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多靶点射频热凝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 应用国产R-2000B射频消融器对112例包含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阶梯式升温法进行多靶点射频热凝术治疗,通过对比术前、术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以及疗效等级结果评估其临床效果.结果 术前VAS评分(7.60±1.12)分,术后3 d(3.10±1.05)分,术后6个月(2.90±0.92)分,术前与术后3d、6个月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ODI 47.6±8.3,术后3个月25.5±6.7,术后6个月23.7±6.2,术前与术后3、6个月OD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疗效:优66例,良32例,可10例,无效4例,优良率为87.5%(98/112).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神经损伤、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应用多靶点射频热凝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临床效果明显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射频热凝术联合臭氧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protrusion,LID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5月—2013年6月收治的712例LID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射频热凝术组203例、臭氧消融术组235例、联合组247例。射频热凝术组采用射频热凝术治疗,臭氧消融术组采取臭氧消融术治疗,联合组采用射频热凝术联合臭氧消融术治疗。临床治疗效果采用MacNab法进行综合评估,术后疼痛评估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计量资料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术后3~6个月联合组的优良率(94.33%)与其余两组的优良率(77.83%、74.89%)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7 d、3、6个月联合组VAS评分[(4.19±1.27)、(2.21±1.01)、(1.39±0.79)、(1.17±0.38)分]与射频热凝术组[(5.49±1.51)、(4.42±1.19)、(2.70±0.95)、(2.38±0.79)分]和臭氧消融术组[(5.58±1.47)、(4.37±1.23)、(2.82±0.96)、(2.34±0.79)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射频热凝术联合臭氧消融术用于LIDP的治疗,可迅速缓解疼痛,治疗期间安全性较高,在中、长期时间内均可起到最佳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改良椎管内减压术用于椎间盘源性腰痛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7年5月至201 1年4月因椎间盘源性腰痛治疗的患者80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射频消融组和改良椎管内减压组,每组40例.根据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法、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即刻、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的评分.结果 两组术前JOA、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椎管内减压组术后即刻、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JOA评分和VAS评分[(8.5±3.1)、(4.5±2.3)、(3.2±2.5)、(1.9±1.1)分和(2.1±0.5)、(1.4±0.5)、(1.1±0.3)、(0.7±0.1)分]均明显小于射频消融组[(14.7±2.6)、(10.3±1.9)、(8.3±2.1)、(5.6±1.4)分和(3.2±0.9)、(2.6±0.4)、(2.0±0.7)、(1.3±0.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椎管内减压术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腔内射频消融联合泡沫硬化剂治疗下肢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6年6月至2018年12月东南大学附属徐州医院(徐州市中心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520例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患者,其中男性300例,女性220例;年龄30~80岁,平均(60±2)岁。研究组共纳入260例经腔内射频消融联合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的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患者,共320条肢体,所有患者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对大隐静脉主干予以射频消融闭合。同时联合小腿段曲张静脉及交通支点状剥脱和泡沫硬化剂应用进行治疗。同期260例接受传统手术的大隐静脉曲张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疼痛评分以及隐神经损伤、切口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血肿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术后生活质量、术后6个月和12个月大隐静脉主干闭合情况以及1年下肢静脉曲张复发率。 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30.0±3.6)min比对照组(60.4±5.9)min、出血量(20.3±4.6)mL比对照组出血量(80.0±3.2)mL、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时间(1.0±0.3)h比对照组(6.3±2.0)h、住院时间(2.0±0.8)d比对照组(7.5±1.2)d、术后疼痛评分(3.2±0.3)分比对照组(5.4±1.2)分以及隐神经损伤率0(0/260)比对照组2.3%(6/260)、切口感染0(0/260)比对照组3.0%(8/260)、深静脉血栓形成率0(0/260)比对照组1.9%(5/260)、大腿段血肿发生率0(0/260)比对照组6.9%(18/260)均低于传统手术组,生活质量评分(56.78±3.21)也较对照组术后(42.23±2.81)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随访结果显示:6个月时,研究组有3例患者大隐静脉主干出现部分血流;12个月时为5例。但血液返流到大腿中段即消失,小腿段未见明显曲张血管。而对照组6个月和12个月时的大隐静脉再通率分别为1.5%(4/260)和1.9%(5/260),但两组患者术后1年的下肢静脉曲张复发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腔内射频消融联合泡沫硬化剂注射对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的疗效肯定,短期及中期效果好,为日间手术提供一种较好的模式。  相似文献   

5.
付爱军  刘刚  陈通  张志勇  李建民  朱军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1):2829-2830,2833
目的探讨改良的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LDD)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疗效。方法某院自2007年1月~2010年6月对26例经MRI检查及椎间盘造影确诊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32个椎间隙,采用日本SLT公司生产的Nd:YAG激光治疗机治疗,采用双侧入路多点照射的方法,激光功率5~10 W,每个激光脉冲持续1 s,间隔1 s,照射总能量400~800 J。术前、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系统(The 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及奥斯维斯失能指数(Oswestrydisability index,ODI)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手术时间25~45 min,平均30 min,术后住院时间0~7 d,平均3 d。26例随访6~36个月,平均18个月,术前、术后VAS评分及ODI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优15例,良2例,可1例。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改良PLDD技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有效、安全、微创。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的护理经验。方法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患者136例,男47例,女89例。专科护理为心理护理、健康宣教、术中配合、术后并发症处理等。结果有99.3%的患者经过治疗后近期有明显的止痛效果。结论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有着其特殊的护理特点,并贯穿在术前、术中、术后,优质的护理可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的护理经验。方法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患者136例,男47例,女89例。专科护理为心理护理、健康宣教、术中配合、术后并发症处理等。结果有99.3%的患者经过治疗后近期有明显的止痛效果。结论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有着其特殊的护理特点,并贯穿在术前、术中、术后,优质的护理可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椎间盘源性腰痛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0月至2005年5月135例经椎间盘造影(CT)检查诊断为椎间盘源性腰疼痛患者的影像资料.男70例,女65例,年龄23~78岁,平均年龄46.7岁,L3~4 20例,L4~5 70例,L5S1 5例,L3~4与L4~5双间隙10例,L4~5与L5S1双间隙10例.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26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腰痛及下肢痛症状明显缓解,均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VAS评分由术前平均72分,降至术后18分,随访6个月时6.5分.结论:椎间盘源性腰痛由于临床和影像学表现不典型,常被误诊或漏诊,可结合腰椎MRI及椎间盘造影进行诊断,腰椎前路椎间盘切除人工椎间盘置换或椎间cage融合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有效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椎间盘源性腰痛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0月至2005年5月135例经椎间盘造影(CT)检查诊断为椎间盘源性腰疼痛患者的影像资料。男70例,女65例,年龄23~78岁,平均年龄46.7岁,L3~420例,L4~570例,L5SI5例,L3~4与L4~5双间隙10例,L4~5与L5S1双间隙10例。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26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腰痛及下肢痛症状明显缓解,均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VAS评分由术前平均72分,降至术后18分,随访6个月时6.5分。结论:椎间盘源性腰痛由于临床和影像学表现不典型,常被误诊或漏诊,可结合腰椎MRI及椎间盘造影进行诊断,腰椎前路椎间盘切除人工椎间盘置换或椎间cage融合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有效选择。  相似文献   

10.
《rrjk》2017,(14)
目的:评估CT引导吡柔比星联合脉冲射频治疗原发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7月本院43例接受吡柔比星联合脉冲射频治疗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在CT引导下行吡柔比星联合脉冲射频治疗,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anabgue scale.VAS)观察治疗前及疗后1周、1个月、3个月及6个月时患者疼痛评分、疼痛缓解程度,及术后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结果:(1)43例患者经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及6个月时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治疗后1周时43例患者疼痛均得到改善;在治疗后3个月时,有2例患者疼痛反复,予以小剂量卡马西平口服治疗后疼痛症状得以改善;43例患者在各时间点比较,疼痛缓解程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时间点患者疼痛改善程度相当;(3)治疗后患者无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卵圆孔内外口之间半月神经节周围采用脉冲射频(45℃,360秒)联合注射浓度为0.67%吡柔比星0.4ml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临床疗效显著,且未见明显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水冷式双极射频纤维环成形术和椎间盘内电热疗法治疗盘源性腰痛的临床效果及其并发症。方法 80例盘源性腰痛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40例,分别采用水冷式双极射频纤维环成形术和椎间盘内电热疗法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VAS疼痛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定的功能状态以及手术并发症等情况变化。结果经两种微创方法治疗后,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均明显降低,功能状态显著改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水冷式双极射频纤维环成形术和椎间盘内电热疗法均能快速缓解患者疼痛,显著改善患者功能状态,并发症少,两者都是治疗盘源性腰痛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提高治疗效果,了解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对不同椎间盘源性腰痛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0年1月某院50例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患者。依据适应症标准入选的35例患者,分为Ⅰ组,余者分为Ⅱ组。[结果]Ⅰ组患者疼痛改善率平均为51.6%,腰椎功能障碍改善率平均为62.4%,治疗后VAS评分及ODI评分显著低于Ⅱ组。Ⅰ组患者有效率为88.6%,显著高于Ⅱ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如能选择良好的适应症,对于椎间盘源性腰痛,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吴建军 《临床医学工程》2012,(10):1738-1739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臭氧髓核消融和射频靶点热凝方法治疗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2年6月来我院就诊治疗的120例颈、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CT引导下,行臭氧髓核消融联合射频靶点热凝治疗,统计并记录患者临床治疗资料。结果手术前和术后1天、1周、1月VAS评分依次为8.11、1.88、1.79、0.53,术后显著下降;术后3天和3月按照MacNab方法进行评估,其有效率分别为86.67%和89.17%,均提示手术疗效显著。结论联合应用臭氧髓核消融术和射频靶点热凝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安全性高,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椎间盘源性腰痛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椎间盘源性腰痛的诊断方法及最佳的治疗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132例经椎间盘造影检查诊断为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三组:A组行经皮激光椎间盘气化减压术63例;B组行前路腹膜外椎间盘切除结合Cage植骨融合术21例;C组行后路椎间盘切除结合后外侧融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术48例.术后观察各组患者视觉模拟法(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的改善程度.结果 腰椎MRI上病变椎间盘T_2加权像低信号有重要意义.三组术后VAS评分降低值依次降低,A组(9.7±0.9)分,B组(7.4±1.2)分,C组(6.9±1.4)分,A组与B、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后ODI评分降低值也依次降低,A组(19.4±1.4)分,B组(18.8±2.9)分,C组(16.5±2.1)分.A组与B、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椎间盘造影是目前诊断椎间盘源性腰痛的可靠方法;经皮激光椎间盘气化减压术与前路或后路椎间盘切除结合内固定术及融合术比较在改善患者疼痛与功能方面均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T引导下选择性穿刺圆孔射频热凝术在上颌神经痛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CT引导下,对18例上颌神经痛患者进行穿刺并对穿刺位置进行验证;确保穿刺位置无误后,对靶区域的上颌神经进行射频热凝毁损。结果术后疼痛完全消失12例,减轻4例,无缓解2例,总有效率88.8%;经6个月随访,4例复发。结论CT引导下选择性穿刺圆孔射频热凝术治疗定位准确、疗效好、操作简单,适用于上颌神经痛的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射频热凝靶点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6例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经皮射频热凝靶点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术后1个月疗效较平稳,疼痛及麻木症状明显改善。VAS评分显示:术前(6.45±0.41)分,术后即刻(2.22±0.65)分,术后14d(2.49±0.81)分,术后2月(2.33±0.70)分,术后半年(2.42±0.67)分。术后半年和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主观满意度优良率94.9%。术前R值(0.256±0.002),术后14d(0.252±0.002),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射频热凝靶点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对组织损伤小、毁损的程度可控、无手术切口、术后疼痛轻微甚至无疼痛感觉,术后卧床休息时间短等优点,值得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对多发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患者接受胸腔闭式引流术(CTD)治疗期间进行全面综合护理干预的护理质量。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日照市五莲县人民医院住院接受CTD治疗的42例多发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患者其中男性27例,女性15例;年龄18~68岁,平均(45.32±5.43)岁。对比观察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规范引流管护理操作并加强对患者的呼吸道管理、疼痛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和并发症预防等全面综合性护理干预后,患者排痰难易程度、疼痛程度、心理状态、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的变化。 结果护理干预后患者的排痰难度较干预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及严重程度分级、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均显著降低[VAS评分:(3.12±0.41)分vs (8.65±0.64)分;HAMA评分:(22.34±4.69)分vs (46.32±5.68)分;HAMA评分:(29.31±4.42)分vs (47.43±6.8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42例患者的引流管留置时间为(66.78±1.59)h,住院期间均未发生胸腔感染、皮下气肿以及引流管脱管等并发症。患者对护理总满意度为100%(42/42)。 结论在多发肋骨骨折拌血气胸患者的CTD中开展精心的护理干预能够减轻疼痛,降低并发症感染率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