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研究结核分枝杆菌Rv1272和Rv1273基因编码蛋白与药物外排的关系。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Rv1272和Rv1273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结构,采用PCR技术扩增该两个基因,并与pMF406质粒连接构建重组质粒,测序正确后,电穿孔法将重组质粒转化耻垢分枝杆菌m c2155。采用W estern b lotting对两个目的蛋白进行亚细胞定位;试管法测定重组菌株对常用的9种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 IC),以转化pMF406空质粒的耻垢分枝杆菌作为对照菌株。结果经测序验证重组质粒构建成功,W estern b lotting结果显示Rv1272和Rv1273为膜蛋白。试管法测定结果显示:含有目的基因的重组菌株对9种抗菌药物的M IC与对照菌株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v1272和Rv1273蛋白为膜蛋白,未发现其与结核菌耐药之间的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2.
结核分枝杆菌的生物学特性与致病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兴芳 《甘肃医药》2010,(5):496-499
结核分枝杆菌是一种抗酸阳性的胞内病原菌,其全基因组测序的成功为人们对其致病机制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本文就结核分枝杆菌生物学特性,基因组特点及在体内巨噬细胞中长期存活的机制、参与抗结核免疫反应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MPB64免疫胶体金法、PNB试验和Xpert MTB/RIF在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和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um,NTM)鉴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5~11月在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就诊经分枝杆菌菌种鉴定(PCR-反向点杂交法)诊断的肺结核或疑似肺结核病人BACTEC MGIT960培养阳性标本178份,分别用MPB64胶体金法、PNB试验和Xpert MTB/RIF鉴定MTB和NTM,以PCR-反向点杂交法的鉴定结果为金标准,比较3种方法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PCR-反向点杂交法鉴定结果为154株MTB,6株MTB与NTM混合感染,18株NTM。PNB试验、Xpert MTB/RIF试验、胶体金试验鉴定MTB的敏感度分别为96. 1%、100. 0%、96. 7%,3种方法的敏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PNB试验、Xpert MTB/RIF试验、胶体金试验鉴定MTB的特异度分别为88. 8%、100. 0%、100. 0%,检测结果特...  相似文献   

4.
目的 为探索参与调控结核分枝杆菌(MTB)持续性感染的相关分子,对MTB H37Rv株编码Rv1494、Rv1495假想蛋白基因进行克隆、表达及Western blotting鉴定.方法 采用Bioedit、Dnaman软件及Pfam数据库对MTB H37Rv株Rv1494、Rv1495基因编码蛋白质的氨基酸组分、蛋白模块以及其与大肠杆菌E.coli的mazEF蛋白家族的同源性进行分析.以H37Rv株基因组为模板,分别对Rv1494、Rv1495基因进行克隆,构建pET32a( )原核表达质粒,转化BL21宿主菌.重组蛋白经SDS-PAGE电泳分离纯化和Western blotting鉴定.结果 生物信息学分析提示,Rv1494基因、Rv1495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分别与大肠杆菌E.coli染色体编码的mazEF家族中的抗毒素和毒素具有一定程度的同源性,分别为26%和29.75%;经测序表明原核表达重组质粒构建成功.负载重组质粒的BL21菌经IPTG诱导后可表达出分子大小与预期值相一致的融合蛋白,表达量均可达到菌体总蛋白的60%.重组蛋白经Western blotting检测出特异性阳性信号.结论 首次对MTB H37Rv株编码Rv1494、Rv1495假想蛋白基因进行克隆表达,为进一步探讨该基因在参与调控MTB持续性感染过程中的功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邬亭亭  刘平  郭术良  魏强  罗永艾 《西部医学》2018,30(9):1264-1268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枝杆菌噬菌体DNAⅢ的生物学特性及抗耐结核潜力,筛选鸡尾酒疗法配方噬菌体。方法 采用双层琼脂培养法制备噬菌体DNAⅢ,观察噬菌斑特点;透射电镜观察DNAⅢ形态;噬菌斑实验检测DNAⅢ最佳和最小感染复数(MOI);通过一步生长曲线实验确定DNAⅢ潜伏期及裂解量;检测DNAⅢ对温度、酸碱度的耐受情况;检测DNAⅢ对分枝杆菌的裂解谱;血清中和实验检测DNAⅢ的抗原性,及其与其它8种分枝杆菌噬菌体之间的亲缘关系。结果 DNAⅢ噬菌斑圆形透明,直径约1mm;DNAⅢ尾长(208±287) nm;最佳MOI为10-4,DNAⅢ对耻垢分枝杆菌极度易感;DNAⅢ感染宿主菌的潜伏期约为165min,裂解量为28;DNAⅢ对热、酸碱均敏感;DNAⅢ能裂解耻垢分枝杆菌、结核分支杆菌标准株、多数结核分枝杆菌临床耐药株;DNAⅢ K值为77001,抗血清对非对应噬菌体的中和活性差。结论 DNAⅢ抗原性低,裂解谱广,具有抗耐药结核作用,可作为鸡尾酒疗法的候选噬菌体。  相似文献   

6.
结核分枝杆菌Rv2450基因的克隆、表达及纯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薛莹  姜泓  高雪  柏银兰  师长宏  张海  徐志凯  李元 《医学争鸣》2004,25(19):1778-1781
目的:克隆结核分枝杆菌(Mtb)Rv2450基因,序列测定正确后进行融合表达、纯化.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从Mtb H37Rv基因组中扩增出Rv2450编码基因,序列测定正确后,亚克隆到融合表达载体pPro-EX HT中,转化大肠杆菌DH5α,目的基因经IPTG诱导,由T7启动子调控表达带6个组氨酸残基的Rv2450蛋白,在变性条件下对目的蛋白进行亲和层析纯化.结果:得到融合6个组氨酸残基的Rv2450蛋白纯度大于90%.结论:构建了Mtb Rv2450基因的重组表达载体,并获得了高纯度的融合表达蛋白.  相似文献   

7.
结核分枝杆菌Rv2450c基因的克隆和原核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结核分枝杆菌Rv2450c基因是否能促进其复活和生长. 方法: 培养结核分枝杆菌,提取其基因组,PCR扩增出Rv2450c基因,克隆入pSP73载体,测序分析. 将该目的基因亚克隆入pGEX-4T-2表达载体,测序证实正确后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30℃用IPTG诱导5 h然后进行SDS-PAGE分析. 结果: 测序结果证实获得了Rv2450c基因,其序列与GenBank中报道完全一致. SDS-PAGE分析表明,Rv2450c基因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表达了重组蛋白,表达的蛋白量约占菌体蛋白的22.9%. 结论: 成功克隆了结核分枝杆菌Rv2450c基因,并在大肠杆菌中获得了高效表达.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所构建的重组结核分枝杆菌异柠檬酸裂解酶表达特性的研究,获取最佳可溶性表达。方法以IPTG诱导重组质粒pET28a(+)-icl和pET28a(+)-aceA在大肠杆菌BL21(DE3)和BL21(DE3)plysS细胞表达,筛选最佳诱导浓度、时间和温度。结果以0.25mmol/L和0.1mmol/L的IPTG在25℃诱导8h和6h后可溶性重组ICL蛋白和AceA蛋白的最高含量。结论本研究构建的结核分枝杆菌异柠檬酸裂解酶重组表达质粒,可获得可溶性表达蛋白,为抗结核药物的筛选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寻找结核分枝杆菌抗原Rv2608的T细胞反应多肽,以用于结核病治疗或辅助治疗。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Rv2608的T细胞表位,筛选表位集中、亲和力较强、理化性质稳定的长链多肽,进行化学合成,应用酶联免疫斑点技术检测多肽刺激活动性结核病患者免疫细胞分泌IFN-γ的能力。结果预测并筛选出Rv2608长链多肽4条,ELISPOT结果表明4条多肽可以激活部分活动性结核病患者的免疫细胞,其中Rv2608p3的免疫激活效率最高。结论软件预测与初步鉴定结果具有一致性,Rv2608p3可用于结核病治疗性疫苗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克隆、表达和纯化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体内诱导基因Rv0808,并制备多克隆抗体,研究其编码蛋白的抗原性,了解诊断应用价值。方法高保真PCR扩增Rv0808基因,克隆入表达载体pET-30a(+)后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测序正确的克隆用IPTG诱导表达。用镍柱纯化重组蛋白,然后用纯化蛋白免疫新西兰白兔,制备和纯化多克隆抗体。将重组蛋白分别与多克隆抗体和结核病患者血清进行Western blot鉴定,并尝试用多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巨噬细胞中M.tb。结果成功构建了pET-30a(+):Rv0808重组表达载体。经过重组蛋白的可溶性表达及纯化后,SDS-PAGE结果显示在66kD处有一单一蛋白条带。将此蛋白免疫新西兰白兔后获得了效价为6400的多克隆抗体。重组蛋白与多克隆抗体可以发生免疫反应,但却不能检测出结核患者血清中的相应抗体。用此多克隆抗体也无法检测出巨噬细胞中的M.tb。结论结核分枝杆菌Rv0808编码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反应性和免疫原性,但可能对于结核病的诊断价值较小。  相似文献   

11.
乙肝病毒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病原体之一。目前,利用针对乙肝病毒和宿主分别建立的细胞模型和动物模型,广泛应用于乙肝病毒的基础研究、新药研发和新疗法的探索。但是,这些模型仍然存在某些方面的缺陷,如感染率低、感染期短,与人存在较大的种属差异等,最重要的是,这些模型无法完全模拟乙肝病毒自然感染人的过程及产生病理变化。本文对近十五年来主要乙肝病毒体内外感染模型及其最新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为今后建立新型乙肝病毒感染模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通过纳米晶技术将难溶性药物姜黄素制备成方便给药的口服纳米晶固体制剂,以提高姜黄素的溶解度及溶出速率,进而提高生物利用度.采用介质研磨法制备姜黄素纳米晶混悬液,得到两种稳定的姜黄素纳米晶混悬液处方,稳定剂分别为聚乙烯吡咯烷酮(PVP K30)/十二烷基硫酸钠(SDS)(1∶1),以及吐温80;通过流化床底喷包衣工艺将姜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TRAIL-Mu3是通过将野生型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的N端突变为8个连续的精氨酸(第114~122位氨基酸)得到的可溶性蛋白突变体。本研究在前期药物构建和制备已经完成的基础上进一步对TRAIL-Mu3蛋白的体内外药效和机理进行初步探索。  方法  采用CCK-8法检测TRAIL-Mu3对肺癌细胞株NCI-H460、A549、NCI-H1299、calu-1的增殖抑制作用,通过流式细胞术(FCM)检测TRAIL-Mu3对A549和NCI-H460细胞凋亡诱导作用,并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体外凋亡相关蛋白死亡受体4(death receptor 4, DR4)、死亡受体5(death receptor 5, DR5)、Caspase-3、Caspase-8、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linked in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in, XIAP)的表达情况。建立肺癌细胞株NCI-H460荷瘤小鼠移植瘤模型,TRAIL-Mu3给药方式为尾静脉注射,给药频率分为每日注射1次、隔日注射1次、每周注射3次,观察不同给药频率对移植瘤模型的治疗效果,并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肿瘤组织凋亡相关蛋白DR4、DR5、Caspase-3、Caspase-8、XIAP的体内表达情况。  结果  通过细胞增殖及凋亡检测等体外实验证实TRAIL-Mu3较野生型TRAIL表现出更强的体外肿瘤细胞毒性和凋亡诱导能力,并可在体外上调DR4、Caspase-3、Caspase-8的表达或活化(P<0.05)。动物实验结果显示,TRAIL-Mu3隔日给药与每周3次给药抑制作用相近,优于每日给药(P<0.05),但3种给药方案均可显著抑制荷瘤小鼠移植瘤的生长。免疫组化结果表明其可在体内上调DR4、Caspase-3的表达或活化,下调XIAP的活化(P<0.05)。  结论  突变体TRAIL-Mu3通过上调死亡受体DR4的表达、增加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8的活化、减少XIAP的活化而展现出良好的体内外抑瘤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漆黄素对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及其移植瘤的抑制作用,探索漆黄素的抗卵巢癌作用。方法 电镜直接观察漆黄素干预人卵巢癌细胞SKOV3前后的形态学变化。不同浓度梯度的漆黄素处理人卵巢癌SKOV3细胞株不同时间后,采用MTT法观察肿瘤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建立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的裸鼠移植瘤模型,观察漆黄素对移植瘤的生长抑制作用,通过Western blot测定Bcl-2、Bax、聚腺苷二磷酸核糖多聚酶(PARP)等蛋白的表达,探讨漆黄素抑制肿瘤生长的信号通路。结果 电镜下可见漆黄素作用人卵巢癌SKOV3细胞后,细胞染色质聚集和凋亡小体产生。MTT实验显示漆黄素对人卵巢癌SKOV3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具有浓度依赖性。流式细胞术显示漆黄素可诱导人卵巢癌SKOV3细胞的凋亡。裸鼠移植瘤模型显示,漆黄素干预后移植瘤体积和质量均明显下降;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漆黄素作用后,移植瘤内凋亡因子Bax的表达明显增加,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明显下降,凋亡蛋白PARP被明显剪切;上述变化尤以高浓度(400 mg/kg)漆黄素干预组明显。结论 漆黄素可通过抑制细胞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发挥抗卵巢癌作用,其有望成为一种预防和治疗卵巢癌的安全有效的天然药物。  相似文献   

15.
分离鉴定金丝桃素在大鼠胆汁中的代谢产物以及在坏死肝脏组织中的存在形式。正常大鼠和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经静脉注射10 mg/kg金丝桃素后,收集正常大鼠0~12 h胆汁以及坏死模型大鼠24 h坏死肝脏组织,对生物样品预处理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飞行时间质谱(HPLC-TOF/MS)联用技术进行分析。在大鼠胆汁中鉴定出金丝桃素原形(M0)和3个葡萄糖化代谢产物(M1、M2、M3),而在坏死肝脏组织中仅鉴定出金丝桃素原形。结果表明,金丝桃素在大鼠胆汁中主要以原形和葡萄糖化形式存在,在坏死组织中主要以原形存在。  相似文献   

16.
通过优化姜黄素纳米晶注射液(curcumin nanocrystalline injection)处方及制备工艺,进而提高姜黄素溶出速率及体内生物利用度.采用介质研磨法制备姜黄素纳米晶,以粒径为评价指标,采用Box-Behnken实验设计优化其处方及制备工艺,并对其进行理化性质表征.此外,通过桨法对不同粒径药物溶出进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采用Loo-Riegelman法评价溴吡斯的明磷脂复合物纳米乳(PPNE)体内外的相关性.方法 制备PPNE后,采用动态膜透析法研究PPNE体外释放行为,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大鼠口服制剂后的血药浓度,以Loo-Riegelman法计算体内吸收百分数(Fa),并与体外累积释放率作线性回归.结果 PPNE的体外累积释放率(X)与体内Fa(Y)建立的线性方程为Y=1.376 9X-47.543 2,r=0.941 1,r大于相关系数临界值r(6.0.001) (P<0.001).结论 PPNE体外释放与体内吸收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多糖作为生物界一种主要的细胞构造基元及重要的储能材料,在生命体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因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亲水性、生物可降解性及配伍性,广泛被用于食品和药品。超分子是依靠分子间相互作用结合在一起的复杂的、有组织的聚集体,能保持一定的完整性并使其具有明确的微观结构和宏观特性。基于多糖组装的超分子作为天然大分子物质具有广泛的生物特性,文章就多糖经超分子组装后产生的体内外生物活性变化进行综述,以期为多糖的进一步扩大应用提供参考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9.
制备海藻酸钠包覆的脂质体,并对其黏膜黏附性质进行研究。采用薄膜水化法制备了包封率为(86.2±2.3)%的带正电荷的降钙素脂质体,并用不同黏度的海藻酸钠对脂质体进行包覆,包覆后的脂质体实现了电荷反转。通过黏蛋白-颗粒结合法、组织匀浆法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法分别对海藻酸钠包覆脂质体的体内外黏附性质进行研究,黏蛋白-颗粒结合法研究结果表明:海藻酸钠可以与黏蛋白颗粒结合使其电位发生变化,组织匀浆法研究结果表明:海藻酸钠包覆脂质体能够增加肠道中荧光标记物的含量,并且随着海藻酸钠黏度的增加,肠道中荧光标记物的含量增大。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法研究表明:高黏度的海藻酸钠包覆脂质体与未包覆脂质体相比表现出了更强的荧光强度,海藻酸钠包覆脂质体与未包覆脂质体相比具有良好的黏膜黏附特性,且这一特性随着海藻酸钠黏度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 研究地鳖多糖提取物体内外抗氧化作用。 方法 体外试验通过采用分光光度法、邻苯三酚自氧化法和Fe2 -邻二氮菲法分别检测地鳖多糖对二苯代苦味酰基自由基(DPP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和羟自由基(OH?)的清除,检测体外红细胞氧化溶血和肝脏线粒体肿胀程度。体内试验采用小鼠连续灌胃不同剂量(0、40、80、160mg/kg)地鳖多糖提取物20天,硫代巴比妥酸(TBA)比色法法测定小鼠不同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分光光度法检测抗氧化酶(SOD、CAT、GSH-PX)活力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地鳖多糖组对自由基(DPPH?、O2-?和OH?)清除率随多糖浓度升高而显著提高;地鳖多糖浓度在0.4~2mg/mL范围内其对铁还原力逐渐提高;体外红细胞氧化溶血和线粒体肿胀显著降低。多糖组小鼠肝肾组织和血清中MDA含量降低,SOD、CAT、GSH-PX抗氧化酶活力提高并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地鳖多糖提取物能够清除自由基,降低自由基引起细胞氧化损伤,抑制组织中过氧化物生成,提高抗氧化酶活力,具有显著的体内外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