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 调查住院肺癌患者营养状况,分析营养不良与体成分及血液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对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 院自2016年3月至2017年5月的124例住院肺癌患者和105例肺非肿瘤性疾病患者应用患者主观整体评估进行营养评估,采用人体成分分析仪进行体成分分析,同时进行血液指标检测。结果124例肺癌患者中,40.3%的肺癌患者存在可疑或中度营养不良(PG-SGA 2~8分),44.4%的肺癌患者存在重度营养不良(PG-SGA≥9分);肺癌患者与肺非肿瘤性疾病患者比较,营养不良的发生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3,P<0.05);营养不良组患者体重、体质指数、骨骼肌、脂肪、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等指标低于非营养不良组(P<0.05),PG-SGA评分与体成分及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呈负相关(P<0.05),PG-SGA评分与血红蛋白的相关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住院肺癌患者不良发生率高,PG-SGA评分与体成分及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有良好的相关性。PG-SGA是评估肺癌患者营养不良简便、有效的工具,建议对肺癌患者进行包括PG-SGA在内的营养评估,为营养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明确 NRS 2002 和 PG-SGA 对住院肿瘤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与评估的适用性。方法 对 2015 年 2 月至 4 月在我院采用不同治疗方式进行治疗的肿瘤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研究,每名患者同时采用NRS 2002 量表及PG-SGA 量表 进行营养筛查及评估,比较两种方法间的相关性及灵敏度、特异度、阳性及阴性预测值等指标。结果 共 423 例患者完成 调查,其中胃肠外科124例、放疗科169例、消化内科130例;胃肠肿瘤265例(62.6%),头颈肿瘤93例(21.9%), 其他部位肿瘤65 例(15.4%)。根据BMI 评价,消瘦患者占9.5%; 根据NRS 2002 评分,有营养风险患者占32.6%; 根据PG-SGA 评价,中重度营养不良患者占50.6%。采用二分类交叉列表方式评价两种工具的一致性,具有一致性 (kappa=0.491,P < 0.001)。如果以NRS 2002 ≥ 3 分作为有营养风险的评估标准,PG-SGA ≥ 4 分作为阳性对照,则 NRS 2002 的灵敏度为57.0%,特异度为92.3%。结论 NRS 2002 用于筛查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与PG-SGA 的评估结果存 在一致性。如果以 PG-SGA ≥ 4 分作为阳性对照,NRS 2002 的特异度及阳性预测值比较好,灵敏度及阴性预测值较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晚期肿瘤患者的营养风险及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8年1月到2020年6月我院肿瘤内科收治的94例晚期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PS评分评估患者的体力状况,采用营养风险筛查量表(NRS2002)筛查患者的营养风险,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分析患者的营养风险情况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结果:94例晚期肿瘤患者中有营养风险的患者(NRS2002评分≥3分的患者)共53例,占56.4%;年龄>70岁患者共34例,有营养风险患者占70.6%,与年龄≤70岁患者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KPS评分≤60分患者有37例,有73.0%患者存在营养风险,与KPS>60分患者有显著统计学差异;不同BMI指数及疼痛程度的患者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消化系统肿瘤共有59例,有营养风险者占43例,总营养风险发生率达72.9%(43/59)。结论:晚期肿瘤患者营养风险的发生率较高,消化道肿瘤更显著,年龄、KPS评分、BMI指数、疼痛是其重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肿瘤内科住院患者机体组成及营养状况,分析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患者营养状况的差异及相关性,为尽早实施肿瘤患者的营养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至2021年4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第二人民医院肿瘤中心应用临床营养检测分析仪进行营养诊疗的411例住院患者的营养状况评估及体成分测试数据,按照年龄分为非老年组(<65岁)162例(男性91例,女性71例)和老年组(≥65岁)249例(男性144例,女性105例),分析不同性别、不同年龄肿瘤患者机体组成成分、营养状况,以及相位角与营养风险筛查和营养评估的相关性。结果 所有患者中,营养风险发生率为44.77%,中度营养不良发生率37.23%,重度营养不良发生率37.47%。男性患者中,与非老年组相比,老年组患者体重、肌肉量、总水分、骨骼肌指标显著性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4.88±10.26)kg比(59.42±10.75)kg;(49.1±6.86) kg比(44.95±5.93) kg;(38.32±5.27) kg比(35.15±4.58) kg;(28.64±4.56) kg比(25.84±3.91) kg...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恶性肿瘤住院患者的营养状况,并对其生活质量进行分析。方法:本研究是一项多中心、横断面研究,纳入 2014 年 4 月至 2019 年 1 月在全国多家三甲医院接受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营养风险筛 查 2002 量表(Nutrition Risk Screening 2002,NRS 2002)与患者主观整体营养状态评估量表(Patient-Generated 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PG-SGA)进行营养风险筛查与评估,利用生物电阻抗技术进行人体成分检测,利用欧洲癌症研究治疗组织生命质量评估问卷(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of Cancer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 30-Item Core Instrument,EORTC QLQ-C30)V3.0 调查问卷进行生活质量评价。依据 PG-SGA 评分将患者分为营养良好 / 可疑营养不良(0 ~ 3 分)、轻度 / 中度营养不良(4 ~ 8 分)与重度营养不良(≥ 9 分)3 组,对比分析 3 组患者的去脂体重、相位角等人体成分指标及躯体功能、疼痛等生活质量各项指标。结果:本研究最终共纳入 589 例恶性肿瘤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高达 85.91%,而未得到营养干预的比例达 80.56%。老年(92.60%)、女性(91.62%)及有合并症的患者(92.01%)营养不良的发生率较高(P < 0.05)。随着 PG-SGA 等级的升高,患者的肌肉质量、四肢骨骼肌质量指数与相位角等人体成分指标呈逐渐降低的趋势(P < 0.05)。营养不良患者(PG-SGA 评分≥ 4 分)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等生活质量评价指标较低(P < 0.05),而疲倦、疼痛等生活质量评价指标较高(P < 0.05)。同时 PG-SGA 与肌肉质量(r = -0.184,P < 0.05)、四肢骨骼肌质量指数(r = -0.208,P < 0.05)、相位角(r = -0.390,P < 0.05)等人体成分指标及角色功能(r = -0.386,P < 0.05)、认知功能(r = -0.326,P < 0.05)等生活质量评价指标呈负相关,与恶心呕吐(r = 0.675,P < 0.05)及食欲丧失(r = 0.489,P < 0.05)等生活质量评价指标呈正相关。结论:恶性肿瘤住院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较高,而营养干预相对匮乏。肿瘤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受年龄、性别、疾病类型以及治疗方式等的影响。同时,营养不良严重影响患者的人体成分与生活质量,且不利于患者的预后与康复。  相似文献   

6.
陈镇燕  朱丽 《肿瘤防治研究》2019,46(10):911-915
目的 分析胃肠道肿瘤患者的人体成分,探讨人体成分指标在评估胃肠道肿瘤患者营养状况中的价值。方法 纳入拟行手术治疗的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162例,入院行主观综合营养评估(SGA)和生物电阻抗体成分分析。结果 低去脂指数、低骨骼肌指数和细胞外水肿的发生率均为1/4左右,其中20%以上为SGA评为营养良好的患者。体成分指标与SGA评估营养不良的一致性均差,但低脂肪指数与SGA的一致性在男性患者中更好,而低骨骼肌指数与SGA的一致性在女性患者中更好。相位角<4°的患者,评定为低体重指数、低去脂指数、低骨骼肌指数、细胞外水肿、营养不良、重度营养不良和低蛋白血症的特异性高达98%以上。结论 有必要结合人体成分指标来评估胃肠道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人体成分指标在评判营养不良时存在性别差异;相位角<4°在全面地评定营养不良方面具高特异性。  相似文献   

7.
王赟  徐利霞  郭勇 《肿瘤学杂志》2017,23(7):623-626
摘 要:[目的] 了解不同中医证型胃癌患者的人体组成成分情况。[方法] 选择90例胃癌患者,收集患者相关资料如中医证型、手术情况等,根据中医证型进行分组。利用人体组成分析仪测定患者人体组成成分(蛋白质、脂肪、水分、骨质、肌肉),运用PG-SGA量表和NRS 2002量表进行营养状况评估及营养风险筛查,统计分析上述各项指标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结果] 四组中医证型组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脂肪、蛋白质降低(P<0.05)。其中气血亏虚组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显著性高于痰湿蕴结组及肝胃不和组(P<0.05)。气血亏虚组患者体内水分、肌肉、蛋白质等显著性低于痰湿蕴结组及肝胃不和组(P<0.05)。[结论 ] 不同中医证型的胃癌患者,其人体组成成分存在差异。气血亏虚型胃癌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最高,并且与营养成分的下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开发综合营养认知、食欲及机体功能等评价进行营养风险筛查的量表,并进行信效度验证。 方法 在文献回顾、患者访谈及项目组讨论的基础上确定量表维度、形成条目池,经过德尔斐专家咨询形成原始量表。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104例肿瘤患者进行调查,检验量表的信效度。 结果 最终形成的肿瘤患者营养认知-食欲-功能(nutrition belief-appetite-function, BAF)评估量表包括营养认知、食欲和功能指标3个维度,共13个条目。项目分析时发现各条目和总分的相关系数均>0.3,各条目的决断值均达到预设标准,故不考虑删除条目。本量表的分半信度为0.750,各维度的分半信度为0.590~0.847;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06,各维度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631~0.866,营养认知和功能维度的系数未达到理想状态;量表的重测信度为0.784,各维度的重测信度为0.588~0.721。量表效度分析方面,各维度与总量表间得分的相关系数为0.539~0.890,均有显著性;结构性因子分析提取2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56.36%,删除2个条目后得到营养认知和食欲及功能相关的两个维度;量表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与NRS 2002的显著正相关。 结论 编制的肿瘤患者BAF评估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可有效评估肿瘤患者的营养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对 6 家三甲医院老年肿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了解营养风险、营养不良及营养治疗应用情况。方 法 对2012 年3月~2012 年5月,6 家三甲医院住院的老年肿瘤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在患者入院后 24 小时内应用营养风险 筛查工具 NRS 2002 进行营养风险筛查,调查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良发生率以及住院期间营养治疗应用状况。结果 共纳入老 年肿瘤患者 1,472 例,营养风险发生率 62.8%,营养不良发生率 25.3%。将肿瘤患者分为非手术患者及手术患者两个群体 分别研究。其中非手术患者906 例,营养风险发生率61.9%;手术患者566 例,营养风险发生率64.1%。两组患者营养 不良的发生率有显著差异(27.7%vs18.9%,P=0.004)。营养风险发生率、营养风险≥5 分及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均随年 龄增长而升高。按病种分层,消化道肿瘤的手术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最高,其中胃癌手术组最高(77.7%);营养不良 的发生率均在25% 以上,其中胰腺癌非手术组最高(37.5%)。有营养风险给予营养治疗的患者458 例(52.4%),其 中肠外营养325 例(71.0%),肠内营养23 例(5.0%),肠外与肠内营养联合应用110 例(24.0%)。无营养风险给予 营养治疗患者186 例(36.1%),其中肠外营养131 例(70.5%),肠内营养9 例(4.84%),肠外肠内营养联合应用46 例(24.7%),139例为手术患者(74.7%)。结论 老年肿瘤患者营养风险及营养不良发生率较高。应用肠外营养比例高, 营养治疗指征尚不规范。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胃肠道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并分析患者的营养状况对术后感染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3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行肿瘤手术治疗的271例胃肠道肿瘤患者的相关资料,运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 2002)在患者术前进行营养风险筛查,根据筛查结果分为有营养风险组(121例)与无营养风险组(150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观察指标以及术后感染、入住重症监护病房之间的差异,并分析患者术后感染的发生与术前营养状况、年龄、术前血液学指标、手术情况、肿瘤情况等多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前营养风险的发生率为44.6%,有营养风险组的术前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以及淋巴细胞总数均低于无营养风险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有营养风险组感染发生率为27.3%(33/121),无营养风险组术后感染发生率为14.7%(22/15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与NRS 2002 ≥ 3分、饮酒史、手术时长 ≥ 6h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前营养风险的发生率高,NRS 2002评分低的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较高,应该积极采取措施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1.
大多数抗肿瘤药物治疗窗较窄,给药剂量间较小的差异既可使一部分患者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导致药物减量甚至 治疗延迟,又可使一部分患者药物暴露相对不足,从而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疾病结局。因此,任何以优化药物剂量为目的的 探索都是值得的。依据 BSA 给药作为目前临床上抗肿瘤药物剂量标准化的经典方式,已成为多数细胞毒药物确定化疗剂量 “约定俗成”的标准。但近年来这一传统的药物剂量计算方式饱受质疑 [1, 2]:首先,BSA 公式本身的推导及其在Ⅰ期临床 试验以外的应用缺乏合理依据 [3];此外,多项研究证实,依据 BSA 计算药物剂量并不能降低个体间药代动力学的差异 [4, 5], 它带给大家一种错误的印象:即我们正在应用一个机体间特异性的度量指标来实现个体化给药。研究显示,人体成分与机 体内药代动力学过程密切相关,人体成分分析作为人体组分及机能的评估手段能较好的预测抗肿瘤药物的毒性与疗效。随 着 BIA、CT 等人体成分分析方法的飞速发展,基于人体成分分析计算药物剂量的相关研究已成为目前跨学科领域的热点课 题。本文拟通过阐述人体成分与机体药代动力学的相关性及其对抗肿瘤药物毒性的预测作用,对目前人体成分分析在抗肿 瘤药物剂量标准化临床转化过程中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乳腺钙化灶在乳腺癌的早期诊断、监控复发及判断预后方面有重要意义。目前乳腺钙化形成的机制尚不明确。肿瘤微环境中生理性矿化调节因子的失调,可能是钙化产生的重要原因。传统的诊断方法主要依赖于影像学上钙化灶的形态学特征和分布特点,它们与乳腺癌的病理类型、肿瘤生物学特性有关。与形态学相比,乳腺钙化灶的化学成分可能与肿瘤性质关系更为密切。依照化学成分,乳腺钙化可以分为两型,I型为二水草酸钙,出现在良性病变中;Ⅱ型为羟基磷灰石,见于增生性病变,多为恶性。同时,Ⅱ型钙化中碳酸盐的含量与肿瘤恶性程度相关。虽然数字乳腺断层融合X线摄影等技术的出现优化了钙化灶的影像学诊断方法,但依旧不能提供钙化灶化学成分的信息,也不能准确界定肿瘤的性质。最新的研究利用拉曼光谱可以无创地获取钙化的化学成分信息,用于区分良恶性钙化灶,可能是未来诊断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人体成分是指身体内各成分(肌肉、脂肪组织、骨骼肌组织等)的比例含量,是衡量人体内组织分布情况的标志,其 各组分对机体健康和疾病产生不同的影响。 40% ~ 80%的肿瘤患者容易合并营养不良,甚至进展为恶液质,营养不良的发生 严重影响肿瘤患者的生存和预后,降低其放化疗的耐受性和敏感性。 相关人体成分指标在肿瘤发生、发展、诊断和治疗期间, 随患者营养状态的变化、疾病恶性程度、疾病进展速度、治疗方案的调整而经常发生改变,故人体成分作为一项重要的监测指 标,与肿瘤患者的生存预后分析和药物毒性评估相关。 良好的人体成分分析是了解肿瘤患者营养状况、早期预测其生存质量 的重要手段,有助于根据患者现有状态制定个体化的诊疗方案。 随着无创性人体成分测量方法的广泛应用,人体成分分析在 肿瘤患者营养状态的诊断和评价,抗肿瘤药物疗效和毒性的预测以及生存和预后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现阶段诸多与肿瘤 患者人体成分相关的临床试验已经得到开展,本文拟对人体成分分析在肿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本院1987~1991年及2004~2006年两个阶段住院治疗的八大类恶性肿瘤病人的病种构成,为本省的肿瘤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统计分析和比较1987~1991年及2004~2006年两个阶段在本院住院治疗的八大类恶性肿瘤病例的病种构成比及顺位变化。结果结果显示:①1987~1991年住院病例中前四位恶性肿瘤分别是鼻咽癌、肺癌、宫颈癌和乳腺癌,2004~2006年住院病例中前四位恶性肿瘤为肺癌、乳腺癌、宫颈癌、鼻咽癌;②两个阶段相比较,鼻咽癌、食道癌下降明显(P〈0.01),子宫颈癌、女性乳腺癌、大肠癌、肝癌、胃癌上升明显(P〈0.01);③宫颈癌的平均住院年龄提前近5a(P〈0.05)。结论肺癌、乳腺癌、宫颈癌、鼻咽癌已经成为湖南省肿瘤医院住院病人中的主要恶性肿瘤,需引起肿瘤防治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生物电阻抗分析法是一种非侵入性并用于评估人体成分和营养状况的方法,可以有效地追踪人体成分随时间的 变化。肿瘤患者由于受肿瘤类型、位置、分期和治疗途径的影响,其营养不良的发生率不同。营养不良是肿瘤患者常见的 症状,增加了死亡率和治疗并发症,降低了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肿瘤患者通常有发生恶病质的风险,这与进行性体重减轻, 肌肉和脂肪组织丢失,免疫功能受损以及由食物摄入减少,全身炎症和异常代谢的可变组合引起的代谢紊乱有关。生物电 阻抗分析法能够定性、定量分析体内不同组织的构成,准确反映机体组分的改变,是评价肿瘤患者营养状况的良好工具。 研究表明,生物电阻抗分析法和相位角测量的应用使肿瘤患者在预防、诊断和预后多方位的临床管理中受益。通过生物电 阻抗分析法获得的相位角和去脂体重已被用作肿瘤患者营养状态和存活率的预测因子。本综述旨在总结有关生物电阻抗法 测定肿瘤患者人体成分的现有文献,从而更好地为临床营养监测和营养支持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肿瘤住院患者疾病构成、病死率及主要死因,以期为综合医院的医疗配置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至2013年湖北省襄阳市中心医院42 880例肿瘤住院患者及1 645例肿瘤住院死亡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恶性肿瘤住院患者的前10位疾病构成分别为:肺癌、胃癌、乳腺癌、宫颈癌、结直肠癌、鼻咽癌、食管癌、肝癌、淋巴瘤、卵巢癌,占全部住院患者的79.9%。肿瘤住院患者总病死率为3.84%(1645/42880),病死率呈逐年下降趋势(趋势χ2=263.573,P<0.001),男性肿瘤患者病死率高于女性(χ2=71.632,P<0.001)。死因顺位分析显示,前10位死因依次为:肺癌、结直肠癌、肝癌、胃癌、食管癌、胰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鼻咽癌、卵巢癌,占死亡总数的70.84%,肺癌是所有恶性肿瘤死因构成的首位,占33.54%;不同性别有不同的死因顺位。结论:襄阳地区肿瘤住院患者中,肺癌患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稳居第一,全部恶性肿瘤死因构成中肺癌占三分之一,应加强对肺癌等重点癌种的防治工作,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湖北某三甲综合医院腹部恶性肿瘤住院患者的疾病构成、病死率情况,为医院肿瘤防控工作及医疗质量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至2014年湖北省襄阳市中心医院6658例腹部恶性肿瘤住院患者及256例肿瘤住院死亡患者的临床资料,从性别、病种、死亡疾病构成、死因顺位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658例腹部恶性肿瘤住院患者中,男性3822例(57.4%),女性2836例(42.6%),男女性别比1.35∶1。患者平均年龄(57.1±12.8)岁。腹部恶性肿瘤的疾病构成依次为:结直肠癌(36.3%)、肝癌(28.0%)、胃癌(24.2%)、胰腺癌(7.4%)、胆囊癌(4.1%)。男性腹部恶性肿瘤患者的前3位疾病构成为:肝癌、结直肠癌和胃癌,女性前3位疾病构成为:结直肠癌、胃癌、肝癌,第4、5位均为胰腺癌和胆囊癌。6658例腹部恶性肿瘤患者中,死亡256例,病死率为3.84%;2005年-2014年腹部恶性肿瘤住院患者呈逐年增加的趋势,2014年腹部恶性肿瘤住院人数为2005年的4.5倍,住院病死率从2005年的6.03%下降至2014年的2.35%,病死率随时间呈明显下降趋势(P <0.001)。对256例腹部恶性肿瘤死亡病例进行死因分析,结果显示,腹部恶性肿瘤的主要死因为:肝癌、结直肠癌、胃癌、胰腺癌、胆囊癌。男性的主要死因为肝癌、结直肠癌、胃癌、胰腺癌、胆囊癌;女性的主要死因为:胃癌、结直肠癌、肝癌、胰腺癌、胆囊癌。结论:腹部恶性肿瘤病例数逐年增加,中老年是主要发病人群,应当针对恶性肿瘤的构成特征、死亡构成有针对性的制定肿瘤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了解图像分析仪测量组织细胞化学物质含量或总量结果的国内现状,为制定用于细胞化学物质量测定的图像分析系统的生产及使用过程中应达到的统一的技术性能标准提供参考。方法正常成年小鼠肝细胞悬液涂片,部分涂片统一进行Feulgen染色,未染色涂片与已染色涂片各一张寄给六个实验室,进行Feulgen染色,测量两种染色涂片的单个完整肝细胞核DNA的量,结果送回本实验室,按统一标准比较单个完整肝细胞核DNA总量的直方图。结果 1.从统一和不同实验室染色涂片测得的DNA总量直方图形状较相似,说明细胞核DNA的Feulgen染色法具有较广泛的适应性;2.各实验室表述DNA量的术语极不规范;3.不同的图像分析仪测得不同投影面积大小肝细胞核的平均光密度或平均光度或平均灰度的值相差较大,而同一图像分析仪测得的值的差异较小;4.不同的图像分析仪和不同的测量参数区分三种DNA总量细胞核群体的能力存在明显的差异,说明这些图像分析仪测量细胞化学物质量的可靠性不同;5.改变图像分析仪关键硬件的设置,摄取相同细胞核的黑白图像和彩色图像,测量结果显示,细胞核DNA的彩色图像与黑白图像在不同的图像分析仪测量软件上可得到不同的测量结果。结论测量细胞化学物质的量,不但应重视图像分析系统测量软件的性能,而且其图像形成和采集硬件的系统性能与功能状态同样不可忽视,建立用于细胞化学物质量测定的图像分析系统性能的评价标准是非常必要的、有益的和刻不容缓的。  相似文献   

20.
1808例老年口腔颌面部肿瘤构成比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孙坚  何悦  李军  邱蔚六  张志愿 《中国肿瘤》2001,10(9):522-524
[目的]探讨目前我国老年人口腔颌面肿瘤的构成比及发展趋势。[方法]收集本院20世纪90年代以来口腔颌面外科老年住院肿瘤患者1808例,并针对发病年龄、性别、部位与不同病种构成比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90年1月-1999年6月,老年肿瘤患者1808例,占患者总数的11.73%。其中恶性肿瘤1235例,占68.31%;良性肿瘤573例,占31.69%;恶性肿瘤中鳞癌占78.14%,涎腺恶性肿瘤中腺样囊性癌占28.4%;良性肿瘤中腺源性肿瘤占54.80%,其中多形性腺瘤占34%;腺淋巴瘤占28%,发生于腮腺的占50.61%。[结论]口腔颌面外科住院肿瘤患者总数呈上升趋势。60岁-69岁年龄段老年患者占主要比例。女性有增加趋势;腮腺为高发部位,提示老年人腮腺区应作为普查项目;恶性肿瘤中,鳞癌居首位;腺源性良性肿瘤最多见,其中以多形性腺瘤居首位,其次为腺淋巴瘤,两者发病率的差距缩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