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研究重力喂养联合口腔运动干预(oral motor interventions,OMIs)在早产儿经口喂养中的作用。方法60例早产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管饲推注喂养,观察组采取重力喂养联合5 min OMIs,2组均给予科室自创的常压吸引方式,比较2组早产儿经口喂养关键时间点、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体质量增长情况、准备经口喂养得分。结果观察组首次经口喂养胎龄、完全经口喂养胎龄、完全经口喂养体质量和出院体质量均低于对照组,喂养过渡时间短于对照组(P < 0.01);干预后14 d和21 d,观察组准备经口喂养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 < 0.01)。干预前后各时间点,2组得分均随时间增加呈现上升趋势(P < 0.01);观察组呕吐、奶量不增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 < 0.01)。结论重力喂养联合5 min OMIs可以促进早产儿更早地实现完全经口喂养,且能减少喂养不耐受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口腔运动干预联合腹部按摩在早产儿经口喂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早产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常规早产儿喂养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口腔运动干预联合腹部按摩。比较2组患儿经口喂养进程、喂养表现、留置胃管时间、喂养耐受情况、住院时间等。结果观察组经口喂养进程、留置胃管时间、住院时间、喂养不耐受比例均低于对照组(P < 0.01);观察组喂养效率、喂养成效、摄入奶量比均高于对照组(P < 0.01)。结论口腔运动干预联合腹部按摩明显改善了早产儿经口喂养效率,具有临床护理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产儿限制性输血与非限制性输血策略对早产儿输血情况及一系列临床指标恢复的影响,为早产儿输血策略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方法根据2008年美国早产儿输血指南,回顾性分析进行输血的胎龄 < 37周的早产儿171例,分为限制性输血组(A组)78例和非限制性输血组(B组)93例,根据胎龄又分为胎龄 < 34周和≥34周,比较2组早产儿在输血总量、输血次数、首次输血日龄、体质量恢复、喂养情况、脱离氧气时间、达出院标准时间、早产儿脑损伤(脑白质软化/颅内出血)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胎龄 < 34周,A组输血次数少于B组(P < 0.01),首次输血日龄、脱氧时间、恢复出生体质量所用时间和脑损伤发生率均为A组高于B组(P < 0.05~P < 0.01);胎龄≥34周,首次输血日龄和奶量达足量(150 mL/kg)时间A组均高于B组(P < 0.01和P < 0.05);达完全经口喂养时间和住院时间在胎龄 < 34周和胎龄≥34周早产儿均为A组长于B组(P < 0.05~P < 0.01),输血总量A组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限制性输血,非限制性输血策略不增加输血总量,可能更有利于早产儿的临床恢复,有利于缩短早产儿住院时间、促进喂养及进体质量增长、缩短用氧时间、减少早产儿脑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KMC方案的护理干预策略在极低出生体重儿早产儿喂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使用随机双盲法将2018年6月—2020年2月河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86例极低出生体重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KMC方案的护理干预.使用早产儿准备经口喂养评估量表(PIOFRA)对早产儿进行每周评估,对比两组早产儿评分变化;比较两组患儿基础达标时间、肠外静脉营养(TPN)时间、达全肠道喂养(TEN)时间;统计两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比较两组早产儿矫正胎龄37周时生长发育情况.结果:两组出生后1周时的PIOFR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出生后2周、3周和4周时观察组的PIOFR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基础达标时间、TPN时间、TEN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13.95%)低于对照组(39.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早产儿矫正胎龄37周时体质量、身长、头围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KMC方案的护理干预策略在改善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状况方面有积极作用,能有效促进早产儿发育,该护理干预策略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经鼻同步间歇正压通气(SNIPPV)与头罩吸氧对早产儿机械通气后过渡性撤机的影响。方法将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4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给予SNIPPV,对照组给予头罩吸氧,比较2组撤机后不同时间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氧分压(PaO2)水平,并比较2组氧疗时长、住院时间、呼吸暂停发生率、撤机成功率和并发症情况。结果撤机后12、24 h,观察组早产儿PaO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 < 0.05和P < 0.01),PaCO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 0.05);撤机后48 h,2组PaO2和PaCO2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氧疗时长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 < 0.01)。观察组撤机成功率为85.0%,高于对照组的55.0%(P < 0.05);呼吸暂停发生率为20.0%,低于对照组的50.0%(P < 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早产儿机械通气后过渡性撤机中应用SNIPPV可降低呼吸暂停发生率,有效缩短住院与氧疗时间,改善氧合状态,提高撤机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方法:将53例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观察组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非营养性吸吮、合理喂养、药物干预、早初次哺乳、取舒适体位等护理干预措施.结果:观察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32.1%,低于对照组的60.0%(P < 0.05).喂养耐受早产儿胎龄和出生体质量均大于喂养不耐受早产儿(P < 0.01和P < 0.05),而初次哺乳时间早于不耐受早产儿(P < 0.01),达到足量喂养日龄少于不耐受早产儿(P < 0.05).结论:对早产儿实施系统的护理干预可以缩短喂养不耐受的天数,使患儿顺利度过喂养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口腔运动干预对早产儿经口喂养进程及表现的影响.方法 选择干预组74例和对照组73例早产儿,对照组采用常规早产儿喂养护理,干预组实施包括口周、口腔及非营养性吸吮等口腔运动干预,比较两组经口喂养进程、表现、体重增长及不良事件.结果 干预组开始经口喂养纠正胎龄、完全经口喂养纠正胎龄、喂养过渡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开始经口喂养摄入奶量比、喂养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完全经口喂养摄入奶量比、喂养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体重、每日增长体重、恢复出生体重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喂养不良事件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口腔运动干预促进早产儿吸吮吞咽反射建立和协调性,缩短经口喂养进程,改善喂养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早产儿胃肠发育及胃肠功能特点,观察分析早产儿发生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特征及原因.方法 选择我院新生儿科2010年1月~2012年12月低于34周胎龄68例早产儿为观察组,产科足月儿68例为对照组,观察呕吐、腹胀等因素的喂养不耐受患儿的发生率及治疗情况.结果 观察组发生喂养不耐受占50%,明显高于对照组(10.3%),P〈0.01.结论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与其胎龄、体重、胃肠道发育及神经肌肉调节等各方面的发育不成熟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尿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和粪钙卫蛋白(FC)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中的变化以及与喂养不耐受患儿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以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住笔者科室的胎龄(GA)≤34周且出生体重(BW)≤2500g的适于胎龄早产儿90例为观察对象,共分为3组,即期间发生NEC的患儿作为NEC组,在同期入院的患儿中按照喂养耐受情况,分别作为喂养不耐受组和喂养耐受组(对照组)。所有入组患儿均在临床诊断的第1天、第5天分别收集尿液、粪便标本各1份,采用定量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LISA)检测尿液IFABP和FC浓度。结果 每组共纳入30例早产儿,NEC组平均胎龄29.8±2.1周,喂养不耐受组平均胎龄30.2±2.4周,对照组平均胎龄30.8±2.5周,3组患儿的胎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FABP浓度NEC组在第1天即明显升高,平均为8.821±1.551ng/ml,第5天时达到11.103±1.718ng/ml,显著高于喂养不耐受组(3.150±1.484ng/ml vs 3.148±1.489ng/ml,P均<0.01)和对照组(3.005±1.430ng/ml vs 3.047±1.216ng/ml,P均<0.01);但第1天和第5天喂养不耐受组与对照组IFABP浓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708,0.794)。FC浓度NEC组在第1天即明显升高,平均为303.34±59.72μg/g,第5天时达到458.05±121.08μg/g,显著高于喂养不耐受组(176.53±51.31μg/g vs 181.29±41.15μg/g,P均<0.01)和对照组(183.54±40.67μg/g vs 181.90±38.80μg/g,P均<0.01);但第1天和第5天喂养不耐受组与对照组FC浓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597,0.796)。结论 尿液IFABP和FC在NEC发生时即有升高,而喂养不耐受患儿无明显升高,尿IFABP联合FC检测可能成为NEC早期诊断和鉴别喂养不耐受患儿的一个敏感而特异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五音疗法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在早产儿喂养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将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收治的120例早产儿,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各60例,实验组早产儿采取五音疗法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收集并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早产儿达到经口全胃肠喂养条件的时间,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早产儿神经行为能力测定评分及出院时间和出院时体重。  结果  2组早产儿神经行为能力测定评分、喂养不耐受发生率、达到经口全胃肠喂养条件的时间和早产儿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早产儿出生体质量和出院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五音疗法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可以缩短早产儿达到经口全胃肠喂养条件的时间,减少喂养不耐受发生,提高神经行为测定评分,缩短早产儿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早产儿喂养不耐受(FI)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  将2020年11月—2021年11月蚌埠医学院第一、第二附属医院住院的589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喂养耐受组(FT组)与喂养不耐受组(FI组),再将FI组按胎龄分为<32周组(110例)和≥32周组(75例);按出生体重分为<1 500 g组(111例)和≥1 500 g组(74例)。详细记录FI组患儿一般资料(性别、胎龄、出生体重、有无窒息及用药情况),喂养不耐受情况(出现时间、持续时间、消失时间),总结FI的临床特点,分析FI的危险因素。  结果  (1) FT组404例(68.59%),FI组185例(31.41%)。(2)FI主要症状为腹胀、胃潴留、呕吐。(3)胎龄<32周组FI出现时间较≥32周组更晚(P < 0.001),持续时间更长(P < 0.001),消失时间更晚(P=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主要症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出生体重<1 500 g组FI临床表现较出生体重≥1 500 g组出现更晚(P=0.002)、持续时间更长(P=0.005)、消失时间亦更晚(P < 0.001),但出生体重≥1 500 g组早产儿其呕吐发生率明显高于出生体重<1 500 g组(P=0.03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胎龄大、出生体重高为FI的保护因素,而宫内感染、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均为FI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  结论  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轻的早产儿FI出现时间和消失时间越晚,持续时间也越长,出生低体重、宫内感染等为FI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小剂量红霉素静脉给药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治疗效果及药物耐受情况。方法单纯早产儿孕龄〈37周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A组)58例,对照组(B组)50例,治疗组给予静滴红霉素5mg/kg.d,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全胃肠道喂养时间平均(8±4.1)d,对照组(15±5.5)d(P〈0.01),治疗组每日体重增长(22±3.4)g,对照组每日体重增长(15±4.4)g(P〈0.01)。结论小剂量红霉素静脉滴注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李丹丹  韩旻  温晓红 《蚌埠医学院学报》2021,46(3):304-306, 310
目的研究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在晚期早产儿脑室周-脑室内出血(PIVH)中的改变及其早期诊断PIVH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入住NICU、出生胎龄为34~36+6周的晚期早产儿82例,于生后72 h内行aEEG检查,生后10 d内行颅脑彩超检查。根据胎龄不同分为3组,分别是34周组(34~34+6周)、35周组(35~35+6周)和36周组(36~36+6周)。再根据彩超检查结果,在每个胎龄组的基础上再分为PIVH组和无PIVH组。结果3个胎龄PIVH组患儿aEEG在总分评分、睡眠觉醒周期评分、35周和36周胎龄组带宽的评分均低于无PIVH组患儿(P < 0.01)。约登指数最大时,34周组的总分最佳截断值为8.5,灵敏度73.31%,特异性81.80%;35周组的总分最佳截断值为9.5,灵敏度71.43%,特异性92.32%;36周组的总分最佳截断值为10.5,灵敏度84.62%,特异性87.51%。结论晚期早产儿PIVH组患儿aEEG在总分、睡眠觉醒周期及35周和36周胎龄组带宽的评分低于无PIVH组患儿。各胎龄在取最佳截断值时,aEEG对诊断PIVH有较高的灵敏度及特异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相关因素,探讨有利于喂养成熟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2009年3月在江西省儿童医院住院的250例早产儿临床资料。结果71例出现喂养不耐受,占28.4%。喂养不耐受与出生体质量、胎龄、有无窒息史及开奶时间相关(均P〈0.01);出生体质量越小、胎龄越小、有窒息史及开奶时间越晚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越高。结论胎龄、体质量、开奶时间以及有无窒息史与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存在相关;早期微量喂养、缓慢加奶、促进排便和使用促胃肠动力药物均有利于提高喂养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产儿经口喂养准备对经口喂养耐受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2月—2012年10月胎龄〈34周的早产儿194例为研究对象。应用新生儿口腔运动评估量表(neonatal oral motor assessment scale,NOMAS)、新生儿医学指数(neonatal medical index,NMI)及体格检查方式对早产儿进行评估。结果在194例早产儿中,发生经口喂养不耐受82例(42.3%),经口喂养耐受112例(57.5%);胎龄、口腔运动功能和疾病严重程度影响早产儿对经口喂养的耐受状况(优势比=0.16、0.19、0.39,P〈0.05)。结论早产儿发生对经口喂养不耐受的比例较高,医护人员应加强对早产儿经口喂养准备的评估,促进早产儿从管饲到经口喂养的转换进程。  相似文献   

16.
廖文君 《海南医学》2014,(19):2845-2848
目的探讨胎龄≤32周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宫外发育迟缓(EUGR)发生率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纳入126例胎龄≤32周低出生体重早产儿,记录胎龄(超声或出生时成熟度分析数据)、出生时体重、身长、头围、性别、是否低于胎龄儿、是否存在呼吸窘迫综合征、最大生理性体重减少率、恢复出生体重的天数、起始肠内喂养时间、完全肠内喂养时间(每天奶量〉100 ml/kg·d),37~42周时测定早产儿体重、身长、头围,以体重、身长和头围计,分析EUGR发生率、其危险因素以及适于胎龄儿(AGA)和低于胎龄儿(SGA)EUGR发生率。结果 EUGR组胎龄、出生体重、出生身长、出生头围均低于非EUGR组(均P〈0.01),而体重下降率(%)、恢复出生体重时间、起始肠内喂养时间以及完全肠内喂养时间均大于非EUGR组(均P〈0.01),SGA比例明显大于非EUGR组(均P〈0.05)。以体重、身长、头围计,所有新生儿EUGR发生率分别为47.6%、39.7%和4.8%。总体上SGA宫外发育迟缓率明显高于AGA(均P〈0.01)。胎龄、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完全肠内喂养时间与EUGR发生密切相关。结论胎龄、宫内发育迟缓、营养摄入差及呼吸窘迫综合症仍是胎龄≤32周早产儿EUGR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产儿脑白质损伤发病率及高危因素。方法选取早产儿568例,对其胎龄、出生体质量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探究早产儿脑白质损伤发病情况以及其高危影响因素。结果早产儿脑白质损伤发病率22.2%,在胎龄方面,胎龄 < 28周早产儿脑白质损伤发生率最高;在体质量方面,出生体质量 < 1.0 kg早产儿脑白质损伤发生率最高;单因素分析显示败血症、低氧血症、机械通气、先兆早产、宫内感染、宫内窘迫、酸中毒、窒息史、妊娠期高血压、产前激素、胎龄以及出生时体质量均对脑白质损伤存在明显影响(P < 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孕期感染、窒息史、剖宫产以及酸中毒属于脑白质损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结论早产儿胎龄越低、出生体质量越低,发生脑白质损伤的概率越高,且孕期感染、窒息史、剖宫产以及酸中毒属于脑白质损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推拿辅助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喂养不耐受早产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予早期微量喂养、非营养性吸吮、静脉营养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中医推拿,观察2组患儿治疗后症状改善情况及血浆胃动素(MOT)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MO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早产儿胃残留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且治疗组早产儿腹胀消失时间、恢复至出生体质量时间、喂养耐受时间以及肠道营养达418.4 kJ/(kg·d)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推拿治疗能够尽快诱导早产儿胃肠功能成熟、缩短喂养耐受时间、减少因长期静脉营养输液治疗所致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基于造口定位的腹部功能锻炼对肠造口病人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选取接受肠造口治疗的93例病人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病人术前行造口定位且术后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病人在对照组基础上指导病人进行腹部功能锻炼。比较2组病人围手术期一般情况、护理满意程度、术后3个月并发症、造口功能评分(DET评分)及生活质量情况。 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及DET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1)。观察组病人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病人(P < 0.05~P < 0.01)。观察组对本次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 0.01)。2组病人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术后首次通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 0.01)。 结论 术后腹部功能锻炼不仅能明显减少肠造口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病人生活质量,还有效缩短病人术后通气时间,提高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马荷仙 《甘肃医药》2014,(8):601-603
目的:探讨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早期胃肠发育的影响观察。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胎龄在29~34周早产儿,选无窒息史,出生后无明显并发症,需鼻胃管喂养儿;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36例(男21例,女15例)为常规喂养组(对照组);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43例(男25例,女18例)早期综合喂养组(干预组)。观察两组患儿喂养不耐受发生情况、达全量肠内营养时间、住院天数。结果:干预组45例,对照组36例,干预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2.2%比45.6%),干预组达经口全量肠内营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干预组住院时间亦短于对照组。结论:早产儿早期非营养性吸吮能促进早产儿胃肠动力成熟,减少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缩短达经口全量肠内营养的时间,缩短住院时间,提高家属出院后继续喂养的积极性和成功率,减少患儿家属医疗费用负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