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观察贝伐珠单抗联合卡培他滨维持治疗老年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9年11月该院收治的94例老年晚期mCRC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7例。两组均给予XELOX方案进行一线化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卡培他滨维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贝伐珠单抗注射液维持治疗,比较两组疾病控制率(DCR)、不良反应发生率、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242(CA242)]水平和无疾病进展生存期(PFS)。结果:维持治疗9周后,观察组血清CEA、CA199、CA24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FS为(9.12±0.90)个月,长于对照组的(6.49±0.64)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持治疗9周后,两组DC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维持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XELOX一线化疗基础上,采用贝伐珠单抗联合卡培他滨维持治疗老年晚期mC...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XELOX方案联合贝伐珠单抗一线诱导治疗晚期结直肠癌序贯卡培他滨联合贝伐珠单抗或卡培他滨单药维持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  方法  100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一线予以XELOX方案(奥沙利铂和卡培他滨)联合贝伐珠单抗诱导治疗6周期,疗效评价为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或疾病稳定,按1∶1分成卡培他滨联合贝伐珠单抗组(n = 50例)和卡培他滨单药组(n = 50例)维持治疗至首次疾病进展或毒副反应不可耐受。主要研究终点为维持治疗至疾病进展时间(PFS1),次要研究终点为诱导治疗开始至疾病进展时间(PFS2)、总生存时间(OS)和毒副反应。  结果   100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进行维持治疗,2组基线临床病理学特征均衡,卡培他滨联合贝伐珠单抗维持治疗的中位PFS1、中位PFS2及中位OS均较卡培他滨单药组显著延长,分别为9.0(95%CI:8.52~9.47)比7.2(6.16~8.24,P < 0.0001)个月、13.5(12.55~14.45)比12.3(11.21~13.38,P < 0.0001)个月和27.0(25.31~28.69)比26.2(24.09~28.31,P = 0.011)个月。亚组分析显示,联合维持治疗显著延长同时性转移、RAS/BRAF突变亚组的PFS1及男性、肝转移亚组的OS。2组化疗相关毒副反应相似,最常见为中性粒细胞下降、粘膜炎、手足综合征和腹泻。联合组高血压(20% 比4%)及蛋白尿(14% 比 2%)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单药组。  结论   卡培他滨联合贝伐珠单抗及卡培他滨单药均可作为安全有效的晚期结直肠癌一线经XELOX方案联合贝伐珠单抗诱导治疗获得疾病控制后维持治疗的选择。卡培他滨联合贝伐珠单抗维持治疗有更好的生存获益。  相似文献   

3.
目的:报告盐酸厄洛替尼片和耐药后化疗联合贝伐珠单抗注射液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型Ⅳ期肺腺癌1例,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方法:患者,女性,无吸烟史,行胸部CT、全身PET-CT及经皮肺穿刺病理检查诊断为右肺腺癌(cT3N2M1 Ⅳ期),肝脏转移癌及多发骨转移癌,EGFR基因突变型(19del)。患者经盐酸厄洛替尼片、注射用培美曲塞二钠联合注射用卡铂、注射用盐酸吉西他滨联合注射用顺铂、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单药及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联合贝伐珠单抗注射液共五线治疗后,总生存期(OS)达32个月。其中患者应用盐酸厄洛替尼片治疗阶段无病进展期(PFS)评定为10个月。患者后因肝脏转移灶压迫胆管致高胆红素血症(总胆红素304 μmol·L-1,直接胆红素193 μmol·L-1),经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联合贝伐珠单抗注射液治疗后肝脏转移灶缩小、胆红素水平下降并获得3个月PFS(总胆红素70 μmol·L-1,直接胆红素35 μmol·L-1),后胆红素水平回升且症状持续加重,总胆红素最高达908 μmol·L-1。患者行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无效,总胆红素最高可达908 μmol·L-1,因无法纠正的高胆红素血症最终临床死亡。结果:EGFR突变型Ⅳ期肺腺癌患者应用盐酸厄洛替尼片治疗获得10个月PFS,约占1/3的OS。耐药后进行多线化疗并发高胆红素血症,应用化疗联合贝伐珠单抗注射液为五线治疗方案,患者胆红素水平下降并获得3个月PFS。结论: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治疗EGFR基因突变型肺腺癌患者效果良好;VEGF靶向药物贝伐珠单抗注射液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在肿瘤耐药后仍然取得较好临床疗效;可将化疗联合贝伐珠单抗注射液作为五线化疗方案治疗肺腺癌肝转移所致的高胆红素血症。  相似文献   

4.
益东晋 《中外医疗》2022,(14):95-98+120
目的 探讨贝伐珠单抗治疗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采取抗生素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便利选取2019年8月—2021年8月收治的187例贝伐珠单抗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临床基础资料、抗生素的使用情况等因素进行生存汇总,并总结采取贝伐珠单抗治疗的临床效果,采取多因素分析后总结独立影响因素指标。结果 采取生存分析后,单因素分析可知抗生素的使用、手术情况、BMI指数、ECOG评分与患者的总生存期相关(HR=2.12、1.49、0.26、1.74,P<0.05);多因素分析指标显示,抗生素的使用情况属于独立预测因子(P=0.008);采取贝伐珠单抗在一线、二线治疗中,患者是否使用抗生素与疾病控制率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线治疗89例中的ORRn为25.8%,DCRn为89.9%,mPFS(11.33±2.25)个月,mOS(23.12±4.36)个月,患者的m PFS、m OS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971、19.311,P<0.001);二线治疗的56例病例中,ORRn为10.7%,DCRn为69.6%,m PFS(12.12±1.2...  相似文献   

5.
黄凌 《循证医学》2009,9(1):4-4
贝伐单抗一线和二线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均有生存受益。一项大型观察性贝伐单抗治疗mCRC的研究(BRiTE)报告,总生存期为25.1个月,较预期结果长。研究分析了各种治疗前及治疗后因素[包括首次疾病进展后使用贝伐单抗(BBP)]与生存的关系。1953例未曾治疗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入组BRiTE研究,其中1445例疾病进展病人分成三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对于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1月—2021年10月收治的92例晚期非鳞NSCLC患者,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低剂量组50例和常规剂量组42例,两组均给予一线化疗(卡铂+培美曲塞)联合贝伐珠单抗的治疗方案,其中低剂量组给予7.5mg/kg的贝伐珠单抗,常规剂量组给予15mg/kg的贝伐珠单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清CEA、CA125水平及近期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清CEA、CA125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而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常规剂量组近期疗效稍好于低剂量组,但组间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常规剂量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低剂量组(P<0.05)。结论:使用低剂量和常规剂量贝伐珠单抗的疗效相近,而低剂量贝伐珠单抗的成本及安全性显著优于常规剂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贝伐株单抗与阿帕替尼分别联合替莫唑胺(TMZ)治疗复发性高级别脑胶质瘤的近期及远期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20年3月武汉市第一医院107例复发性高级别脑胶质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贝伐株单抗组(53例)和阿帕替尼组(54例)。贝伐珠单抗组予以贝伐珠单抗联合TMZ治疗;阿帕替尼组予以阿帕替尼联合TMZ治疗。评估两组治疗3个周期后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血清VEGF、EGFR水平,分析给药期间两组的药物毒性反应,并随访记录两组总生存期(OS)和2年生存率。结果 阿帕替尼组治疗后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高于贝伐珠单抗组(P <0.05);贝伐珠单抗组治疗前后血清VEGF和EGFR的差值高于阿帕替尼组(P <0.05);贝伐珠单抗组治疗后血小板降低率高于阿帕替尼组(P <0.05);贝伐珠单抗组治疗后高血压发生率低于阿帕替尼组(P <0.05);截止随访时间,贝伐珠单抗组OS为13.5个月,2年生存率22.64%,阿帕替尼组OS为17个月,2年生存率44.44%,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阿帕替尼组生存率高于贝伐珠单抗组(P <0.05)。结论 相对于贝伐珠单抗联合TMZ治疗方案,阿帕替尼联合TMZ治疗复发性高级别脑胶质瘤疗效更为优越,且可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8.
《河南医学研究》2010,19(2):172-172
1 贝伐珠单抗:改善ORR与PFS,但于OS无益 全球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AVAGAST,采用卡培他滨/N铂(XP)联合安慰剂或贝伐珠单抗治疗不可切除的晚期胃癌或食管胃结合部(ECJ)腺癌,研究主要终点是OS的优效性,次要终点包括PFS和客观反应率(ORR)。  相似文献   

9.
马冬  刘建化 《循证医学》2011,11(4):243-243
一线化疗联合西妥昔单抗可明显提高KRAS野生型转移性结肠癌患者(mCRC)的临床疗效,但研究表明并非所有KRAS突变型生物学效应都是等效的。Tejpar等将CRYSTAL和OPUS研究的689例患者进行了联合分析.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对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泌乳素(PRL)水平及疗效的影响。方法 筛选子宫内膜癌患者150例,以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75例,对照组给予化疗,观察组给予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对比2组血清PRL等肿瘤因子水平、治疗效果、炎性因子水平。结果 治疗前2组血清PRL等肿瘤因子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TSGF、PRL、VEGF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66.67%,高于对照组的46.67%(P<0.05)。治疗前2组炎性因子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TNF-ɑ、CRP、IL-8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子宫内膜癌患者在化疗的基础上加入贝伐珠单抗,可更好地抑制肿瘤因子,提升疾病治疗有效率,并可对炎性因子进行控制,整体疗效更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西妥昔单抗联合不同化疗一线治疗K-Ras野生型转移性结直肠癌(m CRC)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58例K-Ras野生型m CR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9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化疗治疗,观察组采用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两组均完成8周期治疗。比较两组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观察两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中位总生存期(OS),比较两组皮疹发生率。结果:两组OR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DC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位PFS和中位OS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皮疹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K-Ras野生型m CRC较单纯化疗方案能够显著提高近期疗效,延长患者中位PFS和OS,不良反应以皮疹为主。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一线化疗后中医辨证维持疗法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生存质量及生存期的影响。方法将125例经标准一线化疗后取得缓解或稳定的晚期NSCLC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63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规范化中医辨证治疗,2组均治疗至疾病进展或不耐受,比较2组病人生存质量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变化,比较2组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情况。结果试验结束剔除脱落病例,共纳入统计122例,其中观察组60例,对照组62例。治疗后,观察组卡氏评分和中医证候评分有效率较对照组均提高(P < 0.05和P < 0.01);生理状况、功能状况、附加情况评分均明显提高(P < 0.01),社会或家庭状况、情感状况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13.90个月,大于对照组的11.30个月(P < 0.05),观察组中位总生存期28.90个月,与对照组的16.90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维持疗法应用于晚期NSCLC病人,可改善中医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延长无进展生存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晚期驱动基因阴性、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表达阴性非鳞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一线治疗方案疗效和安全性进行网状Meta分析。方法 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数据库及ClinicalTrials.gov网站有关晚期驱动基因阴性非鳞NSCLC一线治疗研究,纳入包括化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抗血管生成药物及其联合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RCT),使用StataMP 16.0及R 4.1.0软件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0个RCT、5731例非鳞NSCLC患者,涉及10种治疗方案。各治疗方案总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OS概率排序居第1位的是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PFS概率排序居第1位的是纳武利尤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及化疗。在有效率方面,阿替利珠单抗联合化疗、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的客观缓解率(ORR)高于化疗(OR=1.66,95%CI:1.07~2.59;OR=2.68,95%CI:1.40~5.11)。在所有级别不良反应率方面,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化疗的不良反应率高于化疗及...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免疫炎症指标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预测广泛期小细胞肺癌(ES-SCLC)病人一线化疗疗效和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的ES-SCLC病人临床资料,计算LMR,应用ROC曲线选择最佳截断值,分为高LMR组和低LMR组,分析2组一线化疗疗效、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和总生存时间(OS)的差异。结果:共纳入50名ES-SCLC病人,临床特征分析提示,基线LMR与病人是否患有低蛋白血症和骨转移有关(P<0.05)。高、低LMR组客观缓解率分别为68.2%和35.7%,疾病控制率分别为90.9%和82.1%;基线LMR越高,化疗疗效越好(P<0.05)。高低2组中位PFS分别为9.0个月与5.8个月,中位OS分别为18.5个月与9.7个月。Cox回归分析提示,基线LMR是ES-SCLC病人一线治疗PFS和OS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P<0.01)。结论:LMR有望成为评估ES-SCLC病人一线化疗应答和预后的新指标,低LMR病人的疗效和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5.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BRAF V600E mutation and anti-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 monoclonal antibodies (MoAbs) therapeutic effects in 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 Methods Studies were included into meta-analysis to investigat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BRAF V600E mutation and clinical outcome in 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 patients treated with anti-EGFR MoAbs.Results A total of 7 studies were included in this meta-analysis. The 7 studies included 1352 patients in total, sample sizes ranged from 67 to 493. Objective response rate (ORR),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FS) and overall survival (OS) were collected from included studies and were used to assess the strength of the relation. In patients with wild-type KRAS, the pooled odds ratio for ORR of mutant BRAF over wild-type BRAF was 0.27 (95%CI=0.10-0.70). BRAF mutation predicted a deterioration in PFS and OS in wild-type KRAS patients treated with anti-EGFR MoAbs (hazard ratio=2.78, 95% CI=1.62-4.76;hazard ratio=2.54, 95%CI=1.93-3.32). 〈br〉 Conclusion BRAF V600E mutation is related to lack of response and worse survival in wild-type KRAS 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 patients treated with anti-EGFR MoAbs.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肺腺癌EGFR19号外显子缺失和EGFR21号外显子突变患者一线化疗和靶向治疗进行生存分析.方法 回顾性收集番禺中心医院就诊的101例肺腺癌患者资料,筛选出45例已做EGFR检测的患者,分析EGFR基因突变与临床各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在45例EGFR基因突变患者中,筛选出19例19号外显子缺失和14例21号外显子突变患者,分别分析其一线化疗和靶向治疗生存状况.结果 19号外显子缺失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OS)为11.2个月,较21号外显子突变者的10.3个月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9号外显子缺失患者靶向治疗的OS为12.2个月,较一线化疗的10.1个月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1外显子突变患者靶向治疗的OS为11.5个月,较一线化疗的8.3个月时间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肺腺癌EGFR19号外显子缺失和EGFR21外显子突变患者中,靶向治疗总生存时间较一线化疗的总生存时间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LR)及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率(PLR)的动态变化对晚期肺腺癌病人化疗疗效及生存期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3例经一线化疗的晚期肺腺癌病人病历资料,收集其化疗前、化疗2周期后及化疗4周期后的相关资料进行疗效评定,并分别计算NLR、PLR;分析NLR、PLR的动态变化与各种临床特征、一线化疗疗效及总生存期(OS)之间的关系。结果NLR、PLR水平在化疗前及化疗后疾病进展组均高于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疾病稳定组(P < 0.01);在化疗疗效方面,除NLR4(P>0.05)外,NLR0、NLR2、PLR0、PLR2、PLR4与2周期化疗疗效呈负相关关系(P < 0.05~P < 0.01);而NLR0、NLR2、NLR4、PLR0、PLR2、PLR4与4周期化疗疗效均呈负相关关系(P < 0.01);Kaplan-Meier生存分析表明,OS在不同NLR0、NLR4、PLR0、PLR2、PLR4、2周期化疗疗效及4周期化疗疗效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且多因素分析表明,NLR0与PLR4是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和P < 0.01)。结论NLR、PLR与一线化疗晚期肺腺癌疗效及生存密切相关,治疗前NLR与化疗4周后PLR是一线化疗晚期肺腺癌病人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回顾性分析经根治性同步放化疗(CCRT)后替吉奥(S-1)辅助化疗的老年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因素。  方法  选取2016年6月1日—2019年6月30日共计102例老年食管鳞癌患者(≥70岁)纳入研究,所有患者既往均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放疗科接受过根治性同步放化疗根据是否行替吉奥辅助化疗分为化疗组(42例)和对照组(60例)对T分期、辅助化疗、原发肿瘤长度(GTV长度)等进行Kaplan-Meier统计学分析。  结果  化疗组与对照组2年、3年总生存率(OS)分别为54.1%、42.6%和38.4%、28.5%(P=0.081),2年、3年无进展生存率(PFS)分别为55.4%、44.3%和32.9%、21.8%(P=0.024),2年、3年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率(LRFFS)分别为68.2%、61.4%和39.2%、25.9%(P=0.004)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辅助化疗有着更好的PFS和LRFFS(均P<0.05),临床分期Ⅱ~Ⅲ期相较于Ⅳa期有着更好的OS、PFS及LRFFS,淋巴结状态(N状态)与OS及PFS密切相关,年龄是OS的独立预后因素。  结论  对于老年食管鳞癌患者,经同步放化疗后替吉奥辅助化疗可以提高无进展生存率和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率,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能够耐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针对伴有盆腔淋巴结转移的中晚期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回顾性分析新辅助化疗联合根治性同步放化疗及巩固化疗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   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就诊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67例伴有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宫颈鳞癌患者,分期为ⅡA~ⅢB期,研究组27例患者接受新辅助化疗联合同步放化疗及巩固化疗,对照组40例患者接受同步放化疗联合巩固化疗。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用Kaplan-Meier法绘制的生存曲线,log-rank法比较预后,通过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   结果  在客观缓解率及3年无进展生存率方面,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88.9% vs.67.5%, P < 0.05;70.4% vs.45.0%, P < 0.05)。在3年总生存率方面,研究组稍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7.8% vs.65.0%, P>0.05),2组在血液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方面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ox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部位是OS的独立影响因素,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部位、新辅助化疗是PFS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  对于伴有盆腔淋巴结转移的中晚期宫颈癌患者,新辅助化疗联合同步放化疗,再进行巩固化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疗效优于直接进行同步放化疗后巩固化疗,且相关不良反应能够耐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