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3 毫秒
1.
目的 分析椎间孔镜可视环锯治疗L5~S1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L5~S1节段LDH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每组40例。患者均行经皮椎间孔镜术,研究组使用可视环锯,对照组使用骨钻,术后随访6个月。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情况、疼痛及腰椎功能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效果、手术节段影像学指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研究组通道建立时间、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透视次数少于对照组,上关节突骨去除量多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镜下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7 d、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的VAS评分比较,经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1)不同时间点VAS评分有差异(P <0.05),术后均低于术前(P <0.05);(2)两组患者VAS评分无差异(P <0.05);(3)两组患者VAS评分变化趋势无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前、...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TED)与椎板间开窗椎间盘切除术(F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9年3月于上蔡县人民医院就诊的8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接受FD治疗,观察组接受PTED治疗。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出院6个月后,观察组手术优良率(100.00%)高于对照组(8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FD相比,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有效缩短手术和住院时间,且失血量较少,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6.
目的 对比分析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与椎板开窗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2月至2017年1月本院骨伤科收治的98例腰椎间盘突出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对照组给予椎板开窗椎间盘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术前、术后1d、1、3个月VAS评分,术前、术后1、3个月ODI、JOA评分,术后3个月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长度以及住院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以及术后1d VAS评分无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在术后1个月以及术后3个月 VAS评分和OD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JO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提高,优良率为93.8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缓解患者疼痛,改善腰椎功能障碍,促进患者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9,(11):1060-1063
目的比较经椎板间与椎间孔入路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ID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64例LIDP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行椎间孔镜手术治疗,其中131例患者采取椎板间入路(椎板间入路组),33例患者采取椎间孔入路(椎间孔入路组)。2组患者分别于术前及术后3、7、30、90 d进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问卷测评;术后3个月按照MacNab疗效判定标准评估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术后随访1~2 a,观察2组患者并发症及术后复发情况。结果与椎板间入路组比较,椎间孔入路组患者手术时间长,术中X线照射次数多,术后卧床时间短(P <0. 05); 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患者术后3、7、30、90 d VAS评分和ODI均显著低于术前(P <0. 05);术前及术后3、7、30、90 d,2组患者VAS评分及OD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椎板间入路组和椎间孔入路组患者治疗效果优良率分别为96. 18%(126/131)、90. 90%(30/33),2组患者治疗效果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 273,P> 0. 05)。椎板间入路组和椎间孔入路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 05%(4/131)、6. 06%(2/33),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 092,P> 0. 05)。椎板间入路组和椎间孔入路组患者术后复发率分别为2. 29%(3/131)、3. 03%(1/33),2组患者术后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 148,P> 0. 05)。结论经椎板间及椎间孔入路椎间孔镜手术治疗LIDP均有显著疗效,可有效缓解患者腰椎疼痛,改善患者腰椎功能。2种手术入路各有优势,应根据LIDP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更为合适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8.
《河南医学研究》2017,(11)
目的分析经椎间孔入路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11月夏邑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经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分析患者手术情况,并对比手术前后VAS及ODI评分。结果手术时间为(43.26±6.43)min,术中出血量为(12.13±5.45)ml,住院时间为(4.16±0.57)d;术后患者VAS及ODI评分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椎间孔入路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恢复患者腰椎功能,缓解神经根压力,降低腰椎疼痛感,在临床应用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在椎间孔镜下后方腰椎板间入路和侧后方椎间孔入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特点和适应证。方法 2009年9月~2011年2月L5S1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20例,在椎间孔镜辅助下,分别通过后方腰椎板间入路和侧后路行经皮椎间盘切除术。结果通过后方腰椎板间入路手术6例患者、侧后方椎间孔行经皮椎间盘切除术12例实施手术,1例后方椎板间入路不成功即刻改为侧后路,1例侧后路手术后3天症状改善不明显再次行开放手术。结论 L5S1腰椎间盘突出症可以通过后方腰椎板间和侧后方椎间孔两种入路,适应证各有不同,需要仔细地进行术前评估。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侧后方椎间孔入路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6月信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经皮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观察组接受侧后方椎间孔入路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对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和手术相关指标(术中透视次数、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和住院天数)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100.00%(48/48),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92%(47/4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术中透视次数较多,手术时间较长,术后卧床时间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侧后方椎间孔入路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显著,能缩短患者术后卧床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经皮全脊柱内镜下椎板间入路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interlaminar discectomy,PEID)微创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prolapse of lumbar intervertebral,PLID)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76例PLID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观察组行PEID治疗,对照组行传统开放手术治疗,分别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下肢VAS评分、ODI评分、腰椎JOA评分及手术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与术前比较,2组患者术后3、6、24个月腰痛VAS、ODI评分均降低,而JOA评分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2组间对应的时间点评分比较差异则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ID与开放手术治疗L5-S1 PLID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但经皮脊柱内镜技术对机体创伤小,有利于术后恢复,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2种入路脊柱内镜治疗L4~5向下游离型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疗效及优缺点。 方法 对55例2014年6月-2016年12月间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脊柱外科行经椎间孔(A组)或经椎板间隙入路(B组)治疗的L4~5向下游离型椎间盘突出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比较2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手术相关并发症等情况,并对2组术前术后腰椎功能障碍(ODI)评分、下肢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Macnab's临床疗效等级评分进行比较;同时根据游离程度不同再将2组分为低度游离组(AL、BL)、高度游离组(AH、BH),并对各指标进行比较。 结果 A组患者31例(AL组16例,AH组15例),B组患者24例(BL组13例,BH组11例),获得至少6个月随访,平均手术时间B组显著小于A组(P<0.05),平均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VAS评分及ODI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且B组的平均改善率优于A组(P<0.05),低度游离组间(AL vs. BL)的VAS评分改善率及ODI评分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高度游离组间(AH vs. BH)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BH组优于AH组;2组均无手术相关并发症。 结论 2种入路脊柱内镜均可用于治疗L4~5向下游离型椎间盘突出,且安全有效,但对于高度向下游离的突出,经椎板间隙入路较经椎间孔入路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皮脊柱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60例,在C型臂X线引导下实施侧后路经皮脊柱内窥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射频热凝纤维环成形术。于术前、术后各时点记录VAS评分,并于术后6个月时进行MacNab疗效评定。结果优效率为57.8%(266/460例),良效率为39.4%(181/460例),无效率为2.8%(13/460例),总有效率为97.2%(447/460例)。术后各时点VAS评分较术前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经皮脊柱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可有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相似文献
14.
周兆文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7,27(27):77-81
目的探讨经椎板间完全内镜下与椎间盘镜下L5/S1椎间盘切除术的中期临床效果差异。方法选取2014 年4 月-2016 年7 月在该院骨科进行L5/S1椎间盘切除手术的90 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使用椎间盘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手术(MED)]和观察组[使用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手术(PTED)],每组各45 例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持续时间、手术切口大小和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对照组与观察组手术前、手术后3 d、手术后30 d、手术后半年和手术后1 年的腰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①不同时间的视觉模拟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11.587,P =0.000);②两组的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15.368,P =0.000),经过检验,对照组与观察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得分高于观察组,其余各时间的数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③两组的视觉模拟评分变化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11.615,P =0.000),两组术前、术后3 d、手术后30 d、手术后半年和手术后1 年的腿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①不同时间的视觉模拟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15.664,P =0.000);②两组的视觉模拟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9.865,P =0.000),经过检验,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得分高于观察组,其余各时间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两组的视觉模拟评分变化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18.334,P =0.000),两组患者手术1年后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3.691,P =0.000),对照组治疗效果要优于观察组,对照组共发生不良反应5 例,观察组共发生不良反应4例,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3,P =0.725)。结论在摘除椎间盘L5/S1段的突出物手术中,PTED的短期效果比MED更好,在远期效果上,两种手术方法的结果趋向于一致,但前提是在手术前必须对患者的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并且仔细研读患者的影像学资料,保证手术方法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和总结经皮椎板间入路使用椎间孔镜(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治疗特定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改善及安全性指标,从而为特定性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寻找合理的治疗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于2012~2014年在骨科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并给予经皮椎板间入路使用椎间孔镜治疗的患者共计51例。使用电话、电子邮件、门诊随访等方式对患者的术中及术后各因素进行详实准确的随访,在患者的VAS疼痛改善、腰椎功能及生存质量提高等方面进行综合的评估和总结。对所有患者均进行至少6个月标准化的术后随访,并在术后及术后6个月就观察指标进行观察。 结果 所有患者在术后及术后6个月疼痛情况较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Lehmann腰椎功能评分和SF-36生存质量评分均较术前亦有明显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疗效方面,所有患者术后6个月时对其MacNab疗效进行评估,其优良率为92.1%。 结论 对于符合手术适应证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使用经皮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治疗相对安全,可实现微创治疗,并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患者的疼痛、功能和生活质量较术前均有明显的改善,在临床工作中可以进一步的使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PTED)和椎板开窗椎间盘切除术(FD)在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差异。94例LDH患者,根据手术方法分为PTED组和FD组各47例。结果表明,与FD组相比,PTED组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降低,术后7天,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前列腺素-E2(PGE2)水平也显著降低;与术前比较,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ODI指数均显著降低。结果说明,PTED与FD治疗LDH患者均具有较好的效果,但是PTED手术较FD手术创伤更小、能更及时有效的降低血清疼痛相关因子。 相似文献
17.
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中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ELD)治疗经保守治疗无效的中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14例经保守治疗无效的中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椎间盘造影证实14个椎间盘后方纤维环均撕裂,行PELD治疗.比较术前、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术前、末次随访时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按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手术时间60 ~120(96±18.1)min,术中出血量10 ~30(16±8.6)mL.住院时间3~9(4.6±1.3)d.14例均获随访,时间2~12(6.9±4.3)个月.术中未发生脑脊液漏、脊髓神经损伤.VAS术前为6~10(7..9±1.8)分,术后为0~3(1.8±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ODI术前为52.0%~85.1%(78.1±17.3)%,末次随访时为10.8% ~24.1%(16.2±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根据改良Macnab标准:优7例,良6例,可1例.结论 PELD治疗经保守治疗无效的中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特点,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2):59-62+169
目的 研究椎板成形在局部麻醉下脊柱内镜椎板间入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中的应用。方法 收集我院2016 年1 月~2018 年12 月行椎板间入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3 例,研究椎板间入路时椎板成形的应用,根据术中是否行椎板成形分为成形组和非成形组,对比了解两组椎板成形与突出节段、突出位置、突出游离情况及原始椎板间隙大小等的关系。结果 全部病例均成功在局部浸润复合右美托咪定基础麻醉下完成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手术。术后患者的VAS 评分及术后ODI 评分均较手术前明显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成形组术前椎板间隙高度平均(7.93±1.64)mm 小于非成形组的(10.91±1.7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成形组突出位置肩上18 例(81.82%)、腋下4 例(18.18%),非成形组肩上11 例(26.83%)、腋下30 例(73.17%),成形组肩上型比例高于非成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成形组突出节段L4~510 例(45.45%)、L5~S112 例(54.55%),非成形组L4~52 例(4.88%)、L5~S139 例(95.12%),成形组L4~5节段比率明显高于非成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是成形组手术时间平均(108.07±5.61)min 明显长于非成形组[(62.12±3.7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椎板成形在局麻内镜椎板间入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中有时候必不可少,尤其L4~5节段、术前椎板间隙较小及肩上型突出时,能有效扩大内镜通道、减少鞘管对神经根牵拉等,镜下的椎板成形在将来脊柱内镜手术中将大有作为。 相似文献
19.
经腹前入路L5-S1椎间盘髓核摘除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腹入路L5-S1椎间盘髓核摘除术(TPLD)的技术及评价其安全性和早期疗效.材料和方法 收集从2005年1月到2008年1月因L5-S1椎间盘突出症在我院行TPLD术的45例患者资料,其中7例合并L4-5椎间盘突出患者在TPLD术后即行后外侧入路腰椎间盘摘除术(PPLD),疗效评价采用VAS评分及ODI指数,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 结果 平均住院天数6.50±0.85天,腰腿痛VAS评分及ODI指数在随访中改善(术前平均VA3评分7.24、ODI指数平均为61.18,术后平均VAS评分1.08、ODI指数平均为11.3)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1例术后第一天发生胰腺炎,予禁食、静脉营养、抗生素治疗7天后治愈,1例发生穿孔,予禁食、抗生素治疗5天后缓解.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 经腹入路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是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可行、疗效好、并发症少的微创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