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矮小症儿童血清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l(IGF-l)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浓度变化情况,寻找一种简便确诊生长激素缺乏症的方法。方法对82例矮小症患儿选用精氨酸和左旋多巴激发试验检测血清中生长激素(GH)水平,设定两项药物激发试验GH峰值均l0ug/L即诊断为生长激素缺乏(GHD组,50例),有一项激发试验GH峰值l0ug/L诊断为特发性矮小症(ISS组,32例),选取4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IGF-l和IGFBP-3水平。结果 IGF-1、IGFBP-3检测结果 GHD组与ISS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ISS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GHD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血清IGF-1和IGFBP-3的浓度与GH峰值有很好的正相关性,单次检测血清中IGF-1和IGFBP-3的浓度可以诊断矮小症儿童的生长激素缺乏,不失为一种简便方法,可以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实验对比研究,分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生成试验在矮小症儿童诊断中的作用与价值。方法以该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63例青春发育前期矮小症患儿为研究对象,以生长激素(GH)峰值诊断为标准,将25例因生长激素缺乏(GHD)所导致的矮小者设为GHD组,将38例特发性矮小者设为ISS组。对所有对象给予睡前皮下注射国产重组人生长激素(rh GH)0.3 U·kg~(-1)·d~(-1),在试验前、后次日晨留取标本,采用美国德普公司生产的DPC全自动化学发光仪及试剂对血清IGF-1进行测试。结果 GHD组与ISS组在骨龄、身高、身高落后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21、0.18和-0.28,均P0.05),GHD组血清IGF-1基础水平(169.33±64.29)ng/ml低于ISS组(238.88±54.37)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8,P0.05);生成实验后GHD组IGF-1反应值(187.75±146.57)ng/ml、反应值百分数(128.67±132.55)%均高于ISS组(113.42±73.35)ng/ml、(54.12±41.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12、2.67,均P0.05)。结论血清IGF-1的单次检验就可以为GHD诊断提供便捷可靠的实验室依据。IGF-1生成试验可为ISS患儿的鉴别诊断提供参考,IGF-1生成试验中IGF-1的反应水平可用于预测rh GH对儿童矮小症促生长疗效,对优化ISS治疗方案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柳州市特发性矮小症(ISS)瑶族学龄儿童血清中25羟维生素D[25(OH)D]、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与体格发育指标的相关性。方法以2011年4月—2015年12月期间在柳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生长发育专科诊治的特发性矮小症(ISS)瑶族患儿115名为ISS组,身高正常的104名瑶族儿童为对照组,测量两组儿童的身高和体重,计算体质指数(BMI),分别测定两组儿童血清中25(OH)D及IGF-1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照组儿童血清中25(OH)D、IGF-1水平分别为(32.84±11.26)ng/ml、(309.33±170.52)ng/ml,显著高于ISS组的(24.95±9.34)ng/ml、(237.162±137.33)ng/ml,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SS组儿童身高与血清中25(OH)D、IGF-1水平存在正相关关系(r=0.384,r=0.526,P<0.05);ISS组儿童体重与血清25(OH)D、IGF-1水平存在正相关关系(r=0.342,r=0.624,P<0.05)。结论 ISS患儿身高和体重与血清中25(OH)D、IGF-1水平存在正相关关系,25(OH)D、IGF-1水平在ISS的发病中可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s)、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及骨龄在矮小症儿童诊断中的价值,以期寻找更为简便、快捷、准确的生长激素缺乏型矮小症的诊断方法。方法选择2014-2016年在生长发育门诊就诊的青春期发育前期患儿80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行健康体检的健康儿童80例为对照组,所有患儿均符合纳入条件,入组后分别行精氨酸及可乐定联合激发试验判断就诊患儿是否为生长激素缺乏型矮小症,用药前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清IGF-1、IGF-BP3,比较两组患者血清IGF-1、IGF-BP3、骨龄差异。采用中国儿童骨龄行业标准测试骨龄,根据血清IGF-1、IGF-BP3及骨龄测试结果结合激发试验诊断结果,制作血清IGF-1、IGF-BP3、骨龄3种指标及其相应组合诊断矮小症的ROC工作曲线,确定3种指标诊断矮小症的临界限值。以激发试验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计算3种指标及两两组合、三者联合诊断儿童矮小症的特异度、灵敏度和准确度并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IGF-1、IGF-BP3及骨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血清IGF-1、IGF-BP3、骨龄(骨龄落后生理年龄)的ROC曲线显示其诊断矮小症的临界限值分别为:56μg/L、3 598μg/L、5.4、3.12岁。血清IGF-1、IGF-BP3、骨龄三者结合诊断矮小症的特异度、敏感度高与三指标单纯诊断和两两组合诊断。结论血清IGF-1、IGF-BP3、骨龄三者结合诊断儿童矮小症,简便、快速,因其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可作为激发试验诊断矮小症的前置诊断,阳性则进一步行激发试验,可有效避免矮小症儿童漏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剂量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特发性矮小症(ISS)患儿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水平的影响及其安全性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6年6月该院收治的ISS患儿100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大剂量组和小剂量组,每组各50例,小剂量组给予0.1U/kg的r-hGH注射治疗,大剂量组给予0.2U/kg的r-hGH注射治疗。结果大剂量组和小剂量组治疗后血清IGF-1、IGFBP-3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大剂量组治疗后血清IGF-1、IGFBP-3水平明显高于小剂量组(P<0.05);大剂量组和小剂量组治疗后6、12个月身高(Ht)、生长速度(GV)、身高标准差积分(HtSDS)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大剂量组治疗后6、12个月Ht、GV、HtSDS水平明显高于小剂量组(P<0.05);大剂量组和小剂量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小剂量比较,大剂量r-hGH治疗可有效改善ISS患儿血清IGF-1、IGFBP-3水平,有利于促进患儿的生长,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对特发性矮小症患儿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在该院就诊的特发性矮小症患儿7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儿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与连续治疗6个月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生长激素(GH)及碱性磷酸酶(ALP)的变化,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身高、体质量、身高增长量的差异,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IGF-1、IGFBP-3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治疗后,两组患儿GH、ALP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儿身高、体质量、身高增长量等基本指标均有所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儿童特发性矮小症效果显著,能提高患儿IGF-1、IGFBP-3等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水平,有效改善患儿的GH、ALP指标水平,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促进患儿骨骼发育的同时加快其生长能力,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生长激素缺乏症(GHD)儿童用生长激素治疗前后的身高、骨龄、骨代谢指标的改变。方法测定48例生长激素缺乏症(GHD)儿童的身高、骨龄、身高增长速率、血清骨代谢指标[骨碱性磷酸酶(BAP)、骨钙素(Osteocalcin)、类胰岛素生长因子1(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 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3,IGFBP-3)、1,25-(OH)_2D_3],比较各组差异。结果 r-h GH治疗后6、12个月时GHD儿童身高增长速度较治疗前明显加快,血清BAP、Osteocalcin、IGF-1、IGFBP-3、1,25-(OH)_2D_3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增高。结论 GHD儿童体内骨代谢水平明显降低,GH替代治疗6个月和12个月后,IGF-1、IGFBP-3、身高、骨代谢指标、骨代谢调节激素1,25-(OH)_2D_3明显增高,GH替代治疗可促进GHD儿童身高增长及骨代谢。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盲肠结扎穿孔小鼠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GH-IGF-1)轴的变化及亮氨酸的干预作用. 方法:将40只小鼠随机分为四组,每组10只.即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假手术组(Sham组)、盲肠结扎穿孔等渗盐水组(CLP-N组)和盲肠结扎穿孔亮氨酸组(CLP-L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法制作腹腔感染模型后,CLP-N组给予等渗盐水灌胃,CLP-L组给予亮氨酸灌胃,连续7d.第8天腹腔麻醉后取门静脉血,检测小鼠血清生长激素(GH)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同时测定小鼠肝组织生长激素受体(GHR)、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IGFBP-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mRNA表达量. 结果:与Control组比,CLP-N组小鼠血清GH水平明显升高(P<0.01)、而血清IGF-1水平急剧下降(P<0.01),并且伴随着肝组织GHR和IGFBP-3 mRNA水平显著降低(P<0.01)以及IGFBP-1 mRNA水平明显升高(P<0.01);而CLP-L组小鼠血清GH水平明显升高(P<0.01)、血清IGF-1水平轻微下降(P<0.05)以及肝组织GHR、IGFBP-1和IGFBP-3 mRNA水平明显升高(P<0.01). 结论:盲肠结扎穿孔小鼠存在获得性GH抵抗,亮氨酸可改善此现象.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食管癌患者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的变化及其意义。 方法 选取濮阳市油田总医院确诊的90例食管癌患者为食管癌组、选取45例体检健康对象作为对照组,检测分析两组的血清IGF-1、TGF-β1水平,并分析不同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肿瘤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的食管癌患者血清IGF-1、TGF-β1水平差异;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血清IGF-1、TGF-β1水平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 结果 食管癌组患者的血清IGF-1、TGF-β1分别为(254.9±88.4)μg/L、(49.6±14.1)μg/L,高于对照组的(40.1±13.0)μg/L、(28.5±8.0)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不同TNM分期、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不同分化程度的食管癌组患者的血清IGF-1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TNM分期、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的食管癌组患者的血清TGF-β1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分析显示:食管癌患者的TNM分期增高、分化程度降低、发生淋巴结转移、血清IGF-1及TGF-β1水平升高是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性危险因素(P<0.05)。 结论 食管癌组患者的血清IGF-1、TGF-β1水平较健康人群升高,并且与患者肿瘤恶性程度增加及预后不良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儿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水平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纳入2012年7月-2015年7月在昆明市儿童医院住院的3~6岁220例OSAHS患儿和40例非睡眠呼吸障碍患儿。按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将OSAHS患儿分为轻度、中度、重度OSAHS组。检测所有儿童血清IGF-1、IGFBP-3水平,体重指数(BMI)、身高及体重,比较各组间的差异,并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探讨影响患儿血清IGF-1、IGFBP-3水平的因素。结果 重度OSAHS组血清IGF-1水平[(121.86±36.47)μg/L]显著低于对照组[(149.44±31.44)μg/L]、轻度OSAHS组[(147.63±26.83)μg/L]和中度OSAHS组[(142.11±34.50)μg/L](P均<0.05),重度OSAHS组身高显著低于对照组(102.64±5.95)cm vs(105.22±6.03) cm,P<0.05)。血清IGFBP-3水平、BMI和体重在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OSAHS组的血清IGF-1、IGFBP-3水平受年龄、平均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2)的影响。结论 OSAHS患儿生长发育迟缓可能与血清IGF-1水平降低有关,缺氧是影响OSAHS患儿血清IGF-1水平变化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儿童矮身材的病因分类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 IGF-Ⅰ)水平和骨龄落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至2016年在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242例矮身材儿童的临床资料。结果在242例患儿中,特发性矮身材(ISS)占25.62%,家族性矮身材占16.94%,生长激素缺乏性矮身材(GHD)占14.88%、营养缺乏性矮身材(ND)占13.22%,宫内发育迟缓(IUGR)占7.85%,以上均为导致矮身材的前5位疾病或原因,而在7岁以下矮身材儿童中,ND占第1位。 GHD、ND、IUGR 3组相比,IGF-Ⅰ、△年龄(实际年龄-骨龄)有统计学差异(F值分别为42.317和14.346,均P<0.01)。 GHD组、ND组分别与IUGR组比较,IGF-Ⅰ、△年龄均有统计学差异( IGF-Ⅰ:t值分别为8.732和7.443,均P<0.01。△年龄:t值分别为5.431和2.496,均P<0.05)。而GHD组、ND组两组间比较,△年龄有统计学差异(t=3.051,P<0.05),IGF-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ISS及GHD为导致儿童矮身材的主要病因,可根据患儿IGF-I及骨龄初步判断矮身材的病因,ND为7岁以下矮身材儿童的重要病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重组人生长激素对生长激素缺乏症(GHD)和特发性矮身材(ISS)患儿的影响.方法 于2013年3月至2016年6月,在湖北省恩施市中心医院儿科随机选取47例ISS患儿及47例GHD患儿予以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对比ISS组患儿及GHD组患儿治疗前后的生长速率、体重、身高、身高标准差计数、骨龄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结果 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儿的生长速率、身高标准差计数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均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ISS组:t值分别为19.45、5.28、23.66,均P<0.05;GHD组:t值分别为20.29、5.71、22.77,均P<0.05);而体重、身高及骨龄均较治疗前增加,但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ISS组:t值分别为1.86、1.48、1.87,均P>0.05;GHD组:t值分别为1.78、1.43、1.81,均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患儿均无严重的不良反应出现.结论 重组人生长激素对于ISS和GHD患儿的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钙尔奇D辅助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治疗特发性矮身材(ISS)儿童的疗效及对骨代谢指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25 羟维生素D[25-(OH)D]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90例ISS患儿(ISS组),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另选同期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体检患儿45例作为正常组。对照组采用rhGH治疗,观察组采用rhGH加用钙尔奇D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及治疗后6、12个月身高(Ht)、骨龄(BA)、生长速度(GV)、身高均值标准差积分(HtSDS)、BA与生活年龄比值(BA/CA)、血清骨代谢指标[骨钙素(OC)、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1NP)]及25-(OH)D水平,并与45例健康正常儿童(正常组)进行比较。结果 ISS组的BA、Ht、GV、HtSDS、BA/CA及血清OC、PICP、IGF-1、25-(OH)D水平均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治疗6、12个月,观察组的BA、Ht、GV、HtSDS、BA/CA及血清OC、PICP、IGF-1、25-(OH)D水平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对照组的25-(OH)D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且观察组的Ht、GV、HtSDS、HtSDS、及血清OC、PICP、IGF-1、25-(OH)D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ISS患儿存在骨代谢异常及IGF-1、25-(OH)D低水平现象,钙尔奇D辅助治疗可改善患儿的骨代谢状态并提高IGF-1、25-(OH)D水平,从而改善生长状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生长激素缺乏症(GHD)患儿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与体质量指数(BMI)水平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37例GHD患儿的临床资料,每例均收集其身高(Ht)、体重(Wt)、BMI、血清生长激素(GH)、血清IGF-1等指标。结果 1)GHD患儿中IGF-1水平与BMI呈正相关;2)GHD患儿IGF-1水平受性别、BMI、青春期状态等因素的影响;3)GHD患儿中,在BMI SDS<0.30组,BMI SDS每增加1个单位,IGF-1 SDS降低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BMI SDS≥0.30组,BMI SDS每增加1个单位,IGF-1 SDS增加9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4)调整了性别、血小板、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酐、高密度脂蛋白、促黄体生成素、促卵泡刺激素、雌二醇、睾酮、骨龄落后程度等混杂因素后,青春期前GHD患儿的BMI SDS每增加1个单位,IGF-1 SDS增加39.3%;青春期GHD患儿的BMI SDS每增加1个单位,IGF-1 SDS降低98.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或<0.05)。结论 GHD患儿的IGF-1水平受性别、BMI、青春期状态等因素的影响,并且适宜的BMI有利于促进GHD患儿的生长发育。GHD患儿在青春期前应适当增加BMI,进入青春期后应注意控制其BMI,这可能有助于IGF-1维持在较高水平,从而有利于其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特发性矮小(ISS)儿童体格发育指标与其血清生长激素(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微量元素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我院2018年6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87例矮小症患儿,根据其疾病类型分为ISS组(n=42)和非ISS组(n=45),另选择同期于我院体检的45名正常儿童作为正常组.检测三组的血清...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不同生长激素分泌状态的矮身材儿童25-(OH)D的水平,为临床评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2017年6月-2018年12月就诊于台州市立医院儿科的矮身材儿童101例,依据生长激素药物激发试验峰值分为生长激素完全缺乏(CGHD)组、生长激素部分缺乏(PGHD)组、特发性矮小(ISS)组,并随机选取20例身高正常的健康儿童为对照组,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各组血清25-(OH)D值。结果 101例儿童中CGHD组26例、PGHD组37例、ISS组38例,三组25-(OH)D水平均低于正常组(P<0.01),CGHD组25-(OH)D低于PGHD、IS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GHD、PGHD、ISS组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的发病率高于正常组(P<0.01),CGHD、PGHD、ISS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5-(OH)D在不同生长激素分泌状态矮身材儿童中的水平存在不同程度的下降,以CGHD组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分析聚乙二醇重组人生长激素对特发性矮小症儿童的治疗效果及对血清p53及p21waf/cip1表达的影响,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10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21例特发性矮小症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对照组61例,治疗组6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营养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营养治疗基础上联合聚乙二醇重组人生长激素注射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6个月以及治疗结束时IGF-1/IGFBP-3水平、血清p53以及p21waf/cip1表达水平差异。结果 疗程结束后,治疗组患者平均身高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治疗时间延长,两组患者IGF-1和IGFBP-3水平均升高,与对照组相比,相同时间点治疗组IGF-1和IGFBP-3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p53 mRN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21waf/cip1mRNA表达随着治疗时间延长不断降低,同一时间点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聚乙二醇重组生长激素对特发性矮小症儿童的治疗效果显著,有效促进患者身高增高,改善细胞增殖受阻状况,具有在临床广泛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特发性矮小症患儿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血清皮质醇、生长激素(hGH)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旨在为特发性矮小症的早期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丽水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5例特发性矮小症患儿(疾病组)和同期体检的75名健康儿童(健康组)资料,检测两组研究对象体格发育情况、血清IGF-1、皮质醇、hGH、营养元素水平,分析特发性矮小症患儿血清IGF-1、皮质醇、hGH、营养元素表达水平与体格发育指标相关性。结果疾病组身高、体重、体质量指数(BMI)显著低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7.333、17.565、6.703,均P<0.05);与健康组比较,疾病组血清皮质醇表达水平较高,IGF-1、hGH表达水平较低(t值分别为3.699、21.123、30.397,均P<0.05);营养元素(Ca、Mg、Cu、Fe、Zn)较健康组略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提示,特发性矮小症患儿血清皮质醇表达水平与身高、体重、BMI呈明显负相关(r值分别为-0.686、-0.605、-0.594,均P<0.05),而IGF-1、hGH与身高、体重、BMI均呈明显正相关(r值分别为0.599、0.679、0.564、0.632、0.583、0.579,均P<0.05)。结论特发性矮小症患儿血清皮质醇水平明显上调而IGF-1、hGH水平明显下降,特发性矮小症患儿体格发育与皮质醇、IGF-1、hGH表达水平密切相关,临床严密监测儿童血清皮质醇、IGF-1、hGH表达水平,或可为特发性矮小症早期诊断及合理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检测特发性身材矮小(ISS)儿童桡骨超声骨密度(QUS)变化,探讨ISS儿童骨骼生长的特点,评价QUS在ISS儿童骨生长发育评价体系中的价值。方法选择ISS儿童110例(ISS组)及正常儿童50例(对照组),分别测定两组儿童的身高、体质量,计算体质指数,检测QUS,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其血清IGF-1、BALP、25-(OH)D3水平。结果 ISS组儿童QUS以及血清IGF-1、BALP、25-(OH) D3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姐儿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1)。QUS与BALP及25-(OH) D3、IGF-1之间呈正相关(P<0. 05)。结论 ISS儿童存在GH-IGF-1轴功能异常,其骨骼生长动力不足,导致以成骨细胞为中心环节的骨骼塑造能力低于正常儿童。QUS与血清BALP、25-(OH) D3可以反映ISS儿童的骨骼生长发育状况,能作为评价生长发育判定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