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调查河北北部偏远农村留守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阐明农村留守中小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河北省北部偏远地区留守学生超过在校学生50%的5所中学和2所小学中的2 040名10~16岁中小学生,运用自制一般情况问卷、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父母外出打工对留守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结果:北部偏远农村中小学生留守率为65.69%,农村留守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率为34.50%,非留守学生检出率为14.5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父母双方均外出打工的留守中小学生心理症状检出率(38.23%)高于父母单方外出打工的留守学生(29.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母亲单方打工和父母双方打工是留守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危险因素。结论:留守中小学生易发生心理问题,提示留守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值得社会重视。  相似文献   

2.
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大学生尤其具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学生的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提供合理的建议。方法:采用临床症状自测量表(SCL-90)对我校二、三年级部分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具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心理特点:①与全国大学生常模比较,在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4项因子得分较高;②与无留守经历的大学生比较,在焦虑、恐怖因子两因子上得分较高;③留守组大学生内,女生在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4项因子得分较高。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留守经历对大学生尤其是女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一定程度影响,学校应加强这部分同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素质,减少心理症状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留守儿童"是指因父母一方或者双方外出打工而被留在家乡,需要其他亲人或者委托人照顾的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年龄在6~16岁之间[1].随着这个群体的增加,深入探讨该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和形成机制正成为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的重要内容.生活事件是常见的社会心理应激源,大量研究表明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近年来,研究者开始关注二者之间的调节变量,如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和人格特征等,但针对初中留守儿童的有关生活事件、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的研究鲜见.本研究探讨心理健康状况与生活事件、应对方式的关系,为开展初中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服务提供一点理论思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分析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设计对策方案,为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提供有针对性思路和方法。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量表)对S大学2011~2014级学生进行抽样问卷调查。结果:有留守经历组SCL-90测试阳性率明显高于无留守经历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留守经历组女生SCL-90测试阳性率高于无留守经历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留守经历组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4个因子得分均高于无留守经历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留守经历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进一步加强对有留守经历学生等特殊群体的关注,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关措施,帮助学生构建和谐完善的人格素养,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5.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与家庭亲密度及适应性的相关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与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的状况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和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FACES II-CV),对山东省济宁地区及临沂地区的500名留守儿童进行调查。结果不同性别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有所差异,父母同时外出务工、一方外出务工以及抚养人的不同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有统计学差异。父母外出情况、生活情况、年级和性别是影响留守儿童家庭功能的重要因素。结论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比较严重,其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状况不容乐观,心理健康与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有留守经历的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问卷(UPI)对我市一所师范学院2011级新生进行调查,比较有留守与无留守经历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并对有留守经历大学新生进行认知干预。结果有留守经历的大学新生中有A、B类心理问题者比例明显高于无留守经历新生;有留守经历大学新生常见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人际关系、自我认识和评价、情绪、对环境的适应以及心身反应的某些方面,多数学生存在明显神经症表现。经认知行为干预后,有留守经历的新生有常见心理问题者比例明显下降。结论有留守经历大学新生存在较多心理问题,认知干预对改善其心理状况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农村留守妇女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在社会工作视角下制定改善农村留守妇女心理健康的干预策略,以期提高和改善农村留守妇女的心理健康水平。方法 2019年2—6月随机抽取浙江省衢州地区和黑龙江省牡丹江、佳木斯地区外出务工人员较为密集乡镇的农村留守妇女37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人口学调查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农村留守妇女的人口学情况及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其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结果农村留守妇女的心理健康水平较差,症状自评量表(SCL-90)总分及各因子得分均高于全国常模。其中总分及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和抑郁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全国常模(P0.001);躯体化、强迫症状、敌对、恐怖因子分与全国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偏执和精神病性因子分与全国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农村留守妇女的心理健康水平受年龄、家庭收入、居住状况、丈夫回家频率因素影响。结论农村留守妇女的心理健康水平整体较差,家庭年收入低、丈夫回家频率低等都会降低农村留守妇女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 多层面分析留守经历对留守个体成年后心理健康及自杀风险的影响,为高校"留守群体"干预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广州某高校曾留守大学新生965人、非留守大学新生2164人进行大学生人格问卷UPI、自编留守问卷测试.结果 曾留守组严重心理问题(A类)、一般心理问题(B类)人群筛查率、自杀倾向百分比显著高于非留守组(x2=13.67,P<0.01;x2=6.269,P<0.05),曾留守组UPI总分显著高于非留守组(t=5.23,P<0.001).曾留守大学新生在UPI 4项指标中以神经症症状为突出表现.不同性别、家庭经济情况、与外出父母联系频率的曾留守大学新生在UPI总分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留守"是影响大学新生心理健康及自杀倾向的危险性因素,高校应结合留守个体的性别、家庭情况、留守经历,及时干预A类严重心理问题及有自杀倾向的曾留守学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湖南省株洲地区的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进行调查,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方法本次调查使用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的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家庭情况及心理健康情况,使用统计学方法处理调查结果。结果调查中有260(42.62%)名调查对象为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比较,留守儿童具有明显较高的抑郁障碍量表得分及消极情感发生率,其中表现最为明显的是父母双方均外出打工的调查对象;学习成绩的优劣及是否为留守儿童是对儿童情感造成影响的主要因素。结论农村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比较具有较差的心理健康状况,对留守儿童的身心发展应加强关注,以使其能够健康的成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留守儿童的社交焦虑水平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对重庆和贵州的876名农村中小学生(包括留守及非留守儿童)进行社交焦虑水平和相关影响因素的调查.结果 父母一方或双方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社交焦虑水平[(7.85±3.66)分,(7.77±3.75)分]要明显高于父母双方均在家的儿童[(6.75±3.72)分,P<0.01].小学五年级儿童的社交焦虑水平[(6.55±3.88)分]要明显低于初二年级和高一年级2组儿童[(7.75±3.69)分,(7.95±3.54)分,P<0.01],初二与高一年级之间差异无显著性.各年级留守儿童的自尊与社交焦虑水平显著负相关(r=-0.22,P<0.01;r=-0.17,P<0.05;r=-0.32,P<0.01).对于初二和高一年级的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工时其所处的年龄段对其社交焦虑水平有重要影响.对于小学五年级的留守儿童,父母和他们的联系频次对其社交焦虑水平有显著影响.结论 1)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交焦虑水平相对较高;2)留守儿童的社交焦虑与其自尊水平密切相关;3)与父母的早期分离可能加重留守儿童的社交焦虑,而与在外打工的父母经常联系可能缓解其社交焦虑.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调查农村特殊家庭(包括单亲、父母双亡、父母离异、父母服刑、父母丧失劳动力、养父母家庭等)留守儿童及普通留守儿童的人格特征、孤独感、自我意识及心理健康水平.方法 采用艾森克个性调查问卷(幼年)、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儿童孤独量表,对四川省阆中市某乡中心校四至六年级在校学生(7~15岁儿童)进行测量,发放问卷231份,收回有效问卷203份(88%).其中特殊家庭留守儿童(研究组)49人,普通留守儿童(对照1组)79人,非留守儿童(对照2组)75人,并将3组测验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研究组儿童发生心理健康问题者41人(83.67%),对照1组56人(70.89%),对照2组21人(28.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儿童的个性、孤独感与自我意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农村留守儿童个性偏于内倾、情绪不稳,在行为、合群性及幸福感方面差于非留守儿童(P<0.05).结论 农村特殊家庭留守儿童和普通家庭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非留守儿童,其中特殊家庭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尤为突出,应该成为家长、学校以及社会各界和政府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农村留守高中生性健康教育开展的有效模式。方法选取农村地区为主的重庆市梁平县4所中学在读寄宿的,因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而不能与父母一起生活的全日制高中生182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采用性教育问卷调查法,对两组问卷数据进行记录。对照组不做任何干预;试验组予以医院联合学校进行性健康教育干预。1学年后再次对两组学生进行相关问卷调查,并对两组问卷数据进行记录。结果两组学生在实施干预前性认知、性观念、性适应能力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学校联合医院干预后,试验组学生的性认知、性观念、性适应能力等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医院联合学校进行性健康教育,能够有效促进农村留守高中生形成科学的性观念和性态度。  相似文献   

13.
低心理健康水平华侨学生大五人格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出生在海外目前在大陆就读的低心理健康水平华侨学生的大五人格进行初步分析。方法使用症状自评量表区分出43名低心理健康水平华侨学生,通过与其他类型学生的比较,分析低心理健康水平华侨学生的大五人格特点,以及大五人格在心理健康方向的表现。结果低心理健康水平华侨学生的大五人格项目均低于正常心理健康水平的内地学生,两类学生的外倾性、宜人性、责任感、神经质和开放性的均值差异分别为-0.227、-0.506、-0.819、0.658和-0.395,均,P〈0.05。正常心理健康水平华侨学生和低心理健康水平内地学生的比较中,低心理健康水平华侨学生的低责任感特征十分突出(P〈0.01),其中有文化适应的因素;低心理健康水平华侨学生的大五项目都有具体的心理症状表现。结论低心理健康水平华侨学生的大五人格项目均低于正常心理健康水平的内地学生。  相似文献   

14.
城镇与农村生源大学生心理状况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城镇与农村生源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应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简称CCSMHS),采用整群团体施测的方式,对2232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和比较.结果:农村生源大学生心理问题高于城镇生源大学生;结论:城镇与农村生源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有差别,根据城乡不同生源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对大学生健康成长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某高校大学生焦虑、抑郁的发生情况及其与自我心理调适能力的关系,为大学生焦虑、抑郁的干预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825名大学生进行一般人口学特征、焦虑症状、抑郁症状、心理复原力、自我怜悯、宽恕等方面调查,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大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为44.36%(366/825),焦虑症状检出率为39.88%(329/825)。不同性别、是否独生子女、自评家庭经济状况、母亲不同受教育程度大学生抑郁、焦虑症状的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级、父亲不同受教育程度的大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焦虑症状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和P < 0.05);有留守经历大学生抑郁、焦虑症状检出率均高于无留守经历大学生(P < 0.01和P < 0.05)。有无抑郁、焦虑症状大学生心理复原力量表、自我怜悯量表、宽恕量表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心理复原力量表的力量性维度、自我怜悯量表的自我友善和正念维度、宽恕量表的宽恕他人和宽恕自己维度均为大学生抑郁症状的保护因素(P < 0.05~P < 0.01),而心理复原力量表的坚韧性维度是大学生抑郁症状的危险因素(P < 0.05);心理复原力量表的力量性维度、自悯量表的自我友善、宽恕量表的宽恕他人和宽恕自己维度得分均为大学生焦虑症状的保护因素(P < 0.05~P < 0.01)。结论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不容乐观,心理调适能力与大学生焦虑、抑郁症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In the past, Chinese schools paid little attention to providing sexual and reproductive health (SRH) education. Young people living in rural areas had even less chance to get SRH education than those in urban areas because of their communities’ more cons…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皖北某地区小学高年级农村留守和非留守儿童攻击行为与亲子依恋的状况,并探索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皖北某地区农村小学4~6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儿童的一般情况、攻击行为问卷和亲子依恋问卷。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法分析儿童攻击行为与亲子依恋的关系。结果:儿童攻击行为方面,父亲单方打工与父母均打工男童身体攻击行为得分高于非留守男童(P<0.05),父母均打工留守女童身体攻击行为得分高于非留守儿童和父、母单方打工的留守女童(P<0.05);儿童父母依恋方面,各年级比较显示,四年级男童父、母亲近维度得分均高于五、六年级(P<0.01),而四、五年级女童高于六年级(P<0.05);留守儿童攻击行为与父母依恋四维度关系显示:父母依恋得分高的儿童,其攻击行为低(P<0.05~P<0.01)。男童方面,非留守和父亲单方打工儿童攻击行为及其因子影响因素仅为母亲信赖维度,母亲单方打工留守男童的影响因素有父亲信赖和亲近2个维度,父、母均打工男童攻击行为的影响因素为父、母亲近2个维度;女童方面,父、母依恋4个维度中影响非留守女童的因素仅有母亲信赖维度,母亲单方打工女童的影响维度为父、母信赖,父亲单方打工的影响维度有父、母信赖与母亲亲近3个维度,父、母均打工儿童攻击行为的影响维度有父、母信赖和父、母亲近4个维度。结论:留守因素主要影响女童攻击行为;亲子依恋关系对不同性别、不同留守类型儿童攻击行为的影响不同,针对性地建立安全的亲子依恋关系可有效减少儿童的攻击行为。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农村留守经历大学新生逆境商(AQ)与自我概念的特点及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AQ量表和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对287名农村留守经历大学生以及133名农村无留守经历大学生进行评测.结果 :留守经历大学生中,女生的忍耐因子评分高于男生(P<0.05).不同共留守时间农村留守经历大学生间的AQ量表各因子评分及总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11岁开始留守大学生的AQ量表总分均高于<6岁和>11岁者(P<0.05和P<0.01),控制因子评分高于<6岁者(P<0.05),延伸因子评分显著高于>11岁者(P<0.01).留守经历大学生的生理自我和自我认同因子评分均低于无留守经历大学生(P<0.05).留守经历大学生中,女生的道德自我、家庭自我和自我行动因子评分均高于男生(P<0.05~P<0.01),自我批评因子评分显著低于男生(P<0.01).留守经历大学生的AQ总分与自我概念各因子均存在相关关系,道德自我与社会自我对AQ总分有正性预测作用.结论 :与无留守经历大学生相比,留守经历大学生的AQ发展水平无明显不同,自我概念发展水平相对略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