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观察密闭式吸痰(CS)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病人动脉血气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诊断ARDS并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开放式吸痰(OS)组和密闭式吸痰组,n=30例),分别采用开放式吸痰(OS)和密闭式吸痰(CS)两种吸痰方式,观察记录患者吸痰前1min及吸痰后3min和20min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pH值变化情况。结果 OS组吸痰后3min、20min动脉血氧分压与吸痰前1min比较,PaO2、SaO2显著下降(P〈0.05);CS组吸痰前后上述参数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RDS患者选择CS方式吸痰能较好地维持机体氧合状态。  相似文献   

2.
王爱华 《中外医疗》2012,31(7):154-154
目的观察密闭式吸痰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人动脉血气的影响,总结行密闭式吸痰对ARDS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 38例ARDS并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开放式气管内吸痰组(A组,n=18例)和密闭式气管内吸痰组(B组,n=20例),观察患者各血气指标变化情况,比较2组吸痰耗费时间。结果 A组吸痰后3、20min与吸痰前1min比较,PaO2、SaO2显著下降(P〈0.05);开放式吸痰平均耗费时间明显多于密闭式吸痰平均耗费时间(P〈0.05)。结论密闭式吸痰对ARDS患者动脉血气影响较小,临床应用比较安全,并且可以提高临床护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密闭式吸痰法和开放式吸痰法在重症监护病房(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机械通气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密闭式吸痰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开放式吸痰法,对两组患者吸痰前中后血氧饱和度(SpO2)及血性痰出现的次数、肺部感染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吸痰中SpO2比吸痰前低,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吸痰前和吸痰中SpO2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吸痰后SpO2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血性痰发生次数明显多于观察组(P〈0.05),机械通气48 h后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较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密闭式吸痰法更适合ICU机械通气患者。  相似文献   

4.
邝雪仪 《中外医疗》2013,32(17):144-145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病人应用密闭式吸痰的效果和护理要点。方法将42例接受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ARDS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密闭式吸痰组各21例,分析比较两组病人吸痰前后气道峰压(PIP)、平台压(Pplate)、肺顺应性(Crs)及床边动脉血气分析指标(PaO2、PaCO2、PH、PaO2/FiO2)以及机械通气时间。结果密闭式吸痰组病人吸痰后血氧饱和度、动脉氧分压、呼吸力学参数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密闭式吸痰组病人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缩短,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接受机械通气的ARDS病人使用密闭式吸痰,能更好维持病人氧合,避免出现低氧过程,同时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密闭式吸痰对机械通气患者吸痰前后经皮SpO2值及肺部感染率的影响。方法将70例机械通气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观察组采用密闭式吸痰,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开放式吸痰。观察病人吸痰前后SpO2值、肺部感染情况。结果两组病人吸痰后SpO2值,肺部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使用密闭式吸痰装置减少吸痰过程中SpO2下降的发生率、能降低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提高安全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密闭式吸痰对机械通气患者吸痰前后经皮Sp02值及肺部感染率的影响.方法 将70例机械通气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观察组采用密闭式吸痰,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开放式吸痰.观察病人吸痰前后spO2值、肺部感染情况.结果 两组病人吸痰后sp02值,肺部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使用密闭式吸痰装置减少吸痰过程中Sp02下降的发生率、能降低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提高安全感.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纤维支气管镜吸痰灌洗联合振动排痰对重症肺炎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病人的疗效及感染情况影响。方法选取重症肺炎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病人146例,按照入院编号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各73例。常规治疗组病人接受常规抗感染及纠正呼吸衰竭治疗,联合治疗组病人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接受纤维支气管镜吸痰灌洗联合振动排痰治疗。比较2组病人治疗总有效率、发热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情况及治疗前后的肺部感染情况。结果联合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15%,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的78.08%(P < 0.01)。联合治疗组病人发热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 < 0.01)。联合治疗组三联抗生素使用比例为8.22%,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的45.21%(P < 0.01)。治疗前2组病人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 d、14 d时,联合治疗组CPIS评分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 < 0.01)。结论纤维支气管镜吸痰灌洗联合振动排痰对重症肺炎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病人的疗效显著,明显缩短病程,有效控制感染,减少抗生素,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机械通气吸痰方法的安全性。方法:将40例建立人工气道行机械通气的ARD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开放式吸痰法(即脱机吸痰),观察组使用三通管不脱机密闭式吸痰。对2组患者吸痰前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的变化进行监测。结果:对照组吸痰后PaO2、SaO2较吸痰前均明显降低,HR、SBP均明显升高(P<0.01),DBP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吸痰后PaO2、SaO2、DBP较吸痰前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R、SBP均明显降低(P<0.01);2组吸痰前后PaO2、SaO2变化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三通管不脱机密闭式吸痰能降低ARDS机械通气患者由吸痰引起的低血氧水平,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9.
李萍  戴灵 《大家健康》2013,(7):61-62
目的探讨密闭式吸痰对机械通气患者吸痰前后经皮SpO2值及肺部感染率的影响。方法将70例机械通气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观察组采用密闭式吸痰,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开放式吸痰。观察病人吸痰前后SpO2值、肺部感染情况。结果两组病人吸痰后SpO2值,肺部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使用密闭式吸痰装置减少吸痰过程中SpO2下降的发生率、能降低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提高安全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膨肺吸痰法(MHI)在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RICU和综合ICU因呼吸衰竭行人工机械通气的患者150例,随机分为MHI组和对照组,MHI组行膨肺吸痰,对照组行常规吸痰。比较两组肺不张的发生率,吸痰前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和机械通气时间。结果①MHI组肺不张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②与吸痰前比较,吸痰后MHI组PaO2和SaO2无明显降低(P〉0.05),而对照组PaO2和SaO2明显降低(P〈0.05);吸谈后MHI组与对照组比较,MHI组PaO2和SaO2明显增高(P〈0.05);③MHI组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缩短(P〈0.01)。结论 MHI能有效避免吸痰后动脉血PaO2和SaO2下降,可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T管联合文丘里加温湿化氧疗在气管切开脱机病人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年龄≥ 18岁的58例气管切开脱机病人,按入院时间先后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2018年1-12月收治的30例病人为对照组,2019年1-12月收治的28例病人为观察组。观察组采用T管联合文丘里加温湿化氧疗技术;对照组采用常规气道湿化氧疗。比较2组脱机时和脱机后1、5 d呼吸频率及氧合指数(PaO2/FiO2)、血氧饱和度(Sp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痰液黏稠度、吸痰次数、吸痰时SpO2下降程度、吸痰时SpO2下降持续时间、ICU滞留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脱机后1、5 d观察组呼吸频率低于对照组,PaO2/FiO2高于对照组(P < 0.01);脱机后1、5 d观察组痰液黏稠度优于对照组(P < 0.05和P < 0.01);观察组吸痰次数、吸痰时SpO2下降程度、吸痰时SpO2下降持续时间、ICU滞留时间少于对照组(P < 0.01);观察组刺激性咳嗽(3.57%)、痰痂形成(0.00%)、肺部感染(0.00%)、气道出血发生率(7.14%)均低于对照组(33.33%、20.00%、20.00%、26.67%)(P < 0.05~P < 0.01)。结论文丘里氧疗温湿化法应用于气管切开脱机病人,符合人体温湿化的生理需求,避免了病人的呛咳和不适,可改善痰液黏稠度和呼吸参数,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经鼻同步间歇正压通气(SNIPPV)与头罩吸氧对早产儿机械通气后过渡性撤机的影响。方法将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4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给予SNIPPV,对照组给予头罩吸氧,比较2组撤机后不同时间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氧分压(PaO2)水平,并比较2组氧疗时长、住院时间、呼吸暂停发生率、撤机成功率和并发症情况。结果撤机后12、24 h,观察组早产儿PaO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 < 0.05和P < 0.01),PaCO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 0.05);撤机后48 h,2组PaO2和PaCO2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氧疗时长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 < 0.01)。观察组撤机成功率为85.0%,高于对照组的55.0%(P < 0.05);呼吸暂停发生率为20.0%,低于对照组的50.0%(P < 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早产儿机械通气后过渡性撤机中应用SNIPPV可降低呼吸暂停发生率,有效缩短住院与氧疗时间,改善氧合状态,提高撤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索应用电动牙刷的机械振动作用来协助新生儿进行排痰的效果。方法 选取120例昆明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接受治疗的感染性肺炎的新生儿开展研究,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0例,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进行电动吸痰护理,实验组使用电动牙刷进行机械振动后再进行电动吸痰,比较2组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指标变化、肺脏超声变化情况。结果 应用电动牙刷机械振动辅助排痰组患儿在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气分析结果 PaO2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前后动态观察2组患儿肺部超声图像变化,可见B线逐渐减少,胸膜线和A线的恢复,实变范围缩小等征象的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结论 对于新生儿感染性肺炎进行吸痰前先施以机械振动,可以使痰液排出更充分,从而提升治疗的效果,且操作简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徐娟  吴晓飞 《蚌埠医学院学报》2021,46(5):627-629, 634
目的比较经鼻加温湿化高流量氧疗(HFNC)与无创辅助通气(NI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病人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77例COPD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n=39)和对照组(n=38)。观察组采用HFNC,对照组采用NIV,2组病人均予抗感染、解痉平喘、化痰等综合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动脉血气分析指标、COPD评估测试评分(CAT)、肺功能指标及失败率。结果2组治疗后24 h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分压(PaO2)分别低于和高于治疗前(P < 0.05),治疗后72 h PaCO2、PaO2分别低于和高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4 h(P < 0.05);2组间治疗前后pH、PaCO2、PaO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失败率、CAT评分、肺功能指标(FEV1、FVC及FEV1/FVC)及失败原因(治疗不耐受、血气指标恶化、临床症状加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FNC与NIV在治疗AE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病人中疗效类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与评价在围术期使用深呼吸训练器对缓解择期行上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疗效。 方法 纳入2017年1—12月期间在嘉兴市第一医院择期行上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在围术期(术前5 d~术后7 d),对照组采用手术常规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常规干预的基础上,于术前5 d~术后7 d(术后6 h开始训练)使用深呼吸训练器给予呼吸功能锻炼的强化干预。临床观察指标:术前(5 d、1 d)、术后(1 d、4 d、7 d)的用力肺活量(FVC)、1 s呼气量(FEV1)及最大深吸气量(IC)、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aO2)。同时麻醉医生使用改良床旁肺部超声(improvement of bedside ultrasound lung examination protocol,BLUE)方案在床边进行动态检查,观察有无肺膨胀不全、肺部感染等肺部并发症。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FVC、FEV1、IC水平均明显升高,PaO2、PaCO2、SaO2水平均明显改善;术后发生肺不张及肺部感染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也较短。 结论 使用深呼吸训练器对老年患者在围手术期(术前、术后)进行呼吸功能锻炼,能确切有效的改善老年患者的肺功能,从而降低上腹部手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围手术期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促进快速康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间歇俯卧位通气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将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儿科新生儿监护室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进行机械通气的NRDS患儿120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各60例,实验组患儿给予间歇俯卧位,即俯卧2 h-左侧卧位1 h-俯卧位2 h-右侧卧位1 h交替更换患儿体位,每日持续应用俯卧位16 h,对照组采取常规仰卧位护理,收集并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患儿治疗前、治疗后2 h、24 h的血气分析指标、住院天数及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长。  结果  2组患儿在治疗后2 h的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治疗后24 h的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氧合指数(PaO2/FiO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在治疗后2 h的PaO2、PaCO2、PaO2/FiO2及治疗后24 h的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实验组患儿在呼吸机治疗时间、住院天数上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间歇俯卧位能够有效改善呼吸窘迫新生儿的通气/换气功能,缓解其呼吸窘迫症状,缩短患儿的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噻托溴铵吸入剂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AECOPD)病人胱抑素C(Cys-C)、降钙素原(PCT)及血气分析的影响。方法选取AECOPD病人120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予以布地奈德气雾剂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噻托溴铵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运动耐力、呼吸困难评分、Cys-C、PCT及血气分析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病人各指标均升高(P < 0.05~P < 0.01),且观察组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 < 0.05~P < 0.01);治疗后,2组病人6 min步行试验得分均升高(P < 0.05~P < 0.01),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 0.01),2组病人呼吸困难评分均降低(P < 0.01),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 0.01);治疗后,2组病人血清Cys-C、PCT均降低(P < 0.01),且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 < 0.01);治疗后,2组病人SaO2、PaO2均升高(P < 0.05~P < 0.01),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 < 0.01),而2组病人PaCO2均降低(P < 0.01),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 0.01)。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噻托溴铵联合布地奈德能够有效缓解AECOPD病人的炎症反应,降低血清Cys-C、PCT水平,改善呼吸功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盐酸纳美芬对行声带息肉摘除术患者麻醉复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拟行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盐酸纳美芬组(N1组、N2组)和对照组(C组),各30例。手术结束时N1组、N2组和C组分别静脉注射盐酸纳美芬0.25 μg/kg、0.5 μg/kg和相同容量的0.9%氯化钠注射液。于给药即刻、给药后2 min、给药后10 min及拔管后5 min观察并记录3组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和给药后10 min呼吸恢复情况;记录患者的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和拔管后15 min时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情况;记录拔管后5、30、60、120 min时的镇静评分(Ramsay评分)、疼痛评分(VAS评分)以及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N1、N2组给药后10min时患者呼吸恢复率升高,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缩短,拔管后15min时氧分压升高,二氧化碳分压、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均降低(P < 0.05~P < 0.01),而N1组与N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N1、N2组在拔管后5、30、60、120 min时意识状态均优于C组(P < 0.01),而N1组与N2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3组患者在各个时间点的生命体征以及在拔管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3组患者恶心呕吐及拔管后呼吸抑制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盐酸纳美芬用于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患者麻醉复苏效果好,且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临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在急性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中应用改良式胸部叩击联合无创吸痰技术治疗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方法  选择2019年12月—2020年12月在六安市人民医院儿科六病区住院的90例急性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48例)、对照组(42例)。2组患儿均采取常规的抗炎、雾化吸入等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叩击联合传统吸痰技术,观察组采用改良式胸部叩击联合无创吸痰技术。对比2组患儿治疗前后排痰效果、临床症状、呼吸功能等各项指标,比较2组治疗效果。  结果  观察组排痰效果优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仅2例无效,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10例无效,有效率为76.19%(χ2=7.479,P=0.006);观察组咳喘、憋气、肺部啰音和住院时间等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呼吸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黏膜损伤发生率为2.08%(1/4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57%(12/42,P<0.05);观察组患儿家长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改良式胸部叩击联合无创吸痰技术应用于婴儿急性毛细支气管炎,可显著提高患儿治疗效果,快速解除气道阻塞、减轻喘息症状、改善呼吸功能、减少吸痰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从而减轻患儿痛苦,提高家长满意度,且操作方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