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食管癌和贲门癌术后经胃镜置入十二指肠营养管的体会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为探讨食管癌和贲门癌术后发生吻合口瘘,胃排空障碍限制经口进食时,肠内营养支持的有效途径。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8例食管癌贲门癌术后病人经胃镜置入鼻-十二指肠营养管的资料。结果 本组胃镜置入营养管成功率96.4%,平均置管操作时间21分,无各种并发症发生。结论食管癌和贲门癌术后经胃镜置入鼻-十二指肠营养管简便,安全,成功率高,并发症低,是肠内营养支持的良好途径。可在床旁进行,特别适合于危重病人。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arlyenteralnutrition,EEN)日益受到医务人员重视,术后科学规范地实施早期肠内营养被认为是一种促进患者康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重要手段。本文就食管癌患者术后实施早期肠内营养的优势、时机、方法及护理要点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不同途径肠内营养支持联合益生菌对食管癌患者术后T淋巴细胞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间广东省茂名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行食管癌切除术患者为对象.根据肠内营养途径不同进行分组,术后行鼻肠管联合益生菌肠内营养支持的38例食管癌患者纳入对照组,术后行空肠造口联合益生菌肠内营养支持的32例食管癌患...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免疫型肠内营养对食管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40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免疫型肠内营养组(治疗组)与常规肠内营养组(对照组),每组各20例,均给予等氮、等热量的肠内营养支持。分别于营养支持前和连续营养支持治疗10d后测定淋巴细胞总数(TLC)、血清IgA、IgG和IgM,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营养支持10d后,两组患者的淋巴细胞总数(TLC)、IgA、IgG与IgM均比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的淋巴细胞总数(TLC)、IgA与IgM较对照组上升的更明显(P〈0.01)。结论免疫型肠内营养较常规肠内营养支持能更加有效地改善食管癌患者的免疫功能,从而改善预后,更好地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5.
食管癌患者术后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治疗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健强  周星明  江洪 《肿瘤学杂志》2008,14(12):1001-1003
[目的]比较食管癌患者术后肠内营养(EN)与肠外营养(PN)支持的临床效果。[方法]100例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随机分为EN组50例,PN组50例,术后分别采取EN和PN支持。两组患者术前1d和术后3d、8d检测白蛋白(ALB)、淋巴细胞(TLC)、尿素氮(BUN)值、血红蛋白(Hb)值及前白蛋白(PA)值以及两组患者的肠蠕动恢复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EN组肠蠕动恢复较快,其肛门排气时间大多为3d左右,但术后发生腹泻患者多于PN组。两组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均有所改善,所有患者术后3dALB值及TLC值均明显下降(EN组下降约15%,PN组下降约16%);经过一段时间营养支持治疗,两组患者ALB及TLC值(术后8d)较术后3d均有所升高(EN组升高约10%,PN组升高约11%),且术后8d两组患者TLC值EN组明显高于PN组(P〈0.05)。[结论]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EN支持较PN支持更具优越性.可明显改善机体的营养状态、恢复机体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6.
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方东林  陈奇勋 《浙江肿瘤》2000,6(3):151-152
「目的」观察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将50例食管癌病人分成两组,早期肠内营养(EEN)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分别在术前1天、术后、天、7天检测IgG、IgA、IgM及T细胞亚群、转铁蛋白。「结果」EEN组术后体液免疫(IgA、IgG)T细胞亚群9CD3^+、CD4^+CE4^+/CD8^+)及转铁蛋白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EEN组术后并  相似文献   

7.
目的 为探讨食管癌和贲门癌术后发生吻合口瘘、胃排空障碍限制经口进食时,肠内营养支持的有效途径。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8例食管癌贲门癌术后病人经胃镜置入鼻-十二指肠营养管的资料。结果 本组胃镜置入营养管成功率964%(27/28),平均置管操作时间21分,无各种并发症发生。结论 食管癌和贲门癌术后经胃镜置入鼻-十二指肠营养管简便、安全、成功率高、并发症低,是肠内营养支持的良好途径。可在床旁进行,特别适合于危重病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精细化饮食指导对食管癌术后患者饮食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5月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61例行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精细化饮食指导,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饮食指导,比较两组患者进食后饮食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每日进食总量。结果两组患者进食引起的呛咳、饱胀不适、恶心呕吐和反酸烧心等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但饮食相关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每日进食总量为(729±47) ml,高于对照组患者的(598±124)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对食管癌术后患者采用精细化饮食指导,可增加患者的每日进食总量,提高舒适度,利于康复。  相似文献   

9.
郭昭扬  俞力超 《癌症》1994,13(4):376-376
食管癌术后几种罕见并发症的处理郭昭扬,俞力超,陈景瑛江苏省镇江医学院附属医院胸外科(212001)我院胸外科从1976~1991年,手术治疗食管癌631例,其中发生较为罕见的并发症6例,均施行了第二次手术。全部治愈,现将其经验教训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手术前不同量放射治疗对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动脉血气分析变化的影响及与术后心肺部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将接受手术治疗的102例食管癌患者根据术前是否放疗及剂量的不同随机分为A组(非放疗组)、B组(术前放疗加手术组)和C组(根治量放疗后复发再手术组);于术前1周内行肺功能及血气分析测定各1次,术后1,3,5,7 d分别进行血气分析测定各1次.结果三组患者术前肺功能测定及血气分析结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以C组降低最为明显,且恢复延迟(P<0.05).术后并发症显示C组明显高于A,B两组(P<0.05),以心肺部较为明显(P<0.05).结论食管癌患者在接受放射治疗的同时其心脏及肺脏均有一定程度的损伤,但静息状态下动脉血氧分压的变化不能表示放射性损伤的程度;术后心肺并发症的发生率与低氧血症呈正相关,而根治性放疗后复发再手术者术后低氧血症发生率及心肺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增加,这可能与心、肺放射性损伤重及根治量放疗后手术时间长、创伤大有关.  相似文献   

11.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分别为第 5 位和第 4 位,并且呈逐年上 升趋势。营养治疗对食管癌患者具有重要作用。食管癌患者由于梗阻、吞咽困难、肿瘤消耗等因素易造成蛋白质、脂肪、 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以及液体摄入量不足,引起营养不良的情况进一步加重。营养不良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影响患者术后康复和后续治疗。营养治疗的正确使用,是外科医生和医学肿瘤学家的重要组成部分。肿瘤科医生应该意识 到食管癌患者是营养不良相关并发症的高危人群。而超重和肥胖明确的增加手术并发症风险,体重降低不仅与手术的风险 有关,还与化疗、放疗和综合治疗依从性差有关。这最终转化为在较差的恢复率和较低的治愈率。口服营养补充是一个简 单的程序,但需与营养专家紧密配合。管饲喂养,随着商业配方的使用,为不适合口服营养补充的患者提供适量的宏观和 微量元素。在围手术期营养治疗的条件下,应有限应用经皮胃造瘘术,因为它已被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尤其是在胃肠道肿 瘤的外科手术。充分利用 EN 或 PN 能够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和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在食管、贲门癌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和临床价值。方法将47例食管、贲门癌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24例和常规输液组(对照组)23例,分别比较营养支持前后两组病例的生命体征、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和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以及体重、血浆蛋白、血糖、肝肾功能、电解质和免疫球蛋白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所有病例均未发生手术死亡和严重并发症,肝肾功能等生化指标无显著变化。但血浆白蛋白、转铁蛋白和前白蛋白在肠内营养支持1周后显著升高(P<0.01),对照组则无显著变化。EN组患者的免疫功能也在肠内营养支持后明显改善(P<0.01)。结论食管、贲门癌患者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支持安全可行,有明显的改善营养状况、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大多数营养不良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前、术后禁食使机体营养不良加重,机体免疫力下降,感染发生 率、死亡率明显上升。本文探究围手术期 EN 对食管癌患者术后转归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我院接受 手术的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EN 组和PN 组,前者完成40 例,后者完成39 例。EN 组患者从术前5 天开始,在正常饮食基 础上加服肠内营养(瑞能)600ml/d,术后 24小时内开始经空肠营养管或鼻肠管滴注肠内营养液。 PN组患者术前5天开始, 在正常饮食基础上加用PN(能量为750kcal/d),术后常规静脉营养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血清白蛋 白变化,肛门排气恢复时间和排便恢复时间,感染、吻合口瘘发生例数,心血管事件发生例数。结果  EN 组肛门排气恢复 时间和排便恢复时间比 PN 组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手术前后 EN 组的淋巴细胞计数、血清白蛋白计数降低 值比PN 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EN 组术后感染、吻合口瘘发生例数比PN 组少,但腹胀发生例数多。结 论  围手术期 EN 优于 PN,对食管癌患者术后转归有积极影响,值得推广,也是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中晚期食管癌患者放疗期间不同营养治疗方式对其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根据不同的营养干预途径,将134例有高危因素的中晚期食管癌患者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试验组(n=67)给予鼻空肠营养管饲治疗,对照组(n=67)给予膳食指导、口服营养补充或肠外营养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治疗完成率,并分析管饲相关不良事件。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均衡可比。试验组放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消化道出血、 3级以上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但3级以上骨髓抑制、 2级以上放射性肺炎发生率较对照组无差异(P>0.05)。试验组治疗完成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放疗期间、放疗后1月体重丢失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所有患者于放疗结束后1月内拔除空肠营养管,共4例患者(5.97%)出现食管返流、误吸与吸入性肺炎,并未影响原有治疗计划。结论 在对有高危因素的中晚期食管癌患者行胸部放疗时,鼻空肠管饲营养治疗有助于维持患者体重、降低不良反应、减少治疗中断。  相似文献   

15.
食管癌是全球高发生率、高死亡率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手术仍为食管癌最主要的治疗手段,肠内营养(EN)为其 术后营养治疗的首选。食管癌患者在术后需经历长时间的EN 并逐步过渡到经口进食,3~9个月重建新的饮食模式,EN 支持成为 大部分食管癌患者术后恢复正常饮食的过渡阶段。但在术后EN 实施过程中患者易发生肠道不耐受,阻碍了营养治疗治疗的顺 利实施,甚有部分患者因此被迫终止营养治疗,对患者的生存质量及预后带来不利影响。目前国内外尚无公认统一的评价指标 及评估工具,研究者大多根据研究对象自行设计,且研究对象主要为重症监护病房(ICU)的危重症早产儿等,缺乏针对食管癌患 者肠道不耐受的评估工具。选择有效的评估指标及工具,可以及时、准确评估肠道不耐受的发生情况及严重程度,减少肠道不耐 受的发生,同时为临床营养治疗方案的完善提供参考。本文综述了食管癌术后EN 治疗患者肠道不耐受的评估指标及工具,旨在 为临床医护人员准确、有效的评估肠道耐受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结肠癌手术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将结肠癌患者90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留置胃管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常规治疗,留置胃管组给予术后间断夹闭胃管并给予肠内营养,肠内营养组术后早期给予拔除胃管同时给予肠内营养.观察术后排气、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营养学指标.结果 术后三组之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肠内营养组:(50.07±11.59)h、(76.75±27.37)h、(10.11±1.57)d;对照组:(62.03±12.31)h、(90.67±25.64)h、(11.80±1.83)d;留置胃管组:(43.53±11.94)h、(61.17±22.67)h、(8.70±1.53)d;均P< 0.05],留置胃管组住院时间最短,术后排气、排便最早.术后1周患者血红蛋白、血浆清蛋白在留置胃管组、肠内营养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组术后与术前相比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但术后留置胃管组与单纯营养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肠癌患者术后留置胃管并同时给予肠内营养是合理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不同营养方式对食管癌同步放化疗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及其预后因素分析.方法 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遵义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同步放化疗的112例食管癌患者,根据营养方式,分为肠内营养组(48例)和肠外营养组(64例),比较两组患者放疗前后体重、前白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的变化;根据放疗剂量和血红...  相似文献   

18.
PURPOSE: A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performed to evaluate the complications and prognosis of esophageal cancer treated with esophageal intubation before or during radiotherapy. METHODS AND MATERIALS: Clinical data were accumulated on a total of 47 patients treated at 17 institutions in Japan. Five patients had Stage II, 30 Stage III, and 11 Stage IV, and the stage was unknown in 1 patient. Covered expandable metallic stents were inserted in 30 patients, uncovered expandable metallic stents in 13, plastic or silicon prosthesis in 3, and an unknown type in 1 patient. Esophageal stenting was performed before the start of RT for 23 patients and during the course of RT for 24 patients. The reasons for the stenting were severe stricture in 32 patients (Group 1) and esophageal fistula in 15 patients (Group 2). RESULTS: The most frequent toxicity was formation or worsening of esophageal fistulas in 13 patients (28%), followed by massive hematemesis or GI bleeding in 10 patients (21%). In total, 24 patients (51%), including 10 patients with possible treatment-related deaths (Grade 5), had nonhematologic toxicities of Grade 3-5. The interval from the start of RT to the nonhematologic toxicity ranged from 16 to 312 days (median 78). The incidence of toxicities was higher for Group 1 (59%) than for Group 2 (33%), although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he median survival time for those with Stage II-III and Stage IV was 5 and 3.5 months, respectively. CONCLUSIONS: Patients with esophageal intubation before or during RT have a high risk of life-threatening complications, especially for those with severe esophageal stricture. Because long survival is expected for a substantial proportion of patients with locally advanced esophageal cancer after chemoradiotherapy, palliative intubation should be delayed until radiotherapy or chemoradiotherapy appears to have failed.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对食管及贲门癌术后几种常见并发症施再手术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7例食管及贲让癌术后发生吻合口瘘、乳糜胸、胃穿孔等并发症的患者进行再次开胸分别施行吻合口重建,胸导管结扎及胃穿也修补术,并对再手术治疗的治愈率,死亡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再手术治疗的17例中因乳糜胸行胸导管结扎术7例,治愈4例,死亡3例。因吻合口瘘行吻理建术5例。治愈3例,死亡1例,1例自动出院;因胸内胃穿孔行胃穿孔修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