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Src激酶抑制剂PP2对乳腺癌细胞Hs578T缝隙连接功能的影响。方法:MTT法检测PP2对乳腺癌细胞生长的影响;细胞接种荧光示踪法观察PP2对乳腺癌细胞之间荧光传递功能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PP2对乳腺癌细胞Src激酶表达的影响。结果:1~8μmol/L浓度的PP2对乳腺癌细胞生长几乎无影响;细胞接种荧光示踪结果显示,1~8μmol/L的PP2能显著增强细胞荧光传递功能(P<0.01),8μmol/L的PP2作用6、12和24 h后细胞荧光传递功能亦明显增强(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PP2(1~8μmol/L)可显著降低Src激酶表达(P<0.05~0.01),8μmol/L PP2作用6、12和24 h后Src激酶的表达亦明显降低(P<0.01)。结论:PP2能增强乳腺癌细胞Hs578T的缝隙连接功能,这种增强作用可能与其降低Src激酶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3.
目的研究佛波醇酯(PMA)和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ERK1/2)抑制剂PD98059对全反式维甲酸(ATRA)体外抑制人肝癌细胞株(HepG2)表达骨桥蛋白(OPN)的影响及其机制的初步探讨。方法PMA、PD98059分别处理经ATRA处理的肝癌细胞HepG2,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West-ernblot检测骨桥蛋白(OPN)、ERK1/2表达及其磷酸化变化,ImagePro软件分析各条带灰度值变化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在ATRA显著抑制肝癌细胞表达OPN并诱导细胞分化的基础上,PMA可刺激OPN表达,这种作用可被PD98059明显抑制。结论激活ERK1/2通路可逆转ATRA抑制HepG2表达OPN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3种MAPK抑制因子对HepG2细胞中Smad2/3磷酸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3种MAPK抑制因子对TGF-β1活化的HepG2细胞中Smad2/3磷酸化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方法检测TGF-β1(9pmol)与HepG2共培养0.5、1、2、4、8、16h后,HepG2细胞增殖,TGF-β1(9pmol,0.5h)诱导HepG2细胞活化,在细胞活化前2h分别加入p38、ERK及JNK抑制因子(PD163169、SP600125、PD98059)与HepG2细胞共培养,Western blot方法检测3种抑制因子对HepG2细胞内Smad2和Smad3磷酸化的影响。结果TGF-β1(9pmol)作用0,5、1h时无明显促进HepG2细胞增殖作用,但作用2、4、8、16h均明显促进HepG2细胞增殖。TGF-β1(9pmol,0.5h)均可诱导Smad2C、Smad2L、Smad3L磷酸化;JNK抑制因子(3、10μmol)与p38抑制因子(1、3、10μmol)可明显抑制Smad2C、Smad3L磷酸化,ERK抑制因子(1、3、10μmol)对Smad2/3磷酸化无明显影响。结论在HepG2细胞中,TGF-β1可能通过JNK、p38途径促进Smad2/3磷酸化。 相似文献
5.
喹喔啉双氮氧化物衍生物QN-2013的乏氧细胞毒性和放射增敏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检验和评价喹喔啉双氮氧化物衍生物QN-2013的选择性乏氧细胞毒性和放射增敏作用。方法:体外细胞毒性、放射增敏作用及体内抗肿瘤活性,分别用集落形成法和肿瘤生长延迟法检验。细胞周期的变化、DNA损伤和损伤DNA的修复分别以流式细胞术和“彗星”分析法测定。结果:QN-2013对乏氧和富氧HeLa-S3细胞的等毒性浓度ICN250和ICair50分别是0.08和1.7 mmol*L-1,乏氧细胞毒性比率(hypoxic cytotoxicity ratio, HCR)为21。这说明QN-2013具有一定的乏氧细胞毒性,但弱于代表性生物还原药SR-4233。在1 mmol*L-1以下时,QN-2013的体外放射增敏作用比MISO(misonidazole)弱,但随药物浓度增加近似按指数增大,而荷瘤小鼠腹腔给药则体内增敏作用与施药剂量无明显依赖关系。在细胞和分子水平上,QN-2013诱发乏氧HeLa-S3细胞G2M期阻断,引起DNA双链断裂,且抑制辐射DNA损伤的修复。结论:QN-2013是一中度活性的乏氧选择性细胞毒剂,体内外实验表明具有一定的放射增敏作用,明显增强辐射抗肿瘤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直接损伤DNA和抑制DNA修复。这些结果提示虽QN-2013本身可能不是理想的生物还原药,但喹喔啉氮氧化物系列不失为探索新抗癌药应重视的领域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丙泊酚联合卡铂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与酪氨酸激酶JAK/转录因子STAT(JAK/STAT)信号通路的关系,以期为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 在含有100?μmol丙泊酚、20?μmol/L
卡铂、100?μmol丙泊酚+20?μmol/L卡铂培养基中分别培养MCF-7细胞,CCK-8法检测细胞抑制情况;Hoechst33342染色法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变化;平板细胞克隆实验检测菌落形成情况;PI/Annexin V-FITC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p-JAK2、p-STAT3、Bcl-2、Bax、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丙泊酚组、卡铂组细胞抑制率升高,菌落数量均降低,细胞凋亡率升高(P?<0.05);与丙泊酚组、卡铂组比较,联合组细胞抑制率升高,菌落数量均降低,细胞凋亡率升高(P?<0.05)。与正常乳腺上皮细胞MCF-10A比较,MCF-7细胞p-JAK2、p-STAT3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丙泊酚组、卡铂组Cleaved Caspase-3、Bax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p-JAK2、p-STAT3、Bcl-2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与丙泊酚组、卡铂组比较,联合组Cleaved Caspase-3、Bax蛋白表达均升高,p-JAK2、p-STAT3、Bcl-2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结论 丙泊酚联合卡铂可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抑制JAK/STAT活性,上调凋亡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ncer-associated fibroblast,CAF)对人乳腺癌细胞BT549和MDA-MB-231的迁移能力影响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CAF上清液作用人乳腺癌细胞BT549和MDA-MB-231后,采用Transwell迁移实验检测BT549和MDA-MB-231细胞的迁移能力变化,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迁移相关蛋白E-cadherin、Vimentin的表达及p38/MAPK通路的活化情况。CAF上清液处理人乳腺癌细胞BT549和MDA-MB-231后,采用SB203580抑制p38/MAPK通路,Transwell迁移实验和蛋白质印迹分别检测BT549和MDA-MB-231细胞的迁移能力及E-cadherin、Vimentin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CAF作用后乳腺癌细胞BT549和MDA-MB-231的穿膜细胞数增多(P<0.05),抑制BT549和MDA-MB-231细胞中E-cadherin表达水平(P<0.01),上调Vimentin的表达水平(P<0.05);CAF激活乳腺癌细胞BT549和MDA-MB-231 p38/MAPK信号通路,促进通路关键分子p-P38蛋白表达(P<0.01);SB203580抑制p38/MAPK通路,CAF作用后乳腺癌细胞BT549和MDA-MB-231穿膜细胞数明显减少(P<0.01),且上调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P<0.05)、下调Vimentin蛋白表达水平(P<0.01)。结论:CAF通过激活p38/MAPK信号通路促进人乳腺癌细胞BT549和MDA-MB-231的迁移。 相似文献
8.
9.
目的:评价新型4,8-二取代-8,9-二氢吡嗪[2,3-g]喹唑啉-7(6H)-酮系列化合物体外抗肿瘤活性,获得高效抗肿瘤小分子化合物用于后续药物研发.方法:固相合成17个设计作用于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结构为4,8-二取代-8,9-二氢吡嗪[2,3-g]喹唑啉-7(6H)-酮的新型系列化合物.采用MTT法对人肺癌细胞株A549、人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细胞株K562及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加药96 h后进行抗肿瘤活性筛选.结果:对于人肺癌细胞株A549,化合物7-13和7-14抑制效果最佳,其IC_(50)值分别为8.10和8.12 μmol/L.共有8个化合物对人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细胞株K562有抑制作用,其中化合物7-2、7-13和7-17抑制效果最佳,其IC_(50)值分别为2.22、0.57和7.20 μmol/L.而对于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化合物7-3和7-13具有抑制效果,其IC_(50)值分别为4.20和9.71 μmol/L.结论:17个化合物对3种肿瘤细胞株呈现不同抑制效果,为结构修饰以提高化合物抗肿瘤活性提供了很好的依据.其中化合物7-13对所测瘤株均具增殖抑制活性,可作为潜在药物用于后续抗肿瘤药物研发.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常用化疗药物对免疫识别乳腺癌细胞重要的靶标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类相关分子A和B(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class Ⅰ-related chain A and B,MICA/B)的影响,探讨其调节MICA/B表达的分子机制。方法:用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化疗药物对乳腺癌细胞MICA和MICB mRNA表达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化疗药物对MICA/B表面蛋白表达的作用。加入咖啡因抑制毛细血管扩张性共济失调突变和Rad3相关激酶(ataxia telangiectasia mutated and Rad3 related kinase,ATM/ATR),加入吡咯烷二硫氨基甲酸酯(pynolidine dithiocarbamate,PDTC)抑制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κB,NF-κB),观察其是否能够抑制化疗药物中拓扑异构酶抑制剂对乳腺癌细胞MICA和MICB mRNA及蛋白的表达。凝胶阻滞实验(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shift assay,EMSA)检测药物是否影响乳腺癌细胞NF-κB与MICA/B启动子区的结合。结果:三种拓扑异构酶抑制剂足叶乙甙、拓扑替康和阿霉素可使乳腺癌MCF-7细胞的MICA和MICB mRNA水平升高。足叶乙甙在浓度为5、20、100 μmol/L时,与不加药处理组相比,MICA mRNA水平分别升高到(1.68±0.17)、 (2.54±0.25)、 (3.42±0.15)倍(P<0.05);MICB mRNA水平分别升高到(1.82±0.24)、(1.56±0.05)、(5.84±0.57)倍(P<0.05)。拓扑替康和阿霉素在特定浓度时也使MCF-7的MICA和MICB mRNA水平显著升高(P<0.05)。拓扑异构酶Ⅱ抑制剂足叶乙甙和拓扑替康处理另一乳腺癌细胞系SK-BR-3后,MICB mRNA的表达也轻度升高(P<0.05)。足叶乙甙和拓扑替康还增加MCF-7细胞表面MICA/B蛋白的表达(P<0.05),且存活和凋亡细胞MICA/B蛋白的表达均增高。用不同浓度的咖啡因处理足叶乙甙损伤的乳腺癌细胞,MICA/B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当咖啡因浓度为1、 5、 10 mmol/L时,MICA mRNA相对表达水平由不用咖啡因处理组的(3.75±0.25)倍分别降为(0.89±0.05)、(0.81±0.02)、(0.48±0.04)倍(P<0.001),MICB mRNA由(6.85±0.35)倍降为(1.36±0.13)、(0.76±0.06)、(0.56±0.03)倍(P<0.05),MICA/B蛋白表达由(3.42±0.05)倍降为(1.32±0.03)、(1.21±0.06)、(1.14±0.03)倍(P<0.001),表明足叶乙甙对MICA/B的上调作用能够被ATM/ATR抑制剂所抑制。同样,加入不同浓度的NF-κB的强抑制剂PDTC(10、50、100 μmol/L),MICA/B 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明显受到抑制(P<0.05),提示NF-κB也参与这一过程。EMSA实验显示,MCF-7细胞用足叶乙甙处理后,NF-κB与MICA/B基因启动子区的结合活性增强。结论:拓扑异构酶抑制剂诱导并上调乳腺癌细胞MICA和MICB mRNA及表面蛋白的表达,表明化疗药物有可能增强免疫系统对乳腺癌的识别和杀伤,ATM/ATR和NF-κB途径参与了这一过程。 相似文献
11.
对本院48例乳腺癌患者术后肿瘤组织的细胞信号传导通路的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PO)、丝氨酸与苏氨酸激酶(Akt)、真核细胞始动因子4E结合蛋白1(4EBP1)、核糖体蛋白S6激酶1(p70S6K1)和核糖体S6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HER2阳性与阴性表达的肿瘤比较,Akt表达率更高(P〈0.01)。Akt表达的水平与其下游因子4EBP1、p70S6K1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P〈0.05)。4EBP1主要表达在低分化的肿瘤中(P〈0.01),并与肿瘤大小(P〈0.05)、淋巴结的转移(P〈0.01)及局部复发相关(P〈0.01)。提示4EBP1与乳腺癌的肿瘤分级和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研究黄荆子的乙酸乙酯提取物Evn-50在体外对人乳腺癌MCF-7和耐三苯氧胺细胞株(MCF-7/TAM-R)的生长和凋亡的影响,探索Evn-50在逆转乳腺癌耐药中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构建MCF-7/TAM-R细胞系,分别用DMSO、5μmol/L TAM、5μmol/L TAM+50μg/ml Evn-50和50μg/ml Evn-50处理细胞。然后,采用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PI单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周期分布情况,免疫蛋白印记法观察Evn-50和TAM单独或联合作用时的机制。结果:Evn-50单药或与TAM联合均可以降低人乳腺癌MCF-7和三苯氧胺耐药细胞株MCF-7/TAM-R的存活率,两药联合作用更为明显,同单用TAM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vn-50单药或与TAM联合应用对两株细胞的凋亡均有明显影响,且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细胞凋亡逐渐增多,其中以72 h时细胞凋亡率和G2期细胞比例最为明显(P<0.01)。TAM和Evn-50联合处理无论是对MCF-7细胞还是对三苯氧胺耐药细胞MCF-7/TAM-R,均能明显下调p-AKT(Ser473)和p-MAPK44/42(Thr202/Tyr204)蛋白水平。结论:Evn-50能够抑制MCF-7和MCF-7/TAM-R细胞株的生长并诱导细胞凋亡,尤其在Evn-50与TAM联合处理时更为明显。其作用机制可能与AKT和MAPK信号通路的下调相关,但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3.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降低乳腺癌耐药细胞系对阿霉素的耐受效应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 iller, CIK)与化疗药物对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 MDR)肿瘤细胞产生协同杀伤效应的机制.方法:用细胞培养法加细胞因子在体外诱导并扩增CIK细胞,应用MTT法测定CIK细胞、阿霉素及二者联合对靶细胞的杀伤活性,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靶细胞上P糖蛋白(P-gp) 的表达和细胞内药物积累,用细胞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gp在MDR靶细胞MCF7adr内的分布.结果:CIK细胞可使MCF7adr细胞P-gp的表达活性下降82.5%,耐药靶细胞内阿霉素积累增加3 .2倍,使联合杀伤率比单纯加阿霉素(同等剂量)组增加7.8倍,比单纯加CIK细胞(相同效靶比)组增加1.3倍.结论:CIK细胞可明显抑制MCF7adr肿瘤细胞系的P-gp表达,可协同阿霉素提高对MCF7adr肿瘤细胞系的杀伤活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三氧化二砷( As2 O3)对食管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食管癌细胞经As2 O3处理后,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细胞黏附实验与侵袭实验检测细胞转移能力,Western blot检测转移相关蛋白金属基质蛋白酶(MMP)2、MMP9、E-cadherin及O型受体蛋白酪氨酸磷酸酶(PTPRO)表达水平。结果不同浓度As2O3处理显著抑制EC9706与EC109细胞增殖与侵袭能力,同未加药(0μmol/L)的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1);As2 O3处理可以减弱MMP2与MMP9的表达水平( P <0.01),增强E-cadherin 与PTPRO的表达水平( P <0.01)。结论As2 O3对食管癌细胞的恶性转移能力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下调MMP2与MMP9的表达、同时上调E-cadherin与PTPRO的表达,可能是其抑制转移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大剂量维生素C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及荷瘤小鼠肿瘤生长的影响,并探索其中的机制。方法: 以乳腺癌细胞Bcap37和MDA-MB-453为体外研究对象,分别给予小(0.01 mmol/L)、中(0.10 mmol/L)、大(2.00 mmol/L)剂量的维生素C。采用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增殖;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和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乳酸脱氢酶比色法测定乳酸含量。同时,取10只6周龄雌性BALB/c裸鼠,采用皮下接种乳腺癌Bcap37细胞建立荷瘤小鼠移植瘤模型,取5只小鼠腹腔注射维生素C(4 g/kg),观察肿瘤重量和小鼠体质量的变化。结果: 体外细胞学实验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大剂量维生素C作用下Bcap37和MDA-MB-453细胞增殖受到抑制(均P < 0.01),Glut1转运蛋白表达减少(均P < 0.05),乳酸分泌量减少(均P < 0.01),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下调(均P < 0.05)。体内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大剂量维生素C组肿瘤重量明显减小(P < 0.05),但体质量增长无明显变化。结论: 大剂量维生素C可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这一效果可能与大剂量维生素C抑制乳腺癌细胞能量摄取和下调mTOR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乳腺癌细胞系MCF-7和MDA-MB-231中是否存在乳腺癌起始细胞(CD44+/CD24-/low)亚群;并分析Hedgehog信号通路在CD44+/CD24-/low乳腺癌起始细胞亚群中的表达.方法:应用荧光激活细胞分选方法检测与分选MCF-7和MDA-MB-231中的CD44+/CD24-/low细胞亚群和非CD44+/CD24-/low细胞亚群,并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进行观察确认.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CD44+/CD24-/low细胞亚群和非CD44+/CD24-/low细胞亚群中Hedgehog信号通路重要基因PTCH(human patched gene)、SHH(sonic Hedgehog)、Gii-1(glioma-associated oncogene homoglog-1)和SMOH(smoothened homolog)的表达情况.结果:乳腺癌细胞系MCF-7和MDA-MB-231中CD44+/CD24-/low亚群,比例分别为(1.70±1.43)%和(94.2±1.2)%.乳腺癌细胞系MCF-7和MDA-MB-231的CD44+/CD24-/low亚群中Hedgehog信号通路处于明显活化状态,其中Hedgehog信号通路中重要下游信号分子Gii-1在MCF-7和MDA-MB-231细胞系CD44+/CD24-/low细胞亚群中的表达要明显高于非CD44+/CD24-/low细胞亚群(P分别为0.007和0.005).结论:乳腺癌细胞系MCF-7和MDA-MB-231中存在CD44+/CD24-/low干细胞标志细胞亚群,其中Hedgehog信号通路处于明显活化状态.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探讨G蛋白偶联受体17(GPR17)在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缺氧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氯化钴(400 μmol/L)诱导RGC-5细胞化学缺氧损伤,观察GPR17的表达及GPR17配体的作用,并通过小干扰RNA(siRNA)降低GPR17的表达深入研究GPR17在细胞缺氧损伤中的作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RT-PCR法检测GPR17 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 氯化钴处理后,细胞中GPR17 mRNA相对表达量由0.26±0.08上调至0.36±0.05(P < 0.01)。与未经GPR17配体预处理的缺氧细胞比较,GPR17激动剂尿苷5'-二磷酸二钠盐、尿苷5'-二磷酸葡萄糖二钠盐、LTD4预处理细胞的存活率分别降低了29.6%、31.8%、33.9%(均P < 0.01);而其拮抗剂坎格雷洛预处理细胞的存活率升高了33.2%(P < 0.01)。GPR17 siRNA处理可以抑制缺氧导致的GPR17 mRNA表达上调(P < 0.01),减少缺氧导致的细胞凋亡[未加siRNA、NC siRNA和GPR17 siRNA组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39.73±2.06)%,(42.50±3.64)%和(24.98±2.16)%,P < 0.01]。结论: GPR17介导了RGC-5细胞的缺氧损伤,抑制GPR17表达可减轻缺氧损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抑制剂ABT888联合卡铂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435s凋亡的影响。方法MTT法检测不同浓度卡铂与ABT888合用对MDA-MB-435s细胞的抑制情况; 流式细胞术、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卡铂单用、ABT888单用、卡铂与ABT888合用时细胞的凋亡率和凋亡相关蛋白的改变。结果卡铂与ABT888合用能明显抑制乳腺癌细胞生长, 并具有协同作用, 卡铂和ABT888合用组MDA-MB-435s细胞的凋亡率(26.3% 1.5%)高于卡铂组(18.6% 1.6%, P < 0.01) 和ABT888组(14.7% 2.3%, P < 0.01)。卡铂联合ABT888可使乳腺癌MDA-MB-435s细胞内抗凋亡因子Bcl-2表达减少, 促凋亡因子Bax表达增多, c-Caspase-3增多。 结论卡铂与ABT888合用能抑制乳腺癌MDA-MB-435s细胞的生长, 提高细胞凋亡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和比较盖诺配伍顺铂(NP)或阿霉素(NA)两方案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3例转移性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盖诺加阿霉素组和盖诺加顺铂组治疗,即NA方案:盖诺25mg/m2d1、d8静脉注射,阿霉素40mg/m2d1静脉注射,21d为1周期; NP方案:盖诺25mg/m2d1、d8静脉注射,顺铂100mg/m2d1静脉注射,21d为1周期。结果:两组有效率:NA方案为58.0%(18/31);NP方案为59.7%(19/32)。两组对比无显著性差异。主要毒副作用为骨髓抑制,消化系统反应。白细胞减少发生率分别为87.1%和90.3%,Ⅲ~Ⅳ度下降者NA组25.8%,NP组21.9%,消化系统反应发生率为NA组35.5%,Ⅲ度占3 .2%,NP组65.6%,Ⅲ度占6.7%。结论:盖诺配伍顺铂与盖诺配伍阿霉素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疗效好,两方案疗效无显著性差异,毒性可耐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