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患者行IVF-ET经垂体降调节后,注射HCG日血清LH水平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行IVF-ET长方案助孕274个周期的资料,分析HCG日血清LH水平与Gn用量及妊娠的关系。结果 ROC曲线显示HCG日血清与IVF临床妊娠率存在着明显的相关性;HCG注射日血清LH≤1.05IU/L者妊娠率(37.7%)明显低于LH>1.05IU/L者(52.5%);其Gn用药剂量增加(P<0.001)和Gn用药天数延长(P<0.003);优质胚胎获得率、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低(P<0.05);早期流产率高(P<0.05);组间HCG日血清E2水平、获卵数、受精率、卵裂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方案COH中HCG日血清LH≤1.05IU/L会引起垂体的过度抑制,增加Gn剂量及延长Gn天数,将会导致种植率、临床妊娠率下降和早期流产率增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长方案控制性超促排卵(COH)晚期血清LH水平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妊娠结局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592例采用长方案控制性超促排卵周期,分析HCG日血清LH水平与IVF-ET妊娠结局之间的关系,探讨COH晚期血清LH水平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 ROC曲线显示HCG日血清LH水平与妊娠结局存在明显相关性。LH1.35ng/ml组与LH≥1.35ng/ml组相比,临床妊娠低;早期流产率高;Gn天数长;Gn用量增加(P0.05)。组间年龄、体重指数、基础内分泌、HCG日E2值、获卵数、受精率、移植胚胎数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长方案IVF-ET周期中,如COH晚期血清LH水平过低,可导致临床妊娠率的下降和早期流产率的升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两种促排卵方案在体外受精(IVF)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寻求一种更有效的刺激方案.[方法]562例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治疗的患者,262例采用wake-up方案为A组;300例采用stir-up方案为B组.比较两组的促性腺激素(Gn)使用天数、Gn使用总量、HCG日雌二醇(E2)值、获卵数、雌雄原核(2PN)受精卵数、卵裂数、优质胚胎数、临床妊娠率和胚胎种植率.[结果]两组获卵数、2PN受精卵数、卵裂数、优质胚胎数、临床妊娠率和胚胎种植率,A、B两组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而A组与B组Gn使用天数、Gn使用总量、HCG日E2值,两组之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IVF治疗中采用stir-up方案促排卵较wake-up方案更经济、有效.  相似文献   

4.
罗克莉  郭慧  龚斐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3):2211-2213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卵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周期中低反应患者提早加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拮抗剂对助孕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卵泡达14mm(198个周期,A组)和12mm(269个周期,B组)开始用GnRH拮抗剂的两组患者,比较其促性腺激素(Gn)使用天数和剂量、GnRH拮抗剂所用天数、HCG日血清雌二醇、黄体生成素、孕酮水平、获卵数、着床率(IR)、临床妊娠率(PR)等。结果:B组Gn使用天数短,但Gn总量增加,早发LH峰有降低的趋势,B组IR、PR和远期妊娠率均显著高于A组。结论:提早至卵泡达12mm即加用GnRH拮抗剂可改善IVF-ET助孕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在体外受精(IVF)/卵母细胞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胚胎移植(ET)中,垂体降调节后血清卵泡刺激素(FSH)水平的动态变化与获卵数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 RH-a)对垂体进行降调节超促排卵的751个IVF/ICSI-ET周期。促性腺激素(Gn)启动日及人绒毛促性腺激素(HCG)日测血清FSH水平,并计算HCG日与Gn启动日的FSH的差值,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Gn启动日FSH及HCG日FSH值与Gn日FSH差值与获卵数、成熟卵泡数的相关性,根据Gn日FSH水平分两组:FSH<4 m IU/L组和FSH≥4 m IU/L组。按HCG日与Gn启动日FSH差值分4组,分别为A组:差值<0;B组:0≤差值<10 m IU/ml;C组:10 m IU/ml≤差值<20 m IU/ml;D组:差值≥20 m IU/ml。用t检验比较组间Gn天数、Gn总用量、获卵数、成熟卵泡数的情况。结果 (1)Gn启动日FSH值与获卵数、成熟卵子数呈显著性负相关,r值分别为-0.307、-0.301(P<0.05),HCG日FSH值与Gn日FSH值的差值与获卵数、成熟卵子数呈显著性负相关,r值分别为-0.166、-0.179(P<0.05);(2)FSH≥4 m IU/ml组的获卵数[(11.93±4.13)枚]及成熟卵子数[(10.01±3.93)枚]比FSH<4 m IU/ml组[分别为(13.55±3.81)枚、(11.45±3.75)枚]显著性少,(3)根据HCG日FSH值与Gn日FSH值的差值分组,4组获卵数分别为(8.67±2.87)枚、(13.12±3.90)枚、(12.36±4.20)枚及(10.23±3.90)枚,其中A组获卵数最低,与其他三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获卵数、成熟卵子数与其C、D组相比显著性增加。结论 Gn启动日FSH值及HCG日FSH与Gn日FSH的差值和获卵数呈负相关,其中Gn启动日的FSH水平与获卵数相关性更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年轻卵巢低反应(POR)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重复周期中微刺激方案和卵泡期高孕激素状态下促排卵(PPOS)方案临床效果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0年7月在清远市人民医院生殖中心行重复周期IVF-ET助孕的年轻POR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促排卵方案不同分为微刺激促排卵方案组(A组,n=30)和PPOS方案组(B组,n=30),比较两组治疗周期的临床数据和其后冻融胚胎移植的临床结局。结果:(1)A组的促性腺激素(Gn)总量、Gn使用天数(Gn天数)、扳机日雌二醇值(HCG日E2)、扳机日孕酮值(HCG日P)、获卵数、成熟卵子数、受精第3日(D3)可用胚胎数、D3优胚数均低于明显B组(P均<0.05);(2)在冻融胚胎移植周期中,A组临床妊娠率和胚胎种植率均明显低于B组(26.1%vs 54.2%,16.3%vs 32.6%,P<0.05);两组继续妊娠率、活产率、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均无明显差异(P均>0.05)。结论:与微刺激方案相比,POR患者在IVF-ET重复周期中PPOS方案可提高获卵数、D3可用胚胎数和D3优胚数、临床妊娠率及胚胎种植率,但不能改善其助孕结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培养阴性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CNP)的临床特征及治疗体会。 方法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DAP)患者56例,回顾性分析CNP患者的病史、化验室指标、病原菌、治疗方式及转归,并与同期收治的革兰氏阳性(G)球菌、革兰阴性(G)杆菌腹膜炎进行分组比较。采用SPSS 15.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两组血清不同致病菌PDAP患者血清血红蛋白、白蛋白水平及腹膜透析液白细胞计数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显著性比较采用t检验,治疗的疗效、近期抗生素使用史及合并症发生率的比较用χ2检验。 结果56例PDAP中CNP组21例,G球菌组24例,G杆菌组11例;CNP组有较高的近期抗生素使用史(23.8%);3组患者在腹膜透析液白细胞计数[(2486.9±2576.4)×106/L,(3017.5±1979.4)×106/L,(2526.7±509.7)×106/L,F=0.185,P>0.05]、近期抗生素使用率(23.5%,4.2%,9.0%, χ2=4.48,P>0.05)、合并出口/皮下隧道感染(4.8%,4.2%,0%,χ2=0.5,P>0.05)方面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NP组血红蛋白(78.2±11.9)g/L最低,与G球菌组(89.5±16.5)g/L(LSD-t=11.26,P<0.05)及G杆菌组(89.1±15.8)g/L(LSD-t=10.95,P<0.05)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NP组血白蛋白(25.1±4.1)g/L最低,与G球菌组(31.5±7.5)g/L(LSD-t=6.32,P<0.05)及G杆菌组(32.5±6.7)g/L(LSD-t=7.31,P<0.05)组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疗效方面,CNP组患者有较低的完全治愈率(66.7%),较高的拔管率(9.5%)、复发率(23.8%),但3组间初始应答率(81%,87.5%,90.9%,χ2=1.68,P>0.05)、完全治愈率(66.7%,75.0%,81.8%,χ2=1.12,P>0.05)、拔管率(9.5%,4.2%,0%,χ2=1.4,P>0.05)、复发率(23.8%,8.3%,0%,χ2=4.42,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培养阴性腹膜炎的产生与近期抗生素使用无关,其有较重的营养不良;且完全治愈率低,拔管率及复发率均较高,提示其预后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不同促排卵方案在多囊卵巢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患者中的效果及对相关指标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56例多囊卵巢IVF-ET患者,随机分为A组(传统长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组)28例和B组(来曲唑组)28例。比较2组的促性腺激素(Gn)量、Gn时间、窦卵泡数、受精率、妊娠率、OHSS发生率及不同时间的抗苗勒氏管激素(AMH)水平、性激素水平。结果 B组的Gn量小于A组,Gn时间短于A组,窦卵泡数、受精率及妊娠率均高于A组,OHSS发生率低于A组,不同时间的AMH水平均高于A组,HCG日B组血清LH高于A组,血清E_2低于A组,移植日B组血清P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来曲唑在多囊卵巢IVF-ET患者中的效果较好,患者相关指标的表达状态也更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控制性超促排卵长方案(长方案),在卵泡发育的不同时期添加尿促性素(HMG)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采用长方案行IVF-ET,卵巢储备功能正常,垂体降调后启动日血清黄体生成激素(LH)水平较低(<1 U/L)患者145例,依据HMG添加的时机不同分为:早卵泡期组(组1,43例)、中卵泡期组(组2,46例)、晚卵泡期组(组3,56例),分析比较3组妊娠结局.结果 3组降调时间、促性腺激素(Gn)天数、获卵数、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雌二醇(E2)、启动日及中期LH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Gn总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071,P<0.001),其中组3 Gn总量[(2225±292)U]低于组1[(2624±422)U]和组2[(2472±417)U](P均<0.05);注射hCG日L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4.184,P=0.018),其中组1注射hCG日LH[(0.46±0.37)U/L]低于组2[(0.72±0.58)U/L](P <0.05);可用胚胎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965,P=0.011),其中组3可用胚胎率[62.5%(288/461)]高于组1[55.0%(170/309)]和组2[52.8%(208/394)](P均<0.05);受精率、卵裂率、优胚率、着床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3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中组3的优胚率、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高于组1、组2,而组1的流产高于组2、组3.结论 对于长方案垂体降调节后LH过度抑制的卵巢储备功能正常患者,于卵泡晚期添加HMG有助于提高优胚率、可用胚胎率、着床率、临床妊娠率,降低流产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新改良短方案与高孕激素状态下促排卵(PPOS)在高龄(年龄≥35岁)且卵巢储备功能低下(基础窦卵泡≤8个)患者中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技术(IVF/ICSI-ET)助孕的治疗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9月于湘潭市中心医院生殖中心就诊的高龄且卵巢储备功能低下患者340个IVF/ICSI-ET周期,按促排卵方案分为改良短方案组(175个取卵周期)和PPOS方案组(165个取卵周期),统计2组患者促排卵结局和临床结局,采用t检验比较2组患者促性腺激素(Gn)用量、Gn使用时间、可移植胚胎数、药物费用等的差异,应用χ2检验比较2组患者双原核卵裂率、优胚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活产率、胚胎流失率、异位妊娠率、流产率的差异。 结果PPOS方案组的Gn用量显著下降[(2204.6±1539.4)U vs (2736.0±633.6)U,t=4.516,P<0.001],Gn使用时间缩短[(9.45±1.75)d vs (10.34±2.00)d,t=5.125,P<0.001],促排卵费用减少[(650.22±450.52)元vs(843.73±273.43)元,t=6.755,P<0.001];改良短方案组的获卵数[(4.88±2.21)个vs(4.01±2.39)个,t=4.507,P=0.001]、可移植胚胎数[(3.35±1.81)个vs (2.90±1.92)个,t=3.302,P=0.005]高于PPOS方案组;改良短方案种植率高于PPOS方案组[23.69%(95/401)vs 14.01%(36/2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210,P=0.002),累积临床妊娠率[37.62%(79/210)vs 27.62%(29/105),χ2=3.107,P=0.078]、活产率[22.38%(47/210)vs 17.14%(18/105),χ2=1.173,P=0.279]较PPOS方案组有改善趋势,流产率[3.33%(7/210) vs 1.90%(2/105),χ2=0.475,P=0.723]、异位妊娠率[1.90%(4/210) vs 0.95%(1/105),χ2=0.443,P=0.66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改良短方案与PPOS方案相比,可获得理想的获卵数、可移植胚胎数、胚胎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因此,对于高龄且卵巢储备功能低下的患者,改良短方案不失为高龄患者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盆底三维超声检查评估不同分娩方式及不同产次对肛提肌裂孔(LH)面积的影响及其与盆腔器官脱垂(POP)的关系。 方法选择2019年4月至12月湖北省妇幼保健院产后42~60 d常规检查的产妇250例,包括初次经阴道分娩产妇(FVD组)150例、二次经阴道分娩(SVD组)及剖宫产产妇(CS组)各50例,行经会阴超声检查,观察静息状态下及最大Valsalva状态时LH面积的变化,并选择同期120例未分娩女性作为对照组。分析各组内POP盆底超声检出率。并将所有研究对象根据是否有POP分为POP组(167例)和无POP组(203例),比较2组间静息状态下及最大Valsalva状态下的LH面积。SVD组、FVD组、CS组和对照组组间LH面积差异采用方差分析,采用t检验比较有POP组和无POP组间LH面积的差异;采用χ2检验分析SVD组、FVD组、CS组和对照组组间POP的超声检出率差异。 结果静息状态下SVD组、FVD组、CS组、对照组LH面积分别为(16.59±3.12)cm2、(15.34±3.50)cm2、(13.09±2.78)cm2及(11.09±2.47)cm2;Valsalva状态下各组LH面积分别为(22.80±8.37)cm2、(18.46±6.63)cm2、(15.58±3.91)cm2及(13.11±5.30)cm2;静息状态下及最大Valsalva状态下LH面积,SVD组>FVD组>CS组>对照组,各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31.89、11.14,P均<0.001)。对照组、CS组、FVD组及SVD组POP超声检出率分别为:17.5%、26.0%、60.0%及86.0%,CS组与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SVD组 vs FVD组:χ2=11.38,P<0.001;SVD组 vs CS组:χ2=36.53,P<0.001;SVD组vs对照组:χ2=70.55,P<0.001;FVD组vs CS组:χ2=17.36,P<0.001;FVD组vs对照组:χ2=49.74,P<0.001)。静息状态及最大Valsalva状态下POP组LH面积均大于无POP组[(14.88±3.49)cm2 vs(12.38±2.17)cm2;(20.93±6.53)cm2 vs(15.59±3.50)cm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06、9.50,P均<0.001)。 结论不同分娩方式及产次对女性LH面积的影响程度不同;LH面积越大,发生POP的风险越高。盆底三维超声能够测量产后女性不同状态下的LH面积,从而早期发现盆底支持结构的改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洗涤回收式自体输血对膝关节、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血栓弹力图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12月甘肃省中医院骨科收治的膝关节、髋关节置换术中出血400~1 000 ml,回收输血量400~600 ml的患者186例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只接受异体输血的患者162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输血前与输血后1 d、5 d的血红蛋白(Hb)、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比容(HCT)、血小板(PLT)、血栓弹力图[包括凝血反应时间(R)、最大振幅(MA)、血凝块形成时间(K)、凝固角度(α)]及细胞免疫功能(包括CD3+CD4+T细胞、CD3+CD8+T细胞、CD16+CD56+NK细胞)水平进行检测并比较。 结果输血后1 d,观察组Hb(112.57±14.32)g/L、HCT(34.10±3.32)%、RBC(3.12±0.53)×1012/L、PLT(125±31)×109/L与对照组Hb(108.35±12.84)g/L、HCT(33.52±3.04)%、RBC(2.91±0.42)×1012/L、PLT(123±40)×109/L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6,1.21,1.37,1.94;均P>0.05);输血后5 d,观察组Hb(122.52±13.70)g/L、HCT(40.12±3.80)%、RBC(3.91±0.45)×1012/L、PLT(135±39)×109/L与对照组Hb(118.31±13.91)g/L、HCT(35.50±3.70)%、RBC(3.14±0.61)×1012/L、PLT(127±31)×109/L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1,5.58,5.72,7.61;均P<0.05)。输血后1 d,观察组R(5.97±0.31)min、MA(56.73±2.24)mm、K(2.57±0.10)min、α(59.88±1.73)°与对照组R(6.07±0.30)min、MA(57.68±1.78)mm、K(2.70±0.52)min、α(61.12±3.09)°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02,0.90,0.66,0.99;均P>0.05)。输血后5 d,观察组R(6.62±0.59)min、MA(63.81±0.86)mm、K(2.95±0.19)min、α(61.12±2.36)°与对照组R(6.82±1.21)min、MA(62.99±1.88)mm、K(2.82±0.18)min、α(60.50±2.07)°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0,1.04,1.33,0.56;均P>0.05)。流式细胞分析表明,输血后1 d,观察组患者CD3+CD4+T细胞的水平(33.66±2.10)高于对照组(29.88±1.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2,P<0.01);输血后5 d,观察组CD3+CD4+T细胞(35.92±0.79)、CD3+CD8+T细胞(21.82±1.61)、CD16+CD56+NK细胞(1.68±0.14)水平均高于对照组(29.83±2.11、20.53±2.71、1.03±0.13),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6,6.57,9.58;均P<0.01)。 结论与异体输血比较,洗涤回收式自体输血不影响膝关节置换、髋关节置换患者血栓弹力图R、MA、K、α,可以提高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实施集束化干预策略对预防高原ICU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效果,为高原地区VAP预防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选取青海省人民医院ICU行机械通气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7年4至12月入院未实施集束化护理策略的418例患者为对照组,2018年2至10月入院实施集束化干预策略的437例患者为观察组。比较2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VAP发生率、误吸发生率、气囊压力监测情况及2组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情况。 结果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机械通气时间:(5.94±4.17)d vs (9.72±5.66)d,t=11.14,P<0.001;ICU住院时间:(9.63±6.41)d vs (14.48±8.30)d,t=9.55,P<0.001];VAP及误吸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VAP发生率:3.4%和8.1%,χ2=9.39,P=0.001;误吸发生率:0.7% vs 2.2%,χ2=4.82,P=0.030);气囊压力监测达标率高于对照组,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6.4% vs 61.7%,χ2=2.50,P<0.001)。观察组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高于对照组,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9.0% vs 48.5%,χ2=4.76,P<0.001)。 结论集束化干预策略可有效缩短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减少高原地区VAP及误吸的发生率,提高气囊压力监测达标率及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高龄孕妇终止妊娠时机对母婴结局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产科2016年2月至2019年1月160例超高龄孕妇分娩的资料,依据产妇分娩时妊娠周数分为超预产期妊娠组(40~41周,共33例)和正常足月妊娠组(37~39+6周,共127例)。对两组患者的年龄、距离前次妊娠时间、分娩前血红蛋白水平、产时体质量指数(BMI)等指标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对两组患者直接剖宫产、阴道试产失败后转剖宫产、阴道助产、顺产、产后出血、新生儿转儿科、羊水过少、羊水混浊、急性胎儿窘迫、胎膜早破、巨大儿的发生率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结果超预产期妊娠组与正常足月妊娠组在年龄、距离前次妊娠时间、分娩前血红蛋白水平、产时BMI、直接剖宫产率、阴道试产失败后转剖宫产率、阴道助产率、顺产率、产后出血发生率、新生儿转儿科发生率、胎膜早破发生率、巨大儿发生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超预产期妊娠组与正常足月妊娠组比较,羊水过少发生率(15.15% vs 3.15%,χ2=5.026,P=0.025)、羊水混浊发生率(33.33% vs 3.15%,χ2=24.648,P<0.001)、急性胎儿窘迫发生率(12.12% vs 1.57%,χ2=5.414,P=0.020)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超高龄孕妇应选择足月后预产期前终止妊娠,降低发生围产儿不良结局的概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小板参数测定对重症支原体肺炎(SMPP)患儿诊治的临床意义。 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9月至2017年2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儿科住院治疗的支原体肺炎患儿,共180例,依据临床表现分为:重症组(SMPP组)90例,轻症组(MPP组)90例,选取本院同期小儿外科住院治疗的腹股沟斜疝患儿9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病例-对照法进行研究。依据支原体肺炎患儿的发病时间、症状、体征、影像学表现,划分急性期与恢复期,每组各90例。3组患儿分别采集外周静脉血行血小板参数测定,包括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大血小板比率(P-LCR),采用t检验或F检验比较各组水平差异。 结果SMPP组患儿,急性期与恢复期比较,各项血小板参数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242.06±62.44)×109/L、PDW(10.74±2.34)%、MPV(9.58±0.85)fL、PCT(0.25±0.09)%、P-LCR(22.21±5.98)%和PLT(405.11±101.00)×109/L、PDW (9.87±1.67)%、MPV (9.22±0.67)fL、PCT (0.37±0.09)%、P-LCR (20.07±3.23)%;t=-13.02,2.87,3.14,-8.65,2.30;均P<0.05]。急性期,与对照组比较,SMPP组PLT、PCT水平显著降低,MPP组PLT、PCT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PP组、MPP组、对照组分别为PLT(242.06±62.44)×109/L、(333.28±92.60)×109/L、(287.36±36.29)×109/L和PCT(0.25±0.09)%、(0.32±0.12)%、(0.28±0.05)%;F=40.67,18.52;均P<0.05];恢复期,与对照组比较,SMPP组及MPP组PLT、PCT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PP组、MPP组、对照组分别为PLT(405.11±101.00)×109/L、(328.78±76.30)×109/L、(287.36±36.29)×109/L和PCT(0.37±0.09)%、(0.32±0.07)%、(0.28±0.05)%;F=55.56,39.76;均P<0.05]。 结论关注血小板参数变化,尤其是PLT、PCT水平的变化,可早期诊断SMPP并判断其病情变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集成式血液净化治疗在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AHLP)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11月在山西医学科学院山西大医院重症医学科内行血液净化治疗的AHLP患者42例,按治疗过程中采用的血液净化方式,分为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CVVH)组和血浆置换(PE)联用CVVH组,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血清淀粉酶(AMY)、谷丙转氨酶(ALT)、血清肌酐(SCr)、三酰甘油(TG)、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评分的变化以及临床结局。采用t检验比较2组患者WBC、CRP、AMY、APACHEⅡ评分,采用χ2检验比较2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 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的WBC、CRP、AMY、ALT、SCr、T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PE+CVVH组WBC、CRP、AMY、ALT、SCr及TG均低于CVVH组[(9.6±3.5)×109/L vs(12.6±3.7)×109/L,(24.6±5.8)mg/L vs(34.7±2.2)mg/L,(242.1±28.9)IU/L vs(819.6±89.8)IU/L,(56.6±5.4)IU/L vs(78.9±18.)IU/L,(86.2±8.5)μmol/L vs(95.1±5.7)μmol/L,(4.1±1.6)mmol/L vs(8.9±2.1)mmol/L],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700,P=0.01;t=-7.317,P<0.001;t=-28.609,P<0.001;t=-5.521,P<0.001;t=3.943,P<0.001;t=-8.378,P<0.001);同时,PE+CVVH组患者的肠蠕动恢复时间、住院时间、腹痛及腹胀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CVVH组[(4.6±1.4)d vs(6.8±2.7)d,(13.6±3.2)d vs(16.8±2.6)d,(2.7±0.4)d vs(3.6±1.4)d],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36,P=0.002;t=-3.535,P=0.001;t=-2.891,P=0.006)。PE+CVVH组患者临床有效率高于CVVH组(100.0% vs 85.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 结论集成式血液净化技术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TG水平及炎症介质水平,对AHLP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脓毒症伴急性肾损伤(AKI)患者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最佳开始时机。 方法选择浙江省人民医院ICU在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脓毒症伴AKI并接受CRRT治疗的112例成年患者,根据CRRT治疗前的KDIGO-AKI分期,将处于AKI-1期或2期的患者归于早期组(52例),而AKI-3期的患者则归于晚期组(6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急性病生理学和长期健康评价(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平均动脉压、乳酸水平、WBC、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28 d生存率、住院病死率情况。同时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绘制早期组和晚期组患者的生存曲线,并用Log-Rank检验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两组患者CRRT治疗前的APACHEⅡ评分、平均动脉压、乳酸水平、血小板计数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早期组患者比较,晚期组患者的SOFA评分[(9.6 ± 4.3)分vs.(7.4 ± 2.9)分,t=3.171,P=0.002]、WBC[(15 ± 8)× 109/L vs.(12 ± 9)× 109/L,t=2.273,P=0.025]及住院病死率[70%(42/60)vs. 50.0%(26/52),χ2=4.672,P=0.031]更高,血红蛋白含量[(89 ± 25)g/L vs.(100 ± 27)g/L,t=2.107,P=0.037]、28 d生存率[40.0%(24/60)vs. 61.54%(32/52),χ2=5.169,P=0.023]更低。而两组患者的平均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提示,早期组患者的生存率高于晚期组患者(χ2=12.169,P<0.001)。 结论脓毒症伴AKI患者病死率高,CRRT的最佳介入时机应早于患者肾功能进展至AKI-3期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