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辽宁中医杂志》2015,(5):1084-1086
目的:根据统计分析探寻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的取穴规律,为临床处方决策提供参考。方法:以"坐骨神经痛,针"为关键词,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VIP数据库中2009-01/2014-05相关文章。纳入115篇符合标准的文献。结果:治疗坐骨神经痛的针刺穴位共计88个,使用频次为1052次;共涉及9条经脉,其中使用频率较多的经脉为膀胱经与胆经。结论:针刺治疗坐骨神经痛有很好的疗效,临床选取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以及环跳、阳陵泉、委中、承山、昆仑五穴治疗最多。  相似文献   

2.
邢琳 《中医药学报》2010,38(6):100-101
搜集近十年来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临床报道45篇,对其取穴规律进行了总结与分析,以期对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临床取穴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总结和分析针刺治疗小儿遗尿的取穴规律,结果发现:针刺治疗小儿遗尿的取穴主要是三阴交、关元、中极、肾俞、膀胱俞等,归经主要是以任脉、足太阳经膀胱经为主,并有"循经取穴"、使用"特定穴"、取用"奇穴"、远近结合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现代文献中针灸治疗颈源性头痛处方取穴规律。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1979—2012年)、中国知网(CNKI)(1979—2012年)、维普数据库(VIP)(1989—2012年)、万方数字化期刊群(1998—2012年)、PubMed(1966—2012年)、EMbase(1980—2012年)和Cochrane Library(2012年第4期)数据库,并辅以手工检索,纳入有关针灸治疗颈源性头痛的文献进行收集整理,运用频数、百分数对针灸治疗颈源性头痛常用穴位、所用穴的十四经分布及在人体各部位的分布情况、特定穴应用情况及处方用穴特点进行统计描述。结果纳入文献37篇,用穴42个,频次为159次。常用穴位为风池(28次)、颈夹脊(21次)、百会(12次)、天柱(12次)、阿是穴(11次);使用穴位数较多的经脉主要有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督脉;分部取穴主要以头颈部和上肢为主;特定穴选用最多的是八脉交会穴和络穴;以多穴处方为主。针灸方法以毫针法为主,其次为电针。结论现代针灸治疗颈源性头痛取穴,注重局部选穴和循经取穴,取穴部位多集中在头颈部和上肢,并结合中医理论辨证取穴。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肌筋膜触发点联合循经取穴针刺治疗频发性紧张型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频发性紧张型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治疗组予肌筋膜触发点联合循经取穴针刺法治疗,对照组予常规针刺法治疗,疗程均为4周.观察2组的综合疗效、头痛指数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脱落3例(其中治疗组1例、对照组2例).总...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方法,探索针刺治疗精神分裂症(SZ)的取穴规律。方法:检索维普、万方及中国知网数据库中精神分裂症的取穴,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92组穴位方,合计77个穴位,9个高频穴位及核心穴位网络均为百会、内关、神门、印堂、丰隆、三阴交、太冲、足三里、合谷,常用穴位组合16对,新穴组方5组。结论:精神分裂症的针刺疗法以开窍醒神为主,兼豁痰息风,取穴以督脉及手足厥阴经、手少阴经、足阳明经穴为主,具体以百会、内关、神门、印堂、丰隆、三阴交、太冲、足三里、合谷为核心。  相似文献   

7.
<正>作为一种非药物疗法,针刺治疗对亚健康状态有良好效果。《内经》云:"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脏腑气血功能紊乱是亚健康状态发生的病理基础,针刺通过手法、针法激发与引导经络系统,以扶正祛邪,平衡阴阳,调节脏腑气血功能,从而使机体的正常活动得以恢复和维持,将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的功能调节到或接近于最佳生理状态,使机体内部正气旺盛,增加免疫功能,从而起到预防疾病、强身健体的作用。因此,进一步深化针刺治疗亚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8.
针刺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从脏腑辨证归肾、脾两脏,本在肾,肾阳虚衰,标在脾,脾阳虚弱,运化水湿无力,久致痰湿瘀阻治病。为探讨针刺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取穴规律,笔者利用CNKI数据库,以针刺和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为关键词,检索文献里有穴位记录的有效文献共18篇。将文献中的穴位按照辨证分型归纳总结,将本病的治疗方法大致分为温阳通络法、活血化瘀法、健脾利湿法三大类。温阳通络法取穴以任脉、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穴位为主;活血化瘀法以行气活血为原则,取穴以多气多血的足阳明胃经、主藏血之肝经,化生气血之脾经为主;健脾利湿法取穴方法多以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之健脾利湿的穴位为主。  相似文献   

9.
李鑫禹  张锡玮 《光明中医》2023,(20):3943-3946
目的 探寻针刺治疗陈旧性关节扭伤的取穴规律。方法 检索建库至2022年12月于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针刺治疗陈旧性踝关节扭伤的临床文献资料,通过筛选后使用Microsoft Excel 365建立针刺治疗陈旧性踝关节扭伤取穴数据库,并运用SPSS Statistics 26.0、SPSS Modeler 18.0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检索最终纳入60篇文献。针刺治疗陈旧性性踝关节扭伤取穴频数最高的穴位是阿是穴、丘墟;足少阳胆经的选用频数最高;阿是穴-丘墟的相关性最高;聚类分析分为4类。结论 陈旧性踝关节扭伤的针刺选穴以补养气血,活血散瘀,补脾养肝益肾,增强肌肉保护关节的能力为主要治法,选穴以阿是穴-丘墟-昆仑-解溪为核心穴对。  相似文献   

10.
应重视针刺镇痛取穴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 针刺镇痛研究的回顾 针刺镇痛的开创性分支--针刺麻醉(AA)手术始于1958年,1960年起在全国范围展开了应用研究.最初两年的探索肯定了针刺穴位具有一定的镇痛麻醉作用,但普遍存在着镇痛不全、肌松不良、内脏牵拉反应、取穴较多并缺乏规律等问题.针对这些不足,随后进行了长达5年的协作研究,到1965年,临床针麻手术获得重大进展,国家科委正式公布了关于"针刺经络穴位麻醉应用于胸腔(肺)手术的临床研究成果报告".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数据挖掘技术在针灸治疗头痛的文献研究中的应用,总结头痛中医辨证与选穴配穴关系的规律。方法:整理1950~2008年国内公开发表的针灸治疗头痛的临床文献,采用频数分析法对文献中的选穴数量、用穴频数、辨证分型中主穴选择规律和频数、主穴及配穴的归经关系、常用穴体表的分布规律等进行研究。结果:针灸治疗头痛的主穴以头部穴、阳经特定穴为主,不同证型配穴以经脉辩证为原则进行配穴。结论:通过数据挖掘对针灸治疗头痛的用穴规律进行分析,可以获取其中的新规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针灸和推拿疗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随机数字表法。40例患者被分成两组,即针灸配合推拿手法组(治疗组)和推拿配合穴位注射组(对照组),每组各20例。治疗组患者首先接受针刺治疗,以风池为主穴,然后接受推拿治疗。对照组患者先接受推拿治疗,然后在风池穴注射弥可保500μg。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均用颈源性头痛评估量表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各个指标积分均显著提高(P〈0.01),而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头痛积分(13.1&#177;3.02vs10.8&#177;2.36,P〈0.01)、日常生活和工作积分(3.3&#177;0.66vs2.6&#177;0.79,P〈0.01)、心理及社会适应积分(3.1&#177;0.85vs2.1&#177;0.85,P〈0.05)以及症状总积分(24.6&#177;4.36vs20.3&#177;2.53,P〈0.01)均高于对照组。结论:针灸结合推拿治疗颈源性疼痛可以更有效地缓解疼痛,提高日常生活质量和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索从晋代到清代针灸治疗中风的古代文献,总结出治疗中风病的高频次穴位及组穴规律。方法:将中风病名、症状确立为中风检索词,通过建立数据库、频数分析、支持度对比的方法,总结出中风病总体腧穴运用频次,半身不遂、口眼斜、语言不利3大症状腧穴运用频次及经络腧穴相关性。结果:中风治疗总体用穴频次和支持度居前5位的腧穴是百会、合谷、曲池、足三里、肩髃;辨证取穴方面,则体现了分部取穴和循经取穴的选穴规律;经络腧穴相关性方面,用穴、取经多集中在阳经和督脉,体现了辨证与辨经相结合。结论:古代文献关于中风病的治疗主要以针对症状为主、病因病机为辅,分部取穴和循经取穴为其选穴规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中药穴位熨敷治疗脑外伤后头痛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为丰富中药穴位熨敷的临床治疗范围提供科学依据,为脑外伤后头痛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的设计方案进行临床观察。根据拟定的诊断、纳入、排除标准,于2012年10月-2013年5月,确定了90例脑外伤后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为中药穴位熨敷治疗组,对照组为西医止痛药口服治疗组。然后观察患者的疗效。结果:经研究所得,初诊治疗组与对照组疼痛评分组间对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组在治疗后3d、7d、2周分别为(6.33±1.48)、(4.91±1.50)、(2.31±1.47),对照组分别为(8.47±1.58)、(6.32±1.64)、(3.92±1.55),三阶段疼痛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显效、有效、无效例数分别为36、24、1,对照组分别为23、31、6,两组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前后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均无明显变化。治疗组及对照组病例均未出现明显药疹、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结论:中药穴位熨敷治疗脑外伤后头痛疗效显著,副作用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刺加耳穴贴压治疗紧张性头痛(TTH)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TTH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刺组、耳穴贴压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观察组接受针刺及耳穴贴压治疗,针刺组仅接受针刺治疗,耳穴贴压组仅接受耳穴贴压治疗.观察治疗前、治疗后及治疗后3个月随访时的头痛发作频率,以及头痛程度视觉模拟量表(VAS)、焦虑...  相似文献   

16.
提炼并分析针灸治疗高脂血症选穴用经的特点和规律.通过检索主要中英文数据库,纳入有明确选穴的针灸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文献,分析针灸治疗高脂血症选穴用经的特点和规律.发现高脂血症针灸处方的选穴以特定穴为主,选穴频次居于前5位的依次为丰隆、足三里、三阴交、内关和天枢;高脂血症针灸处方的用经包括10条经脉,选用经脉频次较高的为胃经、脾经、任脉、膀胱经和心包经;高脂血症的针灸处方以胃经、脾经、任脉、膀胱经和心包经的特定穴为主.高脂血症的针灸处方体现了“从脾论治、循脾胃经取穴、远近结合”“调整脏腑虚实、辨证取穴、前后结合”和“辨症取穴”的选穴特点.  相似文献   

17.
子午流注取穴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索子午流注针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子午流注组,辨证取穴组和联合治疗组(子午流注组+辨证取穴组),分别治疗。结果:子午流注组40例,显效11例,有效11例,进步9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7.5%;辨证取穴组40例,显效10例,有效11例,进步11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0.0%;联合治疗组40例,显效15例,有效13例,进步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0%;联合治疗组疗效优于其他2组(P<0.01)。治疗后Lysholm膝关节量表评分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组疗效优于其他2组(P<0.01)。结论:子午流注针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具有确切临床疗效,与辨证取穴联合治疗具有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8.
Ma SZ  Wang K 《中国针灸》2011,31(9):811-813
介绍郭剑华运用华佗夹脊穴治疗脊椎痛、用阴经穴位治疗肢体顽固性疼痛与麻木、用腹腰配穴治疗腰椎疾患,以及运用运动针刺法治疗关节筋伤的临床经验与理论渊源.  相似文献   

19.
为回顾1949-2004年针灸治疗血管性头痛的状况,以推动针灸临床的发展,根据《中国现代针灸信息数据库》数据,计量分析针灸治疗血管性头痛的临床文献。从1956年起针灸治疗血管性头痛的文献报道逐年增加,呈平稳增长趋势,临床治疗以针刺为主,临床选穴以邻近取穴与辨证取穴相结合。  相似文献   

20.
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针灸治疗阳痿的取穴规律。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及PubMed数据库针灸治疗阳痿的临床研究文献。通过Excel 2019建立数据库,并导入R 4.0.3软件,进行治疗方法、腧穴频次与归经、集合可视化分析、聚类分析及关联规则分析。共纳入有效文献240篇,涉及516个针灸处方、145个腧穴;针灸治疗阳痿的方法主要包括针灸(针刺+灸法)、针刺、穴位注射(水针)、电针等;高频应用腧穴分别是关元、肾俞、三阴交、命门、足三里、中极、次髎、气海、太溪、太冲;应用频次较高的经脉分别为足太阳膀胱经、任脉、足太阴脾经等;常用的腧穴组合为上髎、中髎、次髎、下髎和三阴交、肾俞、关元;关联规则分析(置信度≥90%,支持度≥20%)共得到27个关联规则,支持度最高的组穴为"肾俞,三阴交→关元"(支持度为46.7%),置信度最高的组穴为"三阴交,气海→关元"(置信度为98.0%);腧穴可分为5个有效聚类群。针灸治疗阳痿选穴遵循一定规律,可为现代临床研究及治疗提供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