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评价度普利尤单抗治疗中重度哮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21年5月至2022年4月在北京朝阳医院呼吸科门诊就诊的中重度哮喘患者。研究组采用度普利尤单抗治疗,对照组采用中高剂量的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nhaled corticosteroids,ICS)和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ong acting betaagonist,LABA)治疗方案。采用配对t检验或曼–惠特尼U检验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哮喘控制测试(Asthma Control Test,ACT)评分、年急性加重次数、2型炎症标志物、血总IgE及肺功能指标的差异,记录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 共纳入47例中重度哮喘患者,经临床评估采用度普利尤单抗治疗17例(研究组)、中高剂量ICS/LABA治疗30例(对照组)。度普利尤单抗治疗后第12个月,患者ACT评分和肺功能各项指标均明显升高,而呼出气一氧化氮、总IgE、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血嗜碱性粒细胞计数及年急性加重次数明显下降,相较治疗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7例基线时添加口服糖皮质激素的患者在度普利尤单抗治疗期间剂量逐渐减少至最终停药。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度普利尤单抗治疗中重度特应性皮炎的长期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4—11月收治的60例中重度特应性皮炎患者为观察对象,给予度普利尤单抗治疗。首次治疗时600mg皮下注射,之后每2周300mg皮下注射,距首次注射16周后调整为每4周300mg皮下注射,持续到患者治疗的第36周。比较患者首次注射与第4、8、16、24、36周注射后的研究者整体评分(IGA)、湿疹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EASI)、瘙痒数字评价量表(NRS)、皮肤生活质量指数(DLQI)、源自患者的湿疹评价(POEM)评分和医院焦虑和抑郁量表(HADS)评分,测定患者IgE与IL-2、IL-4与IL-5水平,并比较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36周,患者IGA、EASI、NRS、DLQI、POEM和HADS呈现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lgE与IL-4与IL-5水平呈下降趋势,IL-2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3例结膜炎症状,未出现其他与药物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度普利尤单抗治疗中重度特应性皮炎具有较好的长期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度普利尤单抗对中重度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患者皮肤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10月于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20例成人中重度AD患者纳入研究组,同期于该院体检的20名健康志愿者纳入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给予度普利尤单抗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12周、16周后检测AD患者前臂掌侧皮损部位皮肤含水量与经皮水分丢失(transepidermal water loss,TEWL),及距离此部位5cm的非皮损部位角质层神经酰胺(ceramide,Cer)含量;相同方法检测对照组研究对象的皮肤含水量、TEWL和皮肤角质层Cer含量。结果 研究组共18例患者完成研究。研究组患者治疗后,EASI评分逐渐下降,治疗8周、12周、16周后EASI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前的Cer含量、皮肤含水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EWL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6周后,两组研究对象的TEW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皮肤角质层Cer含量、皮肤含水量逐渐升高,治疗12周、16周后上述指标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TEWL逐渐降低,治疗8周、12周、16周后TEWL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皮肤角质层Cer含量、皮肤含水量与EASI均呈负相关(P<0.001),TEWL与EASI呈正相关(P<0.001)。结论 度普利尤单抗可通过减少TEWL、增加皮肤含水量和角质层Cer含量,改善皮肤屏障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度普利尤单抗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中重度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29例成人中重度特应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4例和对照组15例,观察组给予度普利尤单抗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对照组单用度普利尤单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后第16周,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平均EASI值变化百分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随着疗程的延长,观察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均有2例患者发生结膜炎。结论 度普利尤单抗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中重度特应性皮炎较单用度普利尤单抗疗效更佳,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度普利尤单抗治疗难治性特应性皮炎(AD)的疗效,为该类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例难治性重度AD患者应用度普利尤单抗治疗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结合相关文献复习,分析度普利尤单抗治疗难治性AD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患者1,女性,30岁,双手背见密集充实丘疹,似皮肤淀粉样变改变,四肢及躯干散在红斑、丘疹伴瘙痒25年,并发过敏性鼻炎5年,诊断为成人重度AD,应用度普利尤单抗治疗16周后停药,皮损完全消退,随访至今未复发,过敏性鼻炎症状明显缓解,无须应用口服药。患者2,女性,59岁,全身暗红斑、丘疹和结节伴瘙痒10余年,曾多次住院治疗,既往应用环孢素、沙利度胺和激素治疗,效果不佳,诊断为成人重度AD,应用度普利尤至今,皮损基本消退。结论:度普利尤单抗对难治性AD有良好疗效且安全,患者生活质量改善,AD并发其他2型炎症驱动的过敏性疾病症状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奥马珠单抗治疗儿童过敏性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过敏反应科确诊为过敏性哮喘并应用奥马珠单抗治疗的患儿。根据治疗有效性全球评估(global evaluation of treatment effectiveness, GETE)分析患儿治疗16周时的临床疗效,并观察治疗4周和16周时儿童哮喘控制测试(childhood asthma control test/asthma control test, c-ACT/ACT)得分,哮喘和鼻炎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哮喘生活质量调查问卷(mini Asthma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 mini-AQLQ)得分,每日激素剂量,血清总IgE、肺功能和呼出气一氧化氮(fractional exhaled nitric oxide, FeNO)情况。结果 共纳入35例患儿,其中77.1%的患儿在治疗16周时对奥马珠单抗有“极好”或“好”的应答。与治疗前相比,治疗4周和16周时患儿的c-ACT/ACT...  相似文献   

7.
食物依赖运动诱发严重过敏反应(food-dependent, exercise-induced anaphylaxis,FDEIA)是一种潜在可威胁患者生命的过敏性疾病,常在进食可疑致敏食物数小时内运动时发作。该病极罕见,患病率约为0.02%,目前尚无预防方法。现报告一例度普利尤单抗治疗11岁FDEIA患儿。该患儿在就诊前2年内发生了10余次不明原因的严重过敏反应,常规治疗后症状未获控制。后在我科行7次度普利尤单抗皮下注射治疗,为期33周。在第7次治疗时被诊断为菌菇引发的FDEIA。度普利尤单抗治疗期间,患儿每月至少有2次在进食蘑菇数小时内进行运动,但未再发严重过敏反应。目前尚未见报告阐明度普利尤单抗治疗食物诱导的Ig E型严重过敏反应的临床意义,尤其是对于FDEIA这种罕见疾病。因此,本病例或可为儿童严重过敏反应症状的控制和改善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他克莫司联合度普利尤单抗治疗中重度特应性皮炎(AD)的效果。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8年2月—2023年2月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中重度A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度普利尤单抗,研究组给予他克莫司联合度普利尤单抗治疗,持续治疗3个月观察效果。对比两组皮损、瘙痒、临床疗效、炎症相关因子、嗜酸性粒细胞(EOS)、免疫球蛋白E(IgE)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研究组治疗前后湿疹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评分、特应性皮炎积分指数评分的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的VAS评分比较,结果 ①不同时间点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12.658,P =0.000);②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10.457,P =0.000),研究组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③两组VAS评分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8.967,P =0.000)。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治疗前后的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25、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γ干扰素的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治疗前后EOS、IgE的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他克莫司联合度普利尤单抗治疗中重度AD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症状及炎症相关因子合成,降低EOS、IgE水平,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和口服白三烯受体拮抗剂(LTRAs)疗效差异以及对不同严重程度气道炎症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水平监测在儿童哮喘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4年3月初次到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哮喘专科门诊就诊且明确诊断为哮喘的5~14岁哮喘患儿101例,分别给予吸入布地奈德、口服孟鲁司特钠,通过治疗前后FeNO检测、肺功能检查的改变,比较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和口服白三烯受体拮抗剂(LTRAs)对儿童哮喘控制治疗的效果,同时对比分析上述两种药物对处于不同FeNO水平的哮喘儿童的治疗效果。结果 吸入布地奈德组与口服孟鲁司特钠组治疗前后FeNO水平显著下降(P<0.01),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显著提高(P<0.01);在FeNO水平增高的哮喘患儿中,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组FeNO水平的降低以及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的提高比口服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组明显(P<0.05);在FeNO水平正常的哮喘患儿中,吸入布地奈德组和口服孟鲁司特钠组治疗后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显著提高(P<0.01),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口服孟鲁司特钠组治疗后FeNO水平显著下降(P<0.01),而吸入布地奈德组治疗后FeNO水平无明显下降(P>0.05)。结论 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和口服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均能有效治疗儿童轻中度持续性哮喘;动态随访FeNO水平,有助于评估哮喘的控制情况和指导哮喘治疗药物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和口服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邱媛媛  邹玲  向叶  刘启亮 《广州医药》2023,(6):74-77+82
目的 探讨度普利尤单抗对瘙痒性皮肤病的效果及对嗜酸粒细胞(EOS)恢复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2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瘙痒性皮肤病患者96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激素治疗,观察组给予度普利尤单抗治疗。比较治疗前后2组血清炎症因子、免疫球蛋白水平情况;比较治疗前后2组症状积分下降指数(SSRI评分)、神经激肽/速激肽受体1(NK1R)及EOS情况。观察2组疗效情况。采用皮肤病生活质量问卷(DLQI)对2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并观察2组复发率情况。结果 治疗后,2组血清IFN-γ(干扰素-γ)、IL-2(白介素2)、IgA、IgG、IgM、NK1R、EOS水平升高,IL-4、IL-13、IgE水平及SSRI评分降低,且观察组更明显(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DLQI评分及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度普利尤单抗可减轻瘙痒性皮肤病患者瘙痒症状,增强机体防御力,促进嗜酸粒细胞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儿童哮喘及肺炎呼出气一氧化氮( FeNO)水平及其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 EOS)和第1秒用力呼出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 FEV1%)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3年7月~2013年12月收治的哮喘患儿共62例。其中,急性发作期患儿33例,缓解期患儿29例。同时收集肺炎患儿21例,健康对照组21例;哮喘组、肺炎组及对照组分别测定FeNO,EOS及FEV1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哮喘急性发作组FeNO,EOS水平分别高于缓解组和对照组,FEV1%水平低于缓解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②哮喘缓解组FeNO和EOS水平仍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FEV1%水平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肺炎组与对照组比较,FeNO,EOS及FEV1%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④哮喘患儿FeNO水平与EOS呈正相关(r=0.68,P<0.05),FeNO水平与FEV1%无明显相关性(r=-0.18,P>0.05),EOS与FEV1%无明显相关性(r=-0.04,P>0.05)。⑤哮喘患儿中FeNO阳性率为82.26%,EOS阳性率为62.90%,FEV1%阳性率为41.94%(χ2=21.49,P<0.05)。结论哮喘患儿FeNO水平可反映哮喘气道嗜酸性粒细胞性炎症,且敏感性较EOS高。哮喘患者中FeNO与EOS有相关性。 FeNO和EOS可用来协助鉴别过敏性炎症和普通感染。  相似文献   

12.
<正>变应性鼻炎(AR)是特异质个体接触变应原后由免疫球蛋白E(IgE)介导的,多种免疫活性细胞和细胞因子等参与的鼻黏膜慢性炎症反应性疾病,以鼻塞、鼻痒、喷嚏、流清水样涕为主要临床表现[1]。AR发病率越来越高,以广州为例,儿童AR患病率从2011年的7.83%上升到2019年的23.1%[2-3]。AR目前尚不能治愈,通常反复发作,易诱发各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马伟  薛青云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31):3935-3940
背景 目前,公众对“尊严死”和终末期生命质量越来越关注,不再倾向于单纯延长生命长度,开始寻求预先指示的方法,医护人员作为参与预先指示的重要力量,其知晓率直接影响预先指示的推行效果。目的 了解医护人员对预先指示的认知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探讨推广的可行性及实践路径。方法 于2019年9-10月,采用分层抽样和简单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从山东省抽取三级、二级医院及一级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540例医务人员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资料、个人经历部分、预先指示的态度及原因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医护人员预先指示态度及行为意向的因素。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530份(98.1%)。530例调查对象中,445例(84.0%)赞同指令型生前预嘱,赞同的首位原因为“尊重患者选择的权利”〔98.2%(437/445)〕;85例(16.0%)不赞同指令型生前预嘱,不赞同的首位原因为“不清楚生前预嘱是否符合法律规定”〔68.2%(58/85)〕。373例(70.4%)赞同代理型医疗决策,赞同的首位原因为“能反映患者意愿”〔84.5%(315/373)〕;157例(29.6%)不赞同代理型医疗决策,不赞同的首位原因为“患者拒绝继续治疗的意愿可能会被代理人改变”〔77.7%(122/157)〕。530例调查对象中,384例(72.4%)愿意协助患者制定预先指示,446例(84.2%)医护人员愿意把预先指示相关知识介绍给其他人,257例(48.5%)愿意马上签署生前预嘱。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是否和患者讨论过预先指示和是否听说过预先指示是医护人员帮助患者制定预先指示意愿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年龄、知晓状况是医护人员帮助患者制定预先指示意愿的影响因素;培训对预先指示意愿产生积极效能,应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医护人员预先指示知识的培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呼出气一氧化氮测定对成人支气管哮喘治疗的指导作用。方法 选取在北京协和医院门诊就诊的64 例哮喘患者, 所有患者进行哮喘控制测试( ACT) 调查表的填写及呼出气一氧化氮( FeNO) 、肺功能测定, 记录FeNO 值及第1 秒用力呼气容积( FEV1 ) 、第1 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 FEV1% pred) , 根据FeNO 值分为FeNO 增高组( n =33) 和FeNO 正常组( n =31) , 两组患者均给予长效β2 受体激动剂/ 吸入性皮质激素( ICS/LABA, 沙美特罗替卡松50 /250) 规律治疗,3 个月后随诊, 复测肺功能、FeNO, 填写ACT评分量表。结果 两 组患者治疗后ACT 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 FeNO 增高组ACT 评分高于FeNO 正常组( 22. 07 ±5. 49 比19. 23 ±5. 48, t = 2. 893,P 〈0. 05) , FeNO 增高组完全控制率高于FeNO 正常组( 42. 42% 比19. 35% , X2 = 3. 960, P 〈 0. 05) ;FEV1、FEV1% pred 两组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 FeNO 增高组治疗后FEV1、FEV1% pred 均高于FeNO正常组,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eNO、FeNO 改善率与治疗前ACT 评分呈负相关( r = - 0. 302, P 〈0. 05; r=0. 674, P 〈0. 01) , 与治疗后ACT 改善值呈正相关( r = 0. 514, P 〈 0. 01; r = 0. 674, P 〈0. 01) 。FeNO 及FeNO 改善率与治疗前后FEV1、FEV1% pred 均无相关性。结论 吸入ICS/LABA 对FeNO增高的支气管哮喘患者疗效较好, FeNO 值越高吸入ICS/LABA 后临床症状改善越明显, FeNO 可用于预测哮喘患者对吸入ICS/LABA 治疗的敏感性, 指导哮喘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的毛细支气管炎12周后对气管炎症和再次喘息的影响。方法纳入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四川省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6—24个月的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按人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孟鲁司特组(30例)和常规治疗组(30例)。常规治疗组给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等综合治疗,孟鲁司特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维持治疗(4mg,每晚1次口服,治疗12周)。同期门诊体检健康儿童30例为正常对照组,除外特应症及近期呼吸道感染者。治疗前和12周后检测血清中半胱氨酰白三烯(CysLTs)、总IgE(T-IgE)、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水平。在门诊及电话随访12个月内统计两组再次喘息患儿例数。结果两组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治疗前CysLTs、ECP和FeNO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治疗后CysLTs和FeNO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常规治疗组ECP水平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孟鲁司特组治疗后ECP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孟鲁司特组治疗后CysLTs和FeNO水平显著降低,并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治疗后水平(P〈0.05)。孟鲁司特组在12个月内累计再次喘息患儿例数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P〈0.028)。结论毛细支气管炎急性期治疗后予孟鲁司特维持治疗可以显著抑制气道炎症,减少喘息复发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药穴位敷贴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1例慢性湿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穴位敷贴,疗程为12周。在治疗后4周、12周,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EASI)评分、瘙痒积分;治疗前后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嗜酸性阳离子蛋白(ECP)、免疫球蛋白(IgE)、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S)等指标。结果:①治疗4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3.9%和83.3%,显效率分别为6.5%和10.0%,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均为100%,显效率分别为77.4%和36.7%,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后4周、12周,两组患者的EASI评分、瘙痒积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P〈0.01),且治疗后12周,治疗组患者的EASI评分、瘙痒积分较对照组亦显著降低(P〈0.01)。③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清ECP、IgE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患者血清IgE水平亦明显下降(P〈0.05)。结论:中药穴位敷贴疗法能够提高慢性湿疹患者的远期疗效,并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上海市普陀区长征镇中小学生过敏性疾病患病率及治疗状况。方法采用国际儿童哮喘和过敏性疾病研究(International Study of Asthma and Allergiesin Childhood,ISAAC)第一阶段调查问卷为基础问卷;哮喘控制测试(Asthma ControlTest,ACT)进行疾病严重度评估。2007年4-5月对上海市普陀区长征镇5807名中小学生进行哮喘、变应性鼻炎、湿疹的问卷调查。结果患过敏性疾病者599例,患病率为10.31%,其中哮喘患病率为4.84%,男女比例为1.68∶1;变应性鼻炎和湿疹的患病率分别为7.44%和0.83%。哮喘患者中有家族史的占17.57%,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者147例,占52.31%。多数哮喘患者不用药,ACT评分在20~24分的患者中不用药者占87.30%,使用吸入糖皮质激素(inhaled corticosteroid,ICS)治疗者为3.17%;ACT评分≤19分的患者中有55.60%不用药,吸入糖皮质激素占22.20%。变应性鼻炎患者中有34.97%不用药,单鼻用皮质类固醇者占23.78%,单口服抗组胺药者占16.78%,联合鼻用皮质类固醇+口服抗组胺药治疗者为4.20%。结论上海普陀区长征镇中小学生哮喘患病率与2002年上海地区调查的哮喘患病率比较无明显上升。变应性鼻炎的患病率较低。多数哮喘、变应性鼻炎患者治疗是不规范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osinophil cationonic protein,ECP)、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total immunoglobuline E,T-IgE)及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inphils,EOS)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荧光酶联免疫法测定32例支气管哮喘患儿治疗前后血清ECP、T-IgE水平及EOS按常规法计绝对数.结果 哮喘急性发作组血清中ECP 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组和正常组,ECP水平的升高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且两者之间呈正相关.哮喘组血清T-IgE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哮喘急性发作期与缓解期无显著差异.而3组的EOS计数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ECP是EOS活化后脱颗粒释放的主要炎性介质,是反映支气管哮喘气道炎症发生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血清ECP含量的变化与哮喘患儿疾病的状态有关,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和肺功能相关指标在儿童伴或不伴变应性鼻炎(鼻炎)的咳嗽变异性哮喘(CVA)与其他慢性咳嗽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15年10月—2021年8月在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儿科门诊行肺功能和FeNO检测的199例慢性咳嗽(慢咳)患儿信息,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慢咳患儿分为CVA 组(n=86)和非CVA(NCVA组,n=113)。通过建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FeNO和肺通气功能指标,包括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峰流速值(PEF)、最大呼气中期流速(MMEF)、50%肺活量时的最大呼气流速(MEF50)及25%肺活量时的最大呼气流速(MEF25)在预测CVA的临床价值。结果:经过筛选FeNO预测价值最高(P<0.001)。FeNO、MMEF和MEF25可能是区分CVA和NCVA的有效指标(均P<0.05)。FeNO和MMEF对CVA和NCVA的鉴别预测最佳临界值分别为21.5 ppb [曲线下面积(AUC)为0.916;敏感性为80.16%;特异性为75.92%;PPV 64.12%;NPV:87.50%]和84.5%预计值(AUC为0.726;敏感性为61.90%;特异性为77.66%;PPV 75.58%;NPV 64.60%)。FeNO联合MMEF诊断CVA的最佳临界值为>21.5 ppb,MMEF <84.5%预计值(AUC为0.988)。FeNO对于鉴别儿童慢咳中鼻炎受试者和非鼻炎受试者的不同临界值分别:21.5 ppb(敏感性为95.9%,特异性为81.1%)和27 ppb(敏感性为84.6%,特异性为78.3%)。鼻炎受试者的AUC (0.925)明显高于非鼻炎受试者(0.871)。FeNO联合MMEF对于鉴别鼻炎患儿的AUC为0.989,敏感性为95.9%,特异性为84.4%。对于非鼻炎受试者,FeNO联合MMEF的AUC为0.500,敏感性为47.6%,特异性为80.0%。结论: FeNO和MMEF在儿童慢咳中对CVA鉴别可能有较大的价值。FeNO和MMEF联合使用的预测效果明显优于单独使用。FeNO联合MMEF对与儿童慢咳中CVA伴有鼻炎者预测的准确性高于非鼻炎患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