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柴胡皂苷D为传统中药柴胡的主要生物活性成分,具有抗炎、抗肿瘤、保护肝脏、调节免疫等作用,通过查阅近8年来国内外关于柴胡皂苷D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的相关文献,分别对阻滞细胞周期、抑制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侵袭和迁移、调控肿瘤细胞自噬及逆转肿瘤细胞多药耐药等作用进行阐述,以期为临床应用柴胡皂苷D治疗肿瘤提供...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中药凭借其增效减毒的特性广泛被应用于癌症患者的治疗及术后康复。黄芪甲苷为黄芪的主要有效成分,多项药理研究已证实黄芪甲苷具有抗肿瘤活性。从黄芪甲苷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与分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侵袭和迁移,增强耐药性,增强免疫作用等5个方面对其抗肿瘤作用及机制进行综述,发现黄芪甲苷一方面可以抑制肿瘤增殖、侵袭,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另一方面在多药耐药及调节免疫抗瘤方面也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3.
中药有效成分抗肿瘤活性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医药已有2 000多年的历史,并已获得广泛的临床应用,随着诊疗水平的提高,中药在延长癌症患者生存期、提高其生活质量等方面的作用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可。中药抗肿瘤的活性与机制有多途径、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如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侵袭、转移,调节肿瘤微环境,抗肿瘤血管生成,逆转药物耐药等。对目前抗肿瘤有明确疗效的中药有效成分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中医药抗肿瘤研究提供一定的思路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紫杉醇是多种癌症的一线化疗药物,但其耐药性的产生使得其后期治疗疗效大大降低,增加了癌症患者的死亡率及复发率,严重限制了其临床应用。目前,临床上的一些中药复方、中成药、中药注射液等辅助化疗药物治疗癌症患者的应用已十分广泛,中药在提高化疗药物疗效、降低化疗不良反应及改善预后等方面均展示出独特的优势,但其发挥逆转化疗药物耐药的作用机制及有效单体成分尚未明确,在不同癌症类型的应用方面也十分局限,值得进一步挖掘和探究。该文总结了近年与紫杉醇联用具备协同抗肿瘤疗效的中药单体成分,并分类列举了其发挥逆转紫杉醇耐药作用的具体机制及药理活性,发现中药单体不仅通过作用于膜转运蛋白促进紫杉醇在肿瘤细胞内的蓄积、抑制多药耐药相关蛋白及代谢酶表达抑制紫杉醇的代谢、调控细胞凋亡基因、因子水平及凋亡相关通路促进紫杉醇发挥细胞增殖抑制作用,还可通过调控微小RNA(microRNA)及长链非编码RNA(lncRNA)表达水平、抑制肿瘤干细胞特性及肿瘤代谢重编程、改善肿瘤微环境、触发肿瘤细胞死亡性自噬及氧化应激反应等方面显著提高紫杉醇的化疗敏感性,为明确中药单体联合紫杉醇抗肿瘤的具体机制提供理论基础,对中药新药开发及临床寻找紫杉醇的联合用药具有重要意义,也对中药与其他化疗药物联合应用的探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黄芪多糖是中药黄芪的提取物,具有抗肿瘤、调节免疫、抗氧化、降血糖等多种作用。近年来,其在抗肿瘤方面的作用备受关注。本文通过阅读近几年国内外黄芪多糖抗肿瘤相关文献,主要从调节肿瘤免疫、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抑制肿瘤细胞迁移侵袭、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抗血管和淋巴管新生以及联合化疗药物的增效减毒作用几方面展开综述,深入了解黄芪多糖在抗肿瘤方面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新进展,为黄芪多糖今后的研究开发和广泛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归纳总结党参及其有效成分抗肿瘤的作用机制。党参及其有效成分可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干扰细胞周期、抑制肿瘤细胞转移和侵袭、调节免疫、调控非编码RNA和信号通路等途径,治疗胃癌、肝癌及乳腺癌等多种肿瘤。  相似文献   

7.
半枝莲在调控肿瘤细胞的生长、侵袭转移、免疫功能和抗化疗药物耐药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具有多成分、多效应、多途径、多靶点和毒副作用小的优势。半枝莲在临床中是一种极具开发潜力的药用资源,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现从抑制肿瘤细胞增殖,阻滞细胞生长周期,诱导细胞凋亡,促进细胞自噬,抑制血管生成,抑制细胞迁移和侵袭,调节免疫、抗化疗药物耐药等药理作用机制着手,对近十年的国内外关于半枝莲抗肿瘤作用机制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发现半枝莲可通过调控Wnt/胞内β-连锁蛋白(β-catenin)、microRNA、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s, PI3K)/蛋白激酶B (protein kinase B, Akt)和刺猬因子(sonic hedgehog, SHH)相关信号通路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此外,半枝莲还能通过抑制肿瘤细胞运动相关蛋白和细胞因子,调节肿瘤细胞分解酶的活性及分解酶/分解酶抑制剂的平衡,发挥抑制细胞迁移和侵袭的作用,并能通过调节免疫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和抑制P-糖蛋白(P-glycoprotein, P-gp)的外排逆转化疗药物耐药。在今后的研...  相似文献   

8.
刘艺苑  何理斌  高璐  邵喜英 《新中医》2023,55(15):35-39
川楝素是一种从中药苦楝皮、川楝子中提取出来的四环三萜类化合物。目前已知的川楝素抗癌机 制包括诱导肿瘤细胞凋亡、阻滞细胞周期,抑制肿瘤细胞迁移、侵袭等。最近研究表明川楝素具有逆转肿瘤细 胞对化疗耐药的作用,部分研究表明川楝素对肿瘤细胞自噬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在肿瘤早期,川楝素具有诱导 肿瘤细胞自噬性死亡的作用;在肿瘤晚期,肿瘤细胞通过自噬降解丧失功能的胞内物质,为其他肿瘤细胞提供 能量,川楝素可作为自噬抑制剂抑制肿瘤细胞自噬,揭示了化疗药物联合自噬抑制剂可作为一种新的抗肿瘤策 略。通过综述川楝素抗肿瘤作用的不同机制、途径和分子靶点及其逆转耐药的作用与机制,将传统中药与现代 研究联系起来,并突出最近发现的分子机制,有助于发现新的靶点和癌症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9.
通过归纳、分析以往三棱、莪术抗肿瘤相关国内外文献,总结了二者在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抗肿瘤侵袭转移方面的作用机制,并探讨了二者协同抗肿瘤效应。三棱、莪术均可通过调控相关凋亡信号转导通路和相关基因、蛋白的表达来促进肿瘤细胞发生凋亡,并通过干扰细胞周期等机制遏制肿瘤细胞的发生和发展。在发挥抗肿瘤侵袭和转移生物学效应方面,三棱、莪术可通过调节机体免疫,改善炎性微环境,抗肿瘤新生血管的生成,抑制细胞外基质降解和改善血液循环等干预机制,作用于肿瘤微环境以抑制肿瘤进展。  相似文献   

10.
黄芪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近5年来黄芪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结果显示,黄芪的活性成分可调节免疫细胞及细胞因子以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影响细胞周期蛋白及基因表达抑制肿瘤细胞增殖;通过阻滞细胞增殖周期影响细胞凋亡信号转导途径和调控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的表达等促进肿瘤细胞凋亡;通过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活性和血管生长因子等表达抑制肿瘤细胞转移;其抗氧化应激作用能清除、抑制自由基;通过逆转耐药及辅助化疗药物等达到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癌症目前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疑难疾病之一。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每年因癌症死亡的人数仍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中医药基于整体宏观的辨证思维模式,具有功效独特、副作用相对较小等优势,因而已经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有志于解决癌症的科研及临床工作者们的目光。苦寒中药抗肿瘤疗效确切。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文献,综述了近十年来苦寒中药及其活性成分有关肿瘤方面的研究进展。按照苦寒中药及其天然活性成分治疗肿瘤的作用特点分为九个部分——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诱导癌细胞分化、抗癌侵袭及抗转移作用、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提高机体免疫功能、逆转肿瘤多药耐药性作用、抗信息传递、抑制端粒酶活性以及细胞周期阻滞进行分析,并针对目前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评述,以期对抗肿瘤的苦寒中药及其活性成分的筛选和高效低毒的中药的新药发现以及进一步的临床应用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孙强  何曼  张梦  曾沙  陈莉  周丽娟  徐海波 《中草药》2021,52(2):603-612
恶性肿瘤是人类面临的共同难题,同时也给全世界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在通常情况下抑制单个信号通路或单个基因的产物不足以实现对恶性肿瘤的预防或治疗,但也不排除少数作用于单一靶点却能起到良好肿瘤治疗作用的药物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虽然如此,目前用于癌症治疗的药物仍然大多只针对单一靶点产生生物学效应。中药在抗肿瘤的方面具有多途径、多靶点、多通路以及多效应的优势。小檗碱为黄连Coptis chinensis中的一种异喹啉类生物碱,能够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促进肿瘤细胞凋亡、阻滞细胞周期、抑制肿瘤细胞迁移和侵袭、诱导肿瘤细胞自噬、抗炎抗氧化以及免疫调节等方面产生抗肿瘤作用。与化学制剂相比,其来源广泛,安全易得,在预防和治疗相关癌症方面具有较大的挖掘潜力。对小檗碱的抗肿瘤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其抗肿瘤研究提供一定的思路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前肿瘤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如何能有效地抑制癌细胞生长、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及提高生活质量是当今医学领域中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之一。蒙古族医药学(简称蒙医药学)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是在吸收藏族医学、印度医学部分理论及中医学有关知识,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毒性低、结构多样、能够有效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等诸多优点,在肿瘤治疗中具有较大的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该文对近年来在中国知网,万方,Pubmed数据库中以蒙古族药(简称蒙药),抗肿瘤,机制为关键词检索相关文献,对蒙药相关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收集、整理、归纳和分析总结,从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影响肿瘤细胞生长周期、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抑制恶性肿瘤的侵袭和转移、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和调节机体免疫状态等多个方面对蒙药抗肿瘤生长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蒙药防治恶性肿瘤的深入研究提供一些参考。调研结果表明现阶段对于蒙药的研究方法和手段还较为简单,大多数研究的整体水平较低,主要基于体外细胞水平,对于蒙药复方的相关抗肿瘤机制的研究还不够深入。蒙药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尚需应用现代医学和生物科学技术等手段,进行更深入地研究,建立长远的研究目标和规划,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相似文献   

14.
天然黄酮类化合物抗肿瘤作用靶点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天然黄酮类化合物是很多常用抗癌方剂中药物的重要有效成分。随着中草药抗癌作用研究的深入,以及抗肿瘤药物研发目标从细胞毒药物逐渐转向针对肿瘤细胞特异性信号靶点药物,天然黄酮类化合物因其低毒高效的抗肿瘤活性成为研究热点。文章综述了近年来发现的天然黄酮类化合物在肿瘤细胞生长增殖,血管生成与侵袭转移,细胞凋亡,DNA与染色体调节和多药耐药性产生等过程的主要作用靶点,这将有助于从天然黄酮类单体中寻找抗癌先导化合物,为多靶点新型抗肿瘤药物的筛选、结构改造及多聚药理学研究提供参考依据。另外,借鉴当代分子生物学的最新成果和技术手段,揭示中草药抗肿瘤作用的分子机制和组方依据也是推动中医药现代化的创新思路。文章最后对天然黄酮类化合物抗肿瘤研究的未来方向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胆囊癌恶性程度高,有效的治疗药物少。中药因其多靶点、多环节、多途径且毒副作用较小的优势受到诸多研究者关注。近年来,中药有效成分在胆囊癌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相关的实验研究已走向细胞、分子及基因水平,实验研究的机制可概括为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转移和迁徙、影响信号传导通路、增强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以及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等方面。现有的实验研究表明中药有效成分抗胆囊癌具有一定的疗效,但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如中药有效成分虽然显示出抗肿瘤活性,但具体化学分子结构不甚明确;目前大多数研究集中在体外细胞实验水平,动物体内实验研究较少,未来需要更深入的研究;当前,中药抗胆囊癌的机制大部分为经典的信号通路,下一步可寻找新的信号通路及新的作用靶点。另外,在以后的研究中,可增加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中药复方的研究,进一步发挥传统中医药抗肿瘤的优势。该文根据现有的实验研究作一综述,有利于研究者了解中药有效成分在胆囊癌实验研究的现状以便对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进而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许颖  陈美  金雪锋  钱晨  徐希明  张璇 《中国中药杂志》2014,39(15):2829-2833
蟾毒灵是中药蟾酥中的一种活性单体,能抑制多种实体瘤及白血病肿瘤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逆转肿瘤细胞耐药,抑制肿瘤细胞迁移和浸润。该文就蟾毒灵对肝癌、肺癌、肠癌、胃癌、膀胱癌等多种肿瘤的体内外抑制作用及机制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详尽综述,并综括了其新型制剂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其更深入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西黄丸由牛黄、乳香、没药、麝香4味中药组方而成。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西黄丸具有抗炎、抗菌、抗肿瘤、抗乳腺增生以及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等作用。恶性肿瘤是由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一种发病机制比较复杂的疾病,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也是我国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临床上用于抗肿瘤的化疗药物除了具有毒副作用,影响临床疗效和患者预后外,长期使用还会使肿瘤产生耐药性。西黄丸作为传统经典抗癌名方,随着中医药文化的兴起,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肿瘤的研究中,对肝癌、胃癌、肺癌、乳腺癌、结肠癌等多种恶性肿瘤具有显著抑制作用。临床上西黄丸多被作为辅助药联合化疗药抗肿瘤使用,降低化疗药的毒副作用和患者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对化疗的耐受性,还可延长或降低术后肿瘤的复发,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逆转肿瘤细胞的耐受性。在西黄丸抗肿瘤研究的基础上,对其诱导细胞凋亡、调节氨基酸代谢、逆转耐药性、干扰细胞周期、抗肿瘤转移侵袭、调节免疫功能、改善肿瘤微环境、调控信号通路等8个方面的作用机制及其临床上联合化疗药抗肿瘤进行归纳总结,分析西黄丸抗肿瘤的研究现状,并且针对其现状提出不足之处和尚待解决的问题,为西黄丸的进一步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中医药多靶点抑瘤抗转移的作用机制,特别在调节免疫系统、抗肿瘤血管生成(抑制蛋白降解酶活性、抑制血管生长因子)、调控肿瘤细胞凋亡(阻滞细胞周期、调控凋亡基因、调控信号通路)、细胞自噬功能失调等方面的机制研究有了一定的进展,为中医药治疗前列腺癌、稳定病灶、延长生存期等方面提供了依据。中医药在治疗难治性激素非依赖前列腺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方面凸显优势,具有多靶点效应和整体调理的作用,是前列腺癌多学科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中药复方成分复杂,具有较多的作用靶点,但基本上是在动物身上体现,临床试验较少,未能很好地反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及作用机制。未来期待中医药抗肿瘤要注重整体效应,不仅单从某一个指标来解释,更要着眼于各指标或因子间的相互作用,以整体调节作用阐述其抗肿瘤的作用机制;使用中药复方如何体现辨证,也许可通过证型与所研究基因、干细胞的相关性间接地反映辨证,会是未来的研究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9.
β-连环素(β-catenin)是一种多功能蛋白质,广泛存在于各种类型的细胞中,它的异常表达在恶性肿瘤的增殖、分化、凋亡和侵袭、转移等相关行为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研究发现,一些中药复方及相关中药单体的抗肿瘤作用与其干预β-catenin异常表达相关。这些研究可以成为指导研究天然药物靶向治疗肿瘤中的一部分,为开发新型抗肿瘤药物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