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方式使用氨甲环酸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术后出血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方法将154例行初次单侧TKA的患者分为3组:术中局部和静脉联合使用氨甲环酸组(A组,52例),局部使用氨甲环酸组(B组,53例),未使用氨甲环酸组(C组,49例)。比较3组患者术后引流量、输血率、输血量、术后第1、3天血红蛋白值、D-二聚体值及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发生率。结果术后引流量、输血率、输血量A组低于B、C组(P0.05),B组低于C组(P0.05)。术后第1、3天血红蛋白值A组高于B、C组(P0.05),B组高于C组(P0.05)。术后第1、3天D-二聚体值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发生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TKA中联合使用和局部使用氨甲环酸可减少术后出血,联合使用效果更好,且不增加下肢静脉血栓及肺栓塞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TKA)术中使用氨甲环酸(TXA)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对88例(88膝)行初次TKA术的退变性骨关节炎患者进行前瞻性、随机化研究。患者随机分为使用TXA(TXA组)和使用安慰剂(对照组)两组。TXA组,在松止血带前15 min静脉给予15 mg/kg剂量的TXA;对照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共11例失访(TXA组,5例;对照组,6例),剩下77例(TXA组,39例;对照组38例)患者纳入最终分析,对其术中失血量、术后24 h引流量、总引流量、隐性失血量、总失血量、输血量、和术后第3天血红蛋白,术后24 h D-二聚体,下肢瘀斑发生率、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如年龄(t=0.390,P〉0.05)、性别比(Х^2=0.127,P〉0.05)、合并疾病(Х^2=0.142,P〉0.05)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TXA组术后24 h引流量(t=6.512,P〈0.01)、总引流量(t=4.913,P〈0.01)、隐性失血量(t=5.980,P〈0.01)、总失血量(t=5.808,P〈0.01)、24 h D-二聚体值(t=18.401,P〈0.01)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XA组术后第3天血红蛋白量明显高于对照组(t=4.815,P〈0.01);TXA组和对照组分别有3例(共1200 ml)和4例(共1400 ml)患者接受异体输血(P〉0.05)。TXA组和对照组下肢远端深静脉血栓均为3例(P〉0.05)。TXA组下肢瘀斑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6%vs.18.4%,P〈0.05)。结论静脉使用TXA,能够安全有效的减少TKA围手术期失血量,不增加深静脉血栓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全膝置换术后氨甲环酸关节腔注射联合不同时限引流管夹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选择行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患者160例,分为A组(生理盐水关节腔注射联合引流管夹闭2 h)、B组(氨甲环酸关节腔注射联合引流管夹闭2 h)、C组(生理盐水关节腔注射联合引流管夹闭4 h)和D组(氨甲环酸关节腔注射联合引流管夹闭4 h)4组。记录血红蛋白含量、引流量、隐性失血量、总血红蛋白丢失量、输血量、输血率、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皮下瘀斑面积,并对4组进行比较。结果:160例患者无切口感染、严重低氧血症以及有症状的肺栓塞等情况出现。术后1 d各组血红蛋白含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26,P=0.000),术后7 d各组血红蛋白含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0.74,P=0.000);术后各组引流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71,P=0.000);术后各组隐性红细胞丢失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3.41,P=0.000);术后各组总红细胞丢失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2.68,P=0.000)。术后7 d多普勒彩色超声检查发现总的下肢静脉血栓栓塞发生率为3%(5/160),而且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92),同时术后皮下瘀斑面积﹥1%发生率,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3)。结论:氨甲环酸关节腔注射联合引流管夹闭4 h的方法,在全膝关节置换中操作简单,经济、有效,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氨甲环酸对全髋关节翻修术患者术后静脉血栓形成风险的影响.方法 择期全麻下行全髋关节翻修术患者56例,性别不限,年龄35 ~ 64岁,体重指数20 ~ 25 kg/m2,ASA分级Ⅰ级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n=28):对照组(C组)和氨甲环酸组(T组),T组气管插管后静脉注射氨甲环酸15 mg/kg,随后以10 mg·kg-1·h-1速率静脉输注至术毕,C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分别于术前、术毕、术后6h及术后24h时采集静脉血样,测定血常规及凝血功能指标.记录术中出血量、自体血回收量、术后24h内引流量和异体输血情况.术后7d行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记录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C组比较,T组术中出血量、自体血回收量和术后24h内引流量均减少,异体输血率降低,术毕及术后各时间点Hb和Hct均升高(P<0.05),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和纤维蛋白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和T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分别为18%和14%,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中静脉注射氨甲环酸15 mg/kg负荷量,随后以10 mg·kg-1·h-1速率静脉输注不增加全髋关节翻修术患者术后静脉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2018年美国髋关节和膝关节外科医师协会(AAHKS),美国骨科医师协会(AAOS),髋关节学会(THS),膝关节学会(TKS)及美国局部麻醉与疼痛医学学会(ASRA)共同协作,针对氨甲环酸(TXA)在全关节置换术(TJA)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了循证研究,就氨甲环酸给药的方式、剂量和时机以及在血栓形成高风险患者中的使用等提出了推荐意见,并根据证据支持强度对推荐意见进行了分级。本文对该指南进行解读,旨在为中国的骨科医务工作者、患者、医疗管理人员和指南制定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静脉联合局部用药在初次单侧膝关节置换的减少出血量的临床效果。 方法于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选取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西海岸医疗中心符合标准的初次行单侧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切皮前给予氨甲环酸1 g溶于100 ml 5%葡萄糖溶液静脉滴注,并在关闭切口后通过引流管向关节腔注射氨甲环酸20 ml(含氨甲磺酸1 g)。对照组在切皮前给予氨甲环酸1 g溶于100 ml 5%葡萄糖溶液静脉滴注,但在关闭切口后通过引流管向关节腔注射生理盐水20 ml。术后均夹闭引流管闭2 h,术后24 h拔除引流管。分析两组患者的总失血量、置换后引流量、术前和术后第2、3、5天的血红蛋白含量,术后3 h的凝血指标,术后输血人数,术后3个月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人数、有无膝关节感染发生。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实验组的总失血量(t=-5.29,P<0.01)、术后引流量(t=-5.35,P<0.01)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血红蛋白的量都有下降,实验组的血红蛋白的含量术后第2天(t=2.19,P<0.05)、第3天(t=2.07,P<0.05)及第5天(t=2.23,P<0.05)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输血率(10%)明显少于对照组的输血率(27%)(χ2=4.356,P<0.05);置换3 h后两组患者的凝血指标包括PT(t=2.19,P<0.05)、APTT(t=-0.78,P<0.05)、TT(t=-1.69,P<0.05)及纤维蛋白原(t=-0.82,P<0.05)无明显差异;两组患者3月随访时间内均未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膝关节感染。 结论氨甲环酸静脉滴注联合关节腔注射能够显著地减少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出血量,减缓血红蛋白的降低,减少对输血的需求,同时不增加血栓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氨甲环酸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失血量等指标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方法]利用互联网检索数据库The Cochrane Library(2011年第4期)、Ovid(1948年~2011年12月)、PubMed(1966年~2011年12月)、EM-BASE(1966年~2011年12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94年~2011年12月),检出氨甲环酸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的相关文献,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提取数据,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比较氨甲环酸组与对照组在失血量、输血率、术后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共纳入随机对照研究15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使用氨甲环酸可以减少病人平均总失血量513.03 ml[95%置信区间(-678.26,-347.81),P<0.01]、平均术中出血量94.03 ml[95%置信区间(-297.97,91.92),P=0.32]、平均术后出血量297.22 ml[95%置信区间(-772.50,178.05),P=0.22];氨甲环酸可以显著降低输血率[危险度差值0.29,95%置信区间(-0.40,-0.17),P<0.01]、平均输血量0.99个单位[95%置信区间(-1.48,-0.49),P<0.01];两组间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结论]氨甲环酸能有效减少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失血量,降低输血率和输血量,且并未增加术后DVT及PE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联合使用氨甲环酸(TXA)和稀释的肾上腺素(DEP)对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围术期失血量等指标的影响及其安全性。 方法检索电子数据库包括PubMed,荷兰医学文摘数据库(EMBASE),Cochrane对照研究注册中心,Web of Science,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知网,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包括初次TKA患者的随机对照研究,干预措施实验组为TXA+DEP,对照组为TXA。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经过全面严格筛选,共纳入高质量随机对照研究6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使用TXA+DEP可以减少病人平均总失血量[MD =-184.32,95%CI(-251.11,-117.52), P<0.01];平均减少隐性失血量[MD =-150.89,95%CI(-179.83,-121.95), P<0.00001];平均减少引流量[MD =-63.16,95%CI(-116.29,-10.02), P=0.02]。联合TXA+DEP可以显著降低输血率[RR =0.51, 95%CI(0.28,0.93), P=0. 03];两组间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 结论联合TXA+DEP能有效减少初次TKA的失血量和降低输血率,并不增加术后DVT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术中不同方式应用氨甲环酸在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中的止血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在青岛市市立医院(东院)初次行单侧TKA的病人,依照入院时间依次分配至A、B、C组,每组30人。A组采用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B组采用静脉滴注,C组采用静脉滴注联合关节腔内注射。术后第1、3、5天复查血红蛋白(Hb)值,记录三组病人术后24 h内的引流量、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输血例数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结果三组病人术后第1、3天的Hb值较术前持续显著下降,B组下降最多,A组次之,C组最少;术后第5天较术后第3天稍有升高,但Hb值仍显著低于术前和术后第1天。术后24 h,B组的引流量和总失血量最多,A组次之,C组最少,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组的输血率(3.3%)显著低于A组(20.0%)和B组(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病人术后均未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在单侧TKA中应用氨甲环酸对减少手术出血和降低术后输血率有显著作用,且静脉联合局部注射用药效果更佳,止血效果良好,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关节腔注射、静脉滴注和联合二者应用氨甲环酸(TXA)对全膝关节置换(TKA)患者失血量和输血量的影响.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荷兰医学文摘(Embase)等英文数据库和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及中国生物医学等中文数据库,搜索氨甲环酸用于膝关节置换术的相关文献,纳入其中研...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对微创膝关节单髁置换术后出血量和输血率的影响。方法:自2015年1月至2017年9月收治90例行微创膝关节单髁置换术患者,分为氨甲环酸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氨甲环酸组男22例,女23例,年龄62~69(66.1±2.4)岁;对照组男20例,女25例,年龄63~71(68.5±5.2)岁。记录术后48 h引流球中的出血量、围手术期输血率和血细胞比容水平。影响围手术期出血量的因素包括性别、年龄和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5~28.3(22.8±7.9)个月。随访中,两组患者伤口均愈合良好,均未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氨甲环酸组患者术后出血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氨甲环酸组术后引流球中出血量为(110.0±52.1)ml,对照组为(123.0±64.5)ml,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两组患者围手术期都未输血。。结论: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不能显著减少微创单髁置换患者术后的出血量。  相似文献   

12.
姬健钧  杨自权  赵永亮  谭利 《中国骨伤》2016,29(10):963-967
氨甲环酸作为一种抗纤维蛋白溶解药用于减少全膝关节置换术中术后失血量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问题,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失血量、血红蛋白含量、输血率等其他相关指标的影响被大量学者研究及探讨。但如何安全、有效地应用氨甲环酸,目前还没有一种金标准策略。根据不同的用药剂量,氨甲环酸可以按药物体重比例使用或直接1.5 g或3.0 g使用;根据不同的给药途径,氨甲环酸可以静脉滴注、局部应用以及口服用药;根据不同的使用时机,氨甲环酸可以术前、术中、术后或联合使用。在不增加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血栓形成概率的条件下,选择更为科学的使用方法来发挥氨甲环酸的最大效用,是近来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骨膜下注射氨甲环酸(TXA)联合罗哌卡因在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应用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于广东省揭阳市人民医院骨外一科行初次单侧TKA的154例重度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病例纳入标准为年龄在60~80岁的仅行单侧TKA手术的膝关节重度骨关节炎患者;排除标准为TXA或罗哌卡因药物过敏、血液指标异常或者相关数据缺失的患者),分为2组。其中TKA术中采用关节腔周围注射1 g TXA以及100 mg罗哌卡因的共80例(传统组),采用股骨远端与胫骨近端骨膜下注射1 g TXA以及100 mg罗哌卡因的患者74例(改良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失血量、总失血量、术后3 d血红蛋白(Hb)下降值、术后1、2、3、7以及14 d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等指标。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等行统计分析。 结果154例患者术后均未出现明显并发症。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术前血红蛋白、术前VAS评分、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总失血量(t=5.476)、术后3 d的Hb下降值(t=3.705)低于传统组(均为P<0.05)。术后不同时间(1、2、3、7和14 d)不同状态下疼痛VAS评分比较发现,改良组的术后VAS评分在膝关节静息状态(F=13.512)和屈曲状态(F=18.185)均比传统组更小(均为P<0.001)。 结论骨膜下注射TXA及罗哌卡因可有效减少TKA手术失血量,并明显减轻术后早期疼痛。  相似文献   

14.
《Seminars in Arthroplasty》2022,32(4):671-675
BackgroundRevision total- and reverse shoulder arthroplasties have become more common as the incidence of primary shoulder arthroplasties rise and the older population grows. The use of tranexamic acid (TXA) to decrease perioperative blood loss has been well established in literatures; however, its use in revision shoulder arthroplasty has yet to be explored. We retrospectively examined the effect of TXA use on perioperative blood loss during revision shoulder arthroplasties.MethodsThis was a retrospective review of patients ≥18 years of age, who underwent revision total- or reverse shoulder arthroplasties at the investigating institution between June 2013 and December 2020. Patients were stratified into 2 groups based on perioperative intravenous (IV) TXA vs. No TXA exposure. Contraindications to IV TXA included a history of blood clots and coagulopathies. Demographics, medical comorbidities, pre- and post-op hemoglobin, drain output, need for transfusion during hospitalization, duration of surgery, length of hospitalization, emergency department visits within 90 days of surgery, readmission to hospital within 90 days of surgery, and development of postoperative hematoma were analyzed.ResultsA total of 192 procedures (90 IV TXA vs. 102 No TXA) were analyzed. The cohorts did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 in age, gender, body mass index, breakdown of type of revision, or medical comorbidities. Analysis of the cohor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IV TXA group had a significantly higher preoperative hemoglobin (12.9 vs. 13.5, P = .012) and postoperative hemoglobin (9.6 vs. 10.5, P < .001), as well as a significantly lower exposure to drain placement (75% vs. 43%, P < .001) and lower drain output per day (145 ml vs. 97.5 ml, P < .001) as compared to the No TXA group following revision shoulder arthroplasty. The results favored the IV TXA group with regard to blood loss, transfusions, duration of surgery, length of stay, and hospital readmissions within 90 days; however, these did not reac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ConclusionsTXA use in revision shoulder arthroplasty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the drain output; however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blood loss or transfusion rates.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TXA)对初次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围手术期的输血率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关节外科行过初次单侧THA患者的病历资料。纳入标准:行初次单侧非骨水泥THA患者;术前凝血正常;髋关节疾病类型为髋关节骨关节炎、股骨头缺血性或无菌性坏死、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股骨颈骨折、类风湿性关节炎以及强直性脊柱炎;术前切皮前按体重15 mg/kg给予TXA。排除标准:行髋关节翻修患者,同时有合并除单侧THA其他手术患者;凝血功能异常;合并恶性肿瘤;既往有心肌梗死或下肢血栓史;使用骨水泥假体;其他髋关节疾病类型;术前切皮前不是按体重15 mg/kg给予TXA等。根据术后使用抗凝药与未使用抗凝药两种情况,初次单侧THA术后使用抗凝药的患者,使用TXA实验组共556例,未使用TXA对照组共244例;初次单侧THA术后未使用抗凝药的患者,使用TXA实验组共248例,未使用TXA对照组共130例。本研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及卡方检验统计学方法,比较两种情况下两组输血率、输悬浮红细胞(RBC)量、血红蛋白(HB)最大丢失量、并发症及术后住院时间等。 结果对于行初次单侧THA患者,在术后使用抗凝药物情况下,实验组输血率14.4%,对照组4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085,P<0.001);实验组中输悬浮RBC量低于对照组(2.0 U vs 2.5 U,Z=-2.600,P<0.01)(1 U=200 ml);实验组HB最大丢失量低于对照组(32.0 g/L vs 36.3 g/L,Z=-4.402,P<0.001)。实验组伤口周围瘀斑(0例)低于对照组(5例)(P<0.05);伤口其他并发症及发生血栓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未使用抗凝药情况下,实验组输血率低于对照组(9.7% vs 53.8%,χ2=89.058,P<0.001),实验组输入悬浮RBC量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5 U vs 4.0 U,Z =-0.303,P>0.05),实验组HB最大丢失量低于对照组(29.8 g/L vs 39.5 g/L,Z =-6.285,P<0.001)。实验组出现伤口感染低于对照组(1例vs 5例,P<0.05);伤口其他并发症及血栓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7.0 d vs 8.0 d,Z=-6.165,P<0.001)。 结论TXA对行初次单侧THA患者,在使用抗凝药与未使用抗凝药两种情况下,均能降低输血率、HB最大丢失量,具有明显的止血效果,且不增加术后伤口及发生血栓并发症,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估单次静脉应用氨甲环酸结合术后引流管临时夹闭降低单侧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术后失血量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前瞻性选择行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患者,随机分为氨甲环酸组(松止血带前15 min静脉注入15 mg/kg 氨甲环酸)和安慰剂组(松止血带前15 min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两组术后均予引流管临时夹闭4 h。记录两组术后12 h引流量、总引流量、输血量、输血人数、术后第1、3、5天血红蛋白值、红细胞压积、术后下肢淤斑发生率、术后24 h D-二聚体值、术后并发症及术后5~7 d下肢静脉超声筛查有无深静脉血栓(DVT),并对两组进行比较。结果 最终77例患者进入统计学分析。氨甲环酸组39例,安慰剂组38例;两组的人口学资料均匹配。术后12 h引流量为(142.6±202.1) ml(氨甲环酸组)和(257.4±245.3) ml(安慰剂组)、术后隐性失血量为(685.4±40.3) ml (氨甲环酸组)和(834.3±200.0) ml (安慰剂组)、总失血量为(962.2±286.2) ml (氨甲环酸组)和(1 168.4±455.4) ml (安慰剂组)、术后第3天血红蛋白值为(104.0±12.7) g/L(氨甲环酸组)和(96.0±13.4) g/L(安慰剂组)、术后24 h D-二聚体值为(11.8±1.5) mg/L(氨甲环酸组)和(22.1±3.4) mg/L(安慰剂组),以上指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下肢淤斑发生率氨甲环酸组(2.6%,1/39)低于安慰剂组(18.4%,7/38)。术后总引流量、围手术期输血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氨甲环酸组远端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0.3%(4/39),安慰剂为7.9%(3/3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氨甲环酸组术后第7天出现1例症状性肺栓塞。结论 TKA术后松止血带前15 min按15 mg/kg单次静脉注入氨甲环酸并结合术后临时夹闭引流管4 h,可有效、安全控制术后失血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静脉重复剂量给药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失血量的影响及安全性评估。方法:对2011年4月-2012年4月90例初次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32例,女性58例。90例患者被随机分为3组,(A组)对照组30例:(B组)单次剂量组30例:术中松止血带前10min1000mg氨甲环酸静脉滴注;(C组)双次剂量组30例:分别于术中松止血带前10min、术后3h各1000mg氨甲环酸静脉滴注。记录术后48h引流量、隐性失血量、术后12h血红蛋白减少量、输血量,术后14天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下肢深静脉栓塞症状。结果:术后引流量、隐性失血量单次剂量组及双次剂量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双次剂量组最低。术后12h血红蛋白保持水平单次剂量组及双次剂量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输血量双次剂量组明显低于单次剂量组和对照组(P〈0.05),所有患者术后14天彩色多普勒检查未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氨甲环酸重复剂量给药可以显著减少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失血量,氨甲环酸并没有增加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的风险,另外,重复剂量给药可以显著减少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输血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