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黄玉伟  牛云丽  李定柯 《社区医学杂志》2023,(24):1282-1285+1290
目的 探讨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检查技术在老年脑动脉瘤患者中的应用,并分析其对破裂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9-06-01-2022-02-01南阳南石医院收治的117例疑似脑动脉瘤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3D-CTA检查。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3D-CTA检查脑动脉瘤的诊断结果及诊断效能,以及3D-CTA检查载瘤动脉与脑动脉瘤瘤颈关系;观察不同破裂出血情况患者3D-CTA检查相关参数[位置、数目、入射夹角、高度、长度、宽度、血栓、子囊形态、瘤体钙化、直径、瘤体长径/瘤颈宽度(AR)]差异。结果 117例疑似脑动脉瘤患者,手术病理共检出阳性82例,阴性35例;3D-CTA检查检出阳性78例,阴性39例;三维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3D-DSA)检查检出阳性81例,阴性36例。3D-CTA检查对脑动脉瘤诊断Kappa指数为0.803,与3D-DSA检查的0.899接近,P>0.05。3D-CTA检查显示脑动脉瘤瘤颈与其载瘤动脉关系为Ⅲ级的占80.77%,与3D-DSA检查的92.59%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6.460,P=0.09...  相似文献   

2.
旋转DSA在脑血管造影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旋转DSA应用技术,提高脑血管病的诊断能力。方法:对122例脑血管病患者采用常规正侧位和旋转DSA造影检查,其中可疑动脉83例,动静脉畸形16例,脑动脉狭窄23例。结果:脑动脉瘤通过一次旋转DSA检查96%以上病例在脑血管造影中应用的优缺点。可清晰显示瘤颈、狭窄及畸形情况。结论:旋转DSA在脑血管造影中应用具有极大的优势,应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3.
三维CT脑血管造影在自发性脑出血病因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在自发性脑出血病因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20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3D—CTA和14次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3D—CTA发现脑动脉瘤7例、脑动静脉畸形6例、颈内动脉海绵窦瘘1例、其余6例未见特异性的病因。其中有14例患者进行了全脑血管造影检查,证实了3D—CTA的发现。3D—CTA能准确发现动脉瘤和动静脉畸形,并且显示了这些病变的三维构造和毗邻关系。结论:3D—CTA具有简单、快速、无创、可靠等优点,适用于自发性脑出血的病因诊断,有助于早期确定最佳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数字造影旋转三维成像(3D-DSA)技术在脑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提高临床诊疗能力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0年8月—2021年7月于高唐县人民医院实施检查的30例脑动脉瘤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患者均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以及3D-DSA检查。回顾性分析3D-DSA在对脑动脉瘤显示、动脉瘤大小、形状、瘤颈、周围血管等情况的显示程度,及时发现其他脑动脉病变,为临床诊疗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对比分析3D-DSA技术在脑动脉瘤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3D-DSA检查脑动脉瘤对前交通动脉、后交通动脉、颈内动脉、基底动脉、大脑中动脉、脉络膜前动脉部位的总诊断率为96.67%,高于DSA检查方式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D-DSA检查脑动脉瘤在动脉瘤显示、动脉瘤形态、动脉瘤瘤颈、动脉瘤同毗邻血管关系方面的成像质量评分高于DSA检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脑动脉瘤的临床诊疗过程中,3D-DSA在诊断脑动脉瘤方面比DSA更准确,能够为临床医师进一步明确病情,开展系统化治疗提供确切依据。3D-DSA技术的应用是DSA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5.
王晓峰 《中国保健营养》2012,(18):3686-3687
目的分析旋转DSA及三维重建技术在介入诊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1例假性动脉瘤患者,1例腹腔干起始部动脉瘤患者,患者进行常规血管造影后,对相应目标血管进行旋转DSA及三维图像重建技术。结果常规DSA1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检出动脉瘤10例,(其中1例动脉瘤载瘤动脉及周围血管解剖关系不清),1例不能作出准确诊断,4例未检出。左髂内动脉造影检出假性动脉瘤1例,腹腔干造影检出腹腔干起始部动脉瘤1例,经旋转DSA及三维重建技术后,明确了10例动脉瘤诊断,新检出动脉瘤1例,此11例动脉瘤其中7例进行介入栓塞,3例栓塞90%以上,4例栓塞80%以上,另外4例手术夹闭。左髂内动脉假性动脉瘤行弹簧圈栓塞,腹腔干起始部动脉瘤行外科手术。结论旋转DSA及三维重建技术是针对要显示的部位对病变可进行任意角度观察,可提供血管及病变的三维关系,为介入诊断及治疗提供精确的图像和数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血管造影三维重组中的质量控制。方法收集三维重组结果与减影不符的图像,分析不一致产生的原因。结果采集区(FOV)位置及大小、对比剂充盈情况、动脉瘤位置、患者配合、X线硬化效应均可能产生三维重组伪影。结论三维重组结果可能与减影不符,三维重组与减影图像结合有利于做出更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双能量脑动脉CT血管造影(CTA)在脑动脉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为金标准,回顾性分析30例经DSA证实为脑动脉瘤患者的双能量脑动脉CTA影像学特点,比较双能量脑动脉CTA和DSA检查对脑动脉瘤诊断准确性.结果 双能量脑动脉CTA能较好地显示脑动脉瘤的直接征象,对颈内动脉虹吸段的动脉瘤征象显示优于常规脑动脉CTA扫描.对瘤体及瘤颈的测量与DSA有较高的一致性,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能量脑动脉CTA辐射剂量为19.1~25.4(21.7±0.5) mSv.结论 双能量脑动脉CTA能够清晰显示脑动脉瘤的瘤体大小及瘤颈,对脑动脉瘤的诊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诊断脑血管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随机数字表方法从本院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45例脑血管疾病疑似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应用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和CT血管造影技术进行检查,将诊断结果分别记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比两组诊断结果的颅内动脉瘤疾病检出率和颅内动脉瘤直径。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颅内动脉瘤疾病检出率为82.22%(37例)和64.44%(29例),组间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检测颅内动脉瘤直径分别为(4.14±0.38)mm和(4.75±0.42)mm,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相比CT血管造影技术应用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可以显著提高脑血管疾病的检出率,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诊断脑血管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随机数字表方法从本院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45例脑血管疾病疑似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应用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和CT血管造影技术进行检查,将诊断结果分别记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比两组诊断结果的颅内动脉瘤疾病检出率和颅内动脉瘤直径。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颅内动脉瘤疾病检出率为82.22%(37例)和64.44%(29例),组间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检测颅内动脉瘤直径分别为(4.14±0.38)mm和(4.75±0.42)mm,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相比CT血管造影技术应用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可以显著提高脑血管疾病的检出率,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早诊断、早治疗是改善颅内动脉瘤(intracranial aneurysm,LAN)患者预后关键,但临床检查及诊断方法较多,当前尚未明确各方法在LAN中诊断价值。本研究探讨LAN患者实施三维CT血管造影术(three dimensional computeriz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3D-CTA)与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three dimensional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3D-DSA)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河南省儿童医院2015-10-01-2018-10-01收治的80例LA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检验方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实施3D-DSA检查,对照组实施3D-CTA检查,以全脑血管造影为金标准,对两组检出情况、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进行评估。结果以全脑血管造影为金标准,研究组阳性检出率及阴性检出率分别为62.50%和37.50%,对照组分别为52.50%和47.5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18 4,P=0.365 6。瘤体检出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检出准确率为92.50%,与对照组的9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8 2,P=0.809 4;灵敏度为92.00%,与对照组的90.4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3 2,P=0.817 6;特异性为93.33%,与对照组的89.4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82 1,P=0.956 3;阳性预测值为92.00%,与对照组的90.4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20 8,P=0.470 7;阴性预测值为93.33%,与对照组的89.4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65 1,P=0.325 9。结论 LAN患者实施3D-CTA和3D-DSA技术诊断均有显著价值,临床可根据患者病情、治疗需求及实际需求选择合适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1.
李捷  吕益忠  钱进军 《现代保健》2010,(28):103-104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对颈动脉狭窄的应用价值。方法30例患者经彩超或CTA筛查发现共42支血管有病变,再进行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评价其价值。结果颈动脉狭窄≥70%者26支,占61.9%;颈动脉狭窄≤70%者13支,占31.0%;无狭窄3支,占7.1%。结论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对于颈动脉狭窄病变是一种安全、可靠、准确的检查方法,可为进一步治疗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分水岭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发病因素,与大血管狭窄的关系。方法根据脑血管造影结果,结合磁共振资料做回顾性分析。结果3组分水岭脑梗死临床特征无显著性差异,8/10皮质型分水岭脑梗死有严重血管狭窄,29/42皮质下型分水岭脑梗死有严重血管狭窄,6/6混合分水岭脑梗死患者有严重血管狭窄。结论分水岭脑梗死与脑血管狭窄有密切关系,低血压与其发病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在全脑血管造影术中的镇痛效果.方法 择期行全脑血管造影术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帕瑞昔布钠组(P组)和芬太尼组(F组),每组30例.观察术前(T0)、术中行右颈内动脉造影后即刻(T1)、右椎动脉造影后即刻(T2)、左颈内动脉造影后即刻(T3)、左椎动脉造影后即刻(T4)、术后10 min(T5)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并记录以上各时间点的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 两组患者各时间点MAP、心率、VA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F组T1、T2、T3时SpO2(0.94±0.03、0.95±0.02、0.95±0.02)较P组(0.98±0.01、0.98±0.02、0.98±0.02)明显下降(P<0.05),其中于T1时有2例SpO2<0.90.结论 帕瑞昔布钠静脉注射在全脑血管造影术中可获得较为满意的镇痛效果,且无意识障碍、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较芬太尼的使用更为安全.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parecoxib sodium for preemptive analgesia in patients undergoing cerebral angiography. Methods Sixty patients undergoing cerebral angiography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by random digits table with 30 cases in each : group P and group F. Patients in group P received parecoxib sodium 40 mg 30 min before operation, while group F received fentanyl 1 μ g/kg 2 min before operation. The changes of hemodynamics were observed before operation (To), immediately right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angiography during operation (T1), immediately right vertebral artery angiography (T2),immediately left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angiography(T3), immediately left vertebral artery angiography(T4), 10min after operation (T5). The 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 heart rate (HR), pulse oxygen saturation (SpO2)and visual analogue score (VAS) were recorded at different times during the whole operation. Results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ly differences on MAP, HR and VAS between group P and group F (P > 0.05 ). But the SpO2 at T1 ,T2,T3 in group F (0.94±0.03,0.95±0.02,0.95±0.02)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group P (0.98 ± 0.01,0.98 ± 0.02,0.98 ± 0.02 )(P<0.05 ), and 2 cases SpO2 < 0.90 at Ti. Conclusion Parecoxib sodium administered preemptively provides a nice analgesic effect in patients undergoing cerebral angiography, and is more safe than fentanyl.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管内介入诊疗技术在脑动静脉畸形诊疗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98例脑动静脉畸形的血管内介入诊疗资料。结果 DSA能明确诊断 ,显示供血动脉、畸形血管团及引流静脉的情况。 5 2例栓塞治疗的技术成功率为 1 0 0 %,单纯真丝线段栓塞 36例 ,真丝线段和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 (NBCA)联合栓塞 1 6例。栓塞程度 :畸形血管团完全消失者 1 2例 ,畸形血管团减少 75 %以上者 2 1例 ,畸形血管团减少在 5 0 %~ 75 %者 1 1例 ,畸形血管团缩小不足 5 0 %者 8例。结论 DSA检查是脑动静脉畸形合理而可靠的诊断方法 ,有利于估计其预后并制订治疗方案 ,血管内栓塞治疗是其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5.
介绍用三角形和点来构建物体三维模型的方法:第一:将体数据分割出所需显示的点,由此点构建显示表面。第二:MC算法及其改进方法。第三:点表面重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诊断脑血管痉挛的可靠性。方法对5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同时行TCD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DSA发现大脑中动脉(MCA)26条痉挛,其中TCD检出21条,DSA未证实有痉挛的MCA中,TCD检出4条痉挛,TCD诊断MCA痉挛的敏感性为80.8%,特异性为94.6%,MCA痉挛程度越重,TCD敏感性越高。DSA发现基底动脉(BA)18条痉挛,其中经TCD检出13条,DSA未证实有痉挛的BA中,TCD检出4条痉挛,TCD诊断BA痉挛的敏感性为72.2%,特异性为87.5%。DSA发现椎动脉(VA)28条痉挛,其中经TCD检出20条,DSA未证实有痉挛的VA中,TCD检出6条痉挛,TCD诊断VA痉挛的敏感性为71.4%,特异性为91.7%。结论TCD诊断MCA、VA、BA痉挛有较高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在诊治顽固性鼻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例顽固性鼻出血患者使用常规方法止血治疗无效后,采用Seldinger技术经皮穿刺法做右侧股动脉穿刺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查明出血部位及责任血管后施行超选择性血管内栓塞治疗。结果6例患者中5例栓塞同侧颌内动脉一次止血治疗成功,另1例经加栓同侧面动脉及对侧颌内动脉而治愈。结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诊断与治疗顽固性鼻出血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在诊治顽固性鼻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例顽固性鼻出血患者使用常规方法止血治疗无效后,采用Seldinger技术经皮穿刺法做右侧股动脉穿刺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查明出血部位及责任血管后施行超选择性血管内栓塞治疗。结果6例患者中5例栓塞同侧颌内动脉一次止血治疗成功,另1例经加栓同侧面动脉及对侧颌内动脉而治愈。结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诊断与治疗顽固性鼻出血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在脊柱骨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01至2019-12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聊城二院收治的60例脊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先采用X线平片进行诊断,再采用多排螺旋CT机对全部患者进行诊断,CT图像薄层重建横断像后,采用多种重建技术获得全面直观重组图像。结果采用X线平片的检出率(83.33%)明显低于多排螺旋CT的检出率(1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09,P<0.05)。结论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扫描快,三维成像清晰立体,可以全方位地显示出脊柱解剖结构,可以避免受到患者体位的干扰,在脊柱骨折诊断、术前评价的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