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治疗前后,颈动脉硬化斑块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变化,了解冠心病与颈动脉硬化斑块间的相关性,为防治冠心病提供有关诊疗依据。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诊断患有冠心病,同时经颈动脉超声检查明确伴有颈动脉硬化斑块及IMT异常的冠心病患者240例为对象,按冠心病常规药物治疗,定期做颈动脉B超检查,对比治疗前后颈动脉硬化斑块及IMT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6、12个月,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或P〈0.01),颈动脉IMT、颈动脉斑块数和斑块的总面积改善情况与治疗前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冠心病经治疗后,颈动脉硬化斑块及颈动脉IMT随之明显改善,冠状动脉硬化与颈动脉硬化的发病和治疗转归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正常人颈动脉(CA)、股动脉(FA)内中膜厚度(IMT)的超声诊断标准。方法:利用高频超声测量236例不同年龄组正常健康者CA、FA的IMT。结果:正常人CA的IMT均值为(0.59±0.12)mm,FA为(0.63±0.15)mm,CA、FA的IMT上限分别为0.83 mm、0.93 mm。年龄≤50岁正常人CA、FA的IMT上限分别为0.7 mm、0.77 mm。年龄>50岁正常人CA、FA的IMT上限分别为0.98 mm、1.07 mm。结论:正常人CA、FA的IMT变化规律表现为随年龄增长而增厚。  相似文献   

3.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及其危险因素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是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特征 ,颈动脉因其解剖位置固定、表浅 ,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IMT)可作为反映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窗口[1] 。本研究采用二维超声检测 191例临床怀疑或已确诊的冠心病患者的颈动脉 ,观察多项冠心病危险因素与IMT的关系 ,以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与冠心病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1 材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191例研究对象均为在本院就诊的可疑或已确诊的冠心病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 4组。 ( 1)对照组 :5 6例 ,男 2 7例 ,女 2 9例 ,年龄 3 5~ 70岁 ,平均 5 1.7± 8.1岁。高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分析超声检查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斑块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方法 此次研究,选择我院2020年1月至12月期间,收治的5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纳为研究组,并选择同一时间本院非心脑血管疾病志愿者50例,纳为对照组,对两组进行超声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 研究组患者IMT增厚率、以及斑块形成...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脑梗塞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的相关性,探讨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为该类疾病的干预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05年9月至2008年9月我院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158例,其中62例伴认知功能障碍者作为实验组,选取同期年龄、性别与之相匹配的不伴认知功能障碍者96例为对照组。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检测患者的认知功能。结果实验组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明显大于对照组,且随着IMT分级增加,MMSE得分降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越厚,则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越高(相关系数r=0.47,P〈0.01),且IMT≥0.80mm组患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是IMT≤0.60mm组的1.68倍(OR=1.68)。结论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可以作为反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的认知功能的敏感指标。针对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应严密监测IMT,以防止或减轻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认知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血管超声技术评价冠心病患者颈动脉超声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抽取2005年1月至2006年4月于我院就诊的住院(≥60岁)患者共395例,其中男190例,女205例。年龄60—91岁,平均(69.5±7.9)岁。根据有无冠心病分为冠心病组(202例)及对照组(193例),应用颈动脉超声进行检测。结果冠心病组颈动脉内膜粗糙,多处钙化斑形成,内中膜厚度增加,内中膜厚度与腔内径比值大于0.1。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01)。395例中发现颈动脉斑块196例,冠心病组147例,对照组49例。冠心病组动脉斑块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利用高频超声检测颈动脉钙化斑形成,内中膜厚度及斑块,可以早期发现病变血管,了解动脉硬化程度及性质,颈动脉的检查结果可用作冠心病的预测参数,因而能为冠心病预防提供动态性监测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损伤程度之间的相关性,探讨颈动脉超声对评估冠心病严重程度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Gensini积分法评定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将其分为轻度狭窄、中度狭窄和重度狭窄组.颈动脉超声观测其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及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8.
魏玉杰  刘惠亮  张敏  田蕾 《武警医学》2010,21(12):1020-1022
 目的 观察厄贝沙坦对轻中度高血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动脉弹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符合入选标准的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106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IMT),脉搏波速度测定仪同时检测颈动脉-桡动脉(carotid-radial pulse wave velocity,C-RPWV)、颈动脉-股动脉(carotid-femoral carotid-radial ,C-FPWV)的脉搏波速度.给予以厄贝沙坦为基础的降压治疗,根据患者的血压反应加用小剂量氢氯噻嗪,12周后超声复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脉搏波速度.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均明显下降(P<0.05);IMT显著减少(P<0.01);C-RPWV、C-FPWV明显减慢(P<0.01).结论 厄贝沙坦除能有效降低血压外,还能改善动脉重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关系。方法对60例代谢综合征和30例正常对照者测定血Hcy,颈动脉超声检查测IMT,并进行分析。结果代谢综合征患者Hcy水平和IMT厚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代谢综合征患者中IMT增厚组Hcy水平明显高于IMT正常组患者(P〈0.05),且Hcy水平与IMT呈正相关(r=0.71,P〈0.05)。结论代谢综合征患者高Hcy血症是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增生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采用超声测定127例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根据IMT分为IMT正常组(IMT≤0.9mm)38例、IMT增厚组⑴(0.9mm〈IMT〈1.3mm)44例和IMT增厚组⑵(IMT≥1.3mm)45例。所有受试者测量身高、体质量,计算体质量指数(BMI),同时测定并比较两组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尿酸(U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计算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评估指数(HOMA-IR)。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IMT增厚主要与年龄、病程、FIns和HOMA-IR有关。IMT增厚组⑵FIns和HOMA-IR显著高于IMT正常组,并高于IMT增厚组⑴,并且胰岛素抵抗程度和代偿性高胰岛素血症程度与IMT的增厚呈正相关。结论胰岛素抵抗可能与2型糖尿病颈动脉内膜增厚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人糖代谢异常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关系及影响IMT的因素。方法选择60岁以上无明确糖尿病病史但有糖尿病高危因素的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行标准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75gOGTT),按结果分为糖耐量正常(NGT,n=44),糖耐量减低(IGT,n=62)和糖尿病(n=45)3组,同时测定各组生化指标,采用超声检查测定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并了解血管壁情况。结果DM组及IGT组颈动脉IMT厚度较NGT组显著增加(P〈0.05),DM组及IGT组颈动脉内膜不连续或不光滑者所占比率也较NGT组有显著升高(P〈0.05),DM组及IGT组各颈动脉指标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CH、TG、HDL、LDL水平是IMT增厚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与NGT组相比,IGT组存在明显的动脉粥样硬化表现,其程度与糖尿病患者接近,表明动脉粥样硬化改变早在糖耐量低减阶段就已开始。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分析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老年冠心病的关系,探讨颈动脉超声在老年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60例入选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急性心肌梗死(AMI)组,每组20例,并设立对照组20例,分别给予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进行分析比较。同时对48例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冠脉造影检查,根据造影结果分为正常组11例,单支病变组16例,多支病变组21例,比较不同组间IMT水平的差异。结果老年冠心病患者颈动脉IMT较正常对照组有显著增厚(P〈0.01),且在冠心病不同严重程度组中颈动脉IMT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对冠脉造影正常组与单支病变、多支病变组间IMT进行比较,结果也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过颈动脉超声测定颈动脉IMT水平,对老年冠心病的预测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血压(EH)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心率变异(HRV)的改变及其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关系。方法选择27例高血压患者、22例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和25例健康人进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测量。结果高血压组、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组的SDNN、SDANN、RMSSD、SDNNidex较正常对照组均有明显减低(P〈0.01),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组较高血压组也有显著差异(P〈0.05)。高血压或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伴颈动脉内中膜增厚者HRV参数较无增厚者有进一步的下降,而且HRV参数与IMT呈负相关。结论心率变异性分析可以作为早期发现高血压和(或)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心脏自主神经损伤的有价值的指标,HRV也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相关因素,可对大血管并发症作出早期的预测.有助于及时治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利用高频超声检测对比观察高血压并发冠心病和脑卒中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c)。血管内皮舒张功能变化的异同,探讨发生心、脑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及相互关系。方法将观察对象分为3个组.高血压并发冠心病组、高血压并发脑卒中组、高血压无心脑并发症组,检测IMTc,肱动脉内皮依赖性(EDD)和非依赖性(EIDD)舒张功能。结果①高血压并发症组与对照组间在血管内皮非依赖性扩张方面均降低,二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依赖性血管扩张二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②高血压并发冠心病组,高血压并发脑卒中组IMTc测值均增高,与高血压无心脑并发症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高血压并发冠心病组,高血压并发脑卒中组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高血压病的基础上,并发冠心病和脑卒中的患者其依赖性血管内皮舒张功能降低,提示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是高血压的共同影响因子。高血压并发症组与对照组间在IMTc和依赖性血管扩张方面有显著性差异,而高血压并发冠心病组,高血压并发脑卒中组间无显著性差异,提示IMTc增厚,依赖性血管扩张降低是高血压并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因子。但是不能作为单独预判高血压并发冠心病或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cIMT)、内皮功能与糖脂代谢的相关性。方法 以2019年10月-2021年10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崇明分院初次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13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一般资料,根据cIMT、内皮功能进行分组,分析高血压患者cIMT、内皮功能与糖脂代谢的相关性,并探究高血压患者cIMT、内皮功能的影响因素。结果 cIMT增厚组舒张压、收缩压、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bA1c)、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血肌酐、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均高于cIMT正常组,反应性充血指数(reactive hyperemia index,RHI)降低组收缩压、空腹血糖、HbA1c、LDL-C高于RHI正常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收缩压、三酰甘油、LDL-C、Hcy升高为高血压患者cIMT增厚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收缩压、空腹血糖、HbA1c、LDL-C升高为高血压患者RHI降低的危险因素(P<0.05)。Pearson 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患者收缩压、空腹血糖、HbA1c、LDL-C均与RHI呈负相关(P<0.05),高血压患者收缩压、三酰甘油、总胆固醇、LDL-C、Hcy均与cIMT呈正相关(P<0.05)。结论 高血压患者糖脂代谢异常可增加cIMT、内皮功能障碍,且cIMT、内皮功能障碍具有相互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形成情况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5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与30例正常对照组IMT和颈动脉斑块形成情况,采用免疫荧光法测定全部受试者血浆Hcy水平。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IMT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厚;线性相关分析显示:原发性高血压组IMT与血浆Hcy水平呈正相关。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IMT明显增厚且与血浆Hcy水平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索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对人群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方法 选择阳江高本底地区γ外照射剂量率最高的4个管区,对照地区选择了距中心镇距离与高本底地区所选管区距中心镇距离相近的2个管区,高本底地区和对照地区分别选取50岁以上女性居民各100名,通过超声检查测量颈动脉中内膜厚度;采集外周静脉血样本,测定血液生化指标,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测量血压、身高及体重,通过问卷调查收集个人生活史和居住史。同时,依据既往研究所测量的室内外环境地表γ剂量率及调查的年龄别居留因子,估算个人终生累积剂量。结果 阳江高本底与对照地区居民的平均累积剂量分别为(161.2±38.6)和(43.7±7.3)mSv,平均年龄分别为(65.2±10.4)和(60.7±8.0)岁。高本底地区居民颈动脉中内膜厚度左、右两侧分别为(1.0±0.3)和(1.0±0.2)mm,对照地区左右两侧颈动脉中内膜厚度均为(0.9±0.2)mm。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调整年龄、血压、体质量指数(BMI)、血脂因素后,个人终生累积剂量为左颈动脉中内膜增厚的一个危险因素(β=0.000 7,P<0.05)。不同剂量组(<50,50~,100~,200~ mSv)经调整后左动脉中内膜厚度平均值分别为0.9、1.0、0.9、1.1 mm。结论 长期低剂量辐射可能有加速血管老化、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超声检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斑块形成情况,探讨NAFLD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收集NAFLD患者70例(轻度脂肪肝及中度脂肪肝患者各25例,重度脂肪肝患者20例)和健康对照者40例。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门冬氨酸转氨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水平。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脂肪肝进行诊断并测量CIMT,CIMT≥1.2mm者判定为斑块形成。结果 ALT、AST、GGT、DBIL、IBIL、CIMT在健康对照组、轻度脂肪肝组、中度脂肪肝组及重度脂肪肝组中逐渐升高,4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在70例患者中,CIMT分别与ALT、AST、GGT、TBIL、IBIL、DBIL显著相关(P〈0.01);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斑块形成率与NAFLD患者脂肪肝程度(轻度、中度、重度)存在正相关(P〈0.01)。结论 NAFLD患者的肝功能指标与CIMT存在正相关;NAFLD患者更易发生AS和形成粥样斑块,脂肪肝的严重程度与斑块形成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