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克林维“全合一”标准肠外营养液在结直肠癌术后患者恢复期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科 2017 年 1 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60例开腹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观察组采用克林维“全合一” 营养组方,对照组采用普通营养组方分别于术前、术后第5天监测患者体重、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甘油三酯、 血清总胆固醇、 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的变化,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营养治疗费用、住院天数等指标。 结果 术前两组患者营养相关指标、免疫、应激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第 5天,观察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 转铁蛋白计数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脂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 < 0.05),营养费用低于对照组(P < 0.05)。结论 在直肠癌 术后患者恢复期应用克林维“全合一”标准肠外营养液进行营养治疗效果较好,可改善其营养状况、促进肠道功能恢复、 降低应激反应程度,减少住院时间及费用等,同时患者及医护人员满意度较好。  相似文献   

2.
倪婷  高红玉  赵丹  王海存 《肿瘤防治研究》2022,49(12):1286-1290
目的 探讨营养干预对结直肠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营养状况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56例结直肠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据其营养干预情况分为对照组(36例)和营养干预组(2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4周后血液指标、PG-SGA评分和生活质量评价SF-36量表评分差异。结果 营养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入院时的PG-SG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47, P=0.730),而4周后的PG-SG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08, P=0.009)。4周后,两组患者血清前白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质量评分除了情感职能这一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3),其他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营养干预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结论 营养干预能有效改善结直肠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的营养状况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在肠内营养中添加海洋胶原低聚肽对食管癌术后患者血浆蛋白及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按照研究纳入和排除标准,将120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均于术后24小时内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其中试验组患者肠内营养液中添加了海洋胶原低聚肽6g,3次/d,以替代部分蛋白质供给;对照组患者肠内营养液中未添加海洋胶原低聚肽,两组患者肠内营养液均按照相同能量和蛋白质供给标准进行配制。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第7天血浆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肺部感染、吻合口瘘发生率,以及体重丢失程度和术后住院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第7天血浆白蛋白及前白蛋白水平较术前均明显下降(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第7天血浆白蛋白及前白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吻合口瘘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院时体重较术前均有所下降,但两组患者体重丢失程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显著长于试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肠内营养中使用海洋胶原低聚肽可以有效维持食管癌术后患者血浆蛋白水平,降低食管癌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缩短术后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早期肠内营养对胃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和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住院的胃恶性肿瘤并行手术治疗的患者82例,按照随机数字法1∶1随机分成治疗组41例和对照组41例。其中,治疗组予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对照组予肠外营养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营养状态、炎症指标、免疫指标和术后情况。结果: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的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白介素-6(IL-6)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两组治疗后的CD4+、CD8+和CD4+/CD8+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但是治疗组治疗后的CD4+和CD4+/CD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而两组治疗后的CD8+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术后伤口感染和术后伤口愈合不良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有助于早期改善胃恶性肿瘤患者术后的胃肠功能和营养状态,减轻患者的炎症反应,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食欲条件反射刺激对结直肠癌术后患者接受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治疗的耐受性、肠内营养并发症及术 后住院时间的影响。方法 纳入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胃肠外科2017 年 2 月 ~12 月期间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 70 例 ( 结肠癌42 例,直肠癌28 例 ),随机分为刺激食欲组(试验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各35 例,两组患者均实施 EEN,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 EEN 的耐受性、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普通饮食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结果 66 例患者 完成试验,其中试验组34 例,对照组32 例。试验组术后EEN 的耐受性较对照组有改善(恶心、呕吐、腹胀、使用 促胃肠动力药物、胃管重置率明显少于对照组, P<0.05);试验组较对照组普通饮食恢复时间(5.0±1.0d vs 6.4±1.9d)、 术后住院时间(7.0±2.0d vs 8.0±1.8d)缩短(P < 0.05);两组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食欲条件反 射刺激能提高结直肠癌患者术后 EEN 的耐受性,缩短普通饮食恢复时间,缩短住院时间,不增加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是 一组简单、易行、经济的加快患者术后康复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添加口服营养补充剂对结直肠癌患者急诊手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对比分析2008年6月—2018年1月间进行急诊手术的38例结直肠癌患者,按营养支持方法分为TPN组和PN+ONS组,收集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第7天的血淋巴细胞数及白蛋白等指标,同时结合病历记载,获取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总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数据。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ml))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N+ONS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感染率低及总住院时间短,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结直肠癌患者急诊手术后适当添加口服营养补充剂,可能有利于减少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或肠外营养治疗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免疫功能和营养状况的改善情况。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收治的120例胃癌根治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n=60)与对照组(n=60)。对照组采用肠外营养支持,实验组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免疫功能以及营养状况的改善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各免疫细胞(CD3+、CD4+、CD4+/CD8+和NK)的活性均较术前减弱(P<0.05)。术后第7天实验组患者各免疫细胞的活性与术前水平相近(P>0.05),对照组明显低于术前水平和实验组(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的发热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1天两组患者白蛋白及前白蛋白含量分别为(25.2±5.8)g/L、(136.7±18.8)g/L和(25.5±6.0)g/L、(134.3±17.7)g/L,均较术前明显下降;实验组术后第7天前白蛋白及白蛋白含量分别为(172.5±22.8)g/L、(37.6±7.7)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45.5±20.5)g/L、(31.3±7.5)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1.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治疗能够有效提高胃癌根治术患者的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免疫营养对经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免疫功能、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将112例行经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6例)术后24 h开始使用免疫型肠内营养制剂瑞能;对照组(56例)术后使用常规的肠内营养制剂能全力。所有患者均于术前和术后第1、8天分别检测免疫指标和炎症反应指标:①CD3、CD4、CD8、CD4/CD8、NK细胞、IgA、IgG、IgM;②CRP、TNF-α、PGE。观察术后人工肛门首次排气和排便时间、会阴部伤口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术前与术后第1天,两组免疫指标与炎症反应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第8天,观察组患者CD3、CD4、CD4/CD8、NK、 IgG、CRP、TNF-α及PGE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人工肛门首次排气和排便时间、会阴部伤口愈合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腹会阴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早期应用肠内免疫营养能改善机体免疫功能,抑制炎性反应,促进患者术后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在老年结直肠癌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以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在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胃肠外科行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的80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ERAS组40例,对照组40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炎症因子、营养指标、免疫功能、围手术期情况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ERAS组结直肠癌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第1天两组老年患者血清中炎症指标、营养指标和免疫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第1、3天血清中炎症指标、营养指标和免疫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AS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5% vs. 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结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采用ERAS理念是安全可行的,可改善老年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和术后营养情况,减轻炎症应激反应,保护机体免疫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0.
任辉 《实用癌症杂志》2014,(10):1226-1228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在术后早期经口肠内营养的临床效果及其价值。方法将72例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围手术期方案治疗,而实验组患者在早期少量多次给予肠内营养制剂。对比观察2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营养状况以及炎性反应程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肛门通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5天实验组患者的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的量显著高于对照组,CRP、IL-6、TNF-α等炎性情况指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早期经口肠内营养能够显著改善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的营养状况,提高患者免疫能力,促进肠道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应用于结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安全有效性,及对患者术后营养及免疫状况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5年8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腹腔镜手术的61例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快速康复组(FT,n=31)和常规对照组(CT,n=30)。FT组接受快速康复围手术期管理,CT组予以常规处理。比较分析两组间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IgG、IgA、IgM、C反应蛋白、外周血糖、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术后并发症的差异。结果 两组各27例患者完成试验。与CT组比较,FT组术后1、3、5天白蛋白、转铁蛋白及IgG水平较高,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提前,住院时间减少,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T组与CT组住院费用分别为(20.3±1.2)千元和(27.6±0.9)千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反应蛋白、外周血糖、IgA、IgM水平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FT组与CT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AS对于加快结直肠癌患者康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措施,并对术后营养及免疫状况的恢复具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2.
谢军  张文利 《实用癌症杂志》2016,(11):1845-1847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在老年性结直肠癌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进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老年结直肠癌患者8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37例,观察组患者进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对照组进行开腹手术.对2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生活质量恢复情况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及医疗费用较对照组略高,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方面观察组均远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对照组患者胃动素及胃泌素分泌量均显著下降(P<0.05),而观察组与术前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1.63%,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0.54%,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恢复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观察组患者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老年结直肠癌具有良好的疗效及安全性,利于胃肠功能及患者生活质量恢复,可作为老年性结直肠癌的临床首选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的危险因素以及疗效.方法 收集腹腔镜下行结直肠癌根治本的患者102例,并选取40例常规开腹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影响其手术的危险因素以及患者近远期并发症情况.结果 对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术后并发症危险因素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患者的TNM分期、伴发心肺疾患、肝肾功能不全以及术中出血量≥100 ml为其独立危险因素.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方式患者近远期并发症,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两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上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在淋巴结清扫个数上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值得广泛应用于结直肠癌的治疗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以橄榄油为基础脂肪乳的肠外营养对结直肠癌手术患者免疫功能、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 按前瞻、 随机、盲法、对照的原则,将 80 例结直肠癌腹部手术后重症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两组均给 予规范肠外营养治疗,研究组用橄榄油为基础的脂肪乳(克凌诺,ClinOleic),对照组用普通的中长链脂肪乳,比较两组 患者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肛门排气时间、静脉营养时间、术后住院时间、C 反应蛋白水平,探究克凌诺对结直肠癌 患者手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免疫功能改善的影响,并探究其可能的机制。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无统计学差异;两组并发 症(咽喉疼痛、恶心呕吐、重新置胃肠减压管、切口感染、肺部感染、肠梗阻、吻合口漏)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χ 2 =4.512, P > 0.05);研究组患者免疫功能改善明显,C 反应蛋白在研究组下降(67.470±43.786)mg/L,下降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t=4.290,P < 0.001);研究组患者术后恢复加快,肛门排气时间、静脉营养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橄榄油脂肪乳能明显改善结直肠癌手术患者免疫功能,促进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加 快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术后急性肠梗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48例行择期结直肠癌根治术的结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1个月内是否发生急性肠梗阻分为急性肠梗阻组和非急性肠梗阻组,对两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248例行择期结直肠癌根治术的结直肠癌患者中,35例(14.11%)发生急性肠梗阻(急性肠梗阻组),213例(85.89%)未发生急性肠梗阻(非急性肠梗阻组)。两组性别、肿瘤直径、胃肠手术史、手术方法、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肠梗阻组年龄>60岁、肿瘤分期偏高、开腹手术发生率均高于非急性肠梗阻组(P<0.05),而术后生长抑素使用率低于非急性肠梗阻组(P<0.05);其中年龄>60岁、肿瘤分期偏高、开腹手术为影响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急性肠梗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3.564、3.149、2.895,P<0.05),而术后使用生长抑素为影响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急性肠梗阻发生的独立保护因素(OR=0.271,P<0.05)。结论:对年龄>60岁、肿瘤分期偏高、开腹手术治疗等术后急性肠梗阻高危的结直肠癌患者,应在术后予以生长抑素等防治措施,以减少急性肠梗阻等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早期进食促进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患者术后恢复的效果.方法 选取经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的患者118例,按照是否采用早期进食分为早期进食组和传统进食组,每组各59例.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营养状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前白蛋白、白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前白蛋白、白蛋白水平均有所改善,早期进食组高于传统进食组(P﹤0.05);与传统进食组相比,早期进食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短,住院费用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P﹥0.05).结论 经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后早期进食安全有效,能改善患者术后营养状态,快速康复,临床上值得更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两种营养支持方式在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中的应用和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08年5月至2012年9月间收治并行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93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46例)进行肠内营养,对照组患者(47例)进行肠外营养,根据营养方式进行相应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d血清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和转铁蛋白(TRF)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TP、ALB、TRF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癌根治术后进行肠内营养能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态,促进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肠内营养(EN)和肠外营养(PN)对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134例老年结直肠癌术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EN-PN组(n=79)和PN组(n=55),EN-PN组患者采用EN和PN联合应用,PN组患者采用单纯PN。观察两组患者的耐受情况、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前清蛋白(PA)、转铁蛋白(TF)、总淋巴细胞数(TLC)和小野寺预后营养指数(OPNI)。结果 EN-PN组患者耐受性较好,与PN组相比,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无显著增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较PN组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N-PN组患者术后第8天血清TP、ALB、PA、TF、TLC和OPNI较PN组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N组患者的TF、TLC和OPNI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结直肠癌患者,EN-PN联合应用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术后营养和免疫状态,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9.
冯东升 《现代肿瘤医学》2018,(22):3601-3605
目的:比较腹腔镜结直肠癌标本经自然腔道取出术(NOSE)与常规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LCR)对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将本院收治的116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采取常规LCR术,研究组采取腹腔镜结直肠癌标本NOSE术,两组各58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和术后排气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 d时氧化应激指标、免疫学指标和炎症因子的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但研究组术后住院天数和术后排气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3 d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较术前均明显降低,且研究组降低幅度较对照组小(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3 d时丙二醛(MDA)水平较术前均明显升高,且研究组升高幅度较对照组小(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3 d时免疫球蛋白A(IgA)和免疫球蛋白M(IgM)的水平较术前均显著降低,且研究组IgM降低幅度较对照组小(均P<0.05);而两组术后3 d时IgA水平的比较,并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3 d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和白介素-6(IL-6)的水平较术前均显著升高,且研究组升高幅度较对照组小(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3 d时白介素-10(IL-10)的水平较术前显著降低,且研究组降低幅度较对照组小(均P<0.05)。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标本NOSE术较常规LCR术能够明显缓解结直肠癌患者氧化应激反应,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减少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因此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路径式营养管理在食管癌围术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7月在四川省肿瘤医院胸外科接受食管癌根治手术治疗的患者156例,随机分为干预组(n=78)和对照组(n=78),干预组采用路径式营养管理,对照组采用常规营养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7d血红蛋白、前白蛋白、体质指数(BMI)、预后营养指数(PNI)等营养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 干预组患者术后7d血红蛋白(126.09±16.69)g/L、前白蛋白(208.74±38.51)mg/L、BMI(22.28±2.05)kg/m2、PNI(46.62±4.03)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胸腔积液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2,P=0.04);干预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3,P=0.03)。结论 路径式营养管理能有效改善食管癌围术期患者营养状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术后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