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南通大学附属海安医院康复医学科自2018年7月至2021年7月收治的128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C组、D组,每组32例。A组进行常规吞咽训练,B、C、D组在A组基础上分别进行肌电生物反馈治疗、高频rTMS治疗、高频rTMS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比4组患者治疗前后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SA)评分、舌喉复合体移动度(包括舌骨上移、舌骨前移、甲状软骨上移、甲状软骨前移)、舌骨上肌群肌电活动均方根(RMS)值、吞咽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评分以及临床疗效,并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 结果治疗后,4组患者的SSA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B、C、D组均低于A组,D组均低于B、C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组患者的舌骨和甲状软骨上移度及前移度、舌骨上肌群RMS值均较治疗前提高,且B、C、D组均高于A组,D组高于B、C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组患者的SWAL-QOL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B、C、D组均高于A组(P<0.05),D组高于B、C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总有效率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4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结论高频rTMS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能增加患者舌喉部肌肉运动,提高舌喉复合体移动度,改善吞咽障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低频rTMS治疗,每周治疗6次,共治疗3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九孔柱时间、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FMA总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均升高,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九孔柱时间均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7.1%与85.7%,P<0.01)。结论:低频rTMS刺激联合针刺能有效改善脑梗死后上肢FMA、九孔柱时间、Barthel评分,且改善作用优于单纯低频rTMS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双侧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技术刺激吞咽皮层代表区治疗单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20年3月于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就诊的单侧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病人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双侧rTMS治疗组、单侧rTMS治疗组、假刺激组,每组32例。双侧rTMS治疗组采用双侧rTMS治疗,单侧rTMS治疗组采用单侧rTMS治疗,假刺激组采用假刺激,比较3组吞咽功能障碍治疗总有效率及治疗前后标准吞咽功能评估量表(SSA)评分、吞咽障碍预后与严重程度量表(DOSS)评分、渗透-误咽误吸评定量表(PAS)分级,采用表面肌电图(sEMG)检测中吞咽时程和最大波幅。结果 治疗后,双侧rTMS治疗组和单侧rTMS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6.88%与93.75%,均高于假刺激组的71.88%(P<0.05);治疗后,3组SSA评分、PAS分级均降低,DOSS评分均升高(P<0.05);双侧rTMS治疗组SSA评分、PAS分级低于单侧rTMS治疗组和假刺激组(P<0.05),DOSS评高于单侧rTMS治疗组和假刺激组(P<0.05);3组...  相似文献   

4.
<正>脑卒中后抑郁症(PSD)发生率高达31.89%~42.06%〔1〕。积极改善抑郁症状有利于脑卒中的康复〔2〕。本研究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对PSD患者的影响。1对象与方法1.1对象2012年10月至2013年04月在我院住院及门诊的PSD患者60例,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订的脑梗死诊断标准〔3〕,经头颅CT或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证实;符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neuromuscular electrical stimulation,NMES)对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治疗作用.方法 共纳入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90例,随机分为NMES+ rTMS组和NMES+假rTMS组,每组各45例.采用洼田饮水试验和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tandardized Swallowing Assessment,SSA)评价吞咽功能.结果 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和治疗后3个月时NMES+ rTMS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F=82.001,P<0.001)和SSA评分(F=33.743,P<0.001)均存在显著差异,治疗1个疗程(分别为P<0.01和JP<0.05)、治疗2个疗程(P均<0.01)和治疗后3个月时(P均<0.01)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NMES+假rTMS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F=53.647,P<0.001)和SSA评分(F=19.178,P<0.00l)也存在显著差异,治疗1个疗程(P均<0.05)、治疗2个疗程(分别为P<0.05和P<0.01)和治疗后3个月时(P均<0.01)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治疗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及治疗后3个月时,NMES+ rTMS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治疗1个疗程:=2.217,P=0.02;治疗2个疗程:=2.406,P=0.019;治疗后3个月:=2.128,P=0.037)和SSA评分(治疗1个疗程:=2.196,P=0.030;治疗2个疗程:=2.425,P=0.016;治疗后3个月:t=2.512,P=0.013)均显著优于NMES+假rTMS组.结论 高频rTMS联合NMES可显著改善卒中患者的吞咽功能,其疗效优于NMES.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多奈哌齐治疗脑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苏州瑞盛康复医院神经康复科自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76例PSCI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8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增加口服多奈哌齐联合左侧前额叶背外侧10 Hz的rTMS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简明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患者的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价。 结果2组患者治疗4周后的MoCA评分、MMSE评分、MBI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MoCA评分、MMSE评分、M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rTMS联合多奈哌齐能在短期内改善PSCI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及日常生活能力,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7.
经颅磁刺激在脑卒中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是采用高强度磁场、短时限的刺激所诱发形成的运动诱发电位 ,以之测定中枢及周围运动通路的波形、传导时间及速度、潜伏期、波幅 ,以判断运动通路的功能状态。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 ,目前已发展成为有实用价值的临床电生理检测技术 ,特别对老年人脑卒中的发病、病程、预后及治疗效果有较明显的临床实用价值。国外对本技术的运动功能电生理研究已 10余年 ;我国开展本技术应用于临床始于 2 0世纪 90年代初[1] ,但迄今仅国内部分大医院拥有该诊断手段。其刺激模式有两种 :电刺激和磁刺激 ,电刺激经颅运动诱发电位始于 …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用重复经颅磁刺激技术对帕金森病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结果尚有矛盾。但大多数研究表明,帕金森病患者大脑皮质兴奋性增高,表现为静止阈值降低,运动诱发电位波幅增大,中枢静止其缩短。而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帕金森病也取得了明显疗效,患者临床症状改善,UPDRS各项评分降低,但最佳刺激参数、部位和时程仍需进一步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在临床应用以来有着良好的安全记录,未见明显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神经电生理机制。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6年12月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脑病科80例脑梗死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将完成研究的67例病人采用简单随机化方法分成针刺组32例与针刺联合rTMS组35例。所有病人均接受西医基础治疗及针刺治疗,针刺联合rTMS组在此基础上联合rTMS治疗。比较两组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及中枢传导时间(CMCT)和中枢静息期(CSP)。结果治疗后,针刺组与针刺联合rTMS组的改良Rankin量表评分、CMCT、CS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rTMS治疗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脑卒中是世界范围内导致残疾的主要原因,其运动、语言、吞咽等多方面的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脑卒中恢复期的康复治疗可一定程度减轻残疾,但尚不能使患者获得满意的功能障碍的恢复。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通过多种途径影响大脑特定皮质区的功能,从而改善脑卒中后的功能障碍,近年来国内外有较多研究结果,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重复性经颅磁刺激(r TMS)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收集2013-06~2015-07该院康复科住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10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r TMS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针灸及运动等康复治疗。r TMS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r TMS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的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FIM)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Fugl-Meyer、FIM评分比治疗前显著提高,NIHSS评分则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r TMS组FuglMeyer、FIM评分比对照组显著提高,NIHSS评分显著降低(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r TMS对脑卒中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有良好的改善作用,因此可作为一种无创性、新型的安全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加巴喷丁治疗脊髓损伤(SCI)后神经病理性疼痛(NP)的临床疗效。 方法纳入苏州瑞盛康复医院神经康复科自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60例SCI后NP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口服加巴喷丁,观察组给予M1区10 Hz的rTMS治疗,对照组给予M1区相同模式、相同音量的声音假刺激,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2、4、6周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疼痛进行评定,治疗前、后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及焦虑量表(HAMA)分别对抑郁程度和焦虑程度评定,同时观察加巴喷丁最大用量和不良反应及TMS治疗不良事件。 结果治疗后第1周,2组患者的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无明显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VAS评分比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2、4、6周,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第6周差异更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观察组患者的HAMD评分和HAMA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加巴喷丁联合rTMS治疗SCI后NP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有效控制疼痛,改善SCI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状态以及因疼痛导致的睡眠障碍,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卒中恢复期非流利型失语症患者的疗效。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10年10月—2011年12月卒中发病3~6个月的失语患者10例。选用病例治疗前后自身对照的方法,治疗分为A期和B期,A期为常规语言治疗2周,在A期治疗的基础上,B期使用常规语言治疗联合低频rTMS,低频rTMS刺激右侧半球额下回后部2周。在A期治疗前后和B期治疗前后,分别进行汉语失语症心理语言评价中的视图命名测试。结果常规语言治疗后,患者视图命名成绩未见明显提高。继续2周低频rTMS加常规语言治疗,患者的视图命名成绩平均提高中位数7个,与rTMS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视图命名的反应时间,平均缩短中位数3.95 s,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频rTMS刺激患者右侧半球额下回后部,可以提高恢复期失语症患者视图命名的正确率并加快视图命名反应时间。提示低频rTMS治疗对右侧大脑半球失语症的恢复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对侧抑制性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运动想象(MI)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康复效果。 方法选取廊坊市第四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自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10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MI组和联合组,每组36例。常规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治疗,MI组在常规组治疗基础上进行MI训练,联合组在MI组基础上进行对侧抑制性rTMS治疗;3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患侧运动诱发电位潜伏期(MEP-CL)、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平衡量表(BBS)评分、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T)时间、修订版跌倒效能量表(MFES)评分、简化Fugl-Meyer评测法(FMA)评分、手部精细动作评估量表(MAS)评分、改良Barthel量表(MBI)评分。 结果常规组、MI组、联合组治疗4周后总有效率分别为50.0%、77.8%、94.1%,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的治疗前MEP-CL、CMCT、TUGT时间及BBS、MFES、FMA、手部精细动作MAS、M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3组患者的MEP-CL、CMCT、TUGT时间缩短,BBS、MFES、FMA、手部精细动作MAS、MBI评分增高(P<0.05);改善程度:联合组>MI组>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侧抑制性rTMS联合MI有利于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康复,且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间断θ短阵快速脉冲(iTBS)模式的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抑郁症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44例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抑郁症诊断的患者随机分为iTBS组和常规组,共接受2周的rTMS治疗。分别在基线、治疗1周及2周后采用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临床总体评定量表(CGI)、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定疗效;以同步听觉连续加法测验(PASAT)评定认知功能。结果:共36例患者完成2周的rTMS治疗,其中iTBS组脱落3例(脱落率14%),常规组脱落5例(脱落率22%)。rTMS治疗2周后,iTBS组和常规组HAMD减分率分别为35.13%(34.46%)、24.62%(29.05%),CGI有效率均为56%。2组间疗效和认知功能的改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患者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iTBS与常规模式疗效和安全性相当。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弥散张量成像(DTI)评估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疗效,探讨rTMS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潜在机制。 方法选取包头市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自2020年10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40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基础药物治疗及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低频(1 Hz)rTMS治疗。每周治疗5 d,总疗程为4周。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和治疗结束时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改良巴氏指数评定量表(MBI)评分,同时收集治疗前后患者DTI中感兴趣区(放射冠区、内囊后肢)的各向异性分数(FA)值并计算出相对各项异性分数(rFA)后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经过4周治疗后,治疗组、对照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FMA、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提高(P<0.05),且治疗组提高更显著(P<0.01)。DTI参数:治疗组放射冠区、内囊后肢的FA、rFA值均较治疗前有所提高(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放射冠区、内囊后肢的FA、rF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治疗组病灶侧放射冠区的FA、rFA值与NIHSS评分呈负相关(P<0.05),与FMA、MBI评分呈正相关(P<0.05);内囊后肢的FA、rFA值与MBI评分呈正相关(P<0.05),与NIHSS、FMA评分无明显相关性(P>0.05)。 结论常规康复治疗、rTMS治疗均能提高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二者结合效果更为突出。经DTI证实,传统康复治疗结合rTMS可改善神经纤维束的完整性,这可能是rTMS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潜在机制。  相似文献   

17.
Background:To evaluate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addi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 (ES) combined with low frequency (LF)-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rTMS) and motor imagery (MI) training on upper extremity (UE) motor function following stroke.Methods:The participants with subacute stroke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n = 8) received LF rTMS + MI + active ES interventions, and those in control group (n = 9) received LF rTMS + MI + sham ES interventions. Interventions were performed 5 days a week for 2 weeks, for a total of 10 sessions. All participants were given the same dosage of conventional rehabilitation during the study period. The primary outcome measure was the UE Fugl-Meyer Assessment (FMA). The secondary outcome measures were the shoulder abduction and finger extension scores, modified Barthel Index, Purdue Pegboard Test, and finger tapping test. All scores were measured before and just after the intervention.Results:After the 2-week intervention period, the FMA and modified Barthel Index scores were improved in both groups compared to baseline assessment (P < .001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P = .008 in the control group). Of note, the change in FMA score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compared with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 = .04).Conclusion: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use of LF rTMS + MI combined with additional ES lead to greater improvement of UE motor function after stroke. As such, this intervention may be a promising adjuvant therapy in UE motor train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