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了解脊柱骨科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预防及管理护理证据临床应用现状并分析其障碍因素,促进最佳证据在临床中的应用;构建深静脉血栓预防及管理的标准化流程以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方法纳入项目前期脊柱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预防及管理护理证据24条,制定审查指标9条,进行护理实践临床审查,根据审查结果分析障碍因素,并制定改进对策。结果 9条审查指标临床执行率为0~100%,其中5条指标执行率80%。障碍因素主要为深静脉血栓预防流程不完善、医护人员培训不足、缺乏有效健康宣教等。结论脊柱骨科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预防及管理的护理证据与临床实践有较大差异,应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促进证据向临床的有效转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 开展内科危重症患者规范化深静脉血栓预防的循证护理,制订护理质量审查指标并分析循证护理过程中的障碍因素和促进因素。方法 以澳大利亚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证据临床应用模式”为理论指导,组建团队,系统检索、评价并汇总证据,确立审查指标及审查方法,逐条进行质量审查,根据审查指标及审查结果分析障碍因素及促进因素,制订行动策略。结果 本研究从评估层面、预防实施层面、教育管理层面共汇总最佳证据21条,经过筛选将其中8条最佳证据作为构建审查标准的证据,制订了10条质量审查指标,障碍因素主要为系统层面评估工具缺乏,流程缺失,实践者层面预防意识薄弱。结论 本研究基于最佳证据并结合临床人员的专业判断制订的质量审查指标具有科学性可实施性,需针对障碍和促进因素实施变革,促进证据转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开展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规范化饮水预防造影剂肾病的循证护理,制订审查指标,分析循证护理实践过程中的障碍因素及促进因素,制订行动策略。方法以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Joanna Brigga Institute,JBI)临床证据应用模式为理论指导,明确临床护理问题、组建循证护理团队、系统检索文献、评价及汇总证据,制订相应的护理质量审查指标及审查方法 ,依据基线审查结果分析障碍因素及促进因素,并制订行动策略。结果该研究最终纳入12条最佳证据,依此制订了12条审查指标,主要障碍因素为科室缺乏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规范化饮水的相关流程和教育资料、科室缺乏造影剂肾病发生风险评估工具、护士对规范化饮水预防造影剂肾病的相关知识欠缺等,主要促进因素为组织领导力强、医护团队合作等,据此制订了相应的行动策略。结论该研究制订的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规范化饮水预防造影剂肾病的护理质量审查指标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可为预防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造影剂肾病的发生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4.
目的 基于循证探讨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完全植入式输液港医用黏胶相关性皮肤损伤(medical adhesive-related skin injury,MARSI)预防的最佳证据,进行基线审查后分析其障碍因素和促进因素及对策。方法 系统检索国内外相关指南、行业标准、专家共识、证据总结,整合最佳证据;结合最佳证据制订相应的审查指标,基于基线审查结果分析潜在障碍因素、促进因素,制订实践变革策略。结果 共纳入5篇指南、2篇证据总结、2篇行业标准和6篇专家共识,总结出12条最佳证据,并制定12条审查指标。基线审查结果显示,9条审查指标达标率(0~33.3%)未达到审查标准。制定实践变革策略对全科护士开展MARSI预防专题培训,宣教患者/家属MARSI相关知识;早会提问、现场抽查观察护士MARSI预防掌握和执行情况;移动护理车配备抗过敏IV 3000透明敷料、皮肤保护屏障3M液体敷料;在原有流程标准中,增加基于循证的MARSI风险评估及预防内容,并作为日常专科质量控制敏感指标。结论 基于循证的输液港医用黏胶相关性皮肤损伤预防方案,有助于减少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医用黏胶相关性皮肤损伤,建议结合临床情景及资...  相似文献   

5.
目的将评估和预防脑卒中患者下肢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循证最佳证据运用到临床实践中,提高护士对患者卒中后下肢深静脉发生血栓风险评估的依从性和干预管理的能力。方法通过澳大利亚阿德莱德的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中心系统的临床最佳证据应用系统工具,制订出7条审查标准,对神经内科20名护士和30例入院脑卒中患者进行第1轮审查,循证最佳证据实践后进行第2轮审查。结果 7条审查标准执行依从性从基线审查的56.67%上升到第2轮审查70.00%~100.00%;下肢深静脉血栓风险筛查从零上升至100.00%。结论通过质量审查提高了护士对脑卒中患者下肢发生深静脉血栓风险评估能力和预防管理能力,建立了风险评估模型和预防流程,降低了脑卒中患者下肢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开展ICU成人患者规范化身体约束的循证护理,制订护理质量审查指标,并分析循证护理过程中的障碍因素和促进因素。方法 以Johns Hopkins循证护理实践模式为理论指导,组建团队,系统检索、评价并汇总证据,确立审查指标及审查方法,逐条进行质量审查,并根据审查指标及基线审查结果分析障碍因素及促进因素,制订行动策略。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23条最佳证据,依据最佳证据制订了12条质量审查指标,障碍因素主要为系统层面流程和工具缺乏、实践者层面护士知信行水平不高等。结论 本研究基于循证并结合临床专业人员的判断,制订的质量审查指标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可为循证护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开展外周动脉疾病患者运动训练的循证实践, 制订审查指标, 分析循证实践过程中的障碍因素及促进因素, 制订变革策略。方法以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循证卫生保健中心的临床证据应用模式为理论指导, 确定临床护理问题, 组建循证实践小组, 系统检索、评价和汇总外周动脉疾病患者运动训练证据, 制订审查指标并明确审查方法, 于2022年10月1—31日进行基线审查, 采用i-PARIHS框架对基线审查结果进行障碍、促进因素分析, 并制订相应的策略。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0条最佳证据, 制订11条审查指标, 仅1条指标依从率为100%;分析得出22个障碍因素、24个促进因素, 制订14条变革策略。结论该研究基于最佳证据构建的审查指标科学、有效, 具有适宜性和可行性, 障碍因素及促进因素分析与变革策略的制订可为推进外周动脉疾病患者运动训练临床实践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8.
目的开展肝胆外科围手术期患者营养管理的循证护理实践, 根据最佳证据制订审查指标, 分析障碍因素, 为证据应用临床提供参考。方法按照"6S"证据模型, 自上而下检索Cochrane Library、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美国指南网、英国国家医疗保健优化研究所、英国医学杂志、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1年9月30日。通过系统检索、评价、汇总证据, 确定肝胆外科围手术期患者营养管理循证护理审查方案并进行现状审查, 分析影响因素, 制订行动策略。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4条最佳证据, 制订审查指标16条, 其中1条指标执行率为85%, 其余指标执行率为0~55%。障碍因素:医护层面缺乏相关知识;临床工作量增加导致医护人员存在抵触心理;制度、流程、量化工具、仪器设备缺乏;领导力不足等。结论循证护理证据与临床实践存在较大差距, 应结合临床专业人员的判断和基线审查结果进行障碍因素分析并制订行动策略, 促进证据有效转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全面评估临床护理交接班现状,根据最佳证据制订审查指标,分析障碍因素和促进因素。方法:运用Joanna Briggs Institute(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证据临床应用模式”作为理论依据,组建循证小组,筛选最佳证据20条构建审查标准,确定审查指标及审查方法,并根据审查结果分析障碍因素及促进因素。结果:共制订17项审查指标,其中9项指标依从率大于60%,7项指标依从率小于60%,1项指标为不涉及,将依从率<60%的审查指标进行障碍因素分析,障碍因素主要为系统层面缺乏统一规范的护理交接工具和监督考核机制,实践者层面意识不足、相关知识缺乏等。结论:本研究以循证护理为基础,结合临床实践,全面评估临床护理交接中存在的障碍因素和促进因素,以此为依据制订行动策略,可促进最佳证据转化及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审查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动静脉内瘘血栓预防的证据总结,分析其临床应用的障碍因素,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首先确定循证问题,然后进行文献检索,证据提取,最后制定审查指标及方法,根据基线审查结果分析障碍因素、促进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0条最佳证据,制定12条审查指标,其中4条审查指标≥60%,8条审查指标依从率<60%(其中3条审查指标依从率为0)。障碍因素为科室没有指导病人动静脉内瘘维护宣教视频、缺乏动静脉内瘘血栓评估系统、团队没有通路联络员、没有专业血管通路门诊、治疗中护士对动静脉内瘘动脉压监测不重视、护士对超声使用不够熟练、临床工作繁忙护士对上机前的物理诊疗不够重视、病人对动静脉内瘘维护及血栓预防意识不强。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动静脉内瘘血栓审查指标与临床实践区别较大,临床工作人员应结合科室实际情况分析障碍因素,提出合理的干预措施,促进证据转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全面检索和分析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预防的护理相关证据,并对最佳证据进行总结。方法使用计算机检索BMJ Best Practice、UpToDate、澳大利亚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医脉通、国际指南协作网、美国国立指南文库、新西兰指南小组网站、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网站、苏格兰校际指南网络、国家健康和医学研究理事会-澳大利亚临床实践指南网、加拿大医学会临床实践指南信息库、护理和相关医学文献累计索引、荷兰医学文摘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万方和中国知网数据库中预防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护理相关的临床决策、证据总结、指南、专家共识,检索时限为2015年1月—2020年11月。由2名研究人员对文献质量进行独立评价,并依据澳大利亚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证据预分级系统(2014版)进行证据分级。结果共纳入文献13篇,包括临床决策3篇、证据总结2篇、指南4篇、专家共识4篇。结合专业人员的判断,围绕风险评估、健康宣教、基本预防、物理预防、药物预防、促进预防措施的临床落实6个方面,共汇总16条最佳证据。结论该研...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开展产程中经口摄入能量管理的循证实践,构建审查指标,分析循证实践过程中的障碍因素及促进因素,制订变革策略。 方法 以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循证卫生保健模式为理论框架,确定临床护理问题,组建循证实践小组,系统检索、评价和汇总证据,制订审查指标并明确审查方法,2021年7月1日—8月20日进行基线审查,根据基线审查结果分析循证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障碍、促进因素,并制订相应的策略。 结果 该研究共纳入18条最佳证据,制订13条审查指标,共9条指标准确执行率<60%,且其中5条准确执行率为0。助产士重视程度不够且相关知识了解不足,科室缺乏产程中限制经口摄入能量危险因素的评估工具、缺乏具体的饮食推荐方案及管理流程与宣教材料等是主要障碍因素,组织领导力强、有多学科团队支持、产妇及其家属参与积极性高等是主要促进因素,依此制订了相应的变革策略。 结论 该研究基于最佳证据和专业判断构建的审查指标科学、有效,具有适宜性和可行性,障碍因素及促进因素分析与变革策略的制订可为推进产程中经口摄入能量管理临床实践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预防ICU患者大便失禁性皮炎的循证证据,并评价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应用循证护理的方法系统检索2010年1月—2019年9月国内外相关临床实践指南、专家共识和系统评价。评价并汇总最佳证据,制订审查条目进行基线审查,并基于审查结果分析促进与障碍因素。于2020年5月—9月将证据应用于临床,比较循证实践前后ICU患者失禁性皮炎发生率、护士对失禁性皮炎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以及对审查条目的执行率。结果最终纳入8篇文献,包括临床实践指南3篇、专家共识2篇、系统评价3篇,在风险评估和预防策略2方面总结了11条最佳证据。循证实践后,ICU患者失禁性皮炎发生率为19.10%,低于循证实践前(40.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对失禁性皮炎相关知识问卷的得分为(42.35±5.77)分,高于循证实践前(35.65±5.0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护士对审查条目2、4、5、6的执行率由循证实践前的0、0、66.67%、22.62%上升至100%、84.27%、97.75%、76.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将预防ICU患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关节置换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护理最佳证据在临床应用的障碍因素,为临床拟订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2020年7月—8月,基于理论域框架(theoretical domains framework,TDF)制订访谈提纲,便利选取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骨科二病房的16名护士进行焦点小组访谈.按照TDF的相关领域对转录后的文...  相似文献   

15.
背景:关节置换后形成深静脉血栓发病的概率为40%~60%,而深静脉血栓容易出现肺栓塞并发症而危及生命,死亡率高达20%~30%。目的:对骨科关节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与治疗及并发症肺栓塞的治疗进展进行阐述。方法:以"关节置换,静脉栓塞,肺栓塞,病因,预防,治疗"为关键词应用计算机检索2000/2010万方数据库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结果与结论:关节置换后下肢深部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有着多方面的因素,深静脉血管壁损伤,血流缓慢和高凝状态是静脉血栓形成的3个因素。患者的全身状况差,合并其他疾病,关节置换手术创伤,手术麻醉方法,手术时间延长,肢体固定以及长期卧床都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下肢深静脉栓塞和肺栓塞是导致关节置换后患者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主要原因。临床医生应于术前对关节置换患者形成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进行系统评估,并采取相应措施,最大限度降低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髋关节、膝关节置换术后预防患者深静脉血栓护理的工作内容,明确目前护理实践现况与最佳证据之间的差距.方法 2019年6月—10月,采用田野研究方法对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关节外科病房的护理工作进行为期5个月的参与式观察.对田野笔记采用质性研究三级编码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通过参与预防391例髋关节、膝关节置换术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老年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老年人工关节置换术后DVT患者56例,同时选取同期无DVT患者60例,通过单因素分析模型分析TRK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并探讨TRK术后护理体会。结果 DVT组与无DVT组相比,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凝血功能状况、人工置换关节数、术中出血量、吸烟史、糖尿病病史、是否进行抗凝护理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凝血功能状况、人工置换关节数、术中出血量、吸烟史、糖尿病病史、是否进行抗凝预防护理均是DVT的高危因素。临床给予患者预防性静脉血栓抗凝护理可有效降低DVT的发生风险。因此,临床上须对以上患者进行强化性术前、术中及术后的监测并积极进行预防性抗凝,有效预防老年患者TRK术后DVT的出现。  相似文献   

18.
罗旭  刘洋  简明  李丹 《医学临床研究》2011,28(11):2040-2042
[目的]评价两种不同预防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方案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40例人工膝、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n=19)予以术前12 h使用低分子肝素( LMWH)4250 IU,B组(n=21)则予以术后8h使用LMWH 4250 IU,两组均在麻醉开始时即应用间歇充气加压...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关节置换病人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危险因素,为完善护理评估及护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筛选提取了14项DVT影响因素变量,对102例髋、膝关节置换病人进行各因素的调查和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时间、不同手术部位等7项因素与术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相关;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早期活动、抗凝药物种类及使用骨水泥3项因素与术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有相关性。[结论]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危险因素较复杂,护理过程中应重视对各类危险因素的全面评估;是否早期活动、使用何种抗凝药物及是否使用骨水泥是DVT的高危因素,提示护理过程中需要进行重点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