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D-二聚体、脂蛋白(a)水平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53例作为研究组,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循环酶法、免疫透射比浊法分别测定: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D-二聚体(D-D)、脂蛋白a[Lp(a)]浓度.结果:急性脑梗死组Hcy、hs-CRP、D-D、Lp(a)测量值均高于对照组并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cy、hs-CRP、D-D、Lp(a)是急性脑梗死发生的危险因素,联合这4项检测对脑梗死的早期诊断有很大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免疫球蛋白(Ig)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小儿手足口病(HFMD)中检测的临床价值及应用研究。方法选取HFMD患儿76例(HFMD组),均采用利巴韦林治疗,根据治疗效果又分为好转组和无效组;选择同期儿童健康体检者80名(对照组)。分别检测HFMD组和对照组Ig(IgA、IgG、IgM)和hs-CRP水平,评价2个指标在HFMD的诊断与治疗疗效观察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绘制ROC曲线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Ig中IgA、IgG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 0.01),而IgM、hs-CRP均高于对照组(P < 0.01);观察组经利巴韦林治疗后64例好转,12例无效;好转组中IgA、IgG水平均高于无效组(P < 0.05),IgM、hs-CRP水平均低于无效组(P < 0.01)。IgA、IgG、IgM和hs-CRP在小儿HFMD中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g联合hs-CRP诊断小儿HFMD敏感性、特异性,高于单一指标(P < 0.05)。结论Ig和hs-CRP联合检测对于HFMD患儿早期诊断具有辅助筛查作用,且对于已明确患儿疾病严重程度、疾病的进展和指导临床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病人血清脂蛋白a[LP(a)]、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同型半胱氨酸(Hcy)、胱抑素C(Cys C)水平与ACI的相关性及其在ACI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ACI病人300例作为病例组,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HISS)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并选择同期体检者70名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血清葡萄糖(GLU)、胆固醇(CHO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三酰甘油(TG)、Lp(a)、Hcy、LDL-C、Cys C水平。根据NHISS评分将ACI病人分为轻度组(n=173)、中度组(n=89)和重度组(n=38),比较各组血清LP(a)、LDL-C、Hcy、Cys C水平。通过多元logistic回归构建多因素模型,并对模型绘制ROC曲线评价LP(a)、LDL-C、Hcy、Cys C单独和联合对ACI的诊断价值。结果病例组血清GLU、CHOL、HDL-C、Lp(a)、Hcy、LD-C L、Cys 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 < 0.05~P < 0.01),2组T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I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血清LDL-C、Hcy水平均逐渐升高(P < 0.05);3组血清LP(a)、Cys C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分析显示,Hcy单独诊断ACI的准确性较高(ROC曲线下面积、灵敏度、特异性、约登指数分别为0.799、81.00%、88.53%、69.53%),血清LP(a)、LDL-C、Hcy及Cys C联合检测诊断ACI的准确性最高(ROC曲线下面积、灵敏度、特异性、约登指数分别为0.841、97.14%、90.63%、87.77%)。结论血清LP(a)、LDL-C、Hcy及Cys C的水平与ACI的发生相关,LDL-C、Hcy与脑梗死的严重程度相关。联合LP(a)、LDL-C、Hcy及Cys C对诊断ACI具有更高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其可能成为早期预测ACI发生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将所选患者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其中轻度36例、中度58例和重度26例,收集所有患者血常规、生化指标等资料,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各临床指标情况,并分析影响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结果治疗前脑梗死各组比较,中度组血TG、hs-CRP水平明显高于轻度组,重度组的Hcy、D-D、hs-CRP水平明显高于轻度、中度组,血FBG水平明显低于轻、中度组,各组差异均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三组患者的Lp(a)、D-D、hs-CRP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中度组的血FBG水平明显降低,中度、重度组的血D-Bil水平明显降低,中度组的血TG、LDL-C水平明显降低;重度组的血T-Bil水平明显降低(P0.05),各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进行多因素分析,血FBG、hs-CRP、Hcy、D-D、LDL-C和Lp(a)水平是影响急性脑梗死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FBG、hs-CRP、Hcy、D-D、LDL-C和Lp(a)为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缺血性脑卒中伴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急性缺血性脑卒病人142例,其中110例伴有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狭窄,32例无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收集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危险因素回归模型进行缺血性脑卒中伴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高血压、糖尿病,以及高水平的胱抑素C、D-二聚体、Hcy、apoA是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1)。结论缺血性脑卒中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发生受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通过预测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发生的风险,有助于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改善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白艳华  柯建乐 《蚌埠医学院学报》2021,46(3):325-327, 331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CAS)与血同型半胱氨酸(HCY)的相关性及其危险因素。方法纳入腔隙性脑梗死病人200例,所有病人均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和血HCY测定,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和血HCY水平进行分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CAS的危险因素及与血HCY关系。结果CAS组病人年龄、高血压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HCY水平及基线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与非CA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CIMT斑块组病人血清HCY水平均明显高于CIMT增厚组和正常组(P < 0.01),CIMT增厚组HCY水平亦明显高于正常组(P < 0.01)。低HCY组病人CIMT为(0.75±0.10)mm,明显低于高HCY组的(1.26±0.13)mm(P < 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高血压、hs-CRP、HCY均为发生CAS的独立影响因素(P < 0.05~P < 0.01)。结论除年龄、高血压、hs-CRP影响CAS的发生外,血HCY水平同样影响CAS的发生,临床可针对这些危险因素对CAS进行早期评估和预防。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桡动脉止血器改良加压包扎对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止血效果和舒适度的影响。方法将180例经皮穿刺桡动脉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或介入治疗的病人随机分为纱布绷带加压组(A组)、旋压式止血器组(B组)和旋压式止血器改良加压包扎组(C组),观察3组的止血疗效和病人的舒适度。结果3组病人桡动脉穿刺一次成功率、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出血率A组高于B组和C组(P < 0.01和P < 0.05)。术后腕围A组和B组均大于C组(P < 0.01);血氧饱和度A组和C组均大于B组(P < 0.01)。术后淤青率、小肿块率、皮损率、桡动脉闭塞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大肿块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淤青率A组高于B组和C组;小肿块率A组高于B组;皮损率A组低于C组,C组低于B组;桡动脉闭塞率A组低于B组(P < 0.05~P < 0.01)。结论桡动脉止血器改良加压包扎可以在有效止血的同时降低局部并发生的发生率,提高病人术后舒适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与急性脑梗死(ACI)病人颈动脉斑块性质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05例ACI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收集病人临床资料,酶联免疫法测定检测血清hs-CRP、MCP-1水平,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ICAM-1水平,颈动脉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和颈动脉斑块性质,根据IMT值将病人分为0.9 mm < IMT ≤ 1.2 mm、1.2 mm < IMT ≤ 1.4 mm、IMT>1.4 mm 3个亚组,根据斑块性质将病人分为稳定性斑块组(39例)和易损斑块组(66例)。Pearson相关分析分析血清ICAM-1、hs-CRP、MCP-1水平与IMT相关性。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影响ACI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ICAM-1、hs-CRP、MCP-1水平预测ACI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的价值。结果易损斑块组血清ICAM-1、hs-CRP、MCP-1水平均高于稳定性斑块组(P < 0.01)。血清ICAM-1、hs-CRP、MCP-1水平在0.9 mm < IMT ≤ 1.2 mm组、1.2 mm < IMT ≤ 1.4 mm组、IMT>1.4 mm组依次升高(P < 0.05~P < 0.01)。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ICAM-1、hs-CRP、MCP-1水平与IMT呈正相关(r=0.495、0.585、0.498,P < 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水平ICAM-1、hs-CRP、MCP-1及LDL-C、合并糖尿病是ACI病人颈动脉斑块性质不稳定的危险因素(P < 0.01)。ROC分析结果显示血清ICAM-1、hs-CRP、MCP-1及三者联合预测ACI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2、0.753、0.646、0.852,灵敏度分别为69.23%、79.49%、66.67%、89.74%,特异度分别为74.24%、68.18%、65.15%、89.39%。结论血清ICAM-1、hs-CRP、MCP-1水平与ACI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有关,可能作为颈动脉斑块不稳定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END)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深圳市某三甲医院神经内科2014-2017年AIS病人,发病后7 d内NIHSS总分增加≥ 2分提示END,分成END组68例和非EMD组334例,单因素分析对比2组临床资料,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判定EN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2组在体温、房颤病史、颈动脉中重度狭窄、基线NIHSS评分、高血糖、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白细胞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颈动脉狭窄≥ 50%(OR=2.483,95%CI:1.020~6.044)、高基线NIHSS评分(OR=1.219,95%CI:1.135~1.310)、高血糖(OR=1.101,95%CI:1.009~1.202)、高C反应蛋白(OR=1.029,95%CI:1.007~1.052)、高白细胞水平(OR=1.172,95%CI:1.042~1.319)是发生EN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颈动脉狭窄≥ 50%、基线NIHSS评分越高、血糖越高、C反应蛋白越高、白细胞水平越高的病人,发生END的风险越大,为临床护理人员评估AIS病人病情、指导个体化治疗及护理措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血清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apolipoprotein A1/apolipoprotein B,ApoA1/B)、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脂蛋白a[lipoprotein(a),Lp(a)]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合并微血管并发症患者中的变化及预测价值。 方法 选取T2DM患者134例,根据是否合并微血管并发症分为合并微血管并发症组(56例)与无微血管并发症组(78例),比较2组临床资料、血清ApoA1/B、Hcy、Lp(a)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ApoA1/B、Hcy、Lp(a)与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T2DM合并微血管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血清ApoA1/B、Hcy、Lp(a)对T2DM合并微血管并发症的单独及联合预测价值。 结果 合并微血管并发症组血清ApoA1/B水平低于无微血管并发症组,Hcy、Lp(a) 水平高于无微血管并发症组(P<0.05);血清ApoA1/B与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 A1c,HbA1c)、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glucose,FBG)、餐后2 h血糖(2 h postprandial plasma glucose,2 hPG)、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呈负相关,Hcy、Lp(a)与FBG、2 hPG、HbA1c、TC、TG呈正相关(P<0.05);病程、BMI、合并高血压、血清ApoA1/B、Hcy、Lp(a)是T2DM合并微血管并发症的影响因素(P<0.05);血清ApoA1/B、Hcy、Lp(a)联合预测的AUC为0.878,敏感度为73.21%,特异度为88.46%,优于各指标单独预测(P<0.05)。 结论 T2DM合并微血管并发症患者血清ApoA1/B表达水平明显降低、Hcy、Lp(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检测其水平变化可辅助临床预测T2DM患者微血管并发症发生,为患者病情评估、预防及治疗提供有效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脂蛋白(a)[lipoprotein(a), Lp(a)]和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 hs-CRP)的变化及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183例脑梗死患者和同期健康体检者163例,分别检测样本中同型半胱氨酸、脂蛋白(a)和超敏C-反应蛋白,并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ROC曲线确定此3项结果诊断脑梗死的界值。结果 脑梗死组HCY、Lp(a)和hs-CRP分别为(16.7±6.3) μmol/L、(343.6±150.1)mg/L、(3.87±1.88)mg/L,正常对照组分别为(12.9±4.7) μmol/L、(205.4±190)mg/L、(2.45±0.69)mg/L。脑梗死组的3项检测指标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梗死的发生与HCY、Lp(a)和hs-CRP密切相关,可作为其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血清中脂蛋白a(LPa)、D-二聚体(D-D)、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G)的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将我院2011年7月~2012年5月所收治的74例神经内科首次发病的住院患者设为观察组,对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分,将观察组患者再分为轻、中、重3型,另设正常对照组74例。分别测定其血清脂蛋白a(LPa)、D-二聚体(D-D)、C-反应蛋白(CRP)及纤维蛋白酶原(FG)的变化水平。结果: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中Lp(a)、D-D、CRP及F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LP(a)、D-D、CRP、FG水平随病情严重程度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中Lp(a)、D-D、CRP、FG是提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其浓度升高提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严重程度越重。因此,Lp(a)、D-D、CRP、FG可为临床评价AIS严重程度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Hcy)、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D-二聚体(D-D)水平与病情程度的关系。方法 2011年8月至2013年4月期间,对深圳市龙岗区平湖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98例ACI患者(急性脑梗死组)和8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进行血清Hcy、hs-CRP和D-D检测,比较急性脑梗死组和对照组之间、急性脑梗死组不同梗死范围和不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患者之间血清Hcy、hs-CRP和D-D水平。结果研究组血清Hcy、hs-CRP和D-D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急性脑梗死组轻度、中度和重度神经功能缺损ACI患者血清Hcy、hs-CRP和D-D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91、2.65、11.42,P<0.05),ACI患者血清Hcy、hs-CRP和D-D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相关(r=0.61、0.74、0.96,P<0.05);小梗死、中等梗死和大梗死组患者血清Hcy、hs-CRP和D-D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86、2.45、10.87,P<0.05)。ACI患者血清Hcy、hs-CRP和D-D水平与脑梗死体积呈正相关(r=0.57、0.65、0.86,P<0.05).结论 ACI患者血清中Hcy、hs-CRP和D-D水平与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三项指标联合检测对于ACI的诊断和病情判断具有重要意义,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低密度脂蛋白(LDL-C)、三酰甘油(TG)及总胆固醇(TC)的水平与急性脑梗死(ACI)发病的关系。方法:搜集61例ACI患者(ACI组)和32例同期住院治疗的非脑血管病患者(对照组)的血液标本,比较2组Hcy、hs-CRP、LDL-C、TG及TC水平,并分析Hcy与hs-CRP、LDL-C、TG、TC的相关性。结果:ACI组血清Hcy、hs-CRP、LDL-C、TG及TC水平较对照组均升高 (P<0.05~P<0.01);Hcy与hs-CRP、LDL-C、TG、TC均无明显相关关系(P >0.05)。结论:ACI患者的血清Hcy、hs-CRP、LDL-C、TG 与TC水平均较对照组升高,均是脑梗死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胱抑素C (CysC)、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以及D-二聚体(D-D)联合检测对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病人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85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病人(观察组)为研究对象;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40名作为对照组;检测2组血清CysC、Hcy、hs-CRP及D-D水平,探讨四项指标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结果:观察组病人血清CysC、Hcy、hs-CRP及D-D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CysC、Hcy、hs-CRP及D-D四项联合检测ROC曲线下面积为0.956,敏感度为91.26%,特异度为63.32%,阳性预测值为89.79%,阴性预测值66.37%,Youden指数为0.78。各指标联合检测均优于其他单项检测值(P<0.05)。结论:CysC、Hcy、hs-CRP及D-D四项指标表达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病人病情进展程度密切相关,四项指标的联合检测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病人的早期诊断、病情评价等方面都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入院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水平与卒中相关性肺炎(stroke associated pneumonia,SAP)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在金华市中心医院首次确诊AIS的9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SAP诊断标准分为SAP组(n=40)和非SAP组(n=56)。比较两组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和SAP风险评分(SAP risk assessment,A2DS2)、TOAST分型、血脂和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血清白细胞计数、尿酸和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和MMP-9水平。结果 SAP组入院NIHSS和A2DS2评分高于非SAP组,吞咽障碍增多,血清尿酸、hs-CRP、PCT和MMP-9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NIHSS评分、血清hs-CRP、PCT和MMP-9水平升高是SAP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Spearman检验显示,血清MMP-9与NIHSS评分、hs-CRP和PCT呈正相关(P<0.05)。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显示,入院NIHSS评分、血清hs-CRP、PCT和MMP-9水平预测SAP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2[95%(confidence interval,CI):0.659~0.804)]、0.798(95%CI:0.742~0.856)、0.831(95%CI:0.756~0.902)和0.878(95%CI:0.833~0.945),预测价值较高。结论 MMP-9不仅具有组织蛋白溶解活性,同时具有炎症介质特性。AIS患者入院血清MMP-9水平升高可能与SAP发生密切相关,可作为SAP早期诊断的重要新型生化标志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入院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水平与卒中相关性肺炎(stroke associated pneumonia,SAP)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在金华市中心医院首次确诊AIS的9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SAP诊断标准分为SAP组(n=40)和非SAP组(n=56)。比较两组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和SAP风险评分(SAP risk assessment,A2DS2)、TOAST分型、血脂和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血清白细胞计数、尿酸和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和MMP-9水平。结果 SAP组入院NIHSS和A2DS2评分高于非SAP组,吞咽障碍增多,血清尿酸、hs-CRP、PCT和MMP-9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NIHSS评分、血清hs-CRP、PCT和MMP-9水平升高是SAP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Spearman检验显示,血清MMP-9与NIHSS评分、hs-CRP和PCT呈正相关(P<0.05)。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显示,入院NIHSS评分、血清hs-CRP、PCT和MMP-9水平预测SAP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2[95%(confidence interval,CI):0.659~0.804)]、0.798(95%CI:0.742~0.856)、0.831(95%CI:0.756~0.902)和0.878(95%CI:0.833~0.945),预测价值较高。结论 MMP-9不仅具有组织蛋白溶解活性,同时具有炎症介质特性。AIS患者入院血清MMP-9水平升高可能与SAP发生密切相关,可作为SAP早期诊断的重要新型生化标志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颈动脉斑块超微血流成像(superb micro-vascular imaging, SMI)分级联合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 hs-CRP)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风险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纳入就诊于我院神经内科且存在颈动脉斑块的患者156例,依据MRI检查结果及临床诊断分为AIS组(72例)和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non-acute ischemic stroke,NAIS)组(84例)。2组患者均进行颈动脉常规超声检查、SMI检查及血清hs-CRP水平检测。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斑块内新生血管SMI分级、血清hs-CRP单独及联合诊断预测AIS发生的风险,并确定其截断值。 结果 2组间SMI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IS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较NAIS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斑块的厚度和面积狭窄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SMI分级(OR=4.015,95%CI:2.426~6.646,P<0.001)、血清hs-CRP(OR=1.809,95%CI:1.313~2.498,P<0.001)均为影响AI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以SMI分级≥2级作为预测发生AIS的诊断标准,其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 AUC)为0.787,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1.97%、66.66%。以血清hs-CRP≥4.7 mg/L作为预测发生AIS的诊断标准,其AUC为0.699,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66.67%、65.48%。二者联合诊断预测发生AIS的AUC为0.842,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0.28%、66.67%。 结论 颈动脉斑块SMI分级联合血清hs-CRP能够提高预测AIS发生风险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