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张静  唐国珍  谢江燕  吴君  谭春梅  潘燕 《西部医学》2018,30(10):1500-1504
【摘要】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7年2月妊娠期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80例,记录患者妊娠结局,根据有无不良妊娠结局分为不良妊娠结局组(30例)与无不良妊娠结局组(50例),比较两组年龄、孕前体质指数、孕期增重、确诊孕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妊娠期高血压分度、文化程度、经济状况、孕产史、糖尿病家族史、高血压家族史、不良孕产史等临床资料。结果 发生不良妊娠结局患者共30例,占375%,包括羊水过多3例、胎膜早破7例、早产10例、产后出血6例、巨大儿8例、低体重儿5例、新生儿窒息3例、新生儿低血糖3例;不良妊娠结局组年龄≥35岁、孕前体质指数≥25kg/m2、孕期总增重过多、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3项异常、妊娠期高血压分度重度患者比例显著高于无不良妊娠结局组(P<005);确诊孕周、文化程度、经济状况、孕产史、糖尿病家族史、高血压家族史、不良孕史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年龄、孕前体质指数、孕期总增重、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妊娠期高血压分度等5个因素对妊娠期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不良妊娠结局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孕期血红蛋白水平、孕前体质指数及孕期体重增长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8月至2021年12月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分娩产妇的病历资料。根据孕期血红蛋白水平分为低Hb组(孕晚期血红蛋白 < 110 g/L)、中Hb组(孕晚期血红蛋白水平为110~130 g/L)、高Hb组(孕晚期血红蛋白水平≥130 g/L);根据孕前体质指数分为3组:孕前BMI过低组(BMI < 18.5 kg/m2)、孕前BMI正常组(BMI为18.5~24.9 kg/m2)、孕前BMI过高组(BMI≥25 kg/m2);根据妊娠期体重增加分为增重不足、增重正常、增重过度3组。对各组的妊娠结局进行比较。  结果  低Hb组、中Hb组、高Hb组的早产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孕前BMI过低组、孕前BMI正常组、孕前BMI过高组的新生儿出生体重、剖宫产、巨大儿、胎儿生长受限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孕期增重不足组、孕期增重正常组、孕期增重过度组的新生儿体重、胎膜早破、巨大儿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孕期血红蛋白、孕前BMI及孕期体重增长均对妊娠结局产生影响,合理地对其进行控制,从而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促进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孕前体质量指数及孕期增重对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以900例具有完整产科资料的妊娠女性作为受试对象,依据孕前的体质量指数(BMI)的不同将孕妇分为消瘦组(BMI<20 kg/m2)、正常组(20 kg/m2≤BMI<25 kg/m2)和肥胖组(BMI≥25 kg/m2);依据孕期体质量增加的不同,将孕妇分为:<15 kg组、15~20 kg组和>20 kg组.观察孕前不同BMI和体质量增加的不同程度对产妇最终分娩方式和分娩结局的影响.结果:消瘦组、正常组和肥胖组3组孕妇顺产率依次降低,剖宫产率依次升高(P<0.01).随着孕期体质量增加量的升高,剖宫产率、巨大儿出生率均呈升高趋势(P<0.01).消瘦组、正常组和肥胖组在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产程阻滞、产后出血以及新生儿窒息检出率依次升高(P<0.01);肥胖组孕妇随着孕期体质量增加量的逐渐升高,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和产后出血检出率逐渐升高(P<0.01).结论:孕前肥胖和孕期增重过多可提高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等合并症的发病风险,亦可显著增加剖宫产率、巨大胎儿率、不良妊娠结局如产程阻滞、产后出血以及新生儿窒息等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妊娠糖尿病(GDM)患者孕中期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血糖指标异常项数及孕期增重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纳入2017年7月1日至2018年6月30日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并分娩的2611例GDM孕妇,根据孕中期OGTT血糖异常项数和孕期体重增长情况进行分组,分析各组的不良妊娠结局及其交互作用。结果:OGTT血糖三项均异常的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早产、巨大胎儿和大于胎龄儿(LGA)的发生率高于一项和二项指标异常的孕妇(均P<0.017);血糖二项指标异常的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和早产发生率也高于一项指标异常的孕妇(均P<0.017)。孕期增重过多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巨大胎儿发生率高于增重不足和增重适宜孕妇,LGA发生率高于增重不足孕妇(均P<0.017);增重适宜孕妇早产和低体重儿发生率低于增重不足和增重过多孕妇,小于胎龄儿(SGA)发生率低于增重不足孕妇(均P<0.017)。在OGTT血糖一项指标异常的孕妇中,孕期增重不足是发生早产、SGA的危险因素(aOR=1.66,95%CI:1.10~2.52;aOR=2.20,95%CI:1.07~4.53),是LGA的保护因素(aOR=0.40,95%CI:0.27~0.50);孕期增重过多则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早产、低体重儿的危险因素(aOR=2.15,95%CI:1.35~3.41;aOR=1.80,95%CI:1.20~2.72;aOR=2.18,95%CI:1.10~4.30)。在OGTT血糖二项指标异常的孕妇中,孕期增重不足是巨大胎儿和LGA的保护因素(aOR=0.24,95%CI:0.09~0.67;aOR=0.54,95%CI:0.34~0.86),孕期增重过多则是早产的危险因素(aOR=1.98,95%CI:1.23~3.18)。而在OGTT血糖三项指标异常的孕妇中,孕期增重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无明显关联。结论:在GDM孕期管理中,对于OGTT一项或两项血糖升高者,孕期体重合理管理可降低部分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风险;三项血糖均升高者,除了孕期体重管理,需更严格的血糖监测并进行药物降糖等积极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孕前体重及孕期体重增长对妊娠合并症及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及关系,为孕期保健及降低孕期并发症、改善母婴结局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人民医院住院分娩的合并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高血压等疾病及分娩巨大儿的单胎活产产妇603例,根据孕前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及孕期体重增加(gestational weight gain,GWG)标准分别分为低体重组31例、正常体重组365例、超重组146例、肥胖组61例及体重增加不足组163例、体重增加正常组230例和体重增加过多组210例,对各组孕期并发症及不良妊娠结局,如剖宫产率、肩难产、巨大儿出生率、低出生体重儿、入住NICU率等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孕前肥胖是子痫前期影响因素;不同孕前BMI孕妇的子痫前期、剖宫产、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及转NICU的发生率随着孕前BMI的递增依次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孕期体重增长各组的巨大儿、肩难产、子痫前期及剖宫产的发生率随着GWG的升高依次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孕前BMI过高及孕期体重增加过度均会增加妊娠期并发症的发生,并导致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的升高。医院及社会应进一步加强孕妇孕期体重管理和教育,对孕期体重进行全程干预,以减少妊娠合并症及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李胜霞  黄文胜  王菲 《安徽医学》2023,44(5):552-555
目的 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P)患者尿蛋白/肌酐比值(ACR)、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NLR)及高温需求蛋白4(HtrA4)水平及与妊娠不良结局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在海军安庆医院就诊的HDP患者124例(HDP组),其中妊娠期高血压、轻度、重度子痫前期产妇分别为70例、32例和22例。同时选取健康产妇10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ACR、NLR及HtrA4水平,同时比较HDP组不同妊娠结局者ACR、NLR及HtrA4水平差异,分析ACR、NLR及HtrA4水平预测HDP妊娠不良结局的价值。结果 HDP组ACR、NLR及HtrA4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P组重度子痫前期者ACR、NLR及HtrA4明显高于妊娠高血压和轻度子痫前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子痫前期者ACR、NLR及HtrA4明显高于妊娠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不良结局产妇年龄、轻重度子痫前期比例、ACR、NLR和HtrA4明显高于非不良妊娠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ACR、NLR及Htr...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妊娠糖尿病(GDM)孕妇及非GDM孕妇孕前身体质量指数(BMI)、孕期增重及孕期血脂水平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产检并分娩的单胎、孕前无糖尿病、高血压疾病的12?650名孕妇,按照孕妇是否有GDM分为GDM组(2381例)和非GDM组(10?269例),再根据孕前BMI、孕期增重分亚组。各组间比较临床资料及妊娠结局,分析影响妊娠结局的相关因素。结果:在GDM和非GDM孕妇中,孕前超重和孕期增重过多均是大于胎龄儿、小于胎龄儿、初次剖宫产的独立相关因素(P<0.01或P<0.05),孕期增重过多亦是子痫前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孕中期甘油三酯水平与大于胎龄儿、子痫前期、初次剖宫产、早产等不良妊娠结局独立相关(均P<0.01)。结论:控制孕期增重可以减少大于胎龄儿发生率,但孕期增重过少可能导致小于胎龄儿的发生;孕前控制BMI在正常范围可以有效减少大于胎龄儿、子痫前期及初次剖宫产的发生率;非GDM孕妇孕中期血脂水平异常可能与多个不良妊娠结局相关,需要积极的饮食指导或干预。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孕前体质指数、孕期体重增长与妊娠期并发症及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 将行产前检查并住院分娩的810例足月单胎初产妇按体质指数分为低于标准体重、标准体重和高于标准体重3组,并随访其妊娠结局.结果 (1)高于标准体重组孕产妇的妊娠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标准体重组和低于标准体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标准体重组和低于标准组孕产妇间的妊娠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2)孕期体质指数增幅≥6 kg/m2的孕产妇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巨大儿及难产的比例明显高于体质指数增幅<6 kg/m2的孕产妇(P<0.01).结论 孕前体质指数及其增长是妊娠期并发症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孕期体重规划干预可避免体质指数增加过多,从而有效降低孕期并发症、巨大儿、剖宫产和高危新生儿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鲍筠  于桂云 《河北医学》2014,(10):1696-1699
目的:研究孕前与孕早期干预对超重孕妇妊娠期糖尿病( GDM)的发生率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2011年1月1日起在孕前门诊健康检查,挑选出体质指数( BMI)≥24-27.9kg/m2750人,同意接受孕前指导3-6个月的妇女385人为研究组,不同意接受孕前指导的妇女365人为对照组。体质指数在18.5-23.9kg/m2350人为正常组,怀孕后均在我产科门诊孕期检查,研究组接受孕前孕早期干预及定期产检,其余两组只接受正常产检,观察三组孕妇GDM、巨大儿、大于孕龄儿、小于孕龄儿、剖宫产、阴道分娩发生率。结果:研究组GDM、巨大儿、大于孕龄儿、阴道助产与剖宫产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义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妊娠高血压的发生率高于正常组(P<0.05),而在GDM、巨大儿、大于孕龄儿、阴道助产与剖宫产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孕前及孕早期干预可明显降低妊娠期糖尿发病率及妊娠不良结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双胎妊娠孕妇孕前体重指数(BMI)及其孕期增长对妊娠结局及并发症、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方法 双胎妊娠产妇333例,根据孕前BMI不同分为低BMI组(BMI< 18.5 kg/m2)64例、正常BMI组(BMI 18.5 ~25.0 kg/m2)221例、高BMI组(BMI >25.0 kg/m2)48例.分析双胎妊娠孕妇孕前BMI及其孕期增长与妊娠结局、并发症、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关系.结果 高BMI组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剖宫产发生率均高于低BMI组和正常BMI组(P<0.05);低BMI组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发生率均低于正常BMI组(P<0.05).3组早产、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妊娠期糖尿病组孕期与无妊娠期糖尿病组BMI增长幅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子痫前期组孕期BMI增长幅度明显大于无子痫前期组(P<0.05).新生儿出生体重与孕产妇孕期BMI增长呈正相关性(r=0.178,P<0.001).正常BMI组新生儿出生体重为2 500 ~3 999 g的比例明显大于低BMI组(P<0.05),但与高BMI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胎妊娠孕妇的孕前BMI、孕期BMI增长与妊娠结局及并发症、新生儿体重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双胎妊娠孕妇孕早期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on protein,hsCRP)与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GDM)的关联,以及孕前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和孕期增重情况对这一关联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3月至2020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产科募集的孕前BMI ≥18.5 kg/m2的双胎孕妇,采用颗粒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孕早期血清hsCRP,前瞻性随访得到孕期增重和GDM的发生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hsCRP与GDM的关联效应,转换得到风险比(risk ratio, RR),采用分层卡方检验、中介效应分析BMI、孕期增重情况对hsCRP与GDM关联的影响。结果: 570名双胎妊娠孕妇中,31.6%发生了GDM,26.1%孕前超重或肥胖,49.5%孕期增重超过推荐范围。调整混杂因素后,孕早期血清hsCRP中三分位和上三分位发生GDM的风险是下三分位的1.42倍(95%CI:1.02~1.89)和1.54倍(95%CI:1.12~2.02),且呈线性趋势(P=0.022)。中介效应分析表明,孕前BMI对高水平hsCRP增加GDM风险的解释程度为23.84% (P < 0.001),对两者的关联存在部分中介效应。联合hsCRP和孕期增重情况发现,孕期增重超过推荐范围且hsCRP较高水平(>1.21 mg/L)者发生GDM的风险是孕期增重在推荐范围内且hsCRP在下三分位者的2.31倍(P < 0.01)。结论: 孕早期高水平hsCRP显著增加双胎妊娠发生GDM的风险,hsCRP-GDM关联独立于孕期增重,且孕前BMI对hsCRP-GDM关联存在部分中介效应。双胎妊娠孕期管理要同时注重全身炎症反应和孕期体质量,以降低GDM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调查了解成都地区孕中、晚期妇女中度及以上体力活动(MVPA)水平,并探讨MVPA水平与孕期增重及增重速率的关系。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362例成都市妇幼医疗机构产前门诊24~28周单胎健康孕妇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其孕前体质量及生活方式等基本信息。分别于孕24~28周和32~36周测量孕妇体质量,计算孕中期、孕晚期增重及增重速率;同时,采用丹麦自填式体力活动量表收集孕中、晚期体力活动强度及持续时间。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孕中、晚期MVPA水平与孕期增重及增重速率的关系。结果 孕中、晚期每日平均MVPA时间分别为(1.61±1.61) h和(0.76±0.93)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056, P<0.001)。孕中、晚期MVPA达标率分别为74.6%和6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387, P<0.001)。孕早中期和孕晚期平均增重为(7.36±3.78) kg和(5.80±2.57) kg,平均增重速率为(0.30±0.15) kg/周和(0.51±0.22) kg/周。体力活动中活跃组孕晚期增重(5.34±2.91) kg低于不活跃组(6.26±2.54) k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活跃组孕晚期增重速率(0.48±0.26) kg/周也低于不活跃组(0.56±0.20) kg/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孕周、民族、孕前体质量指数(BMI)、是否患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前吸烟习惯、孕前是否就业是孕早中期、晚期增重及增重速率的潜在影响因素(P<0.05)。控制孕妇年龄、膳食能量摄入量、孕前BMI等混杂因素后,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与不活跃组孕晚期增重相比,低活跃组孕晚期增重减少,β(95%CI)值为-0.358(-0.691~-0.026);中活跃组孕晚期增重减少,β(95%CI)值为-0.762(-1.486~-0.037);与不活跃组孕晚期增重速率相比,中活跃组孕晚期增重速率降低,β(95%CI)值为-0.071(-0.133~-0.008)。结论 成都地区孕中、晚期妇女中度及以上体力活动不足问题突出,适量的中度及以上体力活动可降低孕晚期增重及增重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孕前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对孕妇产科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以2014年06月至2015年12月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收治的1000名正规产检并住院分娩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孕前和孕期体质量对产科并发症和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 BMI越高,发生子痫前期、妊娠期糖尿病、早产、胎膜早破、巨大儿的风险越高,剖宫产率增加。BMI越低,妊娠期贫血发病率增高。ICP、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减退及羊水过少发生率与BMI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孕前BMI对孕妇产科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妊娠结局具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孕前体质量指数(BMI)及孕期增重对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队列研究方法对2015年4-12月产检并被诊断为GDM的单胎妊娠孕妇进行随访。分析孕前BMI及孕期增重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的关系。结果:共590例GDM孕妇纳入本研究。根据BMI分类,10.6%(63/590)孕妇体质量偏轻,65.9%(389/590)体质量正常,17.6%(104/590)超重,5.9%(34/590)肥胖。新生儿出生体质量为(3348.6±465.4)g,巨大儿发生率为7.6%(45/590),低出生体质量儿发生率为2.4%(14/590)。随着孕前BMI增加,孕期增重过量的比例显著增加(P<0.01),低出生体质量儿发生率,巨大儿发生率和剖宫产率显著增加(P<0.01);随着孕期增重增加,巨大儿发生率显著增加(P<0.01)。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分娩孕周、新生儿性别及孕期增重与巨大儿发生有关,与孕期增重正常者相比,孕期增重过量显著增加巨大儿的发生风险(OR=2.57,P<0.01)。结论:GDM孕前超重及肥胖孕妇更易分娩巨大儿,应注意将计划妊娠妇女孕前体质量控制在合理范围,特别注意加强对孕前超重和肥胖GDM孕妇孕期体质量的控制。  相似文献   

15.
Li GH  Fan L  Zhang L  Liu XW  Sun CJ  Zhang WY  Huang XH 《中华医学杂志》2011,91(39):2753-2756
目的 研究非超重/肥胖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合并妊娠孕妇的临床特点及围产结局.方法 对2008年5月至2010年7月北京妇产医院产科门诊初次就诊孕妇进行PCOS史的筛查,将61例孕前体质量指数(BMI) <24 kg/m2的PCOS单胎孕妇作为研究组,对照组按年龄及孕前体质指数和研究组进行2:1配对,将122例符合条件的非PCOS孕妇纳入对照组,随访两组的妊娠经过直到分娩.多胎妊娠、原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甲状腺功能异常、心脏病、肾脏病等慢性疾病者未纳入本研究.结果 PCOS组孕妇的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COS组妊娠期糖尿病,子痫前期的发生率分别为27.9%( 17/61)、13.1% (8/61),明显高于对照组15.6%(19/122)、1.6%(2/12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0.01).妊娠期高血压、羊水过多、羊水过少、胎膜早破、胎盘早剥等妊娠并发症及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孕前BMI <24 kg/m2 PCOS患者妊娠后妊娠期糖尿病、子痫前期发生的危险性仍显著增高,独立于肥胖,似乎PCOS本身对此发挥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根据美国医学研究院(Institute of Medicine,IOM)2009年指南标准,调查中国人群低危孕产妇孕前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和孕期体重增加(gestational weight gain,GWG)及其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采用多中心、大样本的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在14个省市39家医院连续时间段分娩的孕产妇的112 485例资料中,选择无并发症、单胎、关键数据完整的28周后分娩的低危妊娠女性54 827例。分析产妇身高、孕前BMI、GWG等指标对出生体重的影响,并建立回归模型。结果 孕前平均BMI为21.3 kg/m2,孕前BMI在正常范围的女性比例为77.2%,低体重女性比例为12.9%,超重为9.0%,肥胖为0.8%。平均GWG为(14±5)kg,根据IOM的标准,GWG总达标率仅45%,未达标者26%,超标者29%。出生体重与孕产妇身高、孕前BMI和GWG均有明显的正相关。结论 中国城市孕产妇的身高、孕前BMI不同于其他国家,GWG控制不理想。建立符合中国人群特点的孕期营养咨询策略对于降低巨大儿和低体重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个体化的孕前体质量指数(BMI)干预对妊娠期糖耐量受损(GIGT)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7年5月我院孕检的GIGT孕妇1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孕妇予以常规孕期干预;干预组孕妇予以孕前BMI干预,根据孕妇不同的孕前BMI制定孕期体质量增加的目标,并制定个性化食谱和运动量。观察两组孕妇产前1周FBG、2 h PBG和Hb A1C水平及妊娠期增重情况,并比较其妊娠结局。结果干预组孕妇产前1周FBG、2 h PBG和Hb A1C水平低于对照组,干预组妊娠期增重少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孕妇干预后GIGT持续率、GDM发生率、子痫前期、胎膜早破、产褥感染及胎儿窘迫、巨大儿和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体化的孕前BMI干预能明显减少GIGT持续率和GDM发生率,有效控制GIGT孕妇的血糖和Hb A1C水平,妊娠期增重控制得当,并能降低妊娠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