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系统化作业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及照顾者负担的干预效应。方法 选取2021年7~12月于温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潘桥院区就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照顾者各12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患者及照顾者。对照组给予常规性护理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系统化作业疗法。比较两组患者及照顾者的一般情况,干预前后照顾者的疾病家庭负担量表(family burden scale of disease,FBS)评分、患者的精神疾病内在病耻感量表(internalized stigma of mental illness scale,ISMI量表)评分。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照顾者的FBS各维度评分、患者的ISMI量表各维度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引入系统化作业疗法可有效降低患者的病耻感及照顾者的精神负担,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的效果,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改变其求医方式和行为。方法:将符合条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精神科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干预组患者则采用系统化的护理干预措施连续进行护理4个月。结果:连续护理干预患者4个月后,干预组患者的病耻感明显减轻,生活动力提高,个体的自信心增强;住院生活质量得到提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完善的健康宣教,心理辅导等系统性护理干预,从疾病、心理、社会等各个方面进行多元化预见性护理,可明显减轻患者的病耻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邹蓉 《黑龙江医学》2019,43(5):427-428
目的探讨依从性干预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及自尊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8月—2018年9月在赣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9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依从性干预模式,比较两组病耻感和自尊感。结果观察组社交回避、歧视经历、刻板印象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抗病耻辱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自尊感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依从性干预模式,利于降低患者病耻感,提高患者自尊,促进患者转归。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耻感体验及不同影响因素。方法以符合ICD-10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入院治疗6周以上,年龄18~45岁,GAF≥61分97例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选择"精神病患者病耻感评估量表"作为评定工具,分析BPRS、GAF与病耻感的相关性,比较各种因素对病耻感的影响。结果治疗6周后的病耻感与BPRS、SGAF评分有相关性(P分别为0.05、0.10)。在精神分裂症不同亚型比较中仅反映出能力因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多反映在青春型、紧张型与未定型之间。随着病程延长,病耻感总分、各因子分都出现了有意义的下降(P<0.05)。各因素比较中,女性总分和各因子分均非常显著高于男性(P<0.01)。结论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体验女性患者比男性明显,但随着病程延长,病耻感体验显示出了轻度化状态。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精神分裂症门诊患者家属病耻感及相关因素,为进一步开展家庭护理提供帮助。方法采用家庭病耻感问卷对386例门诊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属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存在有不同程度的病耻感,隐瞒病情的家属占88.9%,受到社会排斥的占45.08%,受教育程度高的患者家属更易产生病耻感。结论提高家属对精神病疾病的认知水平,克服病耻感,纠正消极行为,才能帮助患者保持良好人际交往,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6.
7.
目的:了解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耻感状况,探索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与服药依从性之间的关系。方法:便利选取合肥市第四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恢复期即将出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79例,采用Link等的病耻感量表在患者出院前测量其病耻感,并分别在出院后1个月和3个月通过电话随访评估服药依从性。结果:1在贬低-歧视感知维度得分与量表中点2.50比较无显著差异;在应付方式5个维度中有4个维度保密、退缩、教育、挑战等得分显著高于量表中点2.50;在情感体验维度,被误解得分显著高于量表中点2.50,但是不同/羞耻得分却显著低于量表中点2.50;2患者的住院次数、年龄、病程对病耻感有一定的影响;3患者出院后1个月、3个月的服药依从性与"保密"、"被误解"呈显著相关(P<0.001)。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普遍存在病耻感,患者出院后的服药依从性与"保密"应付方式及"被误解"体验有较高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9.
目的:了解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体验现状,考察社会支持与其病耻感的关系。方法采用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Link病耻感量表和社会支持问卷对213名具有自知力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测试。结果①患者“贬低-歧视感知”维度的平均得分为2.5794分;应对方式中“保密”、“退缩”维度的平均得分为2.5804、2.5103分,但“教育”、“挑战”、“分离”三个维度平均得分都低于量表中点2.5分;在情感体验方面,“误解”和“不同/羞耻”两个维度平均得分都高于量表中点2.5分;②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支持、主观支持、客观支持都与病耻感各个维度呈负相关(均P 〈0.05),患者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分别与贬低-歧视感知(r =-0.306,P 〈0.01)、保密(r =-0.259,P〈0.01)、退缩(r=-0.412,P〈0.01)、挑战(r=-0.216,P〈0.01)、误解(r=-0.178,P〈0.05)及不同/羞耻(r=-0.292,P〈0.01)呈负相关。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普遍感知到较高水平的病耻感,认为自己不能被理解,感到与他人不同,通常采取保密、退缩的应对方式;应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耻感给予充分关注,消除人们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歧视和偏见,提高患者的社会支持利用度,促进患者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及有关因素。方法:调查400例住院时间大于1个月,GAS/〉61分,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评价工具分别为精神病患者病耻感评估量表及大体评定量表(GAS)。结果:病耻感评估总分及各因子分均低;在精神分裂症不同亚型比较中仅反映出社交因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多反映在青春型、紧张型与未定型之间。结论: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病耻感体验。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7):91-94
目的探讨正念疗法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怜悯及病耻感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7年3月收治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予精神分裂的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在治疗基础上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观察组在治疗基础上给予正念疗法。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自我怜悯水平、病耻感水平、心理状态以及生活质量。结果①干预前两组患者SCS-C、SSMI-C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SCS-C评分明显上升、SSMI-C评分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SCS-C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SSMI-C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②干预后两组HAMA、HAMD评分均较干预前下降,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③干预后两组WHO-QOL-BREF评分均升高,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正念疗法运用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中,可有效的提高患者自我怜悯水平、降低患者的病耻感并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从而提高治疗效果,改善其预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齐拉西酮合并心理社会干预对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的影响。方法:将60例符合入组标准的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单纯给予齐拉西酮治疗,观察组给予齐拉西酮合并心理社会干预,进行为期12周的观察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2周末分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评定病人自知力情况,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定病人的社会功能受损及恢复情况,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评定病人内心支持状态。结果:干预前,2组PANSS总分及各分量表得分、ITAQ、PSSS、SDSS得分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PANSS总分及各分量表得分明显低于干预前(P<0.01),且观察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ITAQ和PSSS分值明显高于干预前(P<0.01),SDSS分值明显低于干预前(P<0.01),而对照组ITAQ、PSSS和SDSS分值干预前后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齐拉西酮合并社会心理干预对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病人恢复自知力、增强对社会支持系统领悟能力、改善社会功能方面作用尤为突出,治疗依从性更好,整体效果优于单纯使用齐拉西酮。  相似文献   

13.
儿童少年精神分裂症复发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儿童少年精神分裂症复发的因素并提出应对策略。方法随访在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治疗的166例儿童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2 a,将2 a内患儿复发2次以上的60例为复发组,病情稳定2 a以上未复发患者60例为对照组,病情无明显缓解患者(27例)和脱落患者(19例)不计入统计分析。评定复发组和对照组病情严重程度、家庭经济状况、父母受教育年限、患者自知力、起病年龄、药物不良反应、服药依从性等因素对复发的影响。结果2组患儿在不同经济收入家庭中的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51,P=0.042),在不同受教育年限的家庭和有无自知力方面中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472、3.142;P=0.176、0.076);起病年龄和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13、-0.955;P=0.192、0.341);2组锥体外系反应量表(RSESE)评分、UKU不良反应量表评分、服药依从性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94、2.058、-2.932;P=0.038、0.042、0.004)。服药依从性与RSESE评分、UKU不良反应量表评分呈负相关(r=-0.546、-0.569,P=0.000、0.000);RSESE评分、UKU不良反应量表评分一致性很高(r=0.968,P=0.000)。结论经济状况和药物不良反应而导致服药依从性差是导致儿童少年精神分裂症复发的主要因素;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坚持药物治疗是防止精神分裂症复发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综合技能训练改善精神分裂症儿童认知功能的效果。方法 86例精神分裂症儿童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应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综合技能训练,2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均采用智力测验、事件相关电位P300进行认知功能评定。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言语智商(VIQ)、操作智商(PIQ)、全量表智商(FIQ)、P300潜伏期及波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PIQ和FIQ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VIQ、PIQ和FIQ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PIQ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2组患者VIQ、FIQ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P300潜伏期及波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P300潜伏期及波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P300潜伏期显著短于治疗前(P<0.05),但治疗前后P300波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P300潜伏期及波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联合综合技能训练可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儿童的认知功能,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儿童、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等。方法:选取住院治疗的52例儿童、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一般情况及临床资料调查分析。结果:儿童、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情绪、行为异常较为常见,可伴有幻觉、妄想,以未定型为主。结论:儿童、少年精神分裂症症状多样化,对情绪问题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行为训练辅以音乐疗法对长期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上海市民政第二精神卫生中心收治的7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精神分裂症药物氯氮平口服治疗,对照组同时给予行为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服用利培酮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共收集符合DSM-Ⅳ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9例(男43例,女46例),服用利培酮2-8 mg/d,治疗8周,分别在基线及治疗第2,4,6,8周末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来评定疗效,用副反应量表(TESS)来评定不良反应。结果①治疗8周后PANSS减分率为65.1%,第2,4,6,8周末的PANSS总分与基线相比较有显著性降低(P<0.01);②锥体外系副反应在第4周末达到峰值57.3%,第8周末下降为43.2%。③利培酮剂量与PANSS呈负相关(2周末P<0.05,4周末P<0.01),利培酮剂量与锥体外系反应呈正相关(2周末P<0.01,4周末P<0.05),每2周体重增加与治疗时间正相关(P<0.01);④患儿的年龄、病程与临床疗效(第8周末PANSS减分率)存在一定关系(R2=0.150,年龄b=0.362,P=0.001;病程b=-0.254,P=0.031)。结论①利培酮治疗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有效。②治疗前4周中小剂量的利培酮有助于改善病情,减少锥体外系反应。③患儿的年龄越小、病程越长,其疗效越差。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8):90-92+96
目的探讨计算机作业疗法联合社会技能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有效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10例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以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和常规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3个月的计算机作业疗法及社会技能训练。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1、6、12个月末采用阴性症状量表(SAN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和服药依从性对两组患进行训练效果评定。结果训练后干预组患者SANS、SDSS量表总分和服药依从性与对照组进行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计算机作业疗法联合社会技能训练能明显改善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和社会功能缺陷,提高服药依从性,对促进患者康复有积极作用,可在社区康复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综合性康复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 抽取我院普通病房(下称对照组)和康复病房(下称干预组)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各30例,对照组只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和一般性的心理支持治疗,观察组是患者在药物治疗和一般性的心理支持治疗基础上,再进行综合性康复治疗.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量表),对两组患者分别于入组时、3个月和12个月后进行评定.结果 经12个月综合性康复治疗后,干预组PANSS阴性症状量表分低于对照组,两组阴性症状有差别(P<0.05).结论 综合性康复治疗能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的改善,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