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管镜、扩张导管(逐级扩张导管、球囊导管)、T管支架捆绑引流(LCDTS)治疗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及十二指肠乳头部梗阻或狭窄的应用体会。 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1月至2017年9月期间,符合入选标准的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腹腔镜下行胆囊切除术和胆总管探查取石术52例。逐级导管扩张乳头并留置T形管+塑料胆管支架75.1%(39/52),逐级导管联合球囊导管扩张乳头并留置T形管+塑料胆管支架11.5%(6/52),因逐级导管扩张乳头不成功而中转为腹腔镜术中内镜乳头切开术并留置T形管+塑料胆管支架9.6%(5/52),因塑料胆管支架放置失败而中转为T管引流术3.8%(2/52)。术后残石1例(1.9%),胆汁漏1例(1.9%),经T管瘘道拔支架失败2例(3.8%)。无肠穿孔、胆管穿孔、大出血、急性胰腺炎等并发症,无死亡患者。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为7.7%(4/52)。 结论从本研究初步研究发现,只要病例选择合适,LCDTS治疗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及十二指肠乳头部梗阻或狭窄是可行、有效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探讨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中采用经腹顺行引导法逐级扩张导管乳头扩张术(LPCD)治疗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及合并十二指肠乳头部梗阻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1998年10月至2017年5月期间,符合入选标准的14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先游离胆囊至胆总管汇合部,经胆囊管汇合部切开或经胆总管前壁切开,采用胆管镜取石网取石或液电碎石术。经切口插入斑马导丝进入肠腔,引导逐级扩张导管顺行扩张乳头。结石取净后,行一期缝合术,切除胆囊。结果 腹腔镜下成功切除胆囊146例。胆管镜取石、逐级扩张导管扩张乳头并行一期缝合术74.6%(109/146),胆管镜取石、逐级扩张导管扩张乳头和推挤胆总管下端及乳头部结石入肠腔并行一期缝合术8.2%(12/146),因胆总管残石于腹腔镜下留置T形管3.4%(5/146),因胆总管末端狭窄未解除而于腹腔镜下留置T形管6.2%(9/146),因胆总管末端狭窄未解除而中转为腹腔镜下内镜乳头切开术和鼻胆管引流术5.5%(8/146),因腹腔镜下取石失败而中转开腹胆总管探查取石T管引流术2.1%(3/146)。一期缝合术后无残留结石,胆汁漏9例(6.2%),轻症胰腺炎3例(2.1%)。无肠穿孔、胆管穿孔、大出血、重症胰腺炎等并发症,无围手术期再手术和死亡病例。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为8.2%(12/146)。结论 只要病例选择合适,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中采用LPCD治疗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及合并十二指肠乳头部梗阻是可行、有效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同期三镜(腹腔镜、胆管镜、十二指肠镜)、扩张导管(逐级扩张导管、球囊导管)、气囊鼻胆管(LCDND)治疗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及合并十二指肠憩室周围乳头部梗阻的临床应用体会。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6月至2017年3月治疗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及合并十二指肠憩室周围乳头部梗阻51例患者治疗的临床资料。 结果腹腔镜下成功切除胆囊和采用胆管镜探查取石术51例。逐级扩张导管扩张乳头并留置气囊鼻胆管68.6% (35/51),逐级扩张导管扩张乳头和推挤胆总管下段及乳头部结石入肠腔并留置气囊鼻胆管11.8% (6/51),逐级扩张导管联合球囊导管扩张乳头并留置气囊鼻胆管3.9% (2/51),逐级扩张导管扩张乳头、十二指肠镜乳头小切开或微切开并留置气囊鼻胆管13.7% (7/51),因胆总管残石并腹腔镜下留置T形管2.0% (1/51)。鼻胆管引流术后无残石,胆汁漏1例(2.0%),轻症胰腺炎2例(3.9%)。无肠穿孔、胆管穿孔、大出血、重症胰腺炎等并发症,无围手术期再次手术和死亡患者。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为5.9%(3/51)。 结论从对本医院有限病例进行初步研究发现,只要病例选择合适,LCDND治疗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及合并十二指肠憩室周围乳头部梗阻是可行、有效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中采用经腹顺行引导法逐级扩张导管乳头扩张术(LPCD)治疗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或合并十二指肠乳头部梗阻的应用体会。 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0月至2017年5月期间,符合入选标准的25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腹腔镜下成功切除胆囊253例;胆管镜取石、逐级导管扩张乳头并行一期缝合术88.1% (223/253),因胆总管残石或狭窄留置T形管6.3% (16/253);中转为术中内镜乳头切开术和鼻胆管引流术3.2% (8/253);中转为开腹胆总管探查取石T管引流术1.2% (3/253),放弃胆总管探查取石术1.2% (3/253)。一期缝合术后残石1例(0.4%),放弃胆总管探查取石3例(1.2%),胆汁漏17例(6.7%),轻症胰腺炎5例(2.0%)。无肠穿孔、胆管穿孔、大出血、重症胰腺炎等并发症,无围手术期再手术和死亡。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0.3%(26/253)。 结论从本研究对有限病例进行初步研究发现,只要病例选择合适,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中采用LPCD治疗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或合并十二指肠乳头部梗阻是可行、有效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同期三镜(腹腔镜、胆管镜、十二指肠镜)、鼻胆管引流术(LCDND)选择性治疗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合并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应用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至2016年9月期间,符合入选标准的92例胆囊结石继发胆总管结石合并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先游离胆囊至胆总管汇合部,经胆囊管汇合部切开或胆总管前壁切开,采用胆管镜取石网取石或液电碎石术;经胆管切口插入引导管进入肠腔,引导十二指肠镜行乳头切开术和鼻胆管引流术;结石取净后,行胆管切口的一期缝合术,切除胆囊。结果腹腔镜下切除胆囊、胆管镜探查、内镜乳头切开92例。胆管镜取石后留置鼻胆管82.6%(76/92),胆管镜联合十二指肠镜取石后留置鼻胆管9.8%(9/92),因胆总管残石而腹腔镜下留置T形管2.2%(2/92),因乳头狭窄未解除留置鼻胆管失败而腹腔镜下留置输尿管导管3.3%(3/92),因腹腔镜下取石失败而中转为开腹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并留置鼻胆管2.2%(2/92)。术后发现残石1例(1.1%),胆汁漏3例(3.3%),应激性溃疡出血3例(3.3%)。无肠穿孔、胆管穿孔、重症胰腺炎等并发症,无死亡。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为7.6%(7/92)。结论初步研究发现,只要病例选择合适,同期三镜、鼻胆管引流术治疗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合并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是可行、有效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管镜、扩张导管(逐级扩张导管、球囊导管)、T管支架(T形管+塑料胆管支架,LCDTS)治疗肝左外叶及胆总管结石的应用体会。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4月至2017年9月间符合入选标准的1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腹腔镜下切除肝左外叶和探查胆总管17例,切除胆囊12例。胆管镜取石、逐级导管扩张左肝管和乳头并留置LCDTS 52.9% (9/17),逐级导管扩张左肝管和推挤左肝管结石出总管切口并留置LCDTS 23.5% (4/17),逐级导管联合球囊导管扩张左肝管并留置LCDTS 11.8%(2/17),因肝内胆管残石和狭窄扩张左肝管并留置LCDTS 11.8% (2/17)。术后残石2例(11.8%),胆汁漏1例(5.9%)。无肠穿孔、胆管穿孔、大出血、急性胰腺炎等并发症,无围手术期再手术和死亡患者。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7.6%(3/17)。 结论只要病例选择合适,LCDTS治疗肝左外叶及胆总管结石是可行、有效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经腹顺行牵引法内镜气囊鼻胆管引流术(laparoscopic endoscopic balloon nasobiliary drainage,LENBD)的临床应用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4月至2016年9月期间,符合入选标准的231例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合并十二指肠乳头部梗阻或狭窄患者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中施行LENBD的临床资料。结果腹腔镜下成功切除胆囊231例。胆管镜取石并留置鼻胆管80.9%(187/231),胆管镜联合十二指肠镜取石并留置鼻胆管11.3%(26/231),胆管镜取石联合十二指肠镜乳头切开并行直接一期缝合术2.6%(6/231),因胆总管残石并腹腔镜下留置T形管2.2%(5/231),因乳头狭窄未解除留置鼻胆管失败并腹腔镜下留置输尿管导管0.4%(1/231),因十二指肠镜插入胆道失败而直接行一期缝合术0.9%(2/231),因胆总管过细且胆道镜和十二指肠镜取石均失败而放弃胆总管探查取石术0.4%(1/231),因腹腔镜下取石失败而中转为开腹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并留置鼻胆管1.3%(3/231)。鼻胆管引流术后发现残石2例(0.9%),胆汁漏6例(2.6%),轻症胰腺炎3例(1.3%),腹腔内出血再手术1例(0.4%)。无肠穿孔、胆管穿孔、重症胰腺炎等并发症,无死亡病例。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为5.2%(12/231)。结论从本医院有限病例进行初步研究发现,只要病例选择合适,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中联合LENBD治疗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合并十二指肠乳头部梗阻或狭窄是可行、有效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同期三镜(腹腔镜、胆管镜、十二指肠镜)、扩张导管(逐级扩张导管、球囊导管)、气囊鼻胆管(LCDND)治疗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合并十二指肠乳头部梗阻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符合入选标准的59例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合并十二指肠乳头部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腹腔镜下切除胆囊、胆管镜探查取石59例。逐级导管扩张乳头并留置气囊鼻胆管71.2%(42/59),球囊导管扩张乳头并留置气囊鼻胆管3.4%(2/59),球囊导管取石和扩张乳头并留置气囊鼻胆管3.4%(2/59),十二指肠镜乳头切开并留置气囊鼻胆管20.3%(12/59),中转为开腹胆总管探查取石并留置T形管1.7%(1/59)。术后无残石,胆汁漏2例(3.4%),轻症胰腺炎1例(1.7%)。无肠穿孔、胆管穿孔、大出血、重症胰腺炎等并发症,无死亡。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为5.1%(3/59)。结论从本研究对本医院有限病例进行初步研究发现,只要病例选择合适,LCDND治疗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合并十二指肠乳头部梗阻是可行、有效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中采用经腹顺行引导法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LEST)治疗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合并乳头部梗阻或狭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3月至2018年9月符合入选标准的60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05例在腹腔镜下行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探查胆道镜取石术,必要时,在胆道镜下行冲击波或液电碎石术。LEST术后363例(60.0%)行胆管切口一期缝合术,215例(35.5%)行鼻胆管引流术,9例(1.5%)行输尿管导管胆管引流术,7例(1.2%)因胆总管残留结石改行T管引流术,5例(0.8%)中转开腹胆总管探查取石鼻胆管引流术;4例(0.7%)LEST操作困难未行乳头切开,改为T管引流术;2例(0.3%)LEST插镜失败,改行T管引流术。一期缝合术后发现残石2例(0.3%),术后发生胆漏23例(3.8%),发生轻型胰腺炎9例(1.5%),无肠穿孔、胆管穿孔、大出血、重症胰腺炎等并发症发生,无围手术期再手术及死亡病例。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为5.6%(34/605)。结论:病例选择适当,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中采用LEST治疗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合并乳头部梗阻或狭窄是可行、有效、安全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同期三镜(腹腔镜、胆管镜、十二指肠镜)、气囊鼻胆管(LCDND)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超细径胆总管结石的应用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6年12月期间,符合入选标准的68例胆囊结石合并超细径胆总管(胆总管内径为0.2~0.5 cm)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腹腔镜下成功切除胆囊68例。胆管镜取石并留置鼻胆管77.9%(53/68),胆管镜取石联合气囊鼻胆管取石并留置鼻胆管11.7%(8/68),胆管镜取石联合十二指肠镜乳头切开取石并留置鼻胆管2.9%(2/68),因胆总管残石并腹腔镜下留置T形管1.5%(1/68),因乳头狭窄未解除留置鼻胆管失败并腹腔镜下留置输尿管导管1.5%(1/68),因十二指肠镜插入食道失败而直接行一期缝合术1.5%(1/68),因胆总管过细且胆道镜探查和十二指肠镜取石均失败而放弃胆总管探查取石术1.5%(1/68),因腹腔镜下取石失败而中转为开腹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并留置鼻胆管1.5%(1/68)。鼻胆管引流术后无残石,胆汁漏3例(4.4%),轻症胰腺炎1例(1.5%)。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为5.9%(4/68)。无肠穿孔、胆管穿孔、大出血、重症胰腺炎等并发症,无死亡。结论从本研究对本医院有限病例进行初步研究发现,只要病例选择合适,LCDND同期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超细径胆总管结石是可行、有效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运用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三镜)同期手术治疗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和乳头狭窄,及扩大一期缝合术应用范围的经验.方法 腹腔镜下行 LC、胆总管切开、胆道镜取石、液电碎石,经腹胆道镜钳道插入输尿管导管或斑马导丝至十二指肠腔,经口十二指肠镜行乳头切开术,一期缝合胆总管切口.结果 扩大一期缝合术应用范围 238 例,术中成功切除胆囊和取净胆总管结石238 例( 100.0% ).236 例( 99.2% )乳头狭窄切开成功,直接施行一期缝合术,2 例( 0.8% )乳头狭窄切开失败者改为 T 管引流术.术后发生轻症胰腺炎 4 例( 1.7% );发生胆漏 7 例( 2.9% ),经腹腔引流管引流治愈;无肠穿孔、胆管穿孔、大出血、重症胰腺炎等并发症,无死亡.结论 选择适宜的患者,采用三镜同期手术扩大一期缝合术应用范围是可行、有效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12.
经皮经肝胆道镜治疗医源性胆管损伤后再狭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医源性胆管损伤后肝外胆管再狭窄的原因和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1998年1月~2005年1月12例(开腹胆囊切除术5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7例)医源性胆管损伤后肝外胆管再狭窄,建立经皮经肝通道,采用胆道镜取石、球囊扩张、支架管置入支撑扩张狭窄段胆管。结果8例用F20 Gruntzig型球囊导管扩张狭窄段胆管,2次即可放入6~8mm塑料支架引流管;4例球囊扩张3次后置入。塑料支架引流管置管6~12个月。12例随访2~3年,平均2.6年,无腹痛、发热、黄疸再次发作,B超、MRCP检查胆管无狭窄及再发结石。结论胆道镜取石、球囊扩张支架管置入治疗医源性胆管损伤后肝外胆管再狭窄创伤小,安全可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回顾性分析和评价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在成人原位肝移植胆道并发症诊疗中的作用。方法:38例成人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患者实施61次ERCP,根据ERCP结果实施内镜治疗。结果:60次ERCP成功,成功率为98.36%(60/61)。ERCP明确胆道并发症原因后实施内镜治疗。并发症发生的部位为:供体肝胆管、受体胆管、胆管吻合口及十二指肠乳头。其中单纯胆管炎性狭窄7例,胆管炎性狭窄伴肝内外胆管铸型、胆泥或胆石形成10例;单纯胆管吻合口狭窄3例,狭窄伴肝内外胆管铸型、胆泥或胆石形成2例;胆管吻合口瘘2例,供体胆管与受体胆管直径差异过大1例;受体胆管过长、扭曲3例,受体胆管轻度扩张1例;十二指肠乳头狭窄2例,Oddi括约肌功能失调3例;T管脱落1例;胆道出血1例;ERCP插管失败1例。该组供体肝胆管并发症发生率最高,为44.74%(17/38);其次为胆管吻合口并发症,为21.05%(8/38)。治疗方式:乳头括约肌切开(EST)24.59%(15/61),乳头柱状球囊扩张(EPBD)16.39%(10/61),EST+EPBD 13.12%(8/61),扩张器扩张胆管36.07%(22/61),鼻胆管引流(ENBD)52.46%(32/61),胆管支架引流(ERBD)32.79%(20/61),取胆管铸型、胆泥或结石19.67%(12/61),胆道冲洗24.59%(15/61)。结论:ERCP具有诊疗一体化优点,已成为成人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微创治疗的主要方法和重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