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儿女,6岁,于2012年7月5日因全身多处出现红色斑丘疹伴有发热,在当地医院诊断为水痘,给予抗病毒治疗,治疗期间因发热间断应用了糖皮质激素,7月11日发现腰背部出现小片状红肿,且逐渐加重,局部皮肤变黑、坏死,且范围逐渐扩大,同时伴有高热,最高体温39.5℃,精神欠佳,因病情变化快,症状逐渐加重,于7月13日转入北京朝阳急诊抢救中心。入院查体:体温:39.3℃,脉搏:110次/min,呼吸: 相似文献
2.
坏死性筋膜炎是一种少见的以筋膜、皮下组织、皮肤广泛进行性坏死为主的全身感染性疾病,早期缺乏特征性,加之没有一个标准化治疗方案,故死亡率可高达64%。作者自1991年~2000年共收治坏死性筋膜炎8例,死亡1例,治愈7例。现总结如下。 一、临床资料 1.一般情况:8例中,男性6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43岁。4例有诱因,其中1例为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后,1例发生在烧伤后,1例发生在外痔感染后,1例有臀部肌注史。2例合并有其他疾病,其中1例合并糖尿病,1例合并一氧化碳中毒。病灶位于双侧前臂1例,左小腿2例,臀、腰部1例,下腹、会阴1例,右大腿1例,下腹、会阴、左大腿1例。 2.临床表现:本组均发病急骤,7例有全身中毒症状。早期局部体征隐匿,数小时内出现红肿热痛,如未能及时治疗,数日后皮肤出现散在的暗红色斑片状改变,进而中心区呈紫黑色坏 相似文献
3.
4.
5.
目的探讨面颈部坏死性筋膜炎的早期诊断及有效治疗措施。方法对1970年1月-2009年3月收治的15例面颈部坏死性筋膜炎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切开扩创引流、抗炎、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10例治愈,5例死亡。结论面颈部坏死性筋膜炎起病急、进展迅速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误诊,诊断处理不当死亡率较高,治疗成功的关键是早期诊断、及早切开扩创引流抗炎支持等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自制便携式简易负压辅助闭合疗法对下肢慢性溃疡的治疗效果以及可行性。
方法选取徐州市中心医院烧伤整形科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30例下肢慢性溃疡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5例,对照组外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湿润烧伤膏包扎,根据创面渗出情况每1~2 d换药1次,待创面肉芽组织新鲜且无明显渗出后可3 d换药1次。试验组采用凡士林纱布、无菌纱布、输液皮管、注射器及手术贴膜,自制便携式简易负压辅助闭合装置进行治疗,每更换1次简易负压为1个疗程,前期每4~5 d更换1次简易负压,创面基底条件好转、肉芽组织生长良好后每5~7 d更换1次简易负压。观察2组患者创面换药次数及愈合时间。对数据行t检验。
结果试验组换药次数为(4.1±0.8)次,创面愈合时间为(16.5±2.5) d,对照组换药次数为(11.4±2.3)次,创面愈合时间为(22.9±4.5) d, 2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698、4.838,P值均小于0.05)。
结论自制便携式简易负压辅助闭合疗法是一种创新性的实用型设计,对下肢慢性溃疡的治疗效果显著,能减少换药次数,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操作简单,携带方便,在病房及门诊均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负压吸引联合局部氧疗对压疮的治疗效果。
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空军总医院烧伤整形科住院的60例Ⅲ期压疮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常规换药组、负压吸引组、联合治疗组,每组各20例,常规换药组与负压吸引组分别给予常规换药法、负压伤口疗法治疗,联合治疗组采用负压吸引结合创面局部氧疗。观察入院后即刻,治疗后第1、2、3、4、5、6、7、8周创面最大长度、宽度、深度,渗出情况,组织类型及创面缩小程度。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法。
结果负压吸引组在压疮的长度、宽度、深度上较常规换药组均明显减小,联合治疗组的减小效果更为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治疗后第8周常规换药组压疮的长、宽、深度分别为(3.04±0.43)、(3.63±0.88)、(1.55±0.77) cm,负压吸引组分别为(2.14±0.71)、(2.65±1.27)、(1.05±0.62) cm,而联合治疗组为(1.17±0.28)、(1.39±2.37)、(0.58±0.45) cm。负压吸引组压疮的渗出明显减少,压疮肉芽组织生长明显增多,创面缩小程度更为显著,联合治疗组的以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负压吸引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
结论负压吸引联合局部氧疗治疗Ⅲ期压疮能显著促进创面愈合,减少渗出,促进肉芽组织生长,效果优于单独负压吸引治疗,将来可以作为一种新的有效的治疗手段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9.
10.
11.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对坏死性筋膜炎术后创面修复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符合入组标准的坏死性筋膜炎患者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治疗组采用VSD技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换药、清创、冲洗、引流。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当日及术后5、10、15 d的创面愈合率、肉芽组织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等各项指标以及患者总住院时间、住院期间更换敷料次数及平均间隔时间等。对数据行配对样本t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
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当日创面肉芽组织评分、疼痛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大于0.05)。术后5、10、15 d,治疗组平均创面愈合率分别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184、10.498、11.523,P值均小于0.05);治疗组平均肉芽组织评分分别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925、-6.039、-6.647,P值均小于0.05);治疗组VAS评分分别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18、-3.540、-2.402,P值均小于0.05)。治疗组患者总住院时间为(19.4±17.1) d,对照组为(42.4±13.5)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75,P=0.00048)。住院期间治疗组平均更换敷料(2.08±1.75)次,平均间隔(9.56±1.60) d;对照组平均更换敷料(20.16±6.63)次,平均间隔(2.11±0.06)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179、23.322,P值均小于0.05)。
结论对比常规的换药方式,VSD技术具有创面愈合更快,肉芽组织更新鲜,疼痛更轻等特点,同时明显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更换敷料次数及频率,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及医师工作效率,值得在坏死性筋膜炎术后的创面修复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免疫学杂志》2016,(2)
目的评价早期持续静-静脉血液滤过(CVVH)在坏死性筋膜炎(NF)并发脓毒性休克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坏死性筋膜炎并发脓毒性休克患者实施CVVH治疗33例,其中早期(24 h内)实施CVVH治疗15例(试验组),晚期实施CVVH治疗13例(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2、4、6 d体内炎症指标CRP、TNF-α、IL-1、IL-6、IL-10,免疫指标淋巴细胞CD4/CD8,血流动力学指标ELWI、LAC,平均氧合指数(OI)、平均机械通气时间(MVT)、平均ICU住院日(ALST)及死亡率。结果试验组IL-1、IL-6、IL-10、ELWI、LAC水平均明显低于相应时间对照组水平,OI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D4/CD8值、CRP及TNF-α水平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MVT、ALST及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F并发脓毒性休克早期实施CVVH治疗可降低炎性介质水平,重塑炎症与抑炎平衡,降低ELWI,改善氧合指数,缩短MVT、ALST及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长期卧床患者髋部皮肤深度压疮的修复方法.方法 选择2008年3月至2013年7月入院的因长期卧床导致髋部皮肤深度压疮患者39例,年龄44 ~ 82岁,平均年龄(64.1±12.3)岁,皮肤压疮总计49处,深度均为压疮Ⅳ度,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一期手术清创肌皮瓣转移组(A组,17例患者,17处压疮)和分次手术清创,清创后采用改良持封闭式负压吸引覆盖引流,二期推进皮瓣转移组(B组,22例患者,32处压疮).A组压疮创面术中清创后直接肌皮瓣转移覆盖创面;B组压疮创面采取分期手术方式,首先行清创手术,清创后创面采用改良持封闭式负压吸引覆盖引流,待创面床增生满意后进行第2次手术,以推进皮瓣转移修复创面,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引流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平均住院时间.结果 A组肌皮瓣术后引流血量平均(42.2±11.5) mL,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9.4%,平均住院时间(31.3±7.2)d.B组早期清创后经持续封闭式负压引流,创面基底肉芽组织增生良好并完整覆盖深部组织后,第2次手术推进皮瓣均成活,32处压疮全部治愈,术后引流血量平均(11.3±5.2) mL,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0,平均住院时间(28.3±7.8)d.两组平均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术后引流血量和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1 、x2=17.87,P均<0.05).结论 采用改良封闭式负压联合推进皮瓣的方法术后固定方便牢靠,周围组织损伤小,操作简便,用于修复髋部皮肤深度压疮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探讨化脓性链球菌导致毒素休克综合征及坏死性筋膜炎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某院收治的 2例化脓性链球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治疗方法。化脓性链球菌感染并发链球菌毒素休克综合征及坏死性筋膜炎,具有发病急,进展快的特点,治疗上可予液体复苏、维持血压、补充凝血因子、抗感染、连续血液净化、提高免疫力、彻底清创引流等治疗。结果 2例患者经治疗后感染得到控制,病情逐步好转,最后治愈出院。结论 对于化脓性链球菌感染导致毒素休克综合征及坏死性筋膜炎的治疗,早期彻底的手术清创、有效的抗感染、人血白蛋白的使用、连续血液净化治疗等手段, 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液氨为低温液体,除引起化学性烧伤和冻伤外,还可皂化脂肪引起创面进一步加深。对液氨冻烧伤创面早期切削痂,除清除坏死组织,引流组织中残余的碱性物质,防止创面继续损伤加深。维斯第(VSD)是一种新型引流技术, 相似文献
17.
肌筋膜炎又称肌纤维质炎,多与受风寒潮湿,和慢性损伤劳损有关.好发部位集中于白色纤维丰富的颈肩及腰部.多数病人发病后到骨科就诊,我科自2007年以来运用手法并穴位按摩治疗此类病人376例,效果较好.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对比常规换药和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两种方法对压疮组织细菌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烧伤整形科创口修复中心收治的压疮患者40例,随机分成两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换药治疗,治疗组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使用10倍梯度稀释平板滴种法测定两组创面组织细菌量的变化.结果 经治疗后,对照组创面细菌定量测定为(8.1±1.5)×107 cfu/g;治疗组创面细菌定量测定为(3.9±1.6)×107 cfu/g,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9.831,P<0.01).结论 与常规换药治疗比较,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能明显减少创面细菌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VSD负压密封引流治疗创伤软组织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 应用VSD负压密封引流治疗创伤组织缺损40例患者.其中手背部软组织缺损8例,小腿部软组织缺损19例,前臂、上臂软组织缺损10例,其他部位软组织缺损3例.结果 16例VSD负压密封引流治疗结合真皮下血管网皮片和或中厚皮片原位回植修复术,其中13例患者经过1次治疗后,创面愈合.3例患者经过2次植皮治疗后,剖面愈合.24例采用一期VSD覆盖创面,二期植皮,创面全部愈合.结论 VSD负压密封引流治疗创伤软组织缺损,操作简便,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