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分析腔镜卵巢囊肿手术对术后卵巢储备功能和应激反应水平的影响,旨在为病人选择合理术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80例卵巢囊肿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取腹腔镜手术,对照组选择开腹手术。比较2组术前、术后超声检查指标、血清激素水平及应激反应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术后2组病人卵巢基质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期最低流速(EDV)水平高于术前(P < 0.05),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水平低于术前(P < 0.05);且观察组PSV、EDV、窦卵泡计数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PI和RI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1)。术后3个月2组病人血清雌激素水平均低于术前(P < 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血清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1)。术后5 d 2组病人血清去甲肾上腺素、超敏C反应蛋白、皮质醇水平均高于术前(P < 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1)。结论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对病人术后卵巢功能的影响较小,能显著改善性激素水平,加快卵巢储备功能的恢复,且对机体应激反应影响更小,利于病人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改良双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病人108例,其中54例行改良双孔LC作为观察组,54例行三孔LC作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2组术中手术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病人手术时间较长,术后疼痛较轻,术后抑郁焦虑评分减低,术后瘢痕评分及病人美容满意度也明显改善(P < 0.05~P < 0.01)。术后2组病人抑郁焦虑程度均较术前显著降低,观察组降低的程度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改良双孔LC安全可靠,手术创伤更小,术后恢复快,术后疼痛轻,病人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在腹壁疝治疗中应用腹腔镜下组织结构分离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在宜春新建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0例腹壁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掷硬币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开放组织结构分离术治疗,观察组接受腹腔镜下组织结构分离术治疗,对比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手术相关指标、术后疼痛程度、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随访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33%)比对照组(73.33%)更高(P<0.05)。观察组切口长度、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比对照组更短,术中出血量比对照组更少(P<0.05)。术后第1天、第2天、第3天及第5天,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比对照组更低(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复发率比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 应用腹腔镜下组织结构分离术对腹壁疝患者进行治疗,手术切口较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疼痛程度轻,手术安全性高,有助于加快患者术后身体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及疝复发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改良侧卧位在泌尿外科后腹腔镜手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泌尿外科后腹腔镜手术病人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术后返回病房均安置病人于去枕平卧位,对照组术后6 h采取常规健侧卧位即90°侧卧屈膝和平卧每2 h交替卧位,观察组病人术后2 h采取30°健侧卧位和平卧每2 h交替卧位。术后24 h调查并记录病人的舒适度,期间观察2组病人健侧卧位有效保持及矫正体位情况。结果术后24 h观察组病人整体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 < 0.01);从各维度来看,观察组病人生理舒适度要比对照组高(P < 0.01)。观察组健侧卧位有效保持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1)。结论改良侧卧位提高了泌尿外科后腹腔镜手术后病人的舒适度,有助于病人翻身后健侧卧位的保持,有效地提升了泌尿外科专科护理质量,减轻了护理工作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手术室护理路径在提高腹腔镜手术配合效率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病人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实施手术室护理路径,比较2组病人的手术配合效率及病人的护理满意度。 结果 2组病人均手术成功。观察组的术前准备时间、建立气腹时间、腔内操作时间、调整术野时间、总手术时间和术后整理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 < 0.05~P < 0.01)。观察组在术前访视、术前宣教、术前准备、手术配合、手术室舒适度、服务态度和关心病人方面的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 结论 手术室护理路径能够提高腹腔镜手术的配合效率,改善病人的护理服务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食管超声引导下经胸微创封堵术与传统修补术在治疗小儿室间隔缺损上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接受传统开胸修补术的89例室间隔缺损患儿与接受食管超声引导下经胸微创封堵术的85例室间隔缺损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设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比较2组患儿手术情况、术后炎症因子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恢复时间及心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 0.01),术中无输血,明显低于对照组的输血量(407.87±95.89)mL(P < 0.01);观察组术后第1~3天的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计数均低明显于对照组(P < 0.01);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呼吸机支持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 < 0.01)。2组手术后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水平与手术前比较均明显改善(P < 0.01);且手术后,观察组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和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1)。结论食管超声引导下经胸微创封堵术在小儿室间隔缺损治疗中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输血量等,有利于减轻术后炎症反应,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加快术后康复进展,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7.
丁秀秀  黄琳惠  蔡兴俊  黄奕江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9,44(10):1316-1318, 1321
目的探讨大剂量氨溴索注射液对肺癌病人术后肺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纳入90例非小细胞肺癌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均采用胸腔镜根治手术,对照组手术前1 d与术后5 d给予常规剂量(60 mg/d)氨溴索静滴治疗,观察组采用大剂量(500 mg/d)氨溴索静滴治疗。比较2组病人住院相关指标、手术前后肺功能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变化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组术后5 d肺功能指标均明显低于术前,咳痰难易程度评分明显高于术前(P < 0.01)。观察组术后5 d PEF25明显高于对照组,咳痰难易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 < 0.01和P < .05)。2组术后1 d血清IL-6、IL-8、CRP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观察组术后5 d IL-6、IL-8、CRP水平均明显高于术前和低于术后1 d,观察组术后1 d、5 d组IL-6、IL-8、CR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1)。观察组住院时间、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1)。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大剂量氨溴索能降低肺癌根治术病人肺损伤,促进肺功能的恢复,改善术后炎症反应,降低抗菌药物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8.
丁绍慧 《蚌埠医学院学报》2021,46(10):1447-1450
目的探讨改良鼻丘径路额窦鼻内镜修正手术治疗难治性鼻-鼻窦炎病人的短期疗效。方法选取78例难治性鼻-鼻窦炎病人,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行鼻窦开放手术,观察组行改良鼻丘径路额窦鼻内镜修正手术。2组均随访3个月,统计对比2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及手术前后嗅觉功能、鼻黏膜纤毛传输速率、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治疗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1);嗅觉等级优于对照组(P < 0.05);术后3个月,2组鼻黏膜纤毛传输速率均较术前有所提高(P < 0.01),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1);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7.69%、复发率2.56%均较对照组的25.64%、20.51%低(P < 0.05);术后2组精神功能及躯体功能症状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 < 0.01),且观察组改善情况较对照更明显(P < 0.01)。结论对难治性鼻-鼻窦炎病人行改良鼻丘径路额窦鼻内镜修正手术治疗,可有效提高鼻黏膜纤毛传输速率,显著改善病人嗅觉功能及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不易复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层面外科解剖性后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在肾上腺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8例行后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的病人,其中20例行层面外科解剖性后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为观察组,18例行传统后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为对照组。比较2组病人的临床特征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手术时间短、术后第1天引流量少、住院时间短(P < 0.05~P < 0.01),而2组肿瘤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层面外科解剖性后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为肾上腺肿瘤治疗提供了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免充气和充气单孔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TE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成人腹股沟疝病人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病人行免充气单孔TEP,对照组行充气单孔TEP,比较2组病人的治疗效果。结果2组病人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程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1)。观察组病人切口满意度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75.00%(P < 0.05)。2组病人术后均无复发。结论免充气单孔腹腔镜TEP治疗腹股沟疝安全可行,病人接受程度高,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悬吊免气腹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12月于嘉兴市中医院普外科就诊的年龄为1~12岁的72例腹股沟疝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纳入36例。对照组患儿采用传统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 观察组采用悬吊免气腹腹腔镜手术, 观察2组患儿的术后疼痛评分优良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3个月复发率以及应激指标的变化。  结果  观察组的疼痛评分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571, P=0.033)。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有所缩短[(13.63±3.66) min vs.(16.25±2.17) min, (3.38±0.65) d vs.(4.06±0.23) d, 均P < 0.01]。术后观察组患儿的皮质醇、IL-6、IL-10水平以及TNF-α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2组患儿术后3个月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99)。  结论  应用悬吊免气腹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 可缩短手术时间和术后恢复时间, 减轻患儿术后疼痛程度, 降低应激反应, 值得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对头面部手术术后疼痛、免疫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头面部手术病人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0例。观察组在麻醉诱导前行超声引导下右侧星状神经节阻滞,对照组则实施常规全身麻醉,比较2组病人术后不同时间疼痛数字评分变化,分析2组术后自主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术后48 h 2组免疫功能和抗氧化能力及并发症。结果2组术后不同时间疼痛数字评分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2组不同时间点疼痛数字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疼痛数字评分低于对照组(P < 0.01);随时间变化,2组疼痛评分均呈降低趋势(P < 0.01);观察组术后自主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均早于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 < 0.01);观察组术后48 h免疫指标IgA和IgG水平、SOD水平高于对照组,抗氧化能力指标MDA水平低于对照组(P < 0.01);观察组术中心动过速、麻醉苏醒延迟、术后出血及术后感染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 0.01)。结论针对头面部手术病人,实施超声引导下右侧星状神经节阻滞,能有效缓解病人术后疼痛,提高机体免疫力及抗氧化能力,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羟考酮联合罗哌卡因腹横筋膜平面阻滞(TAPB)对腹部手术术后快速康复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腹部胃肠肿瘤病人9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人均行开放性手术操作,年龄35~69岁,体质量指数 < 30 kg/m2,ASA分级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羟考酮静脉应用联合罗哌卡因切口浸润,观察组给予羟考酮静脉应用联合TAPB。记录2组病人出手术室时、术后6 h、术后12 h以及术后24 h的疼痛评分、镇静评分、术后并发症、肛门排气时间、首次进食时间和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术后6 h、12 h的静息与术后6 h、12 h和24 h的运动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1);观察组术后各时间段镇静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首次进食水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 0.01);观察组的术后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小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羟考酮联合TAPB可提高病人术后镇痛效果,对病人胃肠功能的改善具有一定价值,同时能降低病人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加速病人的术后康复,可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TAP)阻滞麻醉对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病人血清β-42淀粉样蛋白(Aβ-42)和Tau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行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病人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行喉罩全麻,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TAP阻滞联合右美托咪定麻醉。记录2组病人切皮时(T1)、手术开始1 h(T2)、手术结束即刻(T3)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HR)、血氧饱和度。比较2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发生率及Aβ-42和Tau蛋白表达水平。结果:2组病人术后即刻和术后6、24、48 h VAS评分逐渐降低降低(P<0.05);观察组术后6、24、48 h 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T2、T3 HR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且T2、T3时HR低于T1(P<0.05)。术后观察组POCD的发生率为6.00%(3/50),低于对照组的22.00%(11/50)(P<0.05)。术后1、7 d 2组MMSE评分均低于麻醉前(P...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胃癌病人术后益生菌联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方案对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64例接受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的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n=31)和对照组(n=33)。对照组为单纯早期肠内营养治疗(EEN组),观察组为益生菌联合早期肠内营养治疗(PEEN组)。比较2组病人术前、肠内营养液输注后1 d、肠内营养液输注后5 d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及炎症指标。结果观察组病人肠内营养胃肠道并发症(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等)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病人首次通气时间、恢复经口饮食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 0.01);2组病人术前外周血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介素-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和5 d外周血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介素-6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 < 0.05~P < 0.01)。结论益生菌联合早期肠内营养能有效促进胃癌病人术后胃肠功能恢复,降低肠内营养胃肠道不耐受发生率,降低术后应激反应程度,符合加速康复外科理念。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热活检钳联合圈套器辅助牵引在胃肿瘤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ESD治疗的120例胃肿瘤病人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病人术中均使用了热活检钳联合圈套器圈套辅助牵引技术,对照组病人术中未使用任何辅助牵引技术;比较2组肿瘤一次性完整切除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术后随访情况,评价其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肿瘤一次性完整切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1);2组病人ESD术后病理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活检钳联合圈套器体外牵引技术具有操作方便、组织损伤少、牵引效果好等优点,能够有效保证ESD手术视野的清晰性,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穿孔、病变残留、瘤体误入胸腹腔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基于造口定位的腹部功能锻炼对肠造口病人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选取接受肠造口治疗的93例病人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病人术前行造口定位且术后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病人在对照组基础上指导病人进行腹部功能锻炼。比较2组病人围手术期一般情况、护理满意程度、术后3个月并发症、造口功能评分(DET评分)及生活质量情况。 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及DET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1)。观察组病人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病人(P < 0.05~P < 0.01)。观察组对本次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 0.01)。2组病人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术后首次通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 0.01)。 结论 术后腹部功能锻炼不仅能明显减少肠造口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病人生活质量,还有效缩短病人术后通气时间,提高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气管切开术对喉癌病人临床疗效及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行喉功能保全术的喉癌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所有病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接受传统气管切开术治疗,观察组行经皮微创气管切开术治疗。比较2组血液动力学指标、手术情况、应激反应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2组T2、T3、T4、T5时间点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和呼吸频率较T1时间点均显著升高,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T2、T3、T4、T5时间点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和呼吸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1)。观察组微创气管切开术时间、切口大小、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1)。2组T'2、T'3、T'4时间点应激反应指标(血糖、皮质醇、IL-6和C反应蛋白)较T'1时间点均显著升高,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T'2、T'3、T'4时间点应激反应指标(血糖、皮质醇、IL-6和C反应蛋白)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P < 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术后皮肤凹陷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1)。结论采用经皮微创气管切开术对喉癌病人进行治疗效果显著,操作简单,减少术中出血以及手术时间,能够有效降低病人应激反应指标和术后不良反应概率,避免术后皮肤凹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