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分析冠状动脉CT成像(CCTA)联合静息CT心肌灌注(CT-MPI)对于PCI术后患者诊断价值。  方法  选取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PCI治疗的患者22例,行CCTA检查、静息心肌灌注检查,评估CCTA联合静息CTMP对PCI术后患者心肌缺血情况的评估。  结果  CCTA提示25个支架内有4个支架内出现再狭窄,联合检查出10例心肌灌注异常,12例无心肌灌注异常,和心脏超声检查结果相同;CTMPI和联合检查的准确性较高,为90%、100%,联合检查比单纯的CCTA检查更能提高患者心肌缺血的检出,同时还可以评估支架内是否出现再狭窄情况。  结论  CCTA联合静息CTMPI对于PCI术后心肌缺血情况的诊断效能更高,可在了解支架通畅情况的同时得到心肌血流灌注的情况,提高了PCI术后患者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方雷  安建平  赵辉  毛军峰  李运  代伟 《安徽医学》2013,34(9):1380-1383
目的研究PET/CT一体机一站式13N-Ammonia PET静息/负荷心肌灌注显像与CT冠状动脉造影(CCTA)在冠心病(CAD)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利用64排PET/CT对35例临床怀疑有中度罹患CAD风险患者进行一站式检查,先行13N-Ammonia PET静息/负荷心肌灌注显像,后行CCTA。结果 29例患者(82.9%)被CCTA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其中18例患者被诊断为重度狭窄,狭窄程度≥50%,18例患者中12例总压力积分12),同机PET 24例患者(82.8%)显示心肌缺血。另外6例患者均被CCTA诊断为正常,其中3例同机PET显示心肌缺血;CCTA与PET诊断心肌缺血的一致性为93%;排除心肌缺血的一致性为37%;CCTA与PET诊断冠脉粥样硬化的一致性是83%;排除冠脉粥样硬化的一致性为50%。结论 CCTA诊断冠脉狭窄与PET诊断心肌缺血有很强的一致性;但对于轻度冠脉狭窄,PET静息/负荷心肌灌注显像在显示心肌缺血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二代双源CT负荷动态心肌灌注成像(CT myocardial perfusion imaging,CT-MPI)对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及其与责任血管的关系?方法:对临床疑似或确诊为冠心病的45例患者行负荷动态CT-MPI和CT冠脉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扫描,分析患者心肌灌注情况及其与责任血管狭窄程度的关系?结果:心肌非缺血区心肌血流(myocardial blood flow,MBF)值(1.206 1 ± 0.288 2)ml/(ml?min)与缺血区MBF值(0.826 0 ± 0.221 5)ml/(ml?min)存在明显差异(P < 0.001)?临床已确诊陈旧性心梗的20例患者均出现心肌灌注缺损,12例重度狭窄者11例可见灌注缺损,9例轻中度狭窄者灌注正常,另4例患者血管虽为轻中度狭窄,但仍出现负荷下的灌注缺损?结论:负荷动态CT-MPI可定量得出心肌血流值,对心肌缺血状况进行评估;心肌灌注情况与血管的狭窄程度基本呈线性相关(P < 0.001)?但对一些轻度甚至无血管狭窄的患者,负荷CT-MPI仍检测出小部分的心肌灌注缺损,负荷CT-MPI可检测出隐匿性的心肌缺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负荷动态CT心肌灌注成像(CT-MPI)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疑似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60例,记录其CT-MPI灌注结果及量化指标[心肌血流量(MBF)、心肌血容量(MBV)、达峰时间(TTP)],依据冠状动脉造影将心肌节段分为灌注正常组(狭窄面积50%)、灌注异常组(狭窄面积50%),比较两组MBF、MBV、TTP,应用ROC曲线分析CT-MPI诊断效能。结果CT-MPI显示35例共52支血管、329个节段显示心肌灌注减低,灌注异常率为58.33%(35/60);灌注异常组MBF、MBV低于灌注正常组,而TTP较灌注正常组延长(P0.05);在患者、血管、节段水平上,CT-MPI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灵敏度为90.00%、93.75%、91.17%%,特异度为57.50%、85.13%、97.21%,准确度为68.33%、86.67%、95.20%,Kappa值为0.400、0.634、0.891,ROC曲线下面积为0.697、0.719、0.951。结论负荷动态CT-MPI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有较高诊断价值,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利用心脏磁共振组织追踪技术(CMR-tissue tracking)探讨自发性2型糖尿病(T2DM)恒河猴双心室的心肌形变特征。  方法  选取12只雄性自发性T2DM恒河猴以及9只年龄、性别及体质量匹配的健康恒河猴,排除高血压、心肌梗死;测定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以及血脂水平;行CMR扫描覆盖左、右心室的电影序列,使用常规心功能分析及CMR-tissue tracking后处理评价双心室的心功能以及心肌形变。  结果  T2DM组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明显增高,两组间体质量、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心功能分析显示T2DM组双心室射血分数均无显著降低;组织追踪结果显示右室自由壁的收缩形变参数〔包括径向及环向应变峰值(Err、Ecc)、收缩期应变率峰值(SSRR、SSRC)的大小〕均明显降低,舒张形变参数〔包括径向、环向和纵向舒张期应变率峰值(DSRR、DSRC、DSRL)的大小〕均显著降低;而左室的收缩形变参数〔径向及环向应变峰值(Err、Ecc)〕以及舒张形变参数〔径向舒张期应变率峰值(DSRR)〕显著降低。  结论  CMR-tissue tracking技术能发现自发性T2DM恒河猴的右心室与左心室同时存在收缩及舒张形变功能的异常。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CT灌注及血管成像分析对早期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3月中信惠州医院41例早期脑缺血卒中患者进行CT平扫、CT灌注和CT血管成像检查,比较CT灌注和CT血管成像诊断早期缺血性脑卒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结果 ①CT平扫示患者早期大脑梗死区提示有低密度病灶,CT平扫的敏感性为57.7%,特异性为100.0%,诊断准确性为73.2%;而CT灌注成像可见缺血脑组织,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下降,平均通过时间(MTT)、峰值时间(TTP)延长.其中MTT和CBF的敏感性和诊断准确性均明显高于CT平扫,颈内动脉CT成像敏感性明显低于CT灌注成像,准确性明显低于CT平扫和CT灌注成像,颅内动脉成像敏感性和诊断准确性明显高于CT平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特异度几种方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CT灌注成像显示患者半暗带区CBF、CBV、MTT、TTP、PE百分比值(rCBF、rCBV、rMTT、rTTP、rPE)与梗死区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表现在rCBF、rCBV、rPE明显高于梗死区,rMTT和rTTP明显低于梗死区;③可见半暗带区和梗死区rCBF与rCBV呈正相关,rCBF与rMTT、rMTT与rCBV、rTTP与rRE呈负相关(P<0.05).结论 CT灌注成像对早期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敏感性高,各个参数能够较为准确检测到大脑早期缺血引起组织变化情况,故可作为早期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负荷动态CT心肌灌注成像(CT-MPI)在冠心病患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5月与我院收治的疑似或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30例,均行负荷动态CT-MPI和负荷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MPI检查。以SPECT-MPI检查为参照,比较灌注正常组和灌注异常组心肌血流量(MBF)、心肌血容量(MBV)、达峰时间(TTP)等指标差异性,在患者、血管区、心肌节段基础上评估CT-MPI诊断心肌缺血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性,用Kappa检验评估两种检查方法的一致性。结果灌注异常组MBF、MBV低于灌注正常组,TTP高于灌注正常组(P<0.05);在患者、血管、心肌节段水平上,CT-MPI诊断心肌缺血的敏感度分别为93.33%、94.12%、95.24%,准确性分别为73.33%、83.33%、92.35%,Kappa值分别为0.467、0.667、0.788,两种诊断方法具有较高的一致性。结论负荷动态CTMPI可定量分析心肌血流灌注情况,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较高,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心脏磁共振组织追踪(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 tissue tracking, CMR-TT)二维(two-dimensional, 2D)与三维(three-dimensional, 3D)应变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心肌炎大鼠的诊断价值及其可重复性。  方法  将20只Lewis大鼠随机等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大鼠足垫皮下注射猪心肌肌凝蛋白以制备自身免疫性心肌炎动物模型,在初次注射后第35天进行7.0T CMR电影序列扫描,心脏专用后处理软件分析左心室心功能及整体应变。磁共振扫描完成后处死大鼠,取心肌组织行HE和Masson染色,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通过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评价各应变参数的诊断价值,各应变值的重复性检验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变异系数(CV)、Bland-Altman图分析。  结果  病理学发现对照组心肌细胞形态结构未见明显异常改变,模型组所有大鼠均感染心肌炎,表现为心肌纤维排列紊乱、变性、坏死、炎细胞浸润、间质纤维化,造模成功。ROC曲线显示2D应变参数诊断心肌炎的价值高于3D应变参数,2D整体环向应变(global circumferential strain, GCS)、2D整体径向应变(global radial strain, GRS)、2D整体纵向应变(global longitudinal strain, GLS)、3D GLS、3D GCS、3D GRS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6、0.95、0.90、0.87、0.85、0.77;观察者内和观察者间3D应变重复性(ICC在0.421~0.79)均低于2D应变(ICC在0.893~0.986)。  结论  CMR-TT 2D应变参数在心肌炎诊断价值以及心肌形变分析中的可行性、可重复性方面均优于3D应变参数。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MR perfusion weighted imaging, PWI-MRI)与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 imaging, CTP)评估烟雾病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结果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24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或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time of flight-MR angiography, TOF-MRA)证实、并行脑血管重建术的烟雾病患者,回顾性分析术前一周内PWI-MRI及CTP的灌注参数图像〔灌注参数包括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脑血容量(cerebral blood volume,CBV)、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和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mit time,MTT)〕,分别得到拟手术侧灌注缺损区与同侧小脑对照区的相对灌注参数(rCBF、rCBV、rMTT、rTTP)。另选取无灌注缺损并排除脑血管疾病的1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烟雾病组和对照组的灌注结果进行比较,并对各组的参数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烟雾病组患者的PWI-MRI、CTP各参数图上均有不同程度的灌注缺损区,烟雾病组rCBF、rCBV下降,rMTT、rTTP延长(P<0.01)。在烟雾病组患者中,PWI-MRI与CTP所得同种灌注参数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相关分析显示同种灌注参数之间均具有较强相关性(r值:rCBF为0.791,rCBV为0.832,rMTT为0.748,rTTP为0.812)。 结论 PWI-MRI与CTP均能得到定量的灌注参数,对烟雾病患者灌注缺损的部位与程度作出评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采用MSCT灌注成像技术定量评价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SANFH)模型血流动力学变化特征,研究高压氧早期干预对缺血股骨头血流灌注的影响.方法 健康成年纯种新西兰大白兔56只,采用随机区组抽样方法 分入7组,正常对照1组(N组)、不同时相模型组3组(M组)及高压氧早期干预组3组(H组),每组8只.参照Yamamoto的方法 对M组及H组进行造模处理.H组于实验第2天开始同时进行2.0ATA高压氧治疗.每组实验结束时间点行MSCT全股骨头灌注扫描.灌注扫描原始图像数据传至GE AW4.3工作站,采用CT perfusion 3软件包进行后处理,获得不同解剖部位感兴趣区的时间-密度曲线及灌注参数功能图,分别测量rBF、rBV及MTT等灌注参数.动物处死,切取股骨头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 各解剖区域M2、M4、M6及N组处理组间rBF值(F=12.365,P<0.001)、MTT值(F=4.99,P=0.002)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股骨头骨骺区rBV值处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724,P<0.001).rBF值表现出造模早期(2、4周组)显著下降,6周组出现不同程度回升;rBV值在股骨头骨骺部出现相同改变;MTT值早期明显延长,6周组出现回落.M2、M4、M6组及N组不同解剖部位间灌注参数(rBF:F=52.190,P<0.001;rBV:F=42.677,P<0.001;MTT:F=3.09,P=0.048)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股骨头骨骺区rBF及rBV值下降、MTT值延长较干骺端及股骨颈更为显著.H2、H4、H66组及N组股骨头骨骺区及股骨头干骺端区处理组间rBF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081,P=0.115;F=1.142,P:0.341),股骨头干骺端及股骨颈rBV值在处理组间差异尤统计学意义(F=2.642,P=0.059;F=1.568,P=0.209),各解剖区域MTT值在处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111,P=0.347).H2组股骨头rBF、rBV维持在正常水平,H4轻度减低,至H6组出现灌注增加;MTT值维持于正常水平.高压氧各时相组与模型相同时相组各灌注参数比较,rBF值均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MSCT灌注技术可敏感的探测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模型血流灌注的异常.证实了激素造模的不同时相兔股骨头血流灌注减低,微血管阻力增加的特征性变化,同时阐明高压氧早期干预可有效改善实验性股骨头坏死模型的血流灌注状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 HCM)患者18F标记的成纤维细胞活化蛋白抑制剂(fibroblast activation protein inhibitor, FAPI)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显像/电子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 PET/CT)显像特点,并与心脏磁共振(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 CMR)延迟强化(late gadolinium enhancement, LGE)技术比较,探讨两种检查方法的关系。 方法 前瞻性纳入经超声或CMR证实为HCM的患者22例,所有患者均行18F-FAPI PET/CT和CMR,并于CMR检查时抽取静脉血行实验室检查。正常对照组纳入22名与HCM组年龄、性别相符的健康志愿者,仅行18F-FAPI PET/CT。通过后处理软件获得HCM患者左心室心肌的最大标准摄取值(maximum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 SUVmax)和最大靶本底比值(maximum target-to-background ratio, TBRmax)。将18F-FAPI摄于大于SUVmax值40%的心肌定义为摄取心肌,并通过CMR获得的左心室心肌体积计算摄取百分比,即FAPI%。CMR检查使用3.0 T磁共振扫描仪,通过后处理软件获得HCM患者的左心室室壁最大厚度和左心室心肌LGE百分比(LGE%)。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HCM患者和健康志愿者心肌18F-FAPI摄取的差异,使用Pearson或Spearman相关性检验来比较18F-FAPI PET/CT参数和CMR参数的相关性及与实验室检查的相关性。 结果 HCM患者的左心室心肌18F-FAPI摄取明显高于健康志愿者(TBRmax中位数:8.96 vs 1.19, P<0.001)。HCM患者左心室心肌18F-FAPI摄取的范围大于LGE的范围(FAPI% vs LGE%,中位数:73.77 vs 6.69, P<0.001)。18F-FAPI摄取的范围和CMR测量的LGE范围、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呈中等相关(FAPI%, LGE% and LVEF, r = 0.67,-0.49, P<0.05)。同时,18F-FAPI摄取的范围和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NT-proBNP)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MB, CK-MB)的水平呈中等相关(FAPI%, NT-proBNP and CK-MB, r = 0.58,0.54, P<0.05)。CMR的参数和实验室检查无相关性。 结论 18F-FAPI与CMR参数中等相关,18F-FAPI PET/CT可以识别出更多的受累心肌。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核素心肌灌注显像与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摄影(SPECT/CT)融合显像评估冠心病心肌血流异常与冠脉狭窄的关系。方法选择84例疑似冠心病并接受SPECT/CT显像的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核素心肌灌注显像(MPI)计算心肌各节段负荷总积分(SSS)、静息总积分(SRS)、灌注积分差(SDS),并根据SSS分值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异常组;根据CT冠状动脉成像(CTCA)图像统计冠脉狭窄程度,分析心肌灌注异常区域SSS、SDS及冠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结果轻度异常组25例,中度异常组40例,重度异常组19例;MPI共检出血流灌注异常区96个,其中轻、中、重度异常患者灌注异常区分别为25、45及26个;CTCA示轻、中、重度分别有23、45及26个异常灌注区冠脉存在狭窄;心肌血流灌注SSS、SDS与冠脉狭窄程度均呈正相关(r=0.622、0.451,P<0.05);其中轻、中、重度异常组SSS与冠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r=0.417、0.627及0.546,P<0.05);轻、中、重度异常组SDS与冠脉狭窄程度也呈正相关(r=0.358、0.487及0.519,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心肌血流异常与冠脉狭窄呈正相关,其中,中、重度灌注异常患者心肌灌注状态与冠脉狭窄程度相关性更强。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狭窄及其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8年10月至2021年3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脑血管病科通过DSA诊断颈动脉中重度狭窄或慢性闭塞的患者65例,无明显颈动脉狭窄的对照组45例.所有患者完成一般情况评估.颈动脉中重度狭窄或慢性闭塞的65例患者DSA ASIT...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 CEUS)与彩色频谱多普勒超声(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DUS)探索SD大鼠局灶性永久性缺血性模型早期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和脑灌注定量参数的变化规律。  方法  16只磨薄颅骨后的SD大鼠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于造模前(T0)、造模后即刻(造模后5~15 min, T1)、造模后3 h(T2)分别进行脑CEUS成像,并使用DUS测量大鼠双侧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 MCA)、大脑前动脉(anterior cerebral artery, ACA)、大脑后动脉(posterior cerebral artery, PCA)的最大峰值流速(peak systolic velocity, PSV)、舒张末期流速(end-diastolic velocity, EDV)及平均流速(mean velocity, MV)。以右脑整体作为感兴趣区做大脑时间强度曲线,获得CEUS的定量参数:峰值强度(peak intensity, PI)、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增强斜率(wash in slope, WIS)、达峰时间(time to peak, TTP)、上升时间(rise time, RT)及峰值下降至一半强度的时间(time from peak to one half, TPH)。造模后3 h行大鼠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odified neurological deficit score, mNSS),对评分9~11分的造模成功大鼠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共12只大鼠造模成功。12只大鼠在T1及T2时右侧MCA及ACA均未见血流信号。从T0到T1,造模成功大鼠右脑PI、AUC及WIS降低,TTP、RT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双侧颅内动脉的PSV、EDV和MV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从T1到T2,CEUS定量参数(除外AUC和TPH)没有明显变化,而左侧大脑中动脉(LMCA)及双侧PCA的PSV、EDV及M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2时流速高于T1时流速。  结论  CEUS和DUS能够较好地反映MCAO大鼠颅内血流动力学与脑组织灌注的变化趋势,提供了一个多时点评估缺血性脑卒中模型大鼠的新手段。  相似文献   

15.
例冠心病患者均行负荷动态CT心肌灌注成像(CT-MPI)、动态心电图检查,采用CT-MPI、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心肌缺血进行定性分析。结果显示:与灌注正常组比较,灌注异常组MBF、MBV明显低,TTP明显长(P<0.05);在ST段严重压低时CAG阳性组QT、QTc间期较CAG阴性组明显长(P<0.05);以CAG检查结果为金标准,CT-MPI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灵敏度为91.11%、特异度70.59%、准确度85.48%,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灵敏度为71.11%、特异度94.12%、准确度77.43%;CT-MPI联合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准确率较CT-MPI检查、动态心电图诊断的明显大。CT-MPI联合动态心电图QTc间期可提高冠心病心肌缺血诊断的准确率,有一定临床推广应用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64层螺旋CT心脏一站式检查联合脑钠肽(BNP)、高敏肌钙蛋白T(hs-cTnT)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心功能的评估价值。方法 59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及11例健康志愿者均进行CT心脏一站式检查,分别对冠状动脉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进行CT数据分析,并测定血浆BNP值、hs-cTnT值,比较冠状动脉病变与心功能分级的关系,心功能分级与BNP、hs-cTnT、LVEF的差异及相关性分析。结果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狭窄程度与LVEF呈反比关系。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右冠状动脉对于左心室LVEF的影响程度依次递减。各级心功能患者血浆BNP浓度、hs-cTnT浓度明显高于健康志愿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心功能级别患者、BNP、hs-cTnT与LVEF均呈明显负相关(r=-0.953、-0.832、-0.943,P0.01)。结论 ACS患者在进行心脏CT一站式检查,除了明确冠状动脉有否狭窄外,还能通过对原始数据的后处理对其左心室功能(LVEF)进行分析,并且同时结合血浆BNP、hs-cTnT检测,为临床诊治提供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7.
急性缺血再灌注后心肌微血管床损伤的心脏MR影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应用心肌首过灌注MR影像分析单支冠状动脉闭塞和多支冠状动脉狭窄无闭塞所造成的心肌微血管床闭塞差异.方法33例患者临床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其中15例为单支冠状动脉完全闭塞,18例为多支冠状动脉狭窄.发病后6~12周进行心脏MR影像检查.结果11例单支冠状动脉完全闭塞和4例多支冠状动脉狭窄患者的左心室内膜下心肌内存在首过灌注缺损区,前者显著多于后者(P<0.01).心肌首过灌注缺损区域的信号强度峰值和信号增加的最大斜率显著小于灌注正常心肌(P<0.05).结论心肌灌注首过时相影像能够显示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所导致的心内膜下微血管床闭塞.单支冠状动脉闭塞的患者较多支冠状动脉狭窄的患者更容易发生心内膜下的微血管床闭塞.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双源CT测量心周脂肪组织(pericardial adipose tissue,PAT)体积、心外膜脂肪组织(epicardial adipose tissue,EAT)体积、EAT/PAT比值,分析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相关性。  方法  收集223例临床怀疑冠心病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应用Circulation软件评价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分析PAT体积、EAT体积、EAT/PAT比值与性别,有、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相关性。  结果  有、无冠状动脉硬化组,PAT体积、EAT体积均无性别差异(P > 0.05),EAT/PAT比值存在性别差异(P < 0.05)。男、女性PAT体积、EAT体积、EAT/PAT比值与有、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成正相关(P < 0.05);所有患者PAT体积、EAT体积、EAT/PAT比值与有、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均成正相关(P < 0.05)。  结论  EAT体积较PAT体积与CAS相关性更高,而EAT/PAT较PAT体积、EAT体积与CAS具有更高的相关性,应能更准确地预测CH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