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白藜芦醇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衰老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分离SD乳鼠(7日龄)MSC,传代培养至第3代后检测0、1、10、50 g/L D-半乳糖对MSC衰老的影响,确定D-半乳糖诱导MSC衰老的最佳浓度。再将细胞随机分为10、50、100 μmol/L白藜芦醇组及对照组。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SA-β-gal)染色观察各组细胞衰老变化;DCFH-DA染色检测总活性氧水平;MitoSOX Red染色检测线粒体活性氧水平;线粒体膜电位检测试剂盒(JC-1法)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变化;纯化线粒体膜通道孔(mPTP)比色法检测线粒体膜通道开放水平;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衰老相关蛋白p53、p16、γ-H2AX表达和细胞质内线粒体细胞色素C外泄水平。结果: 10、50 g/L D-半乳糖可明显增加SA-β-gal染色阳性MSC数量和线粒体活性氧水平(均P < 0.01)。与对照组比较,白藜芦醇组SA-β-gal染色阳性细胞数减少(均P < 0.01),p53、p16和γ-H2AX表达减少,细胞内总活性氧和线粒体活性氧水平下降(均P < 0.01),线粒体膜电位下降(P < 0.05或P < 0.01),膜通道开放水平降低(P < 0.05或P < 0.01),细胞质内细胞色素C外泄减少。结论: 白藜芦醇可保护MSC线粒体功能,延缓MSC衰老。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陈皮、半夏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方法 将40只Klotho 敲除小鼠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模型组、治疗组(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对照组C57BL/6小鼠10只。通过HE染色观察小鼠颈动脉病理改变;通过血浆分光光度法检测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β-半乳糖苷酶(senescence-associated beta-galactosidase,SA-β-gal);通过免疫组化法观察PI3K与p-Akt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陈皮、半夏组动脉内膜呈轻度增生改变;SOD浓度与对照组比较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DA和SA-β-gal则显著降低(P<0.01);大剂量和中剂量治疗组中PI3K下降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陈皮、半夏各治疗组p-Akt表达均显著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陈皮、半夏可能通过PI3K和p-Akt通路而调控SOD、MDA及SA-β-gal水平,达到延缓衰老、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6,(6):452-456
目的观察高表达的衰老标记蛋白30(SMP30)对过氧化氢(H_2O_2)所致的正常人皮肤成纤维细胞(NHSF)衰老表型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转染H_2O_2处理组(NHSF+SMP30+H_2O_2组)、转空载体H_2O_2处理组(NHSF+空载体+H_2O_2组)和转空载体组(NHSF+空载体组)。NHSF细胞分别转染人SMP30 c DNA或空载体pc DNA3.1(分别命名为NHSF+SMP30、NHSF+空载体),然后150μmol·L-1H_2O_2处理2 h。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蛋白印迹法分析SMP30的表达,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并检测与衰老相关的β-半乳糖苷酶(SA-β-gal)、细胞活性氧(ROS)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结果人SMP30 c DNA明显上调了NHSF中SMP30的表达。NHSF+空载体+H_2O_2组SMP30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NHSF+空载体组(P<0.05);NHSF+SMP30+H_2O_2组SMP30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高于NHSF+空载体+H_2O_2组(P<0.05)。NHSF+空载体+H_2O_2组较NHSF+空载体组SA-β-gal染色率明显增高(P<0.05);NHSF+SMP30+H_2O_2组较NHSF+空载体+H_2O_2组SA-β-gal染色率明显下降(P<0.05)。NHSF+空载体+H_2O_2组较NHSF+空载体组ROS活性明显增高(P<0.05),而SOD水平明显降低(P<0.05);NHSF+SMP30+H_2O_2组较NHSF+空载体+H_2O_2组ROS活性明显下降,而SOD水平明显上升(P<0.05)。结论高表达的SMP30能够抑制细胞SA-β-gal和ROS的表达,同时上调SOD的活性。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观察大剂量维生素C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及荷瘤小鼠肿瘤生长的影响,并探索其中的机制。方法: 以乳腺癌细胞Bcap37和MDA-MB-453为体外研究对象,分别给予小(0.01 mmol/L)、中(0.10 mmol/L)、大(2.00 mmol/L)剂量的维生素C。采用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增殖;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和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乳酸脱氢酶比色法测定乳酸含量。同时,取10只6周龄雌性BALB/c裸鼠,采用皮下接种乳腺癌Bcap37细胞建立荷瘤小鼠移植瘤模型,取5只小鼠腹腔注射维生素C(4 g/kg),观察肿瘤重量和小鼠体质量的变化。结果: 体外细胞学实验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大剂量维生素C作用下Bcap37和MDA-MB-453细胞增殖受到抑制(均P < 0.01),Glut1转运蛋白表达减少(均P < 0.05),乳酸分泌量减少(均P < 0.01),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下调(均P < 0.05)。体内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大剂量维生素C组肿瘤重量明显减小(P < 0.05),但体质量增长无明显变化。结论: 大剂量维生素C可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这一效果可能与大剂量维生素C抑制乳腺癌细胞能量摄取和下调mTOR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异甘草素对人脑胶质瘤干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 免疫荧光法检测SHG44人脑胶质瘤干细胞的干性特征;transwell实验观察SHG44人脑胶质瘤干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实时定量RT-PCR法和蛋白质印迹法分别检测SHG44人脑胶质瘤干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MMP-9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结果: SHG44细胞中干细胞标志物CD133和Nestin呈阳性表达。20 μmol/L和80 μmol/L的异甘草素作用于胶质瘤干细胞48 h后,迁移细胞数分别为76±5和42±4,与阴性对照组(8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1),且80 μmol/L异甘草素组迁移细胞数少于20 μmol/L异甘草素组(P < 0.01);穿透滤膜至小室背面的细胞数分别为190±13和130±9,与阴性对照组(23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1),且80 μmol/L异甘草素组穿透滤膜至小室背面的细胞数少于20 μmol/L异甘草素组(P < 0.01);MMP-2、MMP-9 mRNA和蛋白表达量均较阴性对照组下调(P < 0.05或P < 0.01),且80 μmol/L异甘草素组MMP-2、MMP-9 mRNA和蛋白表达量低于20 μmol/L异甘草素组(P < 0.05或P < 0.01)。结论: 异甘草素可通过下调MMP-2和MMP-9的表达抑制胶质瘤干细胞迁移和侵袭。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低频脉冲电磁场(PEMF)是否通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一氧化氮(NO)信号通路促进大鼠颅骨成骨细胞成熟及矿化。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乳鼠颅骨成骨细胞,传代后随机分成9组,每天用50 Hz 0.6 mT PEMF处理不同的时间,通过检测成骨细胞中NO含量确定PEMF最佳处理时长。将传代后的成骨细胞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PEMF组、GSK(IGF-1R阻断剂)组、PEMF+GSK组,PEMF处理成骨细胞3 d后,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蛋白激酶(AKT)、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cGMP依赖性蛋白激酶(PKG)蛋白表达水平;PEMF处理第6天时测定碱性磷酸酶(ALP)活性;PEMF处理第12天时采用茜红素染色法观察钙化结节形成情况。结果: 经1.5 h电磁场处理后的成骨细胞中NO含量显著提高(P < 0.01),遂后续采用PEMF处理1.5 h。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EMF组AKT、iNOS、PKG蛋白表达量增加(均P < 0.01),ALP活性升高(P < 0.05),且茜红素染色面积增大(P < 0.01);GSK组AKT、iNOS、PKG蛋白表达量减少,ALP活性降低(P < 0.05),茜红素染色面积最小(P < 0.01);PEMF+GSK组上述实验结果均高于GSK组但低于PEMF组(P < 0.05或P < 0.01)。结论: PEMF可能通过IGF-1R/NO信号通路促进大鼠颅骨成骨细胞成熟与矿化。  相似文献   

8.
郭砚  孙娟  王丽雯 《中国全科医学》2015,18(18):2170-2174
目的 探讨藏雪莲水提取物能否减轻中波红斑效应紫外线(UVB)辐射后人角质形成细胞(HaCaT细胞)的氧化损伤。方法 体外培养HaCaT细胞,分为低剂量辐射组(30 mJ/cm2,辐射1 h)、高剂量辐射组(60 mJ/cm2,辐射1 h),低剂量辐射组进一步分为对照组、L-UVB组、L-UVB+低剂量臧雪莲组(臧雪莲 1 g/L)、L-UVB+高剂量臧雪莲组(臧雪莲 5 g/L),高剂量辐射组进一步分为对照组、H-UVB组、H-UVB+低剂量臧雪莲组(臧雪莲 1 g/L)、H-UVB+高剂量臧雪莲组(臧雪莲 5 g/L)。藏雪莲水提取物于UVB辐射前1 h加入细胞培养基中,照射后18 h,收集细胞。通过台盼蓝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及死亡情况,MTS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选出氧化损伤较轻组行酶标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谷胱甘肽(GSH)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氢酶(CAT)活力。结果 L-UVB组吸光度(A)值较对照组降低(P<0.05),L-UVB+低剂量臧雪莲组、L-UVB+高剂量臧雪莲组A值较L-UVB组升高(P<0.05);H-UVB组A值较对照组降低(P<0.05),H-UVB+低剂量臧雪莲组、H-UVB+高剂量臧雪莲组A值较H-UVB组升高(P<0.05)。L-UVB组SOD活力、GSH含量、CAT活力较对照组降低,MDA含量较对照组升高(P<0.05);L-UVB+低剂量臧雪莲组GSH含量较L-UVB组降低、MDA含量较L-UVB组升高(P<0.05);L-UVB+高剂量臧雪莲组SOD活力、GSH含量、CAT活力较L-UVB组和L-UVB+低剂量臧雪莲组升高,MDA含量较L-UVB组和L-UVB+低剂量臧雪莲组降低(P<0.05)。结论 低剂量藏雪莲水提取物对UVB辐射后HaCaT细胞无抗氧化损伤作用,高剂量藏雪莲水提取物对UVB辐射后HaCaT细胞有抗氧化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衰老SH-SY5Y细胞氧糖剥夺/再灌注模型的建立。方法:将SH-SY5Y细胞随机分为对照(D-半乳糖0 mmol/L)、D-半乳糖(25 mmol/L、50 mmol/L、100 mmol/L、200 mmol/L、400 mmol/L)组,分别给予对应浓度的D-半乳糖处理48 h,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的改变、β-半乳糖苷酶试剂盒检测β-半乳糖苷酶活性、EdU试剂盒检测细胞增殖率以及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确定D-半乳糖致衰浓度,建立衰老模型。将衰老SH-SY5Y细胞随机分为对照(氧糖剥夺不处理)、氧糖剥夺处理(0.5 h、1 h、1.5 h、2 h)组,随后复糖复氧24 h,CCK-8检测衰老SH-SY5Y细胞存活率。结果:25 mmol/L、50 mmol/L组的细胞形态、β-gal活性与对照组比较没有明显变化(P>0.05),100 mmol/L组细胞可见胞体肥大,200 mmol/L组细胞染色质固缩,400 mmol/L组细胞出现大量空泡化;(100 mmol/L~400 mmol/L)组细胞β-半乳糖苷酶染色阳性率与对照组比明显升高(P<0.05),1...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中波紫外线(UVB)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的诱导衰老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使用组织块法分离培养原代人皮肤成纤维细胞,通过观察不同剂量UVB照射后的细胞形态学改变以及β-半乳糖苷酶(p-gal)细胞衰老染色情况,确定后续实验诱导皮肤成纤维细胞衰老的UVB单次照射剂量.于经确定剂量UVB照射后的不同时点(12、24、48、72 h)收集细胞及其细胞培养上清液,Western blotting检测诱导衰老的皮肤成纤维细胞衰老相关蛋白P16表达;ELISA法检测诱导衰老细胞Ⅰ、Ⅲ型胶原及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MMP3)表达.结果 经40 mJ/cm2 UVB单次照射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呈现典型的衰老细胞形态学改变,β-gal细胞衰老染色阳性细胞百分比为(88.75±5.32)%,确定诱导衰老UVB单次照射剂量为40 mJ/cm2.Western blotting显示,诱导衰老皮肤成纤维细胞P16蛋白表达随UVB照射时间的延长而明显升高;ELISA法检测发现诱导衰老细胞Ⅰ、Ⅲ型胶原表达随UVB照射时间的延长而明显减少,MMP1和MMP3表达则随UVB照射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增加.结论 UVB照射能诱导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发生衰老,其机制可能与细胞胶原合成减少而降解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二苯乙烯苷(tetrahydroxy stilbene glycoside,TSG)和远志总皂苷(Tenuigenin,TEN)配伍对Aβ25-35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PC12细胞除空白组外运用Aβ25-35诱导建立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模型,被随机分成模型组、TSG(200 mmol/L)组、TEN组(100 mg/L)、TSG-TEN配伍组(TSG200 mmol/L+TEN100 mg/L)、多奈哌齐组(10μmol/L)。采用MTT比色法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率;取细胞上清液分别测各组的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含量及乙酰胆碱酯酶(AchE)、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统计各组的细胞分化率。结果(1)细胞存活率的高低为:TSG-TEN组>TSG组>多奈哌齐组>TEN组(P<0.01);TSG组、TEN组、多奈哌齐组均低于TSG-TEN配伍组(P<0.01,P<0.05);(2)与模型组比较,TSG组、TEN组、TSG-TEN配伍组可降低LDH含量、MDA含量、抑制AchE活力及增强SOD活力(P<0.05)。且TSG-TEN配伍组对降低LDH含量、MDA含量、抑制AchE活力及增强SOD活力效应比TSG或TEN单用组效应更好(P<0.01);(3)PC12细胞的分化率高低为:TSG-TEN组>多奈哌齐组>TSG组>TEN组(P<0.01,P<0.05);TSG组、TEN组、多奈哌齐组均低于TSG-TEN配伍组(P<0.01,P<0.05)。结论TSG和TEN配伍对Aβ25-35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具有显著的协同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胆碱能系统、抗氧化应激、降低突触可塑性损伤有关,且TSG优于TEN。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与阿托伐他汀联用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方法取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进行实验,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DMSO组、阿托伐他汀(3Ixmol/L)组(A3组)、雷帕霉素50nmol/L组(R50组)、雷帕霉素100nmol/L组(R100组)、联用组(阿托伐他汀加雷帕霉素100nmol/L)。实验各组细胞给予相应药物干预2h后,加入三丁过氧化氢(t-BHP)刺激诱导氧化应激损伤,24h后检测各项指标。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DMSO组细胞SOD活力、MDA含量及β—Gal染色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其细胞增殖率降低(P〈0.01)。各药物干预组细胞SOD活力、MDA含量、β—Gal染色率和细胞增殖率与空白对照组和DMSO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A3组和R50组比较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100组与A3组和R50组比较上述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联用组细胞SOD活力较其余各组明显升高(P〈0.01),而MDA含量、β—Gal染色率和细胞增殖率较其余各组则均明显降低(P均〈0.05)。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在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中无表达。结论在氧化应激状态下,阿托伐他汀及雷帕霉素均具有抑制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抗氧化损伤的作用,从而维护血管平滑肌细胞的正常功能并能延缓其衰老,两药联用的效果优于两药单独应用。  相似文献   

13.
Zhu J  Luo D  Shen CH  Xu J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20):1398-1401
目的观察绿茶提取物中的主要活性成分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脂(EGCG)对经多次长、中波紫外线(UVA、UVB)照射后人皮肤成纤维细胞(HSF)光老化及突变情况的影响。方法分离并培养新生儿包皮HSF,将其分为正常对照组、EGCG干预组、UVA组、UVA+EGCG组、UVB组、UVB+EGCG组;UVB照射剂量为30mJ/cm^2,UVA照射剂量为10J/cm^2,每天照射HSF共持续2周。预实验选定EGCG浓度25μg/ml。采用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细胞中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的表达量,观察细胞老化情况;采用克隆法检测次黄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PRT)基因位点突变频率,观察紫外线照射的致突变力以及加入EGCG干预后的情况。结果(1)正常对照组及EGCG组均只见少量的β-半乳糖苷酶阳性细胞。其他几组阳性细胞比率为UVB组:43%±4%;UVA组:54%±4%;EGCG+UVB组:64%±5%;EGCG+UVA组:75%±5%,4组细胞间阳性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正常对照组与EGCG处理组的HPRT自发突变率很低。单纯UVB及UVA照射诱导的突变分别是自发突变的72倍及241倍,而UVB+EGCG组和UVA+EGCG组分别较单纯UVB组和UVA组降低了52.78%和32.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742、2.7042,均P〈0.05)。结论UVA、UVB多次照射后均可上调HSF老化概率,加入EGCG可进一步上调其老化概率。UVA、UVB多次照射后均可增加HSF的HPRT基因位点突变频率,加入EGCG可显著减少HPRT基因位点突变频率。提示EGCG对UVA、UVB多次照射HSF后的保护干预作用可能与诱导突变细胞老化从而减少细胞突变频率有关。  相似文献   

14.
Li J  Bai X  Cui S  Fu B  Chen X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2,32(4):467-471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及3-甲基腺嘌呤(3-MA)对高糖诱导的原代大鼠系膜细胞自噬、氧化损伤及衰老的影响。方法从大鼠肾分离培养原代肾小球系膜细胞(GMCs),分为正常对照组、高糖组、高糖+雷帕霉素(自噬增强剂)及高糖+3-甲基腺嘌呤(自噬抑制剂)干预组。在细胞培养24 h、72 h及10 d时,Western blotting观测自噬标志物-自噬相关基因LC3及泛素结合蛋白p62/SQSTMI的表达变化;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细胞脂质损伤产物-丙二醛(MDA)水平,2,4-二硝基苯肼(DNPH)比色法测定细胞蛋白质损伤产物-羰基含量,通过进行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活性(SA-β-gal)染色及衰老相关异染色质斑块(SAHF)分析检测细胞的衰老程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细胞经高糖处理72 h和10 d后,自噬标志物LC3表达降低,p62/SQSTMI升高,MDA及羰基含量上升(均P<0.05);处理72 h细胞SA-β-gal染色阳性率增加(P<0.05),细胞核异染色质斑块形成增加。高糖培养的细胞用雷帕霉素干预72 h和10 d后,LC3表达升高,p62/SQSTMI表达下降,MDA及蛋白质羰基含量均下降(均P<0.05),72 h后细胞SA-β-gal染色阳性率下降(P<0.05),细胞核异染色质斑块形成减少;高糖培养的细胞用3-MA干预72 h和10 d后,LC3表达下降,p62/SQSTMI表达升高,MDA及蛋白质羰基含量升高(均P<0.05),72 h细胞SA-β-gal染色阳性率上升(P<0.05),细胞核斑块形成增多。结论高糖可抑制系膜细胞自噬功能,促进系膜细胞氧化损伤,加速细胞衰老;雷帕霉素干预可减轻高糖对系膜细胞自噬功能抑制,减少氧化损伤,延缓衰老;3-MA加重高糖对系膜细胞自噬功能的抑制,进一步加重细胞氧化损伤,加速衰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索和厚朴酚对癫痫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5周龄雄性ICR小鼠采用腹腔注射红藻氨酸(38 mg/kg)的方式建立癫痫模型。治疗组小鼠腹腔注射和厚朴酚(3、10、30 mg/kg)10 d。Fluoro-Jade B染色法检测神经元活性;Morris水迷宫和Y迷宫实验观察小鼠学习记忆能力;蛋白质印迹法检测乙酰化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Ⅱ(LC3-Ⅱ)和P62蛋白表达水平;硫代巴比妥酸法和WST-1法分别测定丙二醛和SOD等氧化应激产物的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神经元凋亡数量增加,学习记忆能力下降,乙酰化SOD和丙二醛表达量增加,SOD活性下降,LC3-Ⅱ和P62蛋白表达量增加(P < 0.05或P < 0.01);与模型组比较,和厚朴酚10 mg/kg和30 mg/kg均可减少神经元凋亡数量,改善学习记忆能力,并可逆转癫痫发作所致的丙二醛和SOD乙酰化水平,降低LC3-Ⅱ和P62的表达量(P < 0.05或P < 0.01),且药物剂量为30 mg/kg时效果更加显著。结论: 和厚朴酚可缓解癫痫发作导致的氧化应激和自噬降解障碍,减少神经元凋亡,从而改善癫痫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索雷帕霉素对帕金森病模型小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60只SPF级成年健康雄性C57/B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模型组和治疗组采用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诱导建立帕金森病模型。治疗组在第7天MPTP注射后1 h开始腹腔注射雷帕霉素(3 mg/kg,1次/d,共7 d),模型组和对照组均予腹腔注射等体积的溶剂。CatWalk步态分析系统分析小鼠运动功能;免疫荧光法检测小鼠脑黑质部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神经元数量;蛋白质印迹法检测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及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试剂盒测定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氧化应激产物的浓度。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行走速度和步频变慢,速度变化率增加(P < 0.05或P < 0.01),被系统识别的落脚模式减少;小鼠脑黑质中TH阳性染色神经元数量减少,Akt、S6K、S6及UNC-51样激酶(ULK)磷酸化水平升高,LC3-Ⅱ/Ⅰ比值降低,氧化应激相关的SOD和GSH-Px含量减少而丙二醛含量增加(均P < 0.01)。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步态规律性恢复,落脚模式被系统识别的数量增加,行走速度和步频加快,速度变化率减小(P < 0.05或P < 0.01);小鼠脑黑质中TH阳性染色神经元数量增加,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及ULK磷酸化水平降低,LC3-Ⅱ/Ⅰ比值升高,SOD、GSH-Px含量增加而丙二醛含量减少(P < 0.05或P < 0.01)。结论: 雷帕霉素可以抑制帕金森病小鼠mTOR信号通路活性,通过增强大脑黑质部自噬活性和降低氧化应激水平来减轻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改善帕金森病小鼠行为学异常。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丹酚酸B(SAB)对肠缺血再灌注损伤(IIRI)大鼠模型肠道的保护性效应。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8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IIRI组、SAB+IIRI组、阴性对照组和SAB+阴性对照组4组,每组12只。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测定大鼠回肠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大鼠回肠炎症性因子的转录水平,ELISA法检测炎症因子的分泌水平,组织病理学检测观察IIRI大鼠肠道组织学病变及对肠道通透性的影响。结果 IIRI组的MDA含量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P=0.005)和SAB+IIRI组(P=0.012),SOD活性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P=0.006)和SAB+IIRI组(P=0.017)。IIRI组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P=0.003,P=0.009)、白细胞介素(IL)-1β(P=0.026,P=0.005)、IL-6(P=0.015,P=0.003)和核因子κB(NF-κB)(P=0.007,P=0.015)的转录水平均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和SAB+IIRI组。IIRI组的TNF-α(P=0.002,P=0.006)、IL-1β(P=0.002,P=0.006)、IL-6(P=0.008,P=0.002)和NF-κB(P=0.026,P=0.005)的分泌水平均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和SAB+IIRI组。IIRI组的菊粉水平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P=0.015),高于SAB+IIRI组(P=0.011)。IIRI组的右旋糖酐水平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P=0.011)和SAB+IIRI组(P=0.012)。IIRI组的葡聚糖凝胶水平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P=0.031)和SAB+IIRI组(P=0.020)。SAB预处理能改善大鼠回肠组织肠黏膜的水肿、坏死和绒毛剥脱现象,SAB+阴性对照组的Chiu组织学得分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P=0.001),SAB+IIRI组Chiu组织学得分明显低于IIRI组(P=0.001)。结论 SAB预处理能够减轻IIRI,这种保护性效应可能是通过减轻肠道的氧化应激反应和炎症反应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姜黄素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自噬、凋亡及衰老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HUVECs,分为对照组(只给予培养基),模型组(给予60 μmol/L H2O2),姜黄素组(给予60μmol/L H2O2+ 10 μmol/L姜黄素),3-MA组[(给予60 μmol/L H2O2+ 10μmol/L姜黄素+1 mmol/L3-甲基腺嘌呤(3-Methyladenine)],培养4d后,DCFH-DA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活性氧(ROS)的含量,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水平,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SA-β-gal)染色检测细胞衰老程度,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自噬相关蛋白LC3和p62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ROS含量、凋亡率、SA-β-gal阳性率及p62水平升高(均P<0.05),而LC3-Ⅱ/Ⅰ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姜黄素组ROS含量、凋亡率及SA-β-gal阳性率及p62水平降低(均P<0.05),但LC3-Ⅱ/Ⅰ比值升高(P<0.05).与姜黄素组比较,3-MA组ROS含量、凋亡率、SA-β-gal阳性率及p62水平升高(均P<0.05),但LC3-Ⅱ/Ⅰ比值降低(P<0.05).结论 姜黄素可减轻H2O2诱导内皮细胞凋亡及衰老,其机制与提高内皮细胞自噬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