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比较直接前方入路(DAA)和后外侧入路(PLA)行全髋关节置换(THA)的早期疗效。方法 将26例行THA的髋关节疾病患者按照手术入路不同分为DAA组(采用DAA行THA治疗,13例)和PLA组(采用PLA行THA治疗,13例)。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步态及步数情况、影像学指标。采用疼痛VAS评分评价疼痛情况,采用Harris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患者均获得1个月随访。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DAA组明显短(少)于PLA组(P<0.05)。两组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均未发生关节感染、脱位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术后1个月髋臼假体的前倾角、外展角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30 d疼痛VAS评分及术后1个月Harris评分DAA组均明显优于PLA组(P<0.05)。术后1个月,DAA组患者步态均正常,PLA组患者步态稍蹒跚,但每分钟步数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PLA与DAA行THA,假体均能获得良好的位置,可有效预防假体脱位。与PLA相比,DAA行THA具有切口小、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应用SuperPATH入路与直接前方入路(DAA)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行THA的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A组(SuperPATH入路行THA,15例)和B组(侧卧位DAA行THA,15例)。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并发症、疼痛VAS评分、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及髋臼角。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0~14个月。切口长度A组短于B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A组长(多)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引流量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末次随访VAS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两组髋关节功能恢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第2天两组髋臼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末次随访时两组均未见关节假体松动、移位或下沉。结论应用SuperPATH入路行THA可取得与侧卧位DAA同样良好的髋关节功能,且SuperPATH入路切口小,可以减少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3.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23):2194-2197
[目的]对比研究后外侧小切口入路(posterolateral approach,PLA)与直接前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DA)对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患者术中及术后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于本科行THA手术治疗的股骨颈骨折及股骨头坏死患者,共44例,根据手术入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DAA组和PLA组,其中DAA组21例21髋,PLA组23例23髋。统计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及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输血例数和输血量、术后12周时关节功能恢复情况(Harris评分、步态僵硬)、髋周疼痛及关节脱位情况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AA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输血量及术后12周时Harris评分、步态僵硬及髋周疼痛情况优于PL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AA入路微创THA与传统手术入路相比,软组织损伤更小,术后恢复更快,术后短期内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SuperPATH入路与后外侧小切口入路初次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纳入自2014-07—2015-07诊治的80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40例行SuperPATH入路THA治疗(SuperPATH组),40例行后外侧小切口入路THA治疗(小切口组)。比较2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术后24 h肌酸磷酸激酶(CK)、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大腿周径与术前的差值,以及术后3、6、9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 80例均获得平均10(6~12)个月随访。SuperPATH组术后24 h CK、大腿周径与术前的差值明显小于小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术后24 h ESR、CRP与术前的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uperPATH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和住院时间较小切口组少,但是手术时间较小切口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uperPATH组术后3、6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高于小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9个月2组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uperPATH入路与后外侧小切口入路THA术后均可获得良好的髋关节功能,但SuperPATH入路因保留外旋肌群及可完整重建关节囊,关节稳定性好、创伤小、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直接前方入路(DAA)、直接外侧入路(DLA)及后外侧入路(PLA)进行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9年1月本院骨科收治的146例首次行THA的患者,依据微创入路途径分为DAA组(50例)、DLA组(48例)和PLA组(48例),DAA组采用DAA入路进行全髋关节置换,DLA组采用DLA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PLA组采用PLA入路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比较三组的临床资料。[结果]三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三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和术中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患者的Harris评分均随时间推移显著增加,不同时间点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相同时间点三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测量方面,DAA组髋臼假体外展角大于DLA组和PLA组(P<0.05),而三组前倾角、双下肢长度差别及股骨偏心距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DAA入路具有更好的髋臼假体外展角。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SuperPATH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的早期疗效和术中处理策略。方法将70例行THA患者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SuperPATH组(采用SuperPATH入路,35例)和常规组(采用常规后外侧入路,35例)。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髋臼外展角和前倾角、下床活动时间、术后3个月Harris评分。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3个月。SuperPATH组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均小(少)于常规组(P0.01);手术时间、髋臼外展角和前倾角、术后3个月Harris评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uperPATH入路THA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假体位置可,置换后功能锻炼早且好,但必须掌握好手术适应证并熟练手术操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直接前侧入路(DAA)与后外侧入路(PA)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的疗效.方法 将60例行THA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A组和DAA组,每组30例.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下床时间、部分负重锻炼时间和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6、12个月采用髋关节Harris评分标准评价髋关节功能.结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直接外侧入路与后外侧入路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4年5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行初次单侧THA治疗的10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直接外侧入路46例、后外侧入路56例。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并发症、术后6个月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及侧方外展时间试验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6个月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及侧方外展时间百分比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但直接外侧入路组手术切口长度短于后外侧入路组(P0.05),后外侧入路组患者术后2例脱位、1例坐骨神经损伤,直接外侧入路组无一例出现术后并发症。结论直接外侧入路与后外侧入路THA术后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髋关节功能明显改善,侧方外展功能恢复良好;直接外侧入路THA在缩短手术切口和减少术后并发症方面似乎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经直接前(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入路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研究及判定。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60例行初次人工髋关节置换的患者,分为经DAA入路全髋关节置换组(30例)、经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组(30例),对比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下床行走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关节Harri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经DAA入路组患者的切口长度为(9.31±1.23)cm、手术时间为(110.64±14.63)分钟,术中出血量为(218.13±101.54)ml,术后引流量为(86.25±1.36)ml,下床行走时间为(2.65±1.02)天,住院时间为(7.22±1.85)天,均优于经后外侧入路组,P0.05。且DAA入路组患者术后6周的Harris评分为(75.97±5.63)分,术后3个月的Harris评分为(87.97±3.24)分,术后6个月的Harris评分为(92.97±2.24)分均较经后外侧入路组具有显著优势,P0.05,但术后1年的harris评分与经后外侧入路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同时DAA入路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67%,低于经后外侧入路组,P0.05。结论经DAA入路的全髋关节置换术与经后外侧入路相比,术中出血量少、术后疼痛轻、脱位率低、术后康复快、住院时间短,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SuperPATH与前外侧小切口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 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纳入80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40例行SuperPATH入路THA治疗(SuperPATH组),40例行前外侧小切口入路THA治疗(前外侧小切口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引流以及住院时间;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d、7d、1个月、3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两组患者术前、术后7d、1个月、3个月、6个月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两组患者术后前倾角、外展角测量值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SuperPATH组手术切口长度小于前外侧小切口组(P0.05),SuperPATH组术中出血、术后引流及住院天数均少于前外侧小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uperPATH组手术时间长于前外侧小切口组(P0.05),SuperPATH组术后1d、7dVAS优于前外侧小切口组(P0.05),但两组术后1个月、3个月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uperPATH组术后7d、1个月、3个月的髋关节功能优于前外侧小切口组,Harri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外展角、前倾角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uperPATH入路与前外侧小切口入路THA术后短期内髋关节功能恢复好,但SuperPATH入路THA手术创伤小、早期关节功能好、术后恢复快,而远期疗效还需进一步随访及评估。  相似文献   

11.
目的系统评价收肌管阻滞(ACB)与股神经阻滞(FNB)在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镇痛及早期康复中临床疗效差异,为临床提供参考。 方法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CNKI、维普资讯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等中英文数据库,检索截止日期为2016年8月。由两名评价员独立筛查文献、提取资料和方法学质量评估,采用Rev Man 5.2.0软件进行Meta分析,并绘制漏斗图评定有无发表偏倚。 结果一共纳入12篇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文献(9篇英文文献,3篇中文文献),共分析772膝,其中ACB组382膝,FNB组390膝。Meta分析结果显示:ACB组与FNB组患者视觉模拟(VAS)疼痛评分分别在术后2~4 h、6~8 h、24 h及48 h的静息评分[WMD=0.20,95%CI(-0.33,0.72);WMD=0.24,95%CI(-0.12,0.60);WMD=0.31,95%CI(-0.07,0.69);WMD=0.03,95%CI(-0.29,0.35)]和运动评分[WMD=0.10,95%CI(-0.41,0.62);WMD=0.64,95%CI(0.15,1.12);WMD=0.17,95%CI(-0.37,0.70);WMD=0.03,95%CI(-0.57,0.6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CB组患者的肌力在术后4~8 h、24 h及48 h[WMD=0.45,95%CI(0.25,0.64);WMD=0.38,95%CI(0.14,0.61);WMD=0.41,95%CI(0.18,0.63)]均显著优于FNB组;与FNB组比较,ACB组患者在术后24 h、48 h及72 h的膝关节活动度[WMD=5.01,95%CI(0.78,0.92);WMD=8.74,95%CI(3.54,13.93);WMD=6.65,95%CI(1.97,11.33)]、站立行走试验所需时间[WMD=-55.98,95%CI(-109.60,-2.35)]及术后平均住院时间[WMD=-0.049,95%CI(-0.96,-0.03)]等方面有优势,而在术后补救性阿片类药物用量及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收肌管阻滞与股神经阻滞在TKA术后镇痛疗效相当,同时收肌管阻滞对股四头肌肌力影响更小,从而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活动及功能康复。上述结果尚需更多高质量、大样本及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来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系统评价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传统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疾病的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 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期刊全文数据库(Wanfang Data)的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传统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疾病的随机对照试验,时间为建库至2014年6月。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按Cochrane Handbook 5.0推荐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研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比较两组术后3个月Harris髋关节评分、术后1年Harris髋关节评分、术后6周WOMAC评分、术后6周Oxford评分、术后8 h红细胞压积、术后48 h红细胞压积及血红蛋白量、术后髋内翻及髋关节脱位发生率和股骨偏心距增加值。结果 :共纳入13个随机对照试验,共1 213例患者(1 284髋),其中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631髋,传统全髋关节置换术653髋。Meta分析结果显示:术后3个月Harris髋关节评分[MD=8.37,95%CI(6.02,10.72)],术后48 h红细胞压积[MD=0.02,95%CI(0.01,0.03)],术后48 h血红蛋白量[MD=0.50,95%CI(0.16,0.85)],改善股骨偏心距[MD=0.30,95%CI(0.04,0.56)]方面传统全髋关节置换术优于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年Harris髋关节评分[MD=3.26,95%CI(-3.25,9.76)],术后6周WOMAC评分[MD=-0.53,95%CI(-3.67,2.60)],术后6周Oxford评分[MD=1.34,95%CI(-3.46,6.13)],术后8 h红细胞压积[MD=-0.01,95%CI(-0.02,0.00)],髋内翻发生率[RR=0.82,95%CI(0.45,1.52)],髋关节脱位发生率[RR=1.40,95%CI(0.48,4.12)]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传统全髋关节置换术可带来更小的创伤和失血,其术后早期疗效优于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两种术式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并无差异。  相似文献   

13.
背景:目前针对氨甲环酸(TXA)能否安全有效地降低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的失血量和输血率尚未达成共识。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价TXA在THA围手术期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2003年至2013年PubMed、Medline、EMBase、Cochrane library、CNKI和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发表的有关TXA在THA中应用的相关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对TXA组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术后失血量、总失血量、异体输血率及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发生率进行meta分析。结果: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高质量随机对照研究9篇,共460例(460髋)。与对照组比较,TXA可减少THA患者的术中失血量[WMD=-87.04,95%C(I-148.54,-25.55),P=0.006],术后失血量[WMD=-123.35,95%C(I-215.04,-31.66),P=0.008],总失血量[WMD=-247.74,95%C(I-350.60,-144.89),P〈0.00001],降低输血率[OR=0.34,95%C(I0.21,0.55),P〈0.0001],而VTE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TXA可明显减少THA围手术期失血量,降低输血率,同时不增加发生VTE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Meta分析系统总结评价单切口微创与传统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2000年1月至2011年5月间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Elsevier、Springer、CNKI、万方、维普数据库,并手工补充检索相关领域的杂志,纳入单切口微创与传统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根据改良Jadad评分量表评价纳入研究质量,并采用RevMan4.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6项随机对照研究,共计1415位患者,1490侧关节。其中,微创组为742侧,传统组为748侧。结果显示:单切口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切口较传统全髋关节置换术短约6.61cm(WMD=-6.61,95%CI:-8.05~-5.16,P〈0.01),而手术时间(WMD=-0.74,95%CI:-7.76~6.27,P=0.84)、术后3年内Harris评分(WMD=1.26,95%CI:-2.34~4.85,P〉0.05)、术后6周时WOMAC评分(WMD=-0.55,95%CI:-3.54~2.44,P〉0.05)及术后3年内并发症发生率(WMD=1.00,95%CI:0.70~1.44,P〉0.05)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单切口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短期临床疗效与传统全髋关节置换术相似,其远期疗效是否优于后者仍有待观察、总结。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内固定术(包括PFNA和PFN)与髋关节置换术(包括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及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利用Cochrane数据库、PUBMED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以及手动检索相关文献,所有检索文献截止2013年1月1日。收集内固定术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随机对照试验的英文及中文文献,严格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及提取资料,运用Rev Man5.0软件统计分析收集的所有数据。结果:共纳入7项随机对照试验。资料分析显示,与内固定两种手术方式相比,髋关节置换术手术时间缩短[WMD=-2.66,95%CI(-5.25,-0.06),P=0.05],术中失血量减少[WMD=-24.20,95%CI(-30.38,-18.02),P<0.000 01],住院时间减少[WMD=-4.72,95%CI(-5.18,-4.25),P<0.000 01],下床时间缩短[WMD=-29.54,95%CI(-30.77,-28.31),P<0.000 01],总并发症发生率升高[WMD=0.15,95%CI(0.11,0.22),P<0.000 01]。两种手术方式在术后Harris评分提高[WMD=1.09,95%CI(0.54,1.32),P>0.05]和术后双下肢深静脉发生率上[WMD=1.09,95%CI(0.47,2.55),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内固定手术相比,髋关节置换手术组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下床时间方面优于内固定组,明显减少了患者因为卧床而引起的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及褥疮等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是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方式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年龄、骨质情况、骨折类型以及合并症做出科学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甲状旁腺素与二磷酸盐治疗绝经妇女骨质疏松症有效性及安全性差异.方法 通过检索Pubmed、Cochrane图书馆、EMbase、Highwir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CNKI等中外生物医学数据库,收集有关应用甲状旁腺素与二磷酸盐治疗绝经妇女骨质疏松症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文献日期从2002年1月至2012年9月.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限定研究对象,评估所纳入研究的文献质量,并提取有效数据后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应用甲状旁腺素与二磷酸盐对比治疗绝经妇女骨质疏松症的临床对照研究9项(共1287例).结果 显示:在有效性方面,甲状旁腺素组比二磷酸盐组能提高绝经妇女骨质疏松症者腰椎BMD[WMD=3.96,95%CI(3.10,4.82)]和股骨颈BMD[WMD=2.05,95%CI(0.27,3.83)],而后者比前者更能提高髋BMD[WMD=-1.07,95%CI(-1.72,-0.41)];在安全性方面,甲状旁腺素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二磷酸盐组[WMD=0.87,95%CI(0.59,1.30)].二者背痛与非椎体骨折发生率无显著差异,但前者血钙、尿钙超出正常水平发生率显著高于后者{血钙:[WMD=13.68,95%CI(6.12,30.59)];尿钙:[WMD=2.21,95%CI(1.14,4.26)]}.结论 甲状旁腺素类药物比二磷酸盐类药物更能提高绝经妇女骨质疏松症病人腰椎、股骨颈BMD,改善骨质量的疗效肯定,且安全性较高.但在临床使用中,要定时监测患者血钙、尿钙水平,进一步提高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本篇Meta分析汇总相关研究结果,评价机器人辅助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和传统全髋关节置换术疗效的差异。 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荷兰医学文摘(Embase)以及万方、维普、中国知网。纳入标准包括研究对象为初次接受THA的患者、干预措施包含机器人辅助THA和传统THA等。排除标准包括单独的病例报告、结局指标没有量化或数据不完整的研究等。纳入比较机器人辅助THA和传统THA疗效的队列研究和随机对照试验,分别使用Newcastle-Ottawa Scale(NOS)量表和Jadad量表进行质量评价,利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共纳入19篇文献,其中3篇为随机对照试验,16篇为队列研究,文献质量均较高。分析结果显示机器人辅助THA比传统THA手术时间更长[均数差(MD)=15.23,95%置信区间(CI)(8.02,22.44),P<0.001],髋臼假体置入Lewinnek安全区的概率更高[比值比(OR)=5.47,95%CI(3.96,7.57),P<0.001],髋关节偏心距的差异更小[MD=-0.76,95%CI(-1.10,-0.43),P<0.001],下肢长度的差异也更小[MD=-1.47,95%CI(-2.12,-0.82),P<0.001]。而在并发症(P=0.10)以及髋臼假体的前倾角(P=0.40)与外展角(P=0.43)两个方面两组结果相似。 结论机器人辅助THA增加了手术时间,但未增加并发症发生率。机器人辅助THA可提高髋臼假体置入的安全性,使下肢位置更合理,效果优于传统THA。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经皮穿刺辅助保留关节囊全髋(SuperPATH)入路与后外路髋关节置换的术后临床疗效。 方法收集来自南方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广州市正骨医院以及广州市陆军总医院3个单位关节外科共102例接受单侧髋关节置换患者,纳入标准包括: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股骨头缺血坏死3、4期;患者年龄大于50岁,小于80岁;股骨颈骨折Garden Ⅲ,Ⅳ型。排除标准为:随访资料不完整;髋臼发育不良Crowe 3型和4型;髋关节强直。使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56例接受Surperpath入路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对照组56例接受常规后外侧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通过SPSS 13.0两组样本t检验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术后功能评分。 结果SuperPATH微创髋关节置换组较后侧入路髋关节置换组手术切口长度较短(t=25.960, P<0.01),术中出血量较少(t=12.600,P<0.01),术后功能评分较高(术后1月t=3.340,术后6月t=0.410,P<0.01),手术时间较对照组长(t=10.550,P<0.01)。 结论Super PATH微创髋关节置换术创伤较小,术中出血量较少,术后功能恢复良好,切口较少,对于熟练掌握该手术的医生针对适应症明确的患者可选该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