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7 毫秒
1.
韩德岗 《中外医疗》2012,31(9):129+177-129,177
目的了解高校大学生食品安全知识、态度和行为现状,为在校大学生食品安全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分别从潍坊医学院、潍坊学院、济南大学在校班级中各随机抽取3个班,由被调查者自行填写无记名问卷。应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录入与分析。结果大学生对食品安全知识的知晓率为51.7%,40.6%的学生认为食品安全环境越来越差,70.9%的学生表示对我国的食品安全信任感下降。22.0%的学生经常在街边小摊购买食品。结论大学生对食品安全知识的知晓率相对不高,仍有部分学生选择街边小摊购买食品,且维权意识也有待提高。因此,对大学生进行食品安全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保定市大学生AIDS知识、态度和行为的现状。方法采用参考国务院防治AIDS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中期评估问卷而自行设计针对大学生的调查问卷,随机整群抽取保定市4所院校2 160名大学生进行匿名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者对AIDS的基本知识和传播途径知晓率较高,对非传播途径知晓率较低。被调查者对AIDS病毒感染者/病人正确态度持有率、自我保护正确态度持有率、正确行为发生率较低。36%的大学生在学校接受过AIDS的宣传教育,获得AIDS知识的主要来源是报刊杂志、广播电视,其次是同学、朋友、学校老师。25.25%的被调查者曾参与过预防AIDS的公众活动。结论大学生对AIDS的基本知识掌握较好,但普遍存在缺乏对AIDS威胁严重性的认识,学生参与预防AIDS公众活动的参与率不高,应对大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预防AIDS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3.
河南驻马店地区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及行为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河南驻马店地区大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相关行为和态度,为今后高校制定艾滋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选取河南驻马店市黄淮学院一至三年级大学生1053人,进行现场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黄淮学院大学生对大部分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75.0%,其中您是否知道艾滋病全称、艾滋病抗体阳性是否感染标志、我国的艾滋病疫情处于哪一期、治愈性病可否减少感染艾滋病的危险、蚊虫叮咬会不会传播艾滋病5道题的知晓率较低,分别为56.5%、39.1%、36.8%、54.0%、45.4%;大学生对待艾滋病患者的可能态度以同情但避而远之为主占34.2%;大学生艾滋病知识主要来源于自己周围的网络电视电台等占66.0%,从家庭处获得的相关知识较少占25.5%;48.4%的人明确表示反对婚前性行为。结论河南驻马店地区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预防艾滋病的知识,但部分知识仍有欠缺,今后高校应进一步加强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和性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合理营养,也渴望获得更多的营养知识。在校大学生获得多种知识的机会较多,丰富的营养知识使他们对社区其他人群起着指导作用;另一方面,大学生的健康状况与饮食营养密切相关,主副食搭配是否合理又与其掌握的营养知识密切相关。因而了解他们的营养知识-态度-行为(KAP)现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6.
医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医学生艾滋病知识的掌握情况及相关行为和态度,为今后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自行设计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调查问卷,采用匿名方式对某医学院1-4年级1451名在校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共调查1451名大学生,他们对艾滋病的三个传播途径的知晓率都在95%以上,对于艾滋病的非传播途径除了经蚊虫叮咬传播外,其余的知晓率都在85%以上;约78%的学生知晓每次性交使用安全套可预防艾滋病;56.0%的学生回答愿意关心帮助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获取艾滋病防治知识的主要途径是电视、报刊杂志和课堂教学;76人有过性行为史,占5.2%,安全套使用率低。不用安全套的原因是不愿意使用和认为没有必要。结论医学生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的认知水平较高,只是对艾滋病的预防知识知晓率低,发生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低,因此应加强学校的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工作,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并将艾滋病知识的教育纳入教学计划中,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减少高危行为的发生,有效遏制艾滋病在青少年中的流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海口市大学生艾滋病基本知识掌握现况、艾滋病相关危险行为现况,为艾滋病的干预措施和干预效果评价提供相关信息和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海口市7所大学、大专院校以及职高院校注册在读的16~24岁765名青年学生,采用统一设计的匿名问卷进行现场调查,收集有关艾滋病知识、态度和行为方面资料。采用Epidata3.02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导出Excel数据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艾滋病基本知识总知晓率为80.69%,对蚊虫叮咬传播艾滋病病毒这一问题的正确回答率较低,只有34.38%,艾滋病相关危险行为中有性行为者占10.46%(80/765),同性恋者占0.39%(3/765),吸毒者占0.13%(1/765),80名有性行为的大学生中发生性行为时使用过安全套的是38人,占47.82%;每次都使用的14人,占17.39%。获取艾滋病知识信息的主要途径是电视(75.02%)和报刊书籍(67.41%)。结论大学生对有关艾滋病基本知识的知晓率大于75%,对艾滋病的非传播途径还缺乏正确认识,发生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较低,有吸毒现象的出现,建议加强学校的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减少高危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营养知识、态度、行为的调查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目的:通过了解高年级大学生营养知识、态度、行为(KAP)的现状,为进行营养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山东大学和山东师范大学1907名3-5年级在校大学生进行自行设计的营养知识-态度-行为的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营养知识不足,其营养知识得分≥80分者为740人,占38.80%,临床应用部分得分偏低,≥80分者仅471人,占24.70%;38.9%的学生有不良饮食行为,选择食物较单一,但他们普遍具有良好的营养态度。结论:需采取多种方式对高年级大学生进行营养教育。  相似文献   

9.
福建省大学生北病知识,态度和行为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学年掌握福建省大学生对艾滋病了解的现状,为进一步的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福州地区部分高校中随机抽取888名大学生进行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KAB)调查。结果 大学生们对艾滋病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的认识严重缺乏,绝大多数学生对艾滋病存在比较严重的恐惧心理,大学生们性观念、性态度趋向开放化。影响知识得分和恐惧心理的主要因素是学生所在学校家庭地和性别,作用的方向一致。结论 在大学生中开展以艾滋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大学生性知识、性态度、性行为的现状及性知识需求,为今后更好地开展大学生性教育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绍兴市某大学二至四年级学生1057人开展匿名自答式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偏低,知道艾滋病3种传播途径比例在83.80%~89.73%,大学生性安全知识较低,有23.86%~40.04%的学生接触过黄色性信息,有14.65%学生已发生过性行为,性行为起始年龄平均19.04岁,平均性伴数1.69人,72.39%的学生在性行为中使用安全套的机率偏低。结论:对大学生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播,更要强调行为改变和安全行为的建立和维持,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应并重进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女大学生关于乳房保健的知识、态度及行为现状,探讨其行为影响因素.方法:对新乡市555名女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医学专业与非医学专业女大学生乳房保健知识、行为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医学专业不同年级女大学生知识、态度及行为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各高校应通过多种途径及方式对女大学生进行乳房保健知识的健康教育,使其建立乳房保健的积极态度和健康行为.  相似文献   

12.
邵倩倩  刘俊  高蓉 《蚌埠医学院学报》2020,45(5):692-694, 698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流行期间,蚌埠市部分高校学生对防疫知识的认知情况及心理健康状况。 方法 采用12项一般健康问卷(GHQ-12)和一般状况调查表,以整群抽样的方法,对蚌埠市两所高校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调查对象对于COVID-19常见临床症状(76.29%~98.57%)及有效防护知识(92.25%~99.55%)知晓率较高,疫情信息来源渠道前三位为社交平台软件(53.12%)、电视广播(22.55%)、网站(22.37%),其中,对电视广播来源的信息信任度最高(98.13%)。GHQ-12的阳性检出率为6.00%,医学类专业的学生与其他专业的学生相比,GHQ-12量表阳性检出率明显较高(P < 0.01)。大二、大三、大四、硕士阶段的学生GHQ-12量表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大一(P < 0.01)。 结论 COVID-19流行期间,蚌埠市两所高校的学生对疾病防疫知识的认知状况较好,小部分学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医学院校大学生的营养知识、态度及饮食行为现状,为普及大学生营养知识,提高大学生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吉林医药学院43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调查。结果大学生营养态度不是十分理想,女生要好于男生。结论医学院校大学生营养知识掌握较好,态度还不够理想,饮食行为还不够科学,需要改进。应加强大学生营养知识储备和推广营养教育,提高大学生营养知识水平和营养知识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安徽省女大学生乳房自检“知信行(KAP)”现状,并定量分析知识、态度和行为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为高校科学开展乳房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自行设计问卷。随机选取安徽省15所综合性大学的2 400名女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使用SPSS 25.0对女大学生乳房自检KAP现状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Amos 24.0对数据进行结构方程模型(SEM)分析和Bootstrap方法检验。结果女大学生乳房自检的知识总知晓率为73.62%,态度总持有率为78.18%,行为总执行率为27.91%。SEM与数据的拟合程度良好。人口学特征对行为的影响最大(P < 0.01)。乳房自检的知识、态度与行为3个变量呈两两正相关关系(P < 0.01)。知识对态度的直接效应值为0.293(P < 0.01);态度对行为的直接效应值为0.289(P < 0.01);知识对行为的直接效应值为0.160(P < 0.01),知识通过态度对行为产生的间接效应值为0.085(P < 0.01),态度具有部分中介效应。结论安徽省女大学生乳房自检KAP现状有待提高。在乳房自检的健康教育工作中,应注重“知、信、行”的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15.
《右江医学》2019,(12):933-936
目的了解玉林市非医学专业中职学生食源性寄生虫病知识、健康行为和态度,为开展中职学生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选取玉林市区4所非医学专业中职学校,调查中职学生食源性寄生虫病相关知识、健康行为和态度,分析其特点。结果玉林市非医学专业中职学生食源性寄生虫病知识知晓率较低,相关知识知晓率均小于50.0%。健康行为方面,不同性别学生"饭前便后洗手""不吃牛排等半生食物"等健康行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女生的健康行为率优于男生;不同户籍中职学生"饭前便后洗手""不吃鱼生、鱼生粥"等健康行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城镇户籍健康行为率高于农村户籍中职学生。学生在"不吃牛排等半生食物""不吃烧烤""不吃鱼生、鱼生粥"等方面健康行为正确率均低于60%。正确态度方面,不同户籍学生"知道食用某些食物有可能感染食源性寄生虫病,会建议他人不要去吃"正确态度形成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城镇户籍学生高于农村户籍学生。学生对待食源性寄生虫正确态度形成率均高于90%。结论玉林市非医学专业中职学生食源性寄生虫病知晓情况和相关健康行为正确率较低,存在高危行为,对食源性寄生虫病的正确态度值得肯定。学校应当加强食源性寄生虫病相关知识健康教育工作,提高中职学生健康意识,减少高危行为,降低食源性寄生虫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芜湖市高校女大学生乳腺癌知信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乳腺癌防治及健康教育提供建议和对策。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随机抽取芜湖市4所高校600名女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芜湖市高校女大学生乳腺癌知识总知晓率为70.79%,乳腺癌态度总持有率为71.15%,乳腺癌预防行为总形成率为62.31%。芜湖市高校医学专业学生知信行得分高于其他专业,大五学生知信行得分最高,母亲受教育程度越高知信行得分越高,接受过乳腺癌健康教育的学生知信行得分高于未接受过教育的(P < 0.05)。乳腺癌知识、态度、行为之间均呈正相关关系(P < 0.01)。专业、母亲受教育程度、乳腺癌健康教育是乳腺癌知识的影响因素;年级、母亲受教育程度、乳腺癌健康教育是态度的影响因素;专业、年级、母亲受教育程度、乳腺癌健康教育、乳腺癌家族史是行为的影响因素;专业、年级、母亲受教育程度、乳腺癌健康教育是知信行的影响因素(P < 0.05~P < 0.01)。结论芜湖市高校女大学生乳腺癌知识、态度尚可,行为略差,应进一步加强乳腺健康教育工作,提升高校女大学生乳腺癌知信行水平。  相似文献   

17.
王普武  顾明 《海南医学》2014,(3):447-449
目的 了解海口市大学生的口腔健康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及口腔卫生措施实施情况,为制定大学生口腔健康教育计划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海口市某高校613名大学生的口腔健康知识与健康行为进行调查.结果 共发放问卷613份,其中有效问卷592份(女生330份,男生262份),大学生口腔健康知识的知晓率为53.34%,女生略高于男生.实施口腔基本卫生措施的情况较好,91.90的学生能够做到早、晚刷牙,饭后漱口,89.86%的学生刷牙使用含氟牙膏,但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和洁牙的学生仅为22.64%和1 1.82%;使用牙线清洁牙齿邻面的学生只占16.22%;口腔不适时就医率低于50%.结论 海口市大学生口腔健康知识的知晓情况与口腔卫生实践情况还存在不足,应进一步开展口腔健康教育促进活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蚌埠市某高校大学生面部蠕形螨感染情况,探讨影响蠕形螨感染因素.方法:随机抽取某高校临床医学专业5个年级的学生,共645名.采用改良透明胶纸法,在学生鼻翼、额头部采样,并以问卷形式对年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皮肤状况、心理等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面部蠕形螨感染率为21.78%(132/606),多为轻度感染,占82.58%(109/132).男、女生的蠕形螨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个年级学生的蠕形螨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饮食习惯、皮肤类型学生的蠕形螨感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来自城市、良好卫生习惯者蠕形螨感染率明显较低(P<0.01);不同睡姿学生的蠕形螨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面部皮肤损伤者蠕形螨感染率高于无皮肤损伤者(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卫生习惯和面部皮肤损伤均是蠕形螨感染的影响因素(P<0.01).76.40%(463/606)的学生认为皮肤和容貌对自信心、社会交往乃至求职会有一定影响.结论:蚌埠市某高校大学生面部蠕形螨感染率相对较低,面部蠕形螨的感染与卫生习惯和皮肤损伤密切相关,防治蠕形螨亦需重视学生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某医学院校在校大学生的营养知识、态度、行为(KAP)状况。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专业三个年级学生共641名,进行营养KAP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营养KAP平均得分为(44.5±6.2),不同年级女生的营养知识、营养态度得分及KAP总分均高于不同年级男生(P〈0.05-P〈0.01);四年级男女生的营养知识、营养态度得分及KAP总分均高于一、三年级的男女生(P〈0.01)。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大学生营养KAP得分的主要因素为性别和年级。结论:该校学生目前营养知识掌握水平较差,对一些常见营养素的来源及作用认识不足,但均有积极的态度,因此应在学校内开展有效的营养教育来提高学生的营养知识,指导日常膳食,为今后开展膳食指导和营养知识的宣传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