。Kaplan-Meier法并Log-rank检验显示,混合型组淋巴结转移患者OS短于非淋巴结转移患者(P < 0.05)。Cox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管受累、淋巴结转移、血管受累、浸润深度是混合型早期胃癌患者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P < 0.05)。  结论  混合型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率高,肿瘤直径大、浸润黏膜下层、淋巴管受累患者淋巴结转移风险增高,且淋巴结转移患者预后差,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远处转移鼻咽癌预后的影响因素,为临床制定治疗策略及预后的判断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肿瘤一科就诊的102例远处转移鼻咽癌患者的生存资料,进行生存率计算、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 远处转移鼻咽癌患者的1、2年生存率分别为54.8%、14.6%,中位生存时间10个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早期放疗与延迟放疗对EGFR突变型肺腺癌合并脑转移患者的疗效和影响因素。  方法  收集2016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就诊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68例EGFR突变型肺腺癌脑转移患者的资料。根据脑放疗时机将患者分为2组,早期放疗组48例:脑部放疗同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延迟放疗组20例:先行EGFR-TKIs治疗,脑部病灶进展后行颅脑放疗。评估2组患者颅内无进展生存时间(iPFS)和总生存时间(OS),同时行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结果  所有患者的中位OS为26个月。早期放疗组比延迟放疗组的iPFS有延长趋势,1年、2年、3年iPFS率分别为91.3%、73.5%、61.3%和74.3%、60.8%、30.4%(P=0.078);早期放疗组比延迟放疗组的OS也呈延长趋势,1年、2年、3年的OS率分别为81.6%、51.5%、51.5%和65.0%、51.2%、20.5%,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321)。多因素分析显示Lung-mol GPA评分高(2.5~4.0分)的患者OS明显优于评分低(0~2.0分)的患者(P<0.001);ECOG评分低与更好的iPFS相关(P=0.010)。  结论  EGFR突变型脑转移患者的早期颅脑放疗对比延迟放疗,iPFS和OS有延长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COG评分和Lung-mol GPA评分分别为iPFS和OS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唾液腺癌经手术联合125 I粒子治疗后远处转移的一般规律及影响远处转移的临床病理因素。方法:选取2001年10月至2010年3月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经手术联合125 I粒子治疗的唾液腺癌患者197例,总结远处转移的发生特点,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方法分析影响远处转移的临床病理因素。结果:远处转移率为14.2%(28/197),常见部位是肺(25/28,89.3%),其次是骨(5/28,17.9%)和肝(4/28,14.3%);诊断至远处转移的时间为5~168个月,平均时间(44.2±45.8)个月,中位时间64个月;远处转移至死亡的时间为0~54个月,平均时间(9.7±13.4)个月,中位时间12个月。3年局部区域控制率和生存率分别为90.8%,87.8%;5年分别为84.0%,81.0%。单因素分析局部区域控制情况(F=26.997,P <0.01)和组织学分型(F=1.592,P<0.01)是唾液腺癌远处转移的危险因素;而性别、年龄、原发部位、T分期、术后淋巴结是否阳性、肿瘤切缘及面神经侵犯情况,与唾液腺癌远处转移无显著关系;多因素分析局部区域控制情况(F=29.332,P<0.01)是影响唾液腺癌远处转移的主要因素。结论:手术联合125 I粒子治疗唾液腺癌,局部控制率高,延长远处转移的发生时间,局部区域控制情况是影响唾液腺癌远处转移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比较SSIGN、Leibovich、UISS 3种预后预测模型对临床非转移肾细胞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方法  对1999~2012年间行手术治疗的1 202例临床非转移肾细胞癌患者进行生存分析,并将其临床及病理参数带入SSIGN、Leibovich、UISS 3种肾细胞癌预后预测模型计算其预后危险度。通过计算3种预测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AUC在0.50~0.70为低区分度;在0.71~0.90之间为中等区分度;而>0.90则为高区分度。了解3种预测模型对不同分期、分级的临床非转移肾细胞癌的预测强度。  结果  1 202例临床非转移肾细胞癌患者中局限性肾细胞癌1 030例,局部进展期肾细胞癌172例。所有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63.02月,其2年及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4.7%,87.6%,不同分期、分级患者5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ISS、SSIGN及Leibovich评分系统对于局限性肾细胞癌总生存的预测精度分别为0.667、0.785、0.758,而3种模型对于局部进展期肾细胞癌的预测精度均在0.6以下。  结论  3种预测模型中SSIGN预后评分系统在本研究验证中有一定预测价值,但对于进展期肾细胞癌患者,现有预测模型区分价值有限。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体质量对绝经后乳腺癌患者芳香化酶抑制剂(aromatase inhibitors, AIs)疗效的影响,为超重及肥胖的乳腺癌患者的系统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2011年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乳腺外科就诊的女性绝经后激素受体阳性、且使用AIs为初始内分泌治疗的乳腺癌患者,纳入初诊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 24 kg/m2 的乳腺癌患者为超重组,按1∶1比例配对(包括确诊年龄、确诊年限、Luminal A或Luminal B分子分型、及服用AIs药物的类型)的正常BMI乳腺癌患者(18.5 kg/m2<BMI <24 kg/m2)为对照。主要研究指标包括内分泌治疗抵抗率、无病生存(disease-free survival, DFS) 率及总生存 (overall survival, OS) 率。  结果  超重组及对照组乳腺癌患者各182例,截止2016年1月,中位随访时间为75月。两组患者平均BMI分别为26.44、21.62 kg/ m2。超重组及对照组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抵抗比例分别为12.09% (22/182)及6.59% (12/182) (P = 0.072)。其中超重组患者继发性内分泌治疗抵抗升高 (7.14% vs. 2.75%, P = 0.042),但两组DFS率及OS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超重可增加绝经后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AIs继发性内分泌治疗抵抗发生率,但对其生存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the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联合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治疗巴塞罗那分期(Barcelona clinic liver cancer,BCLC)中晚期原发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2015年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舟山医院行TACE联合RFA治疗的76例BCLC中晚期HCC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单因素分析和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探究影响患者中位总体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和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的相关因素。  结果  76例患者中位OS为27个月(11~68个月),中位PFS为15个月(4~63个月)。Kaplan-Meier法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体能状态(PS)评分、肝功能Child-Pugh分级、肿瘤个数、肿瘤直径、门静脉癌栓、甲胎蛋白、替吉奥治疗以及RFA治疗次数与中位OS相关(均P<0.05);肝功能Child-Pugh分级、肿瘤个数、肿瘤直径、门静脉癌栓、替吉奥治疗以及RFA治疗次数与中位PFS相关(均P<0.05);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增大、有门静脉癌栓为患者OS和PFS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多次RFA治疗、替吉奥治疗为PFS的独立保护因素(均P<0.05)。  结论  口服替吉奥、增加RFA治疗次数对控制TACE联合RFA治疗的BCLC中晚期HCC患者的肿瘤进展具有重要帮助,而肿瘤直径增加、门静脉癌栓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索和比较原发灶行减瘤性肾部分切除术(cytoreductive partial nephrectomy,cPN)与减瘤性根治性肾切除术(cytoreductive radical nephrectomy,cRN)对于伴远处转移的T1期肾癌患者的生存获益。  方法  回顾性分析SEER(Surveillance, Epidemiology, and End Results)数据库中934例符合纳入标准的伴远处转移的T1期肾癌病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cPN组和cRN组。评估934例患者中与cRN与cPN有关的差异因素,再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消除混杂后,对得到的141对病例进行生存分析,利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比较配对前后cPN组和cRN组之间的总生存(OS)、肿瘤特异性生存(cancer specific survival ,CSS)的差异。利用Cox多因素风险评估模型评估匹配后OS和CSS的影响因素。  结果  匹配前,142(15.2%)例患者行cPN,792(84.8%)例病例行cRN,cPN组患者OS和CSS均高于cRN组患者(log rank检验, P<0.01),T1b期患者接受cPN的可能性比T1a期患者小。匹配后,Kaplan-Meier分析发现cPN组的OS和CSS比cRN组更高(log rank检验,P<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选择行cRN是导致OS及CSS不佳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对于伴远处转移的T1期肾癌患者,cPN的预后生存优于cRN。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多中心临床研究分析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不能手术胰腺癌的1年生存情况。方法:2013年1月到2014年1月,中国和保加利亚的不能手术的胰腺癌患者32例,男/女=20/12,年龄41~81(59.8±9.1)岁。胰腺癌病灶最大径20~60(39.3±9.6)mm,远处转移/无转移的患者18/14例。接受HIFU和/或化疗。记录术后并发症,疼痛变化和生存情况。使用Kaplan-Meier法计算总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时间,比较化疗与否、是否发生远处转移的患者生存率有无差异(Log-Rank检验)。结果:术后1月,皮肤浅Ⅱ°烧伤者2例,经保守处理后1~2周愈合。伴有胰腺癌相关性疼痛症状的患者30例与术前比较,减轻的24例(80.0%),不变的5例(16.7%),加重的1例(3.3%)。所有患者的1年生存率为38.4%,中位生存时间为12个月。接受辅助化疗的患者1年生存率为57.4%,中位生存时间12月;未接受辅助化疗的患者1年生存率为20.8%,中位生存时间为6月;二者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伴有远处转移的患者1年生存率为0%,中位生存时间为7月;无远处转移的患者1年生存率为49.2%,中位生存时间为12月;二者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中国和保加利亚的不能手术胰腺癌患者均能安全完成HIFU治疗,1年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时间优于其它非手术治疗手段。辅助化疗能增加生存受益,远处转移是预后不良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热消融与手术切除治疗异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colorectal liver metastasis, CRLM)的疗效,探讨热消融的潜在合适人群。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7年11月–2021年1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接受根治性治疗的319例CRLM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热消融组和手术切除组。运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ropensity scoring match, PSM)平衡患者基线资料。运用Cox回归分析确定影响患者复发及生存的危险因素。两组间进行生存分析。  结果  按照1∶1比例,PSM后热消融组和手术切除组各匹配92例患者。热消融组中位总生存时间为49(95%置信区间37~76)个月,短于手术切除组(P<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提示原发肿瘤T分期、转移瘤数目、转移瘤最大直径、术前血清癌胚抗原水平及治疗方式是影响总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与手术切除组相比,热消融组肝脏复发率较高(59.8% vs. 23.9%,P<0.01),无病生存期较短(10个月 vs. 33个月,P<0.01),但住院时间更短(7.0 d vs. 14.0 d,P<0.01)。亚组分析使用匹配前的319例样本进行,显示早期复发的患者接受热消融和手术切除的中位总生存期相当(29个月 vs. 42个月,P=0.35);非早期复发的患者接受热消融治疗的中位总生存期短于手术切除组(P<0.01)。  结论  手术切除CRLM的疗效优于热消融治疗,但在早期复发患者中两者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应用TAC化疗方案的疗效,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研究本院自2006年至2013年应用TAC化疗方案治疗的TNBC 87例,中位随访25个月,描述临床病例资料[年龄、月经状况、肿瘤体积、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脉管侵犯、化疗不良反应、2年的无病生存期(disease free survival,DFS)及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等],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方法分析生存预后的影响因素。 结果    87例TNBC绝经前45例(51.7%),绝经后42例(48.3%);平均肿瘤大小(2.90±1.68) cm (1.0~11.0cm),T1 35例(40.2%)、T2 45例(51.7%)、T3 7例 (8.0%);腋窝淋巴结转移率为41.4%,N0 51例(58.6%),N1 26例(29.9%),N2 7例(8.0%),N3 3例(3.4%);脉管侵犯率为25.3%;77例行全乳切除根治性手术(88.5%),9例行保乳术 (10.3%);77例行辅助化疗(88.5%),10例行新辅助化疗(11.5%);TAC化疗方案主要不良反应是中性粒细胞减少。复发转移9例,77.8%的复发转移为内脏脏器的转移,死亡5例。2年DFS为87%,2年OS为94%。单因素分析得出肿瘤大小、淋巴结分期、脉管侵犯、化疗方式均是DFS和OS的影响因素(P <0.05)。Cox回归多因素分析得出肿瘤大小是DF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03),肿瘤大于5 cm的复发转移风险是肿瘤小于2 cm的23.52倍,以上各因素均不是OS的独立影响因素(P >0.05)。 结论   TNBC早期远处转移率高,肿瘤体积大者易早期发生复发转移。除了淋巴结转移途径外,可能存在其他重要机制促使肿瘤发生早期远处转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多病灶肺癌(multifocal lung cancer,MFLC)的临床病理特征并探究其预后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8年1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术后病理诊断为MFLC、且最大病灶直径≤4 cm、无淋巴结转移、无胸膜转移及远处转移的187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Kaplan-Meier方法及多因素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进行生存分析以评估影响MFLC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  187例患者中同时性MFLC 173例,异时性14例。所有患者术后5年无病生存(disease-free survival,DFS)率为63.5%,5年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率为89.1%。根据2013版美国胸科医师协会(ACCP)诊断指南诊断同时性多原发肺癌133例,肺内转移癌40例,两组患者的D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31)。对于同时性MFLC病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突变状态(突变相同、突变不同、均野生型)对患者DFS无影响(P=0.388)。两实性结节〔风险比(hazard ratio,HR)=7.4,95%置信区间:1.7~32.8,P=0.008〕以及异时性癌(HR=5.6,95%置信区间:2.0~15.3,P=0.001)是预后不良(肿瘤复发)的两个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MFLC早期行手术治疗可获得理想的预后。病灶的影像学密度及病灶发生时序(同时或异时)对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直肠癌患者术前临床分期及癌胚抗原与术后预后相关分析。  方法  收集恩施州中心医院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直肠癌患者200例;收集患者病理T、N、M分期、术前CEA值、病灶所在肠管位置、累及肠管长度(CT图像测量)、累及肠圈比例、肠周淋巴结是否阳性、环周切缘是否阳性、距离肛门距离、壁外血管是否受浸润,这几个指标为回顾性收集资料;随访观察患者术后是否发生复发和转移2个结果,并记录发生复发、转移、死亡时间。研究方法:用Cox多因素相关分析上述几个指标与患者术后发生复发、转移2个结果相关分析,并找到预测术后发生复发、转移的因素。总生存时间用Kaplan - Meier曲线描述复发和转移患者,并用Log-Rank检验其差异。  结果  与术后发生转移相关因素分别为N分期P = 0.001;HR = 11.22;95%CI(2.55,49.25)、术前CEA值P < 0.001,HR = 1.00;95%CI(1.002,1.006),这2个因素与术后发生远处转移有相关性;与术后发生局部复发相关的因素为T分期P = 0.036;;HR = 1.726;95%CI(1.03,2.87)、术前CEA值P = 0.034;HR = 1.00;95%CI(0.99,1.005)。  结论  T分期与术后局部复发有显著相关,N分期与术后远处转移有相助相关性。 术前T分期能预测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术前N分期与CEA能预测直肠癌术后远处转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估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经支气管镜针吸活检(EBUS-TBNA)对孤立性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IMHL)的诊断价值,分析IMHL的病因分布。  方法  收集上海市肺科医院和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2018年8月—2019年1月胸部CT显示孤立性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并至少一次EBUS-TBNA检查的124例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EBUS-TBNA病理学、细胞学和微生物学检查结果,同期进行纵隔镜检查或随访,得到最终结果,分析IMHL的病因分布,并评估EBUS-TBNA的诊断价值。  结果  共穿刺208个淋巴结,平均每例1.68个,124例IMHL患者中118例获得病因诊断结果,诊断率为95.2%。其中结节病43例(占34.7%),淋巴结结核23例(占18.5%),肿瘤21例(占16.9%)。11例为肺恶性肿瘤术后复发,淋巴瘤3例(占2.4%),淋巴结反应性增生28例(占22.7%),6例诊断不明。EBUS-TBNA对肿瘤的诊断率最高,为95.2%,对结核的诊断率为82.6%,对结节病的诊断率为48.8%。EBUS-TBNA对IMHL的总体诊断率为72.6%,特异性为100.0%,阴性预测值为50.0%。  结论  孤立性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的常见病因是结节病、淋巴结结核和肿瘤,EBUS-TBNA对孤立性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的病因诊断是一种敏感性高且安全的初步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机器人手术系统下联合血管切除重建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进展期胰腺癌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1年8月?2018年9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完成的17例机器人手术系统下联合血管切除重建(操作见视频1)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局部进展期的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17例患者中4例胰腺癌患者由于肿瘤侵犯严重、胰腺质地软中转开腹,13例患者手术顺利完成。16例(94%)患者手术达到R0切除。14例联合静脉重建,3例联合动脉重建。平均手术时间(401±170) min,平均术中出血(647±345) mL,术后平均住院天数(20±8) d,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病理及随访结果:1例为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肿瘤,1例为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G1级),目前情况良好,8例胰腺导管腺癌及1例胰腺神经内分泌癌患者于随访期间因肿瘤复发转移死亡,中位(最小值~最大值)生存期12(8~26)个月。5例胰腺导管腺癌及1例恶性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肿瘤患者目前继续随访中,其中1例已存活了38个月(截止至2019年7月)。  结论  机器人手术系统下联合血管切除重建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难度较大,但安全可行,局部进展期的胰腺癌患者经谨慎评估患者病情和医院手术能力后可以采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比较Lvis和Solitaire支架辅助弹簧圈治疗未破裂宽颈眼动脉段动脉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2019年7月在浙江省台州医院应用Lvis或Solitaire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的53例未破裂宽颈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Lvis组29例,Solitaire组24例。应用术毕即刻栓塞程度(Raymond分级)和术后6~12个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随访结果比较2组的手术疗效,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2组的手术安全性。  结果  术后即刻造影结果显示,Lvis组术后即刻达RaymondⅠ级的有24例(82.8%),Ⅱ级5例(17.2%),Solitaire组Ⅰ级17例(70.8%),Ⅱ级6例(25.0%),另外有1例(4.2%)为Ⅲ级,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个月DSA随访结果显示,Lvis组显著优于Solitaire组(P < 0.05)。Lvis组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13.8%(4/29),高于Solitaire组的4.2%(1/24)。  结论  Lvis和Solitaire两种支架在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未破裂宽颈眼动脉段动脉瘤中各有优劣。Lvis支架可能更有利于减少远期复发,而Solitaire支架有更低的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淋巴浆细胞淋巴瘤/华氏巨球蛋白血症(lymphoplasmacytic lymphoma/Waldenstr?m’s macroglobulinemia, LPL/WM)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及预后因素。  方法  纳入本院2007年9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58例LPL/WM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临床、常规实验室检查、免疫学检测、病理及生存等资料。  结果  58例患者中男性48例,女性10例,中位年龄62岁(38~80岁);44例患者伴IgM-κ型M蛋白,14例患者伴IgM-λ型M蛋白;所有患者骨髓均检测出克隆性CD19阳性B淋巴细胞,均表达B淋巴细胞标记CD19、CD20和CD22;15例患者检测了MYD88L265P突变,11例阳性。经过治疗35例患者(60.34%)达到部分缓解以上的疗效,不同治疗方案疗效无明显差异,IgM大于70 g/L的患者中位总体生存(OS)时间短,血红蛋白小于90 g/L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PFS)时间短。  结论  LPL/WM临床呈惰性进程,目前常用治疗方案疗效差异不大,总体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回顾性分析初诊时即伴有远处转移的食管癌患者的治疗结果并探讨其预后.方法 6年余共收治46例初诊伴有远处转移的食管癌患者,其中43例为单器官转移,3例为多器官转移,肝转移19例,骨转移11例,肺转移7例,腋窝淋巴结和腹腔淋巴结转移各6例,脑转移1例,所有患者均接受了食管及纵隔颈部50~700GY放疗.41例接受了1-5周期PF方案化疗,23例接受了远处转移灶姑息性放疗.结果 随访率为100%.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66%、47%、30%、19%,中位生存时间为20个月有.转移灶是否放疗及KPS评分是影响生存的预后因素.转移灶放疗与未放疗的中位生存时闻分别为39个月和13个月(预后x<'2>=8.63.p=0.012),KPS评分≥80和<80的中位生存时闻分别为26个月和12个月(x<'2>=3.95,p=0.035).结论 首诊远处转移的食管癌患者得到积极治疗后仍有长期生存可能,KPS评分高者预后好,在全身化疗,原发灶放疗及支持治疗的同时转移病灶局部治疗可能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儿童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的安全性与可行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9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接受儿童胸腔镜肺段切除手术治疗病例的临床资料。  结果  共收集病例151例,其中男73例,女78例。年龄5月~13岁3月,平均年龄9.8月。所有病例均在胸腔镜下完成手术,无中转开放。平均手术时间66 min,平均出血量5.9 mL,病灶直径范围1.5~9 cm,平均直径4.8 cm。2例患儿术后出现漏气,保留引流管保守观察1周后自行愈合;56例患儿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均在术后2~3 d逐渐恢复。所有病例术后无支气管胸膜瘘、出血、肺不张、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病检提示:先天性肺气道畸形108例,叶内型隔离肺43例。143例患儿获得3月以上随访,8例患儿失访,失访率为5.2%。随访患儿复查胸部CT,均恢复良好,无残留、复发表现。  结论  儿童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作为一种保肺手术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与可行性,但该术式应在熟练掌握儿童胸腔镜肺叶精准解剖后逐步实施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